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春節的的故事作文4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的的故事作文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春節的的故事作文4篇

春節的的故事作文 篇1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早早地起了牀,興奮得不得了,因爲我要到爺爺奶奶那裏去過年。爸爸有四個兄弟姊妹,都在長沙工作,爺爺奶奶不習慣城裏的生活,執意要住在鄉里。由於大家工作都很忙,加之搭乘公共汽車又擁擠,於是乎相約在一起,大大小小十幾個人,由我小叔叔開車,高高興興地回老家了。

一路上,我們歡聲笑語,沒過多久,我們就到了。一進村子,我們就感受到家鄉的變化,長長的黃泥公路變成全新的水泥馬路,漂亮的小樓房隨處可見,家家戶戶大門上還貼着大大的倒“福”字和紅紅的對聯,人們穿上了節日的盛裝,面帶着微笑和喜悅,在忙碌着準備年飯,等待親人們的到來。

今年的春節過得真開心啊!除夕晚上,全家上下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男女老少歡聚一堂守年歲,長輩們還給了我們壓歲錢,我們幾個小姊妹也沒閒着,精心準備和表演了很多節目,大家其樂無窮,共享天倫。當晚,煙花怒放,五光十色,美麗極了!等到半夜零時,爆竹齊鳴,歡慶新年的到來,是多麼激動人心呀!我想此時此刻,全國各族人民都在歡呼雀躍新年的到來。大年七年級,男女老少穿戴一新,吃年糕和餃子,希望“年年高、團團圓”,事事順心。大年八年級開始,親戚、朋友們相邀做客,互相“拜年”,當然,少不了要給我們這些小孩子發紅包!哦,忘了告訴你們,在春節裏家家戶戶吃“年夜飯”時,爲什麼都有一道菜是“魚”呢?讓我來告說你吧:“魚”和“餘”是諧音,表示“年年有餘”的意思。在春節裏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不能打破碗,否則會被長輩埋怨不懂規矩,知道了嗎?過春節讓我體會到了也理解到了春節各種各樣的習俗,也體會到了人世間的親情和友情,還有小朋友們的歡喜若狂,因爲口袋裏裝着滿滿的,真有“財大氣粗”的模樣,我也不例外,但是我已作好了打算,你想知道嗎?!

春節的的故事作文 篇2

外婆家有隻肥肥的大公雞,他有紅紅的雞冠,一身黃黃的'羽毛,長長的腿,尖尖的嘴巴,有趣極了。 但是它很調皮,天天跑到外面去,老害爺爺奶奶去抓。今天爸爸和媽媽就去抓它,可是抓了很久都沒有抓到,爸爸和媽媽一會兒撲到這裏,一會兒撲到那裏,撲得一身灰,那隻公雞一會兒飛到這裏,一會兒跳到那裏好難捉到。後來爸爸撲過去抓到那大公雞的羽毛,終於把大公雞捉住了,然後把它放進大籠子裏。

我們大家笑着,唱着,跳着,可高興了! 我祝大家新年快樂,恭喜發財。

春節的的故事作文 篇3

在我記憶得長河裏,曾經經過許多開心得事。它們如同天上得繁星,數也數不清。其中除夕之夜那顆最閃亮得星在我得腦海裏永不消失。

“噼噼啪啪……”過年了,一年一度除夕之夜,是我最開心得時刻。我望着滿桌得美味佳餚,饞涎欲滴。一開席便狼吞虎嚥起來。幾個雞腿下肚,摸摸肚子,抹抹嘴,便飛也似地跑去放鞭炮了。火紅得太陽剛剛纔懶洋洋地下了山,五彩繽紛得煙花便陸續登上天空,綻放出一朵朵美麗得金花。煙花聲此起彼伏,經久不息彷彿在和20xx年依依不捨地告別,又好象在迎接新一年得到來。我和弟弟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得“東方明珠”煙花迅速點燃。“砰、砰、砰”,煙花衝入雲霄,在天空中展現它得多彩風姿。

我和弟弟看得入了迷,彷彿被它們帶入神話般得世界。這時,鄰居家得陶陶來了。他爸爸抱來幾大捆煙花。我們見了高興得一蹦三尺高。開始燃放天空頓時變成白晝一般,那煙花色彩繽紛:有得象仙女撒花;有得象富貴華麗得玫瑰;有得象盛開得秋菊6767真是姿態各異,形態萬千。把我們逗得樂不可支。我們不住發出“嘖、嘖”得讚歎聲。藉着月光,我看見弟弟得臉笑得象一朵花。我被他得天真無邪所陶醉,自己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來。不久,煙花放完了,我們依依不捨地回家了。

回到家,精彩得春節聯歡晚會又深深地吸引了我。它把我帶入無窮得歡樂中。一年一度得春節,總是過得那麼開心。它們象一盞盞明燈,永遠在我得記憶裏閃着耀眼得光芒。

春節的的故事作文 篇4

中國人的傳統裏有各種形形色色的飯局,但天字一號重要的當屬大年三十晚上的這頓年夜飯年夜飯代表着至高無上,古時的賢明聖祖在年三十這天也會特赦犯人們回家去吃頓年夜飯,因爲這頓飯代表着一個人真實活在世上至高無上的權力,對於中國人而言這是無可替代的,前幾年導演張元拍了一部《過年回家》,通過女犯人回家吃年夜飯講述了一個人性寬容的故事,最後電影爲張元捧回了一個"人道主義精神獎"。年飯早已超出了"吃"的範圍,年飯桌上的東西,早就不一定非得到過年纔有得吃。年飯之意不在飯,而在於那份人與人之間的溫馨。年夜飯象徵着幸福憧憬,再慘,慘不過楊白勞,但在年三十這天,楊白勞也要給喜兒買條紅頭繩,想辦法張羅着吃頓年夜飯,喜兒那段"爹爹帶回白麪來,歡歡喜喜過個年"的唱詞讓我的父輩在憶苦思甜的過程中知道了什麼叫"悲劇的鋪墊"。

年夜飯意味着根本的權力,海外的華人感觸應是最深,印尼曾經禁止華人們慶祝新春,直到印尼前總統瓦希德就任後,取消了華人公開舉行宗教信仰及民俗活動的禁令後,讓印尼華人在隔了30多年後獲准在不受限制下歡度春節,重新體現春節的喜洋洋氣氛,讓這頓年夜飯吃得輕鬆愜意。

年夜飯就是中國人最內核的向心力,年夜飯的溫情正是這樣一種銘刻在民族的骨頭裏,溫暖在一家人的問候中,沸騰在每一個人血脈中的溫情。這種溫情是大年三十母親嘮叨在燈下的叮囑,也是無數的遊子頂着寒風,踏着大雪往家裏趕的執着與真誠。中國人最講至親至情,受"禮儀之邦"的影響至深。但現代社會中很多家庭成員爲生計、爲發展,各奔東西,平時難得一聚。一起吃頓年飯,一家人酒餚相對,輕言細語,訴說別後離情,生活感悟,該是何等愜意之事!

我們對年夜飯的重視,也就是對傳統的重視,對自己身份的認知,《爾雅·釋天》中說:"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歲爲名",把"年"當作收穫的象徵,於是大家聚在一起燒些好東西吃一頓,這種慶祝的活動也就成了年夜飯。

這頓飯更重要的在於一個形式,吃年夜飯時,家家都要有一道菜即全魚,取年年有餘之意。在我國南方,魚是整個宴席的最後一道菜,大家並不是真正的去吃,只是端上來擺擺樣子,留到明年表示日子有富餘。還有些地區,第一個熱菜就上全魚,直到宴會結束時,大家才象徵性地吃上幾口。除夕魚寄託着人們希望家業發達、年年有餘的美好願望。廣州人的年夜飯桌上通常會有"發財就手"、"發財好市"這樣的意頭菜,不過是件討口彩的事情,但大家還是認真虔誠地做了。

中國之大,各地風俗不盡相同,南方和北方有着明顯的差別:北方除夕夜多包餃子吃,以諧音取"更歲交子"的意思,有的在餃子中放糖,祈求來年生活更甜美;有的則在個別餃子中包一枚錢幣,誰吃到了誰就會在新的一年裏發財。南方除夕一般是吃元宵和年糕,元宵又叫"湯圓"、"糰子"、"圓子",中間包糖爲多,取全家團圓美滿甜蜜之意;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諧音取"年年高"之意。但這一天,普天下的中國人都不約而同地奔赴了這場盛宴,怎能不教人感動?

有一年春節我執意要獨自在異鄉過年,父親在電話裏告訴我,他會在飯桌上爲我預留一副碗筷,第二天我就擠上了擁擠的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