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家庭教育作文彙編七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家庭教育作文彙編七篇

家庭教育作文 篇1

家庭教育,妙在無痕 -----讀《費利斯家的家教課》 翻開20xx年的第三期的《家長會》,欣喜地讀到了開卷有益中的《費利斯家的家教課》一文。細細品讀,感觸頗多。驚歎於費利斯父親的好學精神和求知慾望,折服於費利斯父親對於家庭教育的匠心獨運。費利斯曾被美國《幸福》雜誌評爲“美國最成功的企業家”,是美國數字設備公司創始人、總經理。在談及他的成功時,他說這所有一切是與父親的教導和家庭教育分不開的。 費利斯的父親堅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儘管出身貧苦,只讀到五年級便退學到工廠做工,他卻把社會當成了學校,孜孜不倦的汲取知識瓊漿。他對什麼都感興趣:他讀一且能夠讀到的書籍、雜誌和報紙,努力瞭解偏僻小鎮以外的世界。費利斯的父親認爲,人最不可寬恕的事情是:當晚上睡覺時,還同早晨醒來時一樣無知。他常說:“該學的東西太多了,雖然我們出世時愚昧無知,但只有蠢人才永遠如此”。耳濡目染中,父親把這種好學的精神傳給了家人和孩子.,讓家中的每一個人都愛上了學習。

勞累了一天,辛苦了一日,家人圍坐,共享天倫的晚飯時刻,我們中有些爲人父母者,認爲“終於抓住了教育的孩子最佳時間”。從餐桌上的吃相不雅,殃及到白天課堂上的離經叛道,絮絮叨叨,直到孩子忍無可忍,甩案離席才勉強收兵。殊不知這樣事倍功半的說教百害而無一利,小小的餐桌,竟成了一些“家庭戰爭”的發源地,所以就有了“飯桌之上不教子”的古訓。 但是,費利斯卻有一個與衆不同的父親,晚飯的餐桌竟是他和家人交流知識的場所,我們一起來看費利斯父親這一節精彩的家教課: “費利斯,告訴我你今天學到了什麼?”“我今天學到的是尼泊爾的人口……”費利斯一向都覺得奇怪,不論大家說的什麼內容,父親都不會認爲瑣碎無聊。“尼泊爾的人口?嗯,好!”接着父親會看坐在桌子另一端的孩子的母親。“孩子他媽,這個答案你知道嗎?”“尼泊爾,坦白說,我非但不知道尼泊爾的人口,我連他在世界上什麼地方也不知道呢!”當然這種回答正中父親下懷。“費利斯,把地圖拿來,我們來告訴你媽媽尼泊爾在哪裏。”於是,全家人一起在地圖上尋找尼泊爾的位置…… 看到此,我們不由對費利斯父親的做法嘖嘖讚歎,教育孩子的方法一如大雪無痕。但費里斯當時只是一個孩子,根本沒有洞察到父親這種教育的奧妙所在,直到費利斯進入大學,總結自己拜師於幾位教育家門下的所得,才發現正是父親早就要求他知道的東西。 “學習如果只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它可能就是一種勞役;如果學習是孩子和父母共同的事情,它就變成了一種樂趣;當學習成了一個家庭每個人的事情時,它就成爲一種甜美的生活。”置教育於無痕之中,這堪稱教育中的大智慧。

家庭教育作文 篇2

1、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

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每一個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學習相關的知識,關於怎樣做父母的意識和知識準備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2、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

優秀父母,他們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費盡心思。

3、好習慣都是養出來的

很多父母將孩子的不好習慣怪罪到學校身上,怪罪到老師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獨沒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實孩子身上的多數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是我們做父母的有意無意培養出來的。

4、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

幫助孩子適應應試教育成了我們父母的一份應盡的義務,而幫助孩子減負的最好辦法是我們父母增負,就是我們父母能夠成爲孩子學習上的導師。

5、 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

第一個步驟是傾聽,就是讓孩子把話說出來,並且聽懂孩子話裏的真實意思。第二個步驟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結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個步驟是建議,就是有道理孩子並不一定就能採取正確的行動,因此父母這時應該給以建議。

6、好成就都是化出來的

意志、品德、胸襟等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過父母的說教等“顯教育”就能產生效果的,而是通過父母的行爲即“潛教育”化進孩子的血肉裏的。讓孩子養成大襟懷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讓孩子多讀名著,多讀偉人的傳記,讓孩子從國小會用偉人的眼光來看待社會和自己。

家庭教育作文 篇3

正當網友還在熱議“最催淚作文”《我想和爸爸媽媽一起吃晚飯》時,重慶一名國小生的“最心酸作文”《爸爸看手機》在網上熱傳,“我的爸爸很愛看手機,每次有空他都會拿出手機來看。有一次,我叫爸爸進來跟我一起看書、玩、畫畫,可我叫完後,爸爸沒聽見,還是沒有進來,害我叫了很久很久,終於把爸爸叫進來了,爸爸進來的時候還拿着手機……”

孩子對“看手機家長”的真實刻畫,戳中了很多爸爸媽媽的心,據悉,有教師就此做課堂調查,超過1/3的孩子舉手表示家長常常玩手機忽視他們,讓人很心酸。更有小朋友在被問到“你知道爸媽做什麼工作嗎”,脫口而出的是“爸爸是用手機查資料的”。種種現實,不僅令人淚奔,更引發了家長和社會的廣泛關注。

微言大義:手機再智能,終究只是工具,如果不能理性駕馭它,人就會淪爲其奴隸。當一個又一個孩子,用稚嫩的筆寫下他們的困惑與控訴時,每一位成年人的內心,都應該有一些刺痛、尷尬與檢省。沒有人可以從你手裏強制地奪下手機,除了自己對於愛的渴望。

適用話題:愛的渴望;反思與警示;呼喚親情……

家庭教育作文 篇4

家庭是父母養育我們的地方,也是我們即將生育後代的地方。由此而言,繁殖是占主導地位的因素。而我們孝順父母,是出於情感因素——感恩,其實也是出於生存的考慮——希望後代會在我們年老力衰時懂得照料我們。那麼總而言之,組建家庭就是爲了我們人類的生存。

青年男女走在一起,是爲了愛情。愛情,美好的純潔的情感,是男女彼此在一起就無比幸福的感覺。而步入婚姻的殿堂是因爲什麼呢?不結婚難道就無法繼續美好的生活?難道沒聽人說過“婚姻往往是愛情的墳墓”?其實還是離不開一個繁衍的本能。

當你成年了,父母會期望你有個好的戀人;當你到了適婚年齡,父母會期望你儘快戀愛、結婚;當你結婚後呢?那自然就是生孩子啦。這一切是爲了什麼?似乎都是父母在起推動作用。

今天,如果預防措施做得較好,完全可以和戀人一直維持長久的戀情而不懷孕。那麼結婚是爲什麼?爲了維持彼此的情感?如果真是如此,那這恰恰是一種錯誤的選擇,結婚後,彼此就要有很大的空間是共同生活的,並且諸事都要考慮到對方,還要考慮到以後的孩子。彼此都將失去很多自由,經濟壓力也會大大增加,這有什麼好處呢?

我想,應該有以下幾點除繁衍本能外的其他考慮因素:擔心,長久還不結婚,女性擔心衰老而男人變心,男人要選擇結婚來表示自己的忠心;某一方出於經濟考慮,希望通過結婚來維持保證穩定的經濟收入。

那麼所謂的“愛情”存在於哪個階段呢?結婚前?

如果婚後不是愛情的話,那麼愛情其實就是一種原始衝動,只是我們善於用言語將其美化罷了。

如果婚後也是愛情的話,那這愛的也不單純嘛。男女彼此都在擔心,都在想辦法將對方綁在一起。恰巧有婚姻這一合法途徑可以獲得。

不論今天如何自由與開放,人們還是不會隨隨便便選擇結婚的。一旦結婚了也就不會隨隨便便敢於選擇離婚的。

那麼結婚成家對於誰來說最重要呢?最有益處呢?那就是人類這一種族和社會。不結婚,不選擇生育孩子,人類會面臨滅絕的境地;不結婚,不成家,社會生活的穩定係數會大大降低,自由主義氾濫,叛逆者過多。

隨着科技的發展,體外受精、培育的能力越來越強,人們可以把生育的義務放在一邊了。社會來負責養育,是真正的“養”和“育”,那麼家庭將何去何從呢?

對於不想結婚,對於戀人不滿意者,我贊同他們選擇獨生的權利。不要被家庭觀念、社會習俗而逼婚。

真正的平等,真正的自由,已經從自由戀愛開始,也應從自由家庭開始。單身不可怕,更不必害羞。

家庭教育作文 篇5

在生活中,企業、汽車等每年都要進行年審,主要的目的就是檢查運行的質量如何,不好,就需要馬上整改,否則將受到處罰。既然這樣,我們如此重視的家庭教育爲什麼不可以進行“年審”?

家庭教育進行一次“年審”,這也源於昨晚的一封信件。當孩子興奮地收到好朋友的一封信時,幾乎都跳了起來。可當孩子看完這一封信後,心情憂鬱地把來信給我分享時我還很高興(高興是爲孩子把我當朋友看待,纔會把信給我看!)。當我看完信後,我卻不自覺地流淚了。不爲自己的得失,而是爲一個昔日無憂無慮的孩子,現在變得如此壓抑?如此孤獨?突然我想想自己對待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不是也得進行一次“年審”,正好是對孩子情感教育進行一次總結,也是對孩子教育的全面梳理,用坦誠的方式來迎接新的一天,爲自己的鼓勁助力。當然“年審”的當局不是政府機關,也不是學校班級,而是我們自己。

做父母的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事業,每一年裏,我們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在這希望裏面,處理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我們做父母的表現如何?

首先“年審”是不是對孩子理解,我們是不是給自己的孩子足夠的樹立信心,支持鼓勵他。孩子“不聽話”,是要把這視爲正常現象,對孩子多一份理解。如果父母有足夠的理解,孩子往往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指導,少一些不聽話的行爲。

第二“年審”自己是不是和孩子以朋友相處。隨着社會生活的民主化,家庭教育也將日益與時俱進了,平等的親子關係模式模式將日益發展和強化,這是一股不可逆轉的潮流。在歐美國家的家庭裏,親子關係是很平等的。在我們國家較開明的家庭裏,也有越來越多的親子能平等相處。我希望在這一點上,自己一定要提升,改變自己的大父母觀點。

第三“年審”溝通。記得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了一份調查,100名父母每天與孩子交流的時間,發現大多數人的時間都很短,其中的一父親只有15秒。“功課做完了嗎?”“做完了。”“睡覺吧。”“嗯。”真是讓人難以置信,卻又似曾相似。同在一個屋檐下,卻聽不到彼此的心聲,於是家庭教育生出許多問題。教育專家說過最好的教育不是批評斥責和強制懲罰(當然這也是教育不可避免的形式)而是讓受教育者在沒有察覺到受教育的'情況下受到教育。因此可以說,溝通是最好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經常進行交流,因人、因事、因時、因地制宜,採取恰當的溝通方式,兩代人就會情連着情,心連着心,家庭教育就會多幾分順利。這點,我感覺與孩子做的很好,我們經常談心或小紙條來交流。

還要“年審”心理換位。在理解、平等、溝通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從孩子所處的位置、角色、情境支思考、理解和處理。這樣我們與孩子之間就會有更多的相容。

“年審”自己的家庭教育,絕不是強詞奪理,也不是巴掌,是反省,是懺悔,是審視自己,是防微杜漸,更是自己對家庭教育的一次大檢閱。當你發現家庭教育這艘大船需要修補的時候,你就不會讓它一爛再爛下去。

以後每一年裏,我都要盤點一下自己花費多少時間陪孩子?有沒有自己的私心、面子、夢想,逼迫孩子爬書山遊題海,以“爲你好”爲藉口去剝奪孩子的快樂?在出人頭地與健康快樂之間,如何選擇?

好嗎?學習怎樣?陳海青他們也都好嗎?我很想念你們。

英語現在學的如何?是不是有很大的進步呢?我想應該是不錯吧!

在這裏的日子總是會有緊張感。既然新鮮度已逝去,現在的也就剩下緊張吧?親人們都把我送上書山,讓我獨立生存,把我扔到卷海里讓我以打魚爲活口。但是我如果想反抗,將會被嘲笑,所以我只能一一順從。考上十二中的日子,雖然平淡如水,但會更加緊張萬分,快樂對我來說是什麼?是大人們排斥之外的一種東西,我想要把它找回來,但是不、可、能。

那些什麼所謂的十二中、一中,我的前途,我的未來,只不過是沒有靈魂的空殼,它們有什麼意義?

像朱自清在《匆匆》裏寫的:“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被初陽蒸融了……”我的日子在哪裏?如果它們離開了我,它們會不會孤獨?會不會害怕?會不會冷?會不會餓?我又要如何去尋找呢?

幾顆星星伴隨着月亮,而我一無所有,只有孤獨。所以,我希望有人來陪我,一個動物也足夠了,假設在哪一天,你在咱們大院看到了我的貓咪,能不能喂些食物給它呢?

家庭教育作文 篇6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 我從最初受到父母的啓蒙教育,到現在教育自己的兒子,人生的經歷告誡我,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樣對孩子十分重要,甚至決定着孩子的性格發展方向,影響孩子到終生。現就家庭教育問題,以一個孩子母親的身份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一、和諧成長,不要過度懲罰、壓制。否則會讓孩子失去自信、勇敢、擔當、外向、剛強、果斷、迅捷等性格特徵。

最近一段時間,常常爲一次過激的家教舉動而後悔。這事情發生在5年前,那時兒子才三歲。事情是這樣發生的:孩子不想吃飯,我和他爸都聲色俱厲地督促他把飯吃完。孩子在表達不滿時,把飯碗拉下了桌子,剩飯倒了一地。看到兒子如此不懂事的表現,我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採取了強制懲罰行動,我一把抱起已經嚇得在旁邊默不作聲的兒子一邊威脅着說:“這麼不乖的孩子,不吃飯,養也養不大的,爸爸媽媽不要了…”一邊抱着他往門外送。兒子被這個架勢嚇得大聲哭喊:“媽媽,我乖了,我吃,我吃……”我沒有因爲他的哭喊而罷手,一邊呵斥着:不用吃了,這麼不乖的,反正也不要你了。就把他放在門口,一邊假裝關門。兒子那幅驚恐的樣子至今歷歷在目:他哭得滿臉都是眼淚鼻涕,趴在地上在我面前掙扎着往家裏爬。嘴裏大聲喊着:“爸爸我乖了,媽媽我乖了,奶奶……”他向家裏的每一個人求救。事情過去了好多年,如今兒子已經讀國小一年級了,真如我們期望的那樣孩子這幾年來表現得挺乖的。他很有同情心,會爲故事中的弱勢感到可憐、甚至落淚。從沒有跟同學打過架,甚至有同學欺負他也不還手。他做事小心謹慎,連走路也很小心,從小到大很少摔跤。他愛看電視劇《雪豹》,崇拜電視劇中的主人公周衛國。下課卻總喜歡跟女同學在一起,不愛跟男同學玩。因爲“男同學玩的都是打架的遊戲,萬一把人打傷了怎麼辦?”也許在家有“小霸王”的家長看來這些可以稱得上是孩子的“優點”,但是我已經看到孩子的性格正慢慢走向另一個極端。一個男孩子有這樣的性格特徵,不是我們父母所希望看到的。

二、和諧成長,不要過渡呵護、溺愛。否則孩子會失去刻苦、上進、無私、仁慈、包容、謙讓、謹慎等性格特徵。

這樣的家庭教育在我的身邊也有活生生的例子。我老公有個堂弟,是家中的獨生子。當時家庭經濟條件在農村相比其他人家稍微好點,父母對他寵愛有加。聽我老公說他們的家庭教育有如下情形:

1、待遇特殊

從小沒有烤鴨不吃飯(那個時候一般人家只有家中來重要客人的時候纔去買一點烤鴨來招待客人,平時自己根本捨不得去買着吃)。有一次,他父母剛從山上幹完農活回家感覺也有點累,天色也暗下來了,就匆匆地做了點飯菜準備吃飯。他看到飯桌上沒有自己要吃的烤鴨,大發脾氣。他的父母不顧身體勞累,放下手中的飯碗去給他買烤鴨。等他買回來時,自己的飯菜已經涼了……對此父母不但不加以正確引導,反而以此爲榮,還到親戚朋友那裏吹虛:我們的兒子每餐沒烤鴨不吃飯的。

2、對孩子的要求無條件滿足

家住鎮上能方便地買到各種好吃的好玩的。他只要開口說要,父母立馬給他買到。他小時候不願到外婆家做客理由是:外婆家在小山村沒有街買不到好吃的好玩的。

3、包辦代替、剝奪獨立

“不要入伍當兵,太苦了” “不要去學開車,太危險了” “阿拉兒子有福相,到時候會有貴人相助”這是他成年後父母掛在嘴邊的三句話。現在他年近三十,縱觀他高中肄業後的表現:打過短工,因爲打工太苦逃回家中,然後開香菸店,結果在店裏與一幫“朋友”抽菸打牌,售貨櫃上放的是空煙盒。沒幾個月抽光了三萬多元的本金,香菸店關門大吉。然後再向父母要錢“創業”開皮包店,也是投資了三五萬元沒經營幾個月便關門。接下來再向父母要錢投資辦廠,花了三四萬元錢從河南買回來幾臺設備開始生產水筆,開始着他的發財夢。但是無不例外,沒過一個月,幾萬元的錢又打了水漂,一堆廢鐵堆在家中。一次次的“投資創業”幾乎花光了父母多年來省吃儉用省下來的全部積蓄。,而三十而立的他確像一條吸血蟲一樣終日吸着父母的“血”。更讓父母痛心的是:今年春節,他再次向父母伸手要錢。他嫌父母給的少,隨手拿起手中的杯子向自己的父親扔去….. 年邁的父母品嚐自己因爲溺愛孩子而埋下的苦果,不禁老淚縱橫。

三、和諧成長,應該多用正面引導——誘導比強迫更有效。

“誘導比強迫更有效。”是在企業管理領域常說的一句話。利用誘導激勵員工,比強制好得多。強迫被激勵者做事不是好辦法,效果絕對比不上誘導,請求比命令更容易達到目的。

有一家紡織廠工作績效很差,雖然按件計酬,產量就是無法提高,經歷嘗試用威脅、強迫的方式影響員工,仍然無效。該廠請了一位專家來處理這個問題,專家將員工分爲兩組,告訴第一組員工,如果他們的產量達不到要求會被開除;告訴第二組員工,他們的工作有問題,他要求每個人幫忙找出問題在哪裏。結果第一組員工的產量不斷下降,壓力升高時,有的員工辭職不幹了;第二組員工的士氣卻很快提高,他們依照自己的方式去做,負起增加產量的全部責任。由於齊心協力,經常有創見,單單第一個月,產量就提高了20%。這種效果完全是誘導造成的。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道理也一樣。強迫的效果總是很差。往往你強迫他往東,他卻偏偏往西。比如督促孩子自己整理房間那次就是這樣。

“兒子,如果你在晚餐前不將房間清理好,晚上不準吃飯!”在老公的喝斥下,兒子會不高興,起先迫於壓力裝裝樣子收拾幾樣玩具,後來就東摸摸、西弄弄,到了吃晚餐的時候,仍然沒有清理好房間。我換一種方式跟他說話:“你剛纔沒有整理好是不對的,這次你先吃晚餐,但是上牀睡覺時,必須將房間清理好,可以麼?”兒子點頭答應時,我不忘補上一句:懂事的孩子下次不會犯同樣錯誤了吧。吃完晚飯,沒等我們提醒,他自覺地先整理房間了。類似的情形多次在我們家上演,後來他父親也開始注重用誘導的方法來解決教育問題了。多用引導方式解決家庭教育中的各種問題,不僅對孩子良好心理特徵的形成具有積極意義,還能在家庭中營造和諧、親密的家庭關係。我相信,在和諧融洽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成長得會更健康!

如今,“二不,一該”是我們家的育兒準則。說得不夠全面,卻是真事實情。最後,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在父母的呵護下和諧成長,成爲健康、和諧的下一代!

家庭教育作文 篇7

我是一、四班張舒童的媽媽,我的女兒是一個善良、有愛心、明事理、做事認真、團結同學、愛好廣泛、生活節儉的好孩子,但脾氣急躁、有時馬虎、性格敏感。現在班媽彭玲芳老師的帶領下正健康、茁壯地成長。

回想起女兒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我感覺到做一個媽媽真的很幸福,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媽媽的成長過程,在家庭教育方面我是這樣做的:

第一,關注健康、注重營養。我從事健康行業已經近十年時間了,每當看到身邊鄰居、朋友的孩子生病受罪、家長着急的情景,我就想能不能讓孩子少生病呢?爲什麼不能做到防範於未然呢?爲此,我堅持做到讓孩子每天不少於兩個小時的戶外活動,經常帶孩子到郊外遊玩,近途爬山等運動。飲食上做到平衡膳食,不吃零食、不喝飲料的好習慣。同時讓孩子懂得“垃圾食品”對身體的危害,使孩子自覺地遠離食品污染,讓健康成爲一種習慣。幾年堅持下來,我女兒的身體健康狀況一直很好。

第二,杜絕溺愛,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溺愛是一種不講原則的愛,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礎上的愛。我認爲這樣的愛易形成代溝,而且還會害了孩子。我們要扮演孩子不同時期的角色,要把孩子當成朋友,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不要特殊對待、過分關注、過分滿足孩子,不要包辦孩子的事情,不要害怕孩子哭鬧,更不能當面袒護孩子。爲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我還讓孩子充分自由活動,只要她的行爲安全、不過分,我就不去幹涉,因爲活動是孩子獲得知識的另一個好途徑。

第三,提升孩子的責任感。要讓孩子懂得做人的價值,明確自己的責任,懂得爲自己的行爲負責。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結構的改變使孩子位於高高的塔尖上,唯我獨尊。孩子認爲家長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不懂得回報、不懂得感恩。爲此,我從小就讓孩子參與家裏的大、小事,力所能及地幹一些家務。對於在玩耍、上學期間遇到的一些困難,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儘量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從而讓孩子懂得什麼是責任,什麼是愛與被愛,懂得愛是一種能力、需求,愛別人也是很幸福的事情。

第四,發現孩子的潛力和特長,及時引導和鼓勵。女兒從小喜歡運動,具備一定的運動技能,包括跑、跳等大動作,還有精細動作,如:畫畫,用剪刀,寫字等。精細動作可以更好地促進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所以我認爲運動可以使孩子更聰明。我的女兒很喜歡畫畫、手工和輪滑,我們全家都很支持她。在08年秋季運動會上還取得了六十米第四名,立定跳遠第三名的好成績,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次肯定和鼓勵。另外,女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也不錯,她的成長過程中不缺乏玩伴,除了和鄰家、同學家的孩子一起玩兒,在很多的時候我帶她去郊遊時,還鼓勵她和陌生的孩子交往,她總能和他們打成一片,玩得其樂融融。在家裏,我們全家人都是她的學生,經常模仿和複述幼兒園老師講課,我想這也是對孩子的一種鍛鍊吧。

第五,做好幼小銜接準備,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爲了做好孩子的幼小銜接工作,我讓孩子上好學前班,對於上國小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我及時幫孩子適應、化解,激發孩子的上學興趣,培養孩子自信心,使孩子更快樂地學習。同時,我注重教育理念和知識的學習,做好孩子的榜樣和老師。

第六,做好家校溝通,及時解決問題。孩子的啓蒙教育是多方面的,家庭教育佔主要方面,同時要高度關注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因爲學校也是社會的一部分。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應積極配合,及時溝通,和孩子、老師一起解決問題,絕不要埋怨孩子,更不要責備老師,孩子的成長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作爲孩子的第一任啓蒙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起着獨一無二的作用,我們要做好孩子的領航人,把積極,快樂,陽光的一面展現給孩子,孩子也會把健康、美好、成功的一面留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