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通用10篇)

垂直與平行 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了直線、線段、射線的性質,學習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下面本站小編帶來關於平行與垂直的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通用10篇)

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 篇1

《垂直與平行》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與角的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由於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係,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無論是走在寬廣的大街上,還是坐在明亮寬敞的教室裏,環顧左右應該都不缺少垂直與平行的現象。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在設計這節課時我希望在課堂上能營造一個師生共同探討、研究的氛圍,所以上課時我給了學生很多動手操作的機會。

學生在觀察、交流、合作、操作、發現問題,發展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引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併爲學生提提供了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不僅數學味濃,而且學生得到了發展。

1、讓孩子們被貼近生活的情境吸引從而主動去學習。在課的導入階段看似是一段與本堂課無關的對話,實際上在暗示學生,世界的萬物皆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數學裏的直線也不例外,從而吸引學生的好奇心走入數學天地。緊接着又是一個情景故事的再現,此處還不失時機的滲透了德育教育,讓學生思考掉在地上的兩隻鉛筆會有哪些位置關係?給了學生思考的空間,讓他們把自己的想法畫下來,這樣以空間想象爲切入點,讓學生想象一下並要求學生把可能出現的位置關係用直線代替鉛筆畫下來,直接進入純數學研究的氛圍。學生畫圖初步感知同一平面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再引導學生觀察分類,通過操作、驗證使學生逐步認識到: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只有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況。一段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情景在這裏利用得恰到好處,讓學生感受了數學在我們的身邊無處不在。

2、讓孩子們在體驗中去感悟知識。在教學“同一平面”這一抽象的概念時,繼續前面的情景展開想象進行演示,如果一直鉛筆掉在椅子上,一直鉛筆掉在地上,那這兩條直線平行嗎?相交嗎?把問題又拋給了學生,一環緊扣一環層層深入,老師引出問題,直觀的演示,學生實踐探究,得出一支在上一支在下,沒有在同一個平面內,不能說是互相平行的。老師順水推舟問:說明要互相平行的兩條直線一定要是怎麼樣的?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總結出: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創設這樣純數學研究的問題情境,用數學自身的魅力來感染和吸引學生,並有利於學生展開研究,特別是爲較深層的研究和探索打好基礎,做好過渡,逐步培養學生對數學研究產生興趣。

3、讓孩子們在嚴謹的邏輯推理中領會學習數學的方法。在垂直的教學中,轉動角1然後測量設計的很好,通過測量知道了角1是直角,在這裏培養學生養成規範學習的習慣,要知道角的準確度數一定要通過工具的測量而不是用眼睛去估計。知道了角1是直角,從而推算出相交的兩條直線的其他角的度數,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得出相交的兩條直線4個角都是90度就說這兩條直線是互相垂直的,老師馬上反問一句:什麼樣的兩條直線就互相垂直呢?原本抽象的概念在此處舉一反三,學生理解透徹,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去總結,把課本中機械的概念變成了自己的學習成果,不僅很好的掌握了新知,還培養了學生用嚴謹的數學術語總結概念的能力,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4、練習貼近生活,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練習中創設了“運動場上同學們鍛鍊身體”的情境,畫面上的單槓、雙槓等蘊涵着平行與垂直的“原型”。同時還出示生活中的畫面,使學感覺在生活中時時能看,處處能見的,這樣貼近學生生活,不僅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促進數學學習。通過這些圖形的形象演示,讓學生直觀看到真實的世界中的“平行與垂直”,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最後通過折一折,找一找、欣賞等環節,在學生進一步認識垂直與平行的同時,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通過欣賞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感受數學的意義。用身邊的數學現象理解數學知識,用數學知識解釋身邊的數學現象,在探討、交流、分析中獲得數學概念,拉近了抽象的數學概念與生活實際的距離。

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 篇2

這節課是人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直線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認清互相平行與互相垂直的特徵。以學生的自主探索爲主。這堂課我主要分爲五個環節(1) 導入。複習直線、射線、線段的特點,特別是直線可以向兩端無限延伸的特點爲這節課中的引導學生總結出快要相交的兩條直線其實就是相交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接着讓學生在紙上畫出兩條直線。把畫的不同的一組線,讓學生板演到黑板上。當時學生畫了九組不同的,接着我讓學生把這幾組線進行分類,並說明理由。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方法也很多,經過教師引導最後還有3、4和7、9有的同學和爲一類,有的同學分成兩類。同學們都認爲自己的方法對的,這時我就讓學生討論說明理由。

(1)說3、4沒相交但把它畫長就相交了,7、9也是相交,所以它們分一類。

(2)說3、4和7、9分開的學生的理由是3、4相交不是直角,7、9相交是直角所以要分開。

這時教師都肯定了他們的說法,並再次強調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是相交和平行,相交成直角的兩條直線又叫互相垂直。此時學生清楚了許多,接着我又讓學生打開書65頁認真閱讀,以達到鞏固。學生能夠較好的掌握互相平行與互相垂直的`特徵。接着我又讓學生用 “誰是誰的平行線”“誰是誰的垂線”進行說一說,加深學生的理解。接着又從生活中找互相平行與互相垂直的現象。學生思維比較活躍,都能夠找出一些互相平行與互相垂直線的現象。說的時候課堂紀律顯得比較亂。但學生尋找的互相平行與互相垂直線的現象特別好。練習,65頁做一做68頁1、2題,我重點指導了學生2題學生操作的特別感興趣,結論順其自然的出了。這兩道題都達到了課堂的有效性。 通過這節課我覺得自己在細節的處理和語言的嚴謹性方面,我做得還不夠好,今後應加強這方面的鍛鍊。

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 篇3

“平行與垂直”是學生學習直線及角的認識基礎上教學的,是進一步學習平行四邊行和梯形的基礎。本節課的重點是幫助學生理解“平行與垂直”的概念,繼而靈活應用概念判斷“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主要有以下幾點:

1、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探索。

“兩根小棒掉在地上,可能會出現什麼情形?”放手讓學生展開豐富想象,畫出可能出現的圖形,這樣學生在教師設置的問題情景中進入緊張的思維狀態,從而使學生積極投入到探索活動中去。

2、動手實踐自主探索

由於這是一節概念課教師不能把現成概念簡單的般給學生,而因通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到探索活動中去,所以,我先用兩根小棒引出兩條直線位置關係,然後畫在紙上;再對這些圖形進行分類;最後根據“分類”的思想進行抽象概括。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平行與垂直”的概念建立在學生的感性認識基礎上,學生認識深刻,概念清晰。所有一切活動都是依靠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完成的。

3、 環節緊湊,結構嚴謹。

先擺出兩根小棒掉在地上可能出現的情形,在畫在紙上,然後根據兩條直線位置關係進行分類,引出平行與垂直的概念。而所有練習都是圍繞“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來展開的,進一步突出概念本質,加深了學生的理解。

教學是一門缺憾藝術,在本節課中也有一些不足,如:課前對學生要求所做準備不足,課堂上學生畫的塗小而且不清晰,後面學生看不清,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和進程。其次,對學生評價語言還是比較欠缺,有待在今後教學中進一步提升。

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 篇4

"平行"與"垂直"分別是國小數學北師大版教材第四冊第二單元第二第三課內容。教學時,我把“平行”與“垂直”這兩小節知識合在一起讓學生進行認識,而把相關的作圖要求放在下一課時進行教學。這樣重組教材後,有利於爲學生創設自主探索、討論交流的學習空間與時間,培養其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平行"這個知識點學生很快能把握,所以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垂直上。學生在掌握了垂直的特點後,我讓他們在紙上折一折,學生得出用一張紙先折一次,然後沿摺痕對摺,就可以得到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在折的時候,出現了有的同學折得很複雜,找出了很多組互相垂直的線。此處浪費了一些時間。

通過課上和課後的練習,我發現我班孩子存在以下問題:學生在用三角板從直線外一點作直線的垂線時,方法不準確;學生的實踐畫圖能力較差;學生的生活實踐很難與學習的知識結合起來,不少學生很難進行知識與生活的聯繫。

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 篇5

提高課後反思的質量,提倡教學以後將課堂上精彩的地方進行實錄,以案例形式進行剖析。對於原教案中不合理的及時記錄,結合課堂重新修改和設計,同年級教師能夠共同反思、共同提高,爲以後的教學帶給借鑑價值。數學教師每週反思不少於2次,每學期要有1—2篇較高水平的反思或教學案例,及時發佈在向校園網上,學校將及時進行評審。

1、教案檢查分平時抽查和定期檢查兩種形式,“推門課”後教師要及時帶給本節課的教案,每月26號爲組內統一檢查教案時間,每月檢查結果將公佈在校園網數學組板塊中的留言板中。

2、課堂教學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師不但要上好公開課,更要上好每一天的“常規課”。遵守學校教學常規中對課堂教學的要求。課堂上要用心的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要重視學習方法、思考方法的滲透與指導,重視數學知識的應用性。學校將繼續透過聽“推門課”促進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發現教學新秀。公開課力求有特點,能側重一個教學問題,促進組內教師的研討。一學期做到每人一節,年輕教師上兩節。課堂對於比較成熟的公開課或研討課鼓勵大家錄像,保存資料,及時地向校園網推薦。

教學中配備資料應要求學生按教學進度完成相應的習題,老師要給予檢查和必要的講評,老師要提前向學生指出不做的題,以免影響學生的學習。三類練習(大練習、訓練、月考)試題的製作分工落實到每個人(備課組長出月考卷,其他教師出大練習、訓練卷),並經組長嚴格把關方可使用。注重考試質量和試卷分析,定期組織備課組教師進行學情分析,發現問題,尋找對策,及時解決,確保學生的學習用心性不斷提高。

3、做好作業批改和加強輔導工作

我們的工作對象是活生生的對象──學生,那裏需要關心、幫忙及鼓勵。我們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做超多的細緻工作,批改作業、輔導疑難、及時鼓勵等,個性是對已經出現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教我們的輔導更爲重要。在教學中,要儘快掌握班上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工作,不僅僅要給他們解疑難,還要給他們鼓信心、調動自身的學習用心性,幫忙他們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用心主動地去投入學習,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 篇6

今天與孩子們一起學習了第五單元的第一節內容——《平行與垂直》。這節課我是這樣進行的,先是讓學生在練習本上任意畫兩條直線,同桌間看一看你們畫的兩條直線位置,想一想,這兩條直線的位置會有哪些情況?當問題出現後,學生鴉雀無聲。忽然間我發現,他們畫的直線都沒有相交,所以,學生們不知如何回答?我接着問:“直線有什麼特點?”“兩段能無限延長”學生答道。“大家也把直線延長,再看一看出現了什麼情況?”於是。學生馬上發現有的直線相交了,有的怎麼畫都不相交。有知道的學生馬上說不相交的是平行。這時我引出了課題。然後讓學生看書瞭解什麼是平行?並找出定義中的關鍵詞。再引導學生理解關鍵詞。用同樣的方法學習了垂直。練習中,我和學生在教室裏一起尋找平行、垂直的例子。尋找中,我走到誰的身旁就叫起誰,練習他們的語言表達。

回憶整節課,學生學習的熱情是積極的,大部分學生能跟着我的思路進行。也有個別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有偶爾走神的。當課堂上出現小狀況時,耽誤了點時間,但並沒有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這節課的練習時間較短。我相信,學生對定義理解了,做題會更順暢的。

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 篇7

本節課的教學,在以下幾點達到了預期目標:

1. 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平行與垂直”屬於“圖形與幾何”中的一課,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是本節教學內容與其他內容很大的不同之處。學生在認識相交和平行時需要充分藉助自己的想象,在想象中理解無限延長後不相交的直線互相平行;在理解“同一平面”時也需要學生在觀察的同時發揮想象,在一次次的操作和驗證中不斷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本課教學時,我也有意識地讓學生藉助想象加深理解,部分想象力差的孩子用動態圖演示幫助理解。

2.熟讀課程標準和教師參考用書,把握起點,進行充分地預設。這節課需要做的是讓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體驗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相交裏有一種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讓學生的認識上升到思維的層面來。在實際教學中,的確大部分學生將這麼多的直線分爲兩類:看上去交叉的一類,看上去不交叉的一類。這樣的情況在我的預設之內,所以我從無限延長的角度拓寬學生對“相交”的認識視野。

不足之處在於:

1.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要儘可能地少說話,讓學生多參與、多討論、多思考,讓學生自己在不斷地思考中掌握新知,雖然我有意識地讓自己少說話,但是在重點內容時總是忍不住“插一腳”,因此課堂不夠開放,應該讓學生同桌互相講一講,小組內講一講,讓成績優異的同學幫助後進生。

2.課堂調控能力有限,時間把握有待加強。在教學平行與垂直時,由於過度照顧後進生,指正每一個發言不完整、不準確的學生,引導他們說正確、完整的話,激勵他們積極舉手發言,因而花費了很多時間,最後鞏固練習的題目只處理了一道(單一圖形如何判斷平行與垂直),組合圖形中找哪兩條線段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訓練不夠。

3.評價方式稍顯單一。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除了老師評價之外,可以讓學生互相評價,組內互相評價,設置評價反饋量表,更清楚地讓每位學生了解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不斷進步。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有優點也有很多不足,我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加強新理念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發展,提高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 篇8

《平行與垂直》是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直線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認清互相平行與互相垂直的特徵,以學生的自主探索爲主。本節課我把它分成了五個環節:

1、情境導入。 在複習完直線的特點之後,我讓學生想象把一張白紙無限擴大,然後在白紙上出現兩條直線,讓學生想象兩條直線的位置,再把自己想象的畫在紙上。

2、分類比較, 掌握特徵。本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分出相交和不相交兩類。在這個環節我主要是這樣教學的:選取幾張有代表性的學生的作品,主要有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相交成其他度數的、兩條直線沒有交叉在一起但卻是相交的。通過讓學生觀察給這些直線進行分類。

3、歸納特徵, 構建新知 。 本節課的重點認識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在本環節,我的主要教學步驟如下:

① 教學互相平行。我從不相交中引出互相平行的概念,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同一平面”“不相交”“互相”。

②教學互相垂直。我主要讓學生明白兩條直線相交成的四個角中只要有一個角是直角就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4、應用練習 ,深化理解。我主要設計了兩種題型:判斷題、選擇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的直線。

5、總結本節課學習的內容。說自己這節課學習到了什麼,掌握了什麼,還想了解什麼。

在上這節課後我進行了反思:

1、在上這節課的時候學生動手的時間少,討論的時間也較少。

2、本班學生的基礎較差,引導了很長時間學生都不能很好的結合圖去了解和掌握定義。

3、在引導學生想象的這個環節沒有起到有效的作用,部分中下學生不知道老師要他們做什麼。

4、在以後的教學中,練習的設計上還需考慮一定的層次性。

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 篇9

《平行與垂直》本節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從看課件上有關“小棒的位置關係”的知識入手,喚起學生的回憶,爲新知的探究學習做了較好的街接準備。同時,逐步培養學生對數學研究的興趣,用數學自身的魅力來吸引、感染學生。身爲教者,我本着實事求是的態度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實際,尊重教學實際,本節課至始至終都沒有提前的滲透,沒有矯情的暗示,而更多的是關注課堂生成設計練習的問題,關注學生真實的生活閱歷,在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活體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由於學生基礎參差不齊,課上沒能夠兼顧差生,差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不願動手操作,學習態度不端正,不積極參與小組討論,老師課上沒有能夠重點輔導。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反映出的情況不少,學生認識了在同一片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平行和相交,在相交這種情況中還存在着垂直於不垂直。整節課我自始至終注重對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的培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學生擺兩種直線的位置關係後,在小組中進行歸類整理,選取有代表性的情況講解。其次,對兩條直線位置關係的理解,以學生爲主體展開討論進行分類整理。再次,在練習的過程中,通過多種練習形式,進一步理解平行和垂直的概念,進一步拓展知識,使學生克服學習數學的枯燥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培養了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無限大平面的想象以及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位置關係的想象;對看似兩條直線沒有相交而實際卻相交的情況的想象;拓展練習中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或垂直的想象。學生在本課中不是用耳朵聽數學,而是用眼睛觀察數學現象,用身邊的數學現象理解數學知識,用數學知識解釋身邊的數學現象,在探討、交流、分析中獲得數學概念,拉近了抽象的數學概念與生活實際的距離,重視學習數學的價值,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把數學學習與實際聯繫起來。

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 篇10

《平行與垂直》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和角的度量以後進行學習的內容。本課主要是引導學生研究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入手,教學“平行與垂直”的概念。結合本課的教學設計與實踐,談談我的思考與感受。

一、在本課中如何幫助學生建構相關概念的?

這節課中,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幫助學生建構概念:

1.讓學生親身經歷學習材料的生成過程。一開課時,我就讓學生想象在一張白紙上畫兩條直線會形成什麼位置關係?然後讓學生把想法畫下來。這樣讓學生一開始對概念形成過程有一個切身的體驗。

2.選擇有利於學生建構概念的典型材料。在學生畫圖時,我巡視選取了五幅作品,作爲建構概念的典型材料。這五幅作品具有呈現出五種不同的想法,涵蓋了兩條直線不同的位置關係,具有典型性。如果過多了,也會影響學生的觀察。

3.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類來建構平行與垂直的概念。我首先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進行分類,並要求把分類結果用編號記錄結果。彙報時,呈現了三種不同的分類結果,通過比較、觀察、交流、辨析、概括動態生成了平行、垂直、相交的圖示及概念。

二、怎樣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我主要通過三種途徑來落實這一教學目標的:

1.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分類、舉例等多種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圖形表象。

如:建構平行與垂直概念時,我選擇並呈現了多種不同位置狀態的圖式以幫助學生準確、豐富的表象。

2.重視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

學生分類時,對②號圖形有爭議時,展開對這一圖形的分析和討論,就是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當時,我並沒有直接延長兩條直線,而是追問:“你怎麼看出兩條直線會相交的?”“如果它們相交會在哪一個位置相交?”

3.在練習環節,藉助動態演示溝通了相交、垂直、平行之間的變化過程,幫助學生用聯繫的觀點來建立概念,也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

三、存在的問題

1.對於分類時,學生把⑤爲什麼單獨分一類,糾結了很久。學生對⑤是不是互相平行時,我並沒有直觀判斷,而是採用追問:“你們都認爲這兩條直線是互相平行的,你們怎麼看出來的?”其實,學生回答得好,可是我非要讓學生“因爲這兩條直線之間的距離相等。”如果在教學相交時做好鋪墊,學生比較容易發現規律,但語言描述上,我應該放低要求,只有理解就行。

2.教學本節的內容“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在講解時對“同一平面”強調不夠。

3.本節課是一節概念課,對於這一知識概念多,學生容易混淆,特別是一些孩子的語言描述還不太準確,可以讓學生多說一說。

以上是我對執教本課以後的想法,對於同年級的其他教師在上本課做個參考,也爲自己今後上這節課留下一些思考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