歷史期會考試反思

通過對這次考試的反思,我發現自己在教學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歷史期會考試反思

首先是教學設計方面。根據2011年新《課標》要求,在國中歷史教學中,要使學生初步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提高歷史學習能力,逐步形成對歷史的正確認識,並提高正確認識現的能力,達到課程目標的要求。所以,對於剛剛進入七年級的學生,我着重培養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讓其逐步掌握歷史發展規律,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然而,在教學中我過於注重知識的學習和興趣的提高,忽略了方法的培養。比如在這次考試中,最後一個材料分析題,因爲很多學生沒有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導致其丟分現象十分嚴重。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在嚴格遵循《課標》要求設計教學,並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

其次是要注意因材施教。我國大教育家孔子提倡要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實施不同的教育,這樣纔有利於教育的開展,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史地生學科,教師所授班級較多,對不同的班級要採用不同教法。比如對七年級9班,後進生較多,要想辦法引導他們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針對各自特點實施教育,儘可能讓他們有所進步,縮小與其他人的差距。

再次是教學管理方面。井然的教學秩序是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有效保障,對於思想情感變化較大的國中階段的學生,老師必須不斷學習管理他們的知識,並將所學知識全面貫穿於教學之中,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有序進行。在本學期期中檢測之前,由於我忽略了對七年級9班部分學生的有效管理,經常使我在9班的教學無法正常完成,所以導致了期中檢測的平均分和7班差距很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仔細研究有效管理學生的方法,不斷加強對9班的'管理,力爭使其在期末檢測的時候能夠有所進步。

另外,通過這次考試我發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和檢測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記憶混淆。這一現象提醒我,在課堂教學中,教授要求識記的知識方面,還需要加強和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更加註重教會學生如何記住知識,儘量避免死記硬背,因爲死記硬背會導致知識點混淆。比如這次期會考試第32題的第二個問題,很多學生就是由於死記硬背,導致了孟子、墨子,莊子思想的混淆。

二是審題不清,不能正確理解題意。這一現象在學生做選擇題時就能表現得尤爲突出,有些學生由於沒有仔細讀題,導致答案選錯,更有甚者是不看題目直接下筆,比如第33題的第1、2題,本來在材料上就可以直接有本題需要的答案,但是由於學生沒有認真讀題導致全部做錯。當然,這同時也反映出學生剛剛學習歷史知識,還沒有掌握分析歷史材料和做題的方法和技巧。

只有知不足而改進才能進步,針對以上問題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以也下幾點:

1、注重學生習慣的培養,立足基礎,拓展練習。本次測試發現個別學生因粗心而造成失分,有看錯材料的;有字寫錯的、有馬虎把答題卡抄錯的;有審題不夠認真,看錯題目要求或題意沒理解清楚就開始答題的等。我們一直提倡向40分鐘要質量,作爲教師應把課備好是前提,那麼在課上除了教授基礎知識,讓每一個人都掌握外,還要精心設計練習,做到難易適中,層次分明,既能讓所有學生學會知識,更要讓好學生吃飽知識,在題型變換上下些功夫,培養學生的舉一反三、靈活應變的能力。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求學生上課認真聽課做好課堂筆記,並且經常有規律的複習。俗話說得好“溫故而知新”在新授課上學生學會了知識,課後的鞏固更不可少,尤其是學困生,他們必須在反覆的強化中得以對知識加深印象,掌握方法,從而

提高能力。

3、抓好差生,縮小差距。其實每一個教師對差生都付出了很多的精力,但收穫遠遠沒有優生多,今後還要繼續加大對他們的輔導,儘量縮小差距。

總之,不管本次成績如何,那隻能代表過去,不能說明現在和未來。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認真分析,善於總結和反思,才能贏得未來。研究和探討教材,正確把握好教材,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歷史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中獲取新知識。

2

歷史期會考試反思 [篇2]

期會考試在我們緊張而又忙碌的教學中結束了,好也罷,壞也罷,成也罷,敗也罷,喜也罷,愁也罷,都已經過去了,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認真總結,積極反思,調適心態,再決將來。因爲最終成績還沒有下發,所以依照平時對學生的瞭解以及考試成績對學生前段時間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爲了今後的教學能取得更大的成績,需要總結經驗教訓,爲此就期會考試的情況作以簡單分析:

一、學生方面:

1、剛進入春天,到換季的時候了,人總是沒有精神,學生學習經常不在狀態,開學以來,學生們的情緒就不是特別穩定,學習也沒用去年那麼努力用心,班級裏學習氣氛不夠濃,加之時間緊迫,我們要時常提醒學生自我調節,時刻提醒學生要回到原來的緊張的學習狀態上來。

2、史實不清,是致命的弱點。

3、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或不重視,或認爲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

4、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儘量多得分等等。

5、看書不細。未能聽進老師的忠言相告,一廂情願地以爲這兒不考,那兒不考,存在僥倖心理,結果遭受沉重一擊。

6、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教材從頭唸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繫,領略歷史的博大與精深。

6.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奴隸性強,不肯下工夫,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特別是八年級,是中學生兩極分化最嚴重的時期。

二、教師方面:

1.課時和內容所限,導致學生對於整節內容不能形成系統的認識,影響了他們對教材內容的掌握。

2.督促檢查的力度不夠。

3.歷史故事雖能調動學生興趣,但有時佔用時間太長,課堂上應適度調整。

4. 對挖掘教材不到位,導致考試時有個別題型學生沒有接觸過,結果學生無從回答。

5、課堂管理不到位。沒有好的課堂秩序,課堂教學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三、其他方面:

1. 本次考試試題出的偏難,題目靈活。

2. 期會考試前時間緊,內容多,期中複習時間少,這也是考試成績不好的一個原因。

針對上述原因,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應努力做到:

1.課堂上老師的授課對社會知識的講解要透徹,觀點要明確,點評要到位。不能出現是是而非,模棱兩可的情況。

2.單元測試和課堂練習要圍繞教材,難易得當,切不可脫離學生的實際。

3.學生的課堂討論或合作學習,課前要作深入調研,要充分把握好這個“度”。

4.根據教學進度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儘可能多安排一些理論聯繫實際的社會實踐活動。

5.對學生課堂聽課、討論、回答問題等的評價要客觀公正,不可盲目表揚和一味的說好。

另外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和複習方法也很重要:

1.採用了領着學生複習,每一節課佈置給學生具體的內容,合作完成,之後教師串聯知識體系,使學生有個完整的歷史概念。

2.老師統一思想,強化基礎訓練;多接觸瞭解學生,擺事實,講道理,使其明瞭歷史學習的重要性。讓一些在歷史學科成績有突飛猛進的同學介紹學習經驗,讓學生明白歷史成績的提高並不是高不可攀。

3.教給學生讀書和思考問題的方法;習題講評不只是知識的再現,更關鍵的是技巧的提升;合理安排課堂,體現主體知識,重視結構體系;重視學生能力的提高。

4.多蒐集材料。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課上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其對本科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

5.課下多和學生進行溝通,傾聽學生的心聲,接近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有助於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總之,通過本次考試,我認識到在教學工作中自己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之處,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新課程、新教材、新理念,給我們老師和學生的教育、教學的實際體驗是全新的,而我們的教學實踐經驗還相當有限,還有待於我們全體老師長期不斷的探索和努力,從而在教改中求發展。

本次考試雖已結束,但更艱鉅的任務還在後面,我將加倍努力爭取期末考試再創佳績。

歷史期會考試反思 [篇3]

(一)基本情況

縱觀今年期會考試試題,就全卷內容來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學生,試題由易到難,重點突出;考試的內容特別細小,知識點比較碎。但是學生考試的卻不是很理想,對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體情況分析

第一題單項選擇題大多數中等生失分比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須提高中等生的做單項選擇題的能力,其中大多數錯的是第11小題,臺灣正式歸爲中國是在哪個朝代?這個題大多數選的是三國,三國時是大陸開始和臺灣交往,答案應該是元朝設立巡檢司後。還有錯的最多的是第一小題,唐太宗取得人才的途徑是什麼?應該是科舉制,但是因爲是按人教版的答案是開科取士,其實就是科舉制。

第二題考查的是填空題,是平時的細小知識點,第一個題沒有講過,學生不會做,被外國譽爲中國的第5大發明是什麼?應該是科舉制。也是人教版內容。還有一個是唐朝的極盛時期是開元盛世。學生失分最多。

第三題是考查的遼西夏北宋等幾個國家建立的情況,基本常識,但是也有一少部分學生答錯,這說明了有些學生對基本常識也沒有掌握。

第四題是非選擇題,材料分析題,考查了經濟重心南移重要知識點,這個題是重點,可是還是有少部分學生沒有答對,第二個材料分析是自由發揮題,學生答題情況還可以,最後一個材料分析題是大運河的開鑿。

(三)教學反思

對於本次考試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將會做出如下改進的措施:

1.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提高學生做選擇題的能力,多做選擇題。

2.一定注重學生的背誦情況,重點查背,基礎知識一定要記憶。

3.加大非選擇題的訓練,讓學生學會做開放性的題型。

總之,這次考試較差,爭取下次考試能有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