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知識點(15篇)

在平日的學習中,不管我們學什麼,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識點,知識點是傳遞信息的基本單位,知識點對提高學習導航具有重要的作用。你知道哪些知識點是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生物知識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生物知識點(15篇)

七年級生物知識點1

1.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2.生物的特徵:動物吃食物,植物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鯨呼氣時產生霧狀水柱,植物通過氣孔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生物能進行呼吸);人出汗、呼出氣體和排尿,植物落葉:(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動物追獵物,含差草葉片合攏:(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植物產生種子,動物產卵、產崽:(生物能生長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3.有時因爲調查的範圍很大,不可能逐個調查,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爲(樣本)。

4.按照(形態結構)特點,將生物歸爲(植物、動物)和其他生物三大類;也可以按照(生活環境)將生物劃分爲(陸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還可以按照用(用途)將生物分爲作物、家禽、家畜寵物等。

5.地球上(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實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層,科學家把這一薄層叫做(生物圈)。

6.如果以(海平面)爲標準來劃分,生物圈向上可達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處。這個厚度爲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7.大氣圈是由(多種氣體)組成的,如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

8.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9.(岩石圈)是地球表層的固體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蓋着土壤,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10.動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動物需要的營養物質是(食物),植物需要的營養物質是(無機鹽)。

11.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可以分爲兩類,一類是(光、溫度、水、空氣等)非生物因素,另一類是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草、細菌等)都可能是生物因素。

七年級生物知識點2

1、種子萌發需要環境(外界)條件:

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完全淹沒在水中的種子不能萌發是因爲沒有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溫度和自身條件:

胚是完整的,活得,度過休眠期的。大多數種子萌發不需要光,探究是否需要光時一定提供適宜的各種外界條件和自身條件。發芽率達到90%以上的種子才能播種。

2、種子萌發時最先發育突破種皮的是胚根發育成根,然後是胚芽發育成莖和葉,胚軸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分,萌發需要的營養物質來自胚乳(玉米)或子葉(菜豆),所以貧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中的種子同時萌發。早春地膜覆蓋是爲了提高土壤溫度使種子早萌發。

七年級生物知識點3

一、種子的結構(79-86頁)

:保護內部結構。

菜豆種子子葉:片,肥厚,儲存。

胚芽:發育成和。

胚軸:發育成連接和的部分。

胚根:發育成。

:和果皮緊貼在一起,保護內部結構

:貯存營養物質

玉米種子子葉:片,不肥厚,轉運營養物質

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胚軸:發育成連接根、莖的部分。

胚根:發育成根。

2.是新植物的幼體,是種子的主要部分,由、、、構成。

3.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都有和。不同點是:玉米種子有,儲存營養物質,子葉1片,轉運營養物質;菜豆種子無胚乳,子葉2片,儲存營養(見教材第80頁的表)

雙子葉植物:種子的胚具有2片子葉,無胚乳,多爲網狀脈。如:蠶豆、花生、菜豆。

4.被子植物分爲

植物:種子的胚具有片子葉,胚乳,多爲脈。如:水稻、小麥、玉米。

二、種子的萌發(88-93頁)

自身條件:種子胚是的、的,種子不在狀態。

1.種子萌發的條件

外界條件:、和。

2.種子萌發的過程:吸收水分→營養物質轉運→胚根發育成根→胚芽胚軸發育成莖、葉,首先突破種皮的是。

3.實驗:探究萌發的外界條件、

測定種子的發芽率(抽樣檢測)。

三、植株的生長(96-100頁)

1.幼根的生長:

(1)根尖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因爲表皮細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

擴大了與土壤接觸的)

:細胞停止分裂,迅速伸長(細胞生長),根生長最快的部位

:有很強的分裂能力(分生組織)使根的長度不斷增加

:保護

(2)幼根的生長一方面靠細胞分裂增加細胞的數量,一方面要靠細胞體積的增大,即細胞生長

2.枝條是發育成的。

3.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

(1)植株的生長需要、和。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綠葉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2)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給植株的生長提供。植株的生長需要量最多的是含、、的無機鹽。

無機鹽作用缺乏症狀

含氮的

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葉片,植株

含磷的

促進幼苗的發育和的開放影響和的形成和發育,葉暗綠色並出現紫色。

含鉀的

使莖長得粗壯,促進的形成植株易

四、開花和結果(103-106頁)

1.花是由發育而來的。

花梗

連接、支持的作用

花托

萼片

保護花的內部結構,吸引昆蟲

花瓣

:內有花粉,花粉內有精子

:支持花葯

花蕊:接受花粉

:連接子房和柱頭

外有子房壁

內有胚珠產生卵細胞

2.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1)被子植物生長到一定的時期就會開花,花葯承受後自然的裂開,散發出花粉。花粉從花葯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做。

(2)蟲媒花和風媒花的特點(見教材第103頁)。

(3)精子與卵細胞形成受精卵的過程叫做。

(4)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後,在柱頭上黏液的刺激下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穿過,進入,一直到達。胚珠裏面有,它跟來自花粉管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完成後,、以及和紛紛凋落,唯有繼續發育,最終發育爲果實。

花柱和柱頭→凋落

雌蕊→果皮

子房→種皮果實

胚珠→胚種子

→胚乳

七年級生物知識點4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遺傳信息存在於細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的載體--DNA

3、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5、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保持一定;染色體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體數量要保持恆定,否則會有嚴重的遺傳病。

6、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七年級生物知識點5

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梳理:由人類的起源到人的發展

在講“人類的起源和發展”時,我首先向學生提出“人類和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什麼?”的問題,以此引導他們帶着問題通過看書找出答案。不一會兒,一個學生回答:“人類和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其他學生也肯定了這個答案。接着,我又問:“人類和現代類人猿有什麼不同之處呢?”學生作思考狀,並急於瞭解答案。我就讓學生觀看課本里現代類人猿的插圖和屏幕上的投影片,讓學生邊觀看邊思考,並嘗試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1.這些類人猿現在分佈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們的生活方式有什麼共同點?

2.人類的數量在急劇增加,而類人猿的數量卻日益減少,這是爲什麼呢?

3.類人猿在形態結構上確實與人有許多相似之處,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區別呢?

對於第1題第1問,大部分學生能回答出“類人猿生活在森林或熱帶森林中”。其實,這就足夠了,其潛在含義是:它們還是一類動物。我稍加補充:大猩猩和黑猩猩生活在非洲,猩猩和長臂猿生活在亞洲。學生對於第1題第2問回答得普遍比較好,都能說出“羣居生活”“樹棲臂行”“以森林中的果實、嫩芽和昆蟲等爲食”。

對於第2題,學生普遍對類人猿的數量日益減少的原因,回答得比較好,有的答“它們生活的森林已被破壞”,有的答“人類對類人猿亂捕濫殺”,個別學生還能回答出“環境污染”等原因。而對於人類數量急劇增加的原因,學生們普遍回答得不理想。此時,我則向學生做進一步解釋:“人類具有發明和創造各種科學技術(首先是製造工具。)的本領,使得人類能夠適應自然環境、改造自然環境,改善生存條件、滿足生活需要,醫療水平的提高,也使人們的自身保健能力不斷加強。這些都促使人類的數量急劇增加。

對於第3題,學生討論發言更加熱烈深入,你一言我一語,基本能歸納概括出人與類人猿的根本區別,如運動方式不同(人直立行走,類人猿臂行);使用和製造工具的能力不同(類人猿只能使用自然工具,而人可以使用和製造各種複雜的工具);大腦發育的程度不同(人的大腦較類人猿的發達得多,只有人有語言文字能力)。

通過對這三個問題的討論學習,層層遞進,學生水到渠成地理解領會了人與類人猿(動物)的本質區別。

在順利解決上述問題的基礎上,我抓住契機,提出更進一步的問題,“爲什麼人類和類人猿起源於一個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而進化到今天卻成爲完全不同的兩類呢”學生對於這個問題表現出強烈濃厚的興趣和求知的慾望。此時。,我先讓學生閱讀課本中的資料分析,並提出兩個問題:

1.東非大裂谷地區原有的森林變成了草原,這對那裏的森林古猿會產生什麼影響?

2.在東非大裂谷地帶爲什麼會發現這麼多的早期人類化石?

學生通過分析第1個問題,認識到環境的變化導致了不同環境中的森林古猿向不同的方向(類人猿和人類)進化。類人猿這一支因爲環境一直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仍然過着同其祖先一樣的熱帶叢林生活,而人類這一支卻由於環境的巨大變化,走向了演化的艱難歷程。

學生通過分析回答第2個問題,認識到在東非大裂谷地帶,因爲環境鉅變,導致一些森林古猿向人類方向進化。科學家通過發現化石,證明了人類起源於森林古猿。

在學生搞清楚人類進化的原因和證據以後,我繼而又發問,“森林古猿在向人類進化的過程中,經歷了艱難的歷程。艱難在何處?進化歷程又是怎樣的?經歷了哪些必不可少的階段?”引導學生帶着這些問題閱讀課本中的相關內容,找出關鍵環節,概括並描述人類進化的大致歷程。

經過這樣的引導提示,學生積極主動探究,認真分析歸納,基本能概括出人類進化的大致歷程:因爲森林消失,一些森林古猿被迫離開樹木生活。它們首先學會直立行走,使前肢(上肢)解放出來,迸而又學會使用和製造簡單的工具。它們後來學會用火,改善了食物,促進了腦的發育。隨着交往合作機會的增多,又逐漸產生了語言。它們的腦越來越發達,語言越來越豐富,並能製造複雜和精巧的工具,從而使適應環境、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這就是我們現代的人類。

在學生們回答人類進化歷程的艱難時,語言太零碎,表達的很不理想。他們說着說着,就朝着積極有利的方向說開來,好像人類進化是非常順利、非常美好的一件事情。針對學生這種膚淺的認識,我依次向學生提出如下幾個問題,請他們分析思考:

1.森林古猿向人類進化的這一支,原有的森林大量消失,導致其生存環境是改善了還是惡化了?(提示學生從獲取食物和逃避敵害入手分析。)

2.學會使用和製造工具主要是爲了什麼?這更多的是被環境逼迫的,還是古人類自己非常願意這樣去做的?

3.古人類在同自然環境的鬥爭中,適應者多還是不適者多?

對這三個問題,學生經過分析思考、討論交流,大都能領悟出人類進化歷程之艱難。此時,我又做進一步的歸納、分析:一些森林古猿之所以能進化成人,固然與環境惡化有關,但更主要的是它們在惡化了的環境面前,努力同大自然抗爭,想方設法、竭盡所能地獲取食物和逃避敵害,以確保自己能在猛獸環伺、風雨無常的自然環境中生存下去。因此,它們就逐漸學會了直立行走、製造使用工具、產生語言等等。正如歌中唱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一樣,不經歷艱難,怎能成人類!

講到這兒,我突然聯想到我們現代人的發展與人類的進化又有何其相似的地方,繼而又做進一步發揮:我們現代人的發展過程何嘗不是如此,每一個人都遵循着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發展的過程(板書:自然人→社會人)。從一個無知的嬰幼兒到學走路、學說話、學穿衣、學會認識客觀世界,再到學習文化科學知識,掌握各種生活生存技能,哪一個人不都經過了許許多多的磕磕絆絆,克服了種種的困難挫折。他們都是爲了什麼?無非就是爲了完善自己,充實自己,以適應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一個人的社會化程度越高,社會貢獻就會越大,個人的收入及生活條件就會越好。所以,我們每個人現在就應該對我們所面臨的生存環境(即社會現狀)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放眼於未來,把握住今天,腳踏實地,努力獲取各種知識和能力,以確保我們將來能適應不斷髮展的社會環境,提高我們的生存能力!

七年級生物知識點6

一、生物圈

1、生物圈的概念:

地球上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實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層,科學家把這一薄層叫做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都生存於生物圈中。

2、生物圈的範圍:生物圈以海平面爲標準向上10千米,向下深入10千米,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大氣圈的底部:大氣圈是由多種氣體組成的,大氣圈中的生物主要有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2)水圈的大部: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大多數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中。

(3)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是地球表層的固體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蓋着土壤,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也是人類的“立足點”。

3、生物圈爲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

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4、收集和分析資料

收集和分析資料是科學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收集資料的途徑:查閱書刊報紙、拜訪有關人士、上網搜索。

(2)資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圖片、數據、音像資料等。

(3)對獲得的資料要進行整理和分析,從中尋找問題的答案,或者發現探究的線索。

今天的內容就介紹到這裏了。

七年級生物知識點7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二、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三、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範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2、生物圈爲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3、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

探究的過程、對照實驗的設計

(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最常見的是捕食關係,還有競爭關係、合作關係

4、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溼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

5、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6、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7、如果將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8、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9、物質和能量沿着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10、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13、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課本26頁。

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一、 顯微鏡的結構

鏡座:穩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於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準通光孔。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時使用凹面鏡。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後方有準焦螺旋。

準焦螺旋:粗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準焦螺旋。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係:順時針轉動準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二、顯微鏡的使用

1、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動方向和視野中物象的移動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

3、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製成玻片標本。

三、觀察植物細胞:實驗過程

1、切片、塗片、裝片的區別 P42

2、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支持、保護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保護

細胞質:液態的,可以流動的。細胞質裏有液泡,液泡內的液泡內溶解着多種物質(如糖分)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液泡:細胞液

3、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即:動物細胞的結構)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細胞質:液態,可以流動

4、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質、細胞核

5、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液泡,動物細胞沒有。

四、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基本單位。

五、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六、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七、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併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二者聯繫:都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二者區別: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線粒體分解有機物,將有機物中儲存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八、動植物細胞都有線粒體。

九、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遺傳信息存在於細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的載體——DNA

3、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5、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

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保持一定;

染色體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體數量要保持恆定,否則會有嚴重的遺傳病。

6、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十、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

十一、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1、生物的由小長大是由於:細胞的分裂和細胞的生長

2、細胞的分裂

(1)染色體進行復制

(2)細胞核分成等同的兩個細胞核

(3)細胞質分成兩份

(4)植物細胞:在原細胞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

動物細胞:細胞膜逐漸內陷,便形成兩個新細胞

十二、新生命的開端———受精卵

1、經細胞分化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細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這些形態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聚集起來所形成的細胞羣叫做組織。

2、不同的組織按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

動物和人的基本組織可以分爲四種: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四種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並且以其中的一種組織爲主,形成器官。

3、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成在一起構成系統。

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

4、動物和人的基本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和人體

5、植物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6、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營養器官:根、莖、葉 ;

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7、植物的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

十三、單細胞生物

1、單細胞生物:草履蟲、酵母菌、、衣藻、眼蟲、變形蟲

2、草履蟲的結構見課本70頁圖

3、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係:有利也有害

十四、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種類

以寄主不同分: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2、病毒結構: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1、 蕨類植物出現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

2、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

3、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在於: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藥;③有些可供觀賞;④有些可作爲優良的綠肥和飼料;⑤古代的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

4、苔蘚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而苔蘚植物的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不能運輸水分。所以苔蘚植物不能脫離開水的環境。

5、苔蘚植物密集生長,植株之間的縫隙能夠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蘚植物對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蘚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在污染嚴重的城市和工廠附近很難生存。人們利用這個特點,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徵:結構簡單,是單細胞或多細胞個體,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細胞裏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可以作爲魚的餌料,放出的氧氣除供魚類呼吸外,而且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9、藻類的經濟意義:①海帶、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從藻類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膠、瓊脂等可供工業、醫藥上使用

10、種子的結構

蠶豆種子: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2片)

玉米種子:果皮和種皮、胚、子葉(1片)、胚乳

11、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生種子。

12、記住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1、種子的萌發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過休眠期。

2、測定種子的發芽率(會計算)和抽樣檢測

3、種子萌發的過程

吸收水分——營養物質轉運——胚根發育成根——胚芽胚軸發育成莖、葉,首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軸發育來的

4、幼根的生長

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

根的生長一方面靠分生區增加細胞的數量,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5、枝條是由芽發育成的

6、植株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氮、磷、鉀

7、花由花芽發育而來

8、花的結構(課本102)

9、傳粉和受精(課本103)

10、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子房——果實 受精卵——胚

胚珠——種子 子房壁————果皮(與生活中果皮區別)。

11、人工受粉

當傳粉不足的時候可以人工輔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週期包括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髮育、開花、結果、衰老和死亡。

七年級生物知識點8

一、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斷從外界獲得營養物質,維持生存。

2、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生物需要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生物還具有其他特徵。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七年級生物知識點9

1.細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質、脂質(和少量的糖類)

(各種膜所含蛋白質、脂質的比例與膜的功能有關,功能越複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越多)

2.細胞膜的功能:

①將細胞與外界環境隔開(以保障細胞內部環境的相對穩定);

②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物質能否通過細胞膜,並不是取決於分子的大小,而是根據細胞生命活動的需要);

③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3.細胞間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種多樣,常見的3種方式:

①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如激素,隨血液運輸到達全身各處,與靶細胞的細胞膜表面的受體結合,將信息傳遞給靶細胞;

②相鄰兩個細胞的細胞膜接觸,信息從一個細胞傳遞給另一個細胞(如精子和卵細胞之間的識別和結合);

③相鄰兩個細胞之間形成通道,攜帶信息的物質通過通道進入另一個細胞(如高等綠色植物細胞之間通過胞間連絲相互連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七年級生物知識點10

認識生物

一. 生物的特徵:

1. 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 生物能進行呼吸

3. 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4. 生物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

5. 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二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上面我們是對認識生物這一知識的學習,請同學們好好的學習。

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種子的萌發

對於生物學中種子的萌發的知識,下面是我們爲你講解的知識點。

種子的萌發

1、種子萌發需要環境(外界)條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完全淹沒在水中的種子不能萌發是因爲沒有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溫度和自身條件:胚是完整的,活得,度過休眠期的。大多數種子萌發不需要光,探究是否需要光時一定提供適宜的各種外界條件和自身條件。發芽率達到90%以上的種子才能播種。

2、種子萌發時最先發育突破種皮的是胚根發育成根,然後是胚芽發育成莖和葉,胚軸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分,萌發需要的營養物質來自胚乳(玉米)或子葉(菜豆),所以貧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中的種子同時萌發。早春地膜覆蓋是爲了提高土壤溫度使種子早萌發。

希望上面對生物中種子的萌發知識的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上面的內容學習一定給同學們的學習很好的幫助哦。

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種子植物

關於生物中種子植物的知識學習,需要同學們很好的掌握下面的講解內容。

種子植物

1、種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胚是新植物體的幼體,在玉米種子的剖面滴加碘液,變藍的是胚乳,因爲胚乳內有澱粉,澱粉遇碘變藍色。

2、將胚的各個部分(胚芽,胚軸,胚根)都連在一起的是胚軸。

3、我們吃的大米主要是胚乳,大米不能萌發時因爲無胚。

4、被子植物(桃樹)與裸子植物(松樹)的主要區別是種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也就是胚珠外是否有子房壁包被。

通過上面對生物中種子植物知識的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對上面的內容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預祝同學們考試成功。

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綠色植物

下面是對生物中綠色植物的知識點講解,希望同學們認真學習下面的內容知識哦。

綠色植物

藻類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數在陸地陰溼處,單細胞或多細胞。無根、莖、葉的分化。如:水綿、海帶、衣藻。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佔大氣的90%。

苔蘚植物:大多生活在陰溼的陸地上,植株矮小,有莖、葉、假根,無輸導組織。如:牆蘚、葫蘆蘚。作爲檢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蕨類植物:生活在陰溼的陸地上,有根、莖、葉,有輸導組織,如卷柏、貫衆、滿江紅。形成煤

裸子植物:生活在乾旱的陸地上,有莖、葉、種子,結構複雜。如:油松、雲杉、銀杏、蘇鐵、側柏。

被子植物(綠色開花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適應陸地生活,有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如:玉米、小麥、毛白楊、。

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這三類植物靠孢子繁殖後代所以稱爲孢子植物;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靠種子繁殖後代,所以稱爲種子植物。

2"春水綠如染"中的"綠"指藻類植物。魚缸內壁的綠膜指藻類植物。

3"苔痕上階綠"和"應憐履齒印蒼苔"都指苔蘚植物,大樹一側樹皮上的綠色植物是苔蘚植物

上面對生物學中綠色植物知識點的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知識給同學們的學習很好的幫助。

七年級生物知識點11

  一、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二、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三、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範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2、生物圈爲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3、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

探究的過程、對照實驗的設計

(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最常見的是捕食關係,還有競爭關係、合作關係

4、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溼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

5、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6、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7、如果將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8、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9、物質和能量沿着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10、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11、生物圈是的生態系統。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13、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課本26頁。

七年級生物知識點歸納

▲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注:機器人、鐘乳石、珊瑚都不是生物,都沒有生命,不符合生物的特徵。(P6)

▲生物的歸類

1、按照形態結構: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2、按照生活環境: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3、按照用途:作物、家禽、家畜、寵物等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地球表層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環境共同構成了生物圈。厚度:20千米左右範圍;大氣圈的底部:(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水圈的大部:(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水生生物,水面下150米內的水層。岩石圈的表面:土壤,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生物圈爲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空氣等。

2、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與生物的關係:捕食關係、競爭關係、合作關係、寄生關係。

注:1、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句詩描寫的是氣溫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七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

▲練習使用顯微鏡

1、顯微鏡的構造:鏡座鏡柱鏡臂載物臺通光孔壓片夾遮光器(光圈)反光鏡轉換器鏡筒物鏡目鏡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時使用凹面鏡。

遮光器: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粗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小。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係:順時針轉動準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2、顯微鏡的使用: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整理

3、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顯微鏡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

注意: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玻片的移動方向和視野中物像的移動方向相反。

▲觀察細胞結構

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製成玻片標本。(永久玻片和臨時玻片)

1、常用玻片標本:

切片——用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製成;

塗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塗抹製成;

裝片——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製成。

注: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實驗口腔上皮細胞實驗

2、臨時裝片製作的一般步驟:淨→滴→取→浸→展→蓋→染

3、植物細胞模式圖動物細胞模式圖

4、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支持、保護細胞膜:保護;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細胞質: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結構,液態的,可以流動,內有細胞器等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液泡:有細胞液

5、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

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

注:人體或動物體的各種細胞雖然形態不同,基本結構卻是一樣的。

6、19世紀30年代,兩位德國生物學家施萊登和施旺共同創建了“細胞學說”。

7、恩格斯把細胞學說、能量轉化與守恆定律、達爾文進化論並列爲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

1、細胞中的物質有機物(一般含碳,分子較大,可燃燒):糖類、脂質、蛋白質、核酸;無機物(一般不含碳,分子較小):水、無機鹽、氧等

注意:圖Ⅱ-7細胞膜控制物質出入細胞

2、細胞質中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將光能轉變成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聯繫:都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區別:葉綠體中的葉綠素能夠吸收光能,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線粒體分解有機物,將有機物中儲存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遺傳信息是指上一代傳給子代的控制該物種遺傳性狀的全部信息。

1、遺傳信息存在於細胞核中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多莉羊例子

2、遺傳信息的載體——DNA(脫氧核糖核酸)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3、基因是指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DNA斷。

4、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注:1)、不同種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保持一定。

2)、人的體細胞內含有23對染色體。

3)、染色體數量的恆定對生物正常的生活和傳種接代都是非常重要的。

5、細胞中有細胞核,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DNA上有遺傳信息,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七年級生物知識點12

1,生物質燃料發熱量大,發熱量在3900~4800千卡/kg左右,經炭化後的發熱量高達7000—8000千卡/kg。

2, 生物質燃料純度高,不含其他不產生熱量的雜物,其含炭量75—85%,灰份3—6%,含水量1—3%

3,絕對不含煤矸石,石頭等不發熱反而耗熱的雜質,將直接爲企業降低成本。

4, 生物質燃料不含硫磷,不腐蝕鍋爐,可延長鍋爐的使用壽命,企業將受益匪淺。

5, 由於生物質燃料不含硫磷,燃燒時不產生二氧化硫和五氧化二磷,因而不會導致酸雨產生,不污染大氣,不污染環境。

6, 生物質燃料清潔衛生,投料方便,減少工人的勞動強度,極大地改善了勞動環境,企業將減少用於勞動力方面的成本。

7, 生物質燃料燃燒後灰碴極少,極大地減少堆放煤碴的場地,降低出碴費用。

8, 生物質燃料燃燒後的灰燼是品位極高的優質有機鉀肥,可回收創利。

9, 生物質燃料是大自然恩賜於我們的可再生的能源,它是響應中央號召,創造節約性社會,工業反哺農業的急先鋒。

總結:對世界各地的生態環境和植物類型進行了分析,探討了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用植物或農作物中不能吃的部分生產高效生物燃料的可持續性。

七年級生物知識點13

下面是老師對國中一年級生物上冊心房與心室知識點的講解,同學們認真學習。

心房與心室

區別:心室位於心臟的下面,心房位於心臟的上面。心室一般與動脈相連,心房一般與靜脈相連。心室壁要比心房壁厚。血液循環路線的起點是心室,終點是心房。

聯繫:它們都有兩個腔,它們的壁都是有肌肉組織構成,心房與心室一起構成心臟;同一側的心房與心室之間有房室瓣,但又是相通的;心室和心房中的血液成份與其直接相連的血管裏的血液成份是一樣的。

通過老師的講解,相信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心房與心室的知識點,希望同學們都會很好的備戰考試。

七年級生物知識點14

一、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二、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三、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範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2、生物圈爲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3、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

探究的過程、對照實驗的設計

(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最常見的是捕食關係,還有競爭關係、合作關係

4、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溼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

5、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6、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7、如果將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8、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9、物質和能量沿着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10、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13、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課本26頁。

14、生物圈的概念:

地球上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實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層,科學家把這一薄層叫做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都生存於生物圈中。

15、生物圈的範圍:生物圈以海平面爲標準向上10千米,向下深入10千米,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大氣圈的底部:大氣圈是由多種氣體組成的,大氣圈中的生物主要有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2)水圈的大部: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大多數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中。

(3)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是地球表層的固體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蓋着土壤,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也是人類的“立足點”。

16、生物圈爲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17、收集和分析資料

收集和分析資料是科學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收集資料的途徑:查閱書刊報紙、拜訪有關人士、上網搜索。

(2)資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圖片、數據、音像資料等。

(3)對獲得的資料要進行整理和分析,從中尋找問題的答案,或者發現探究的線索。

七年級生物知識點15

1、植物的主要類羣: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動物的主要類羣: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棘皮動物、節肢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2、根據生物之間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級的分類單位,它們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種是分類的基本單位。

3、生物多樣性的內涵包括三個層次: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實質上是基因的多樣性。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爲“裸子植物的故鄉”。我國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4、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爲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