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心得體會精選15篇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秋節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節心得體會精選15篇

中秋節心得體會1

今天是中秋節,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爲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爲四季,每季又分爲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蛋黃、伍仁今天,我早早的起來,與媽媽一起上街上買月餅,大街小巷一賣滿了月餅、豆沙、棗蓉、紫薯……我的口水已流到嘴邊。咬上一口,各種口味的月餅五顏六色,真是形狀各異。禮盒中的月餅不僅可口,長得也很可愛。花紋壓得如鳳凰,翩翩起舞,自由飛翔。

家裏忙忙碌碌了一天到了晚上,我和爸爸、媽媽高高興興地坐在陽臺上,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

一輪金黃的圓月已經高高地掛在天空中,向地上灑下皎潔的月光,像輕紗似的`一般溫柔。天空中雲很淡,風很輕,月光很美,這構成了一幅漂亮的畫。在深藍色的夜空裏,月亮顯得更圓、更亮,更美了。

啊,這皎潔的月亮引起了我的遐想,我忽然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又彷彿看到了嫦娥正懷抱一隻全身雪白的玉兔,在明月裏向我們招手……突然,我的耳邊迴盪起一首歌——《水調歌頭》,歌聲悠揚婉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留在這中秋節,浸在這中秋香。贈予詩一首:

秋夜已深,秋風襲人,家家戶戶,氣氛和諧,湊在桌旁,

賞景賞月,品嚐月餅,飲茶吃飯,笑臉相迎,美美過節。

中秋節心得體會2

月影兒透過雲層灑下嬌姐的光芒,月餅的香味流入雲際。今天是八月十五,全家團圓的好時節。

傍晚時分,家裏就忙起來了,有的忙着做團圓飯,有的打掃衛生有的'跑來跑去的端菜。

我來包月餅,那金黃的面還是真像月餅的顏色,爲了讓月餅不失形,我下定決心包好。

一開始,我就記得要包,餡多了也不管,稀裏糊塗的就包起來了。月餅被撐的像月球表面——坑坑窪窪,特別是頂上那塊,一道裂縫漏出了餡兒,像火山岩漿一般,後面的餡和麪,我進過仔細比較,包的月餅也越來越好,我興奮的拿給大家看,都讚不絕口,我一鼓作氣,又完成了花型,也非常精緻。

看看月亮,又大又圓,全家團團圓圓,可那些爲了國家不能與家人團圓年的戰士只能想想家人的樣子,正式這樣纔有平安,也讓我們彼此珍惜這份團圓。

祝大家團團圓圓,闔家歡樂。

中秋節心得體會3

今天是中秋節。我和我的朋友去山裏野餐。我們做了美味的牛肉和薯片,還拌了一道涼菜。吃完飯,我看了看山頂的'903全景。我們一直到中午纔回家,有說有笑。

到了晚上,中秋晚會開始了,月亮卻羞愧地躲在雲層後面。我真的很想飛到天上,把雲撕開,讓月嫂出來。該吃月餅了。我帶着我的小烏龜毛毛出去,讓他和我們分享美味的月餅。媽媽給小烏龜削了幾個蘋果,小烏龜眨着眼睛搖着頭和尾巴,好像在說:“我不喜歡!”

我們吃了各種各樣的月餅。烏龜毛毛試圖鑽到媽媽的懷裏。他可能困了,在媽媽懷裏睡着了。

中秋晚會後,月亮出來了。小烏龜好像知道我們要去看窗邊的月亮,它醒了,興奮地在沙發上跑。我和媽媽爬進窗戶看月亮和星星。雖然媽媽講了很多關於月亮的故事,但我還是覺得少了點什麼。哦,沒有爸爸,爸爸因爲工作忙,不能回來和我們一起度假。不知道爸爸現在是不是在想我。

雖然這個中秋節沒有爸爸陪着,但我還是覺得很開心!

我喜歡中秋節,我更喜歡羞澀又嗒嗒的月亮!

中秋節心得體會4

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其中蘊含着豐富的文化習俗。而團圓、統一、祭祀、和諧、禮儀等,就是這個傳統節日傳承的民族精神和氣質,也是中華民族生活常態的真實寫照。中秋文化傳遞的價值認同感,以其莊重的儀式感,堪稱爲中華民族的“胎記”,這樣的形容恰如其分。

而“團圓文化”,即是中秋文化的核心,也是中華文化的核心之一。月餅原本是中秋節的點綴,是拜月的一種祭品,加上水果、酒類、點心等,家家祭拜,人人祈求月亮神保佑,後來成爲一種禮品。而在文化多元的環境下,月餅逐漸成了一種象徵,而後就有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憂傷,也成爲團圓的象徵。

皓月高懸,光皎如水,思念叢生,期盼團圓。從古至今,中國人對月亮一直有特別的情結,“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樣的詩句衆多。《周禮·春官》就載有“中秋,夜迎寒”。“夜迎寒”即在中秋之夜舉行祭月儀式,後來中秋拜月、賞月的風俗便源於此,一直以來從未中斷,至今而且將來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習俗。

“團圓文化”是中華民族走向世界的標誌。中秋是久別重逢的美滿,也是團圓的'節日,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中秋節裏,團圓、和諧、平安、美滿、恬靜、憧憬……一切都是追求幸福和吉祥的意味。遠方的親人加快行程往家裏趕,共同歡度團圓在節日的甜蜜之中。“人月雙圓,闔家歡聚喜意濃”的美好景象,暖心又溫馨。

中秋之夜,闔家團圓,品嚐月餅的同時,仰望天空賞月。賞月,觀賞的不僅是美景,更是團聚的心情。而品嚐月餅,品嚐的不僅是美食,更是團圓的親情。中秋月圓之夜,團圓的家庭享受着各自的幸福。而對於實在無法回家的遊子,也是“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心在他鄉思故鄉,或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而中秋文化“團圓”的更大意義在於,能凝聚人心,轉化爲中華民族的大團圓,因此,中秋更該是家國情懷的傳承。無論時代如何演進,中秋核心文化孕育出的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到任何時候都無法改變。節日風俗其實就是一個民族的集體精神。“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由此,以中秋節爲契機,畫好民族“同心圓”,就是爲民族復興凝聚力量。

中秋節心得體會5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八月十五“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爲了使孩子們更多地瞭解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讓孩子在活動中體驗有關中秋的意義和傳統禮節,9月25日,高安市城南幼兒園在各班教室開展了“喜迎中秋佳節,感受濃濃情意”的中秋主題教育活動。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活動前,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了有關中秋節風俗習慣的資料,通過故事、圖片、畫冊、古詩等直觀教具,讓幼兒初步獲得相關知識。活動中,小中大班分別開展了豐富有趣的班內主題活動,通過生動的故事、有趣的兒歌、豐富的遊戲等形式讓孩子們瞭解中秋節的來歷與典故,知道了中秋節的許多逸聞趣事。隨後,小班孩子通過用橡皮泥團、捏、壓等方式做月餅來感受節日氣氛,小班的小朋友們第一次在幼兒園過中秋,玩得非常開心!中、大班的孩子通過畫、剪、貼等形式做賀卡慶中秋,小朋友們都積極參與其中,讓中秋主題活動充滿了絢麗的色彩

本次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孩子們在溫馨、和諧的'氛圍中,共同感受到了團圓、分享的樂趣,同時也使孩子們提高了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中秋節心得體會6

在這星期天,我最喜歡的中秋節到了,中秋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爲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所以人們稱之爲“中秋節”,中秋節一般有吃月餅,以及賞月的.習俗。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因爲是星期日,所以小舅舅請我們一家去吃團圓飯,飯後,我們一齊看電視,晚會開始了,五大洲的朋友們表演的雜技看得我熱血沸騰。

期望在遠方的家人身體健康!

中秋節心得體會7

月亮,8月15日最大,8月16日最圓。我們一家三口在中秋節出去賞月。

中秋節的月亮又圓又大,像一個銀盤掛在天上。去了,它就去了;如果你停下來,它就會停下來。真的是“月去,我也去”。

城隍廟的中秋節特別溫暖。小吃城的朋友親戚情侶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吃喝玩樂,一起度過團聚的日子。

中秋節在天一廣場特別活躍。廣場上的音樂噴泉隨着音樂變成各種圖案。有的像龍出海,有的像雙龍打珠,有的像大鵬展翅,有的像鐵塔堆砌,變化萬千。在噴泉上方,月亮似乎快樂地跳舞,把它的光照耀在地球上。

新疆大橋中秋很安靜。沒有汽車的橋很安靜,河水在橋下洶涌,船隻來來去去,月光灑在水面上,灑下一片銀輝。對面繁華的'大街上,傳來越劇的聲音。月亮太亮了,五顏六色的霓虹燈都黯然失色。

中秋節在社區裏非常明亮。安靜的社區讓月亮露出本來面目。天空中散落着幾顆星星,微弱的光線忽明忽暗,只適合做月亮下的普通人。月亮好像在說“哼,想跟我比,天是我的專屬!”皎潔的月光灑在樹上,樹上覆蓋着銀色的薄紗,輕盈飄逸。

中秋節的月亮在不同的環境中有不同的意境,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代表團圓!

中秋節心得體會8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這一富含文化底蘊的傳統佳節如期而至。團圓是最能體現中秋文化的符號。然而,隨着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人們在追求團圓之外,賦予了中秋文化新的時代氣息,讓中秋佳節過得更有意義。

賦予中秋文化奉獻精神內涵。對多數人來說,中秋意味着團圓。但是,還有很多人,中秋團聚對他們來說成了奢望。駐守邊防的軍人何嘗不想回家團圓,但他們不能放下手中的槍;工地上的工人爲給孩子多攢些學費,只能把對家人的牽掛記在心頭;鐵路衛士爲了千千萬萬遊子的團圓夢,把回家團圓化作一句遙遠的祝福。在我們身邊,還有許許多多的奉獻者,比如:警察、醫生、消防員、快遞員、環衛工人等,爲了更多人的團圓和幸福,他們選擇了堅守崗位,他們的奉獻精神爲我們中秋團圓增添了力量,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奉獻成爲中秋文化內涵中最美的音符。

賦予中秋文化互幫互助的精神內涵。據報載,《山西晚報》攜手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共同發起20xxxx和留守兒童“益”起過中秋公益活動,計劃在中秋節當天,將兩所鄉村國小的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團聚在一起,共遊太原城。無獨有偶,在中秋節來臨之際,來自武警上海總隊機動二支隊五中隊的14名“兵兒子”,和當地的7戶“空巢老人”一起攜手出遊,共享團圓喜悅。在別家都能團圓的時候,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更需要關懷和溫暖,《山西晚報》發起的公益活動、“兵兒子”的親情互動,給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帶來了家庭的溫暖。社會上還有很多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孤寡老人需要社會的關愛和幫助,我們要在中秋節團圓之際伸出援助之手,弘揚友善、互助的精神,多組織關愛孤寡老人、留守兒童、貧困家庭的公益活動,讓他們也能感受到中秋團圓的美好,體會到社會的關愛和溫暖。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我們傳承中秋節的傳統文化,也要賦予其新的內涵,弘揚時代精神,讓中秋文化更有時代氣息和韻味。

中秋節心得體會9

兒時,中秋節印象最深的就是每當中秋之時,全家一起在院子裏賞月,那時住的都是平房,旁邊有個小菜地,菜地邊上種了很多桂花樹,空氣中瀰漫着桂花和青草的氣味。記得母親談的最多的就是那個古老的故事,月亮上有棵桂花樹……,然後工科出生的`父親就來糾正母親的觀點,教育我到月亮上什麼都沒有。所以兒時的記憶永遠是最美好的,每次中秋心中總有一份快樂和希望,希望明年的中秋早早到來!

長大以後,感覺過節的氣氛越來越少,還曾記得自己第一個不在家過的中秋節,就是剛讀高中之時,那時候家離學校相當遠,中秋又不在週末,所以當老師說了句回家團圓去吧,我只好獨自和住校的朋友一起去了食堂,其實那個時候的心情還是蠻難過的。然後對中秋的記憶也越來越模糊,完全可以忽視了,唯一的記憶就是大3那年我逃了2天課提前回家過中秋的那個場景。只是感覺月餅越來越好吃,包裝越來越精美,過節的傳統卻在一天天淡化。

在國外每當中秋來臨的時候!“親情”二字對於異鄉的遊子來說,在這中秋之夜,理解得就更爲深刻了,思念家鄉,思念父母的那種感情真的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同時也讓我體驗到了祖國的溫暖,孔子學院和駐宋卡總領館總是把我們聚在一起聯歡一起吃飯!每年致辭中,孔院馬院長總要發表下一些感嘆,大致意思是國家對你們真好,這些月餅都是空運過來的,一定要學成回國!飯畢,就開始品嚐從北京運來的月餅(還是蠻高檔的),可以拼命吃管夠(其實每個人最多1塊),吃不完還能拿回去分給泰國朋友!有時候孔院也會邀請華人華僑,他們總是帶很多榴蓮,紅毛丹,山竹等水果這些都是多得吃不完的……!現在回憶起來還是特別的溫馨和感動!

如今的我已經回國,只是還在工作的道路上比較迷茫,去年中秋是回國後第一次和家人一起過的,母親特別高興做了一桌子好菜,過節的氣氛彷彿又重新找回來了一樣!

中秋節心得體會10

後面還有多篇中秋節感想!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晚上,大家都在開心地玩樂,我卻早早地就去睡覺了。

那天在報紙上看見這麼一個文章標題《我們的中秋節,真的就只剩下吃月餅了嗎》,讀後感覺真是很悲哀的了。君不見每逢中秋之際,鋪天蓋地的就是滿街的月餅廣告了,報紙上反覆強調的也只是“要保證今年中秋月餅質量”什麼的了,難道不吃月餅我們就不是過中秋節了嗎難怪很多年輕人不再願意過中秋這樣一些傳統節日了,除了吃似乎就沒有什麼好玩意了麼。

可是,且住,咱們老祖宗還留下那麼些的好東東呢,此刻還有人明白嗎還有人在過這樣的傳統中秋節了嗎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爲團圓的象徵,所以,又稱八月十五爲“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國內各地都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竈”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裏、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菸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爲祭禮。到了之後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簡便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

另外,在各地還有許多不一樣的中秋習俗,異常趣味好玩的哦,可惜此刻我們很少見到這些過節的方法了。比如,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託球舞等。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爲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祕密事不能讓晚輩明白。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在今日,錢塘江中秋觀潮也還是人們樂此不疲的旅遊盛事呢。

“聽香”是古代流傳臺灣地區的中秋習俗,是由婦女在家中供奉的神像前焚香禱告,證明心中所想卜測的事(如感情、財富等),在請示了出門以後應行的方向後,就拈香出門,凡是在路上所聽到的一切談話、歌唱等,均能夠就此卜測所問的事,然後以杯茭問神答案是否如此,如答不是,則繼續前行,直到獲得神明的指示的答案爲止;未婚的少女也有在中秋夜偷別人菜園中的蔬菜或蔥的習俗,若是成功就表示她將得到完美的感情。

在北京,中秋民間常常有“拜兔兒爺”的習俗。月亮裏不是有那麼個玉兔嗎所以啊,拜兔兒爺也就等於拜月了。以前,北京中秋還有兔爺賣。此刻很少見了。似乎只在春節廟會上見過。中秋節祭的就是這隻月亮裏的兔子。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冑,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着兩隻大耳朵,亦謔亦諧。

在四川省,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我記得我們小時候,過中秋的時候就必須要有葡萄、柚子和梨這些水果,還有吃鴨子的習俗呢。

看看,一箇中秋節,各地竟有那麼多好玩的風俗哦,也許在我們今日忙亂麻木的生活中不可能一一重複這些玩法了,那麼,有可能的話,在家裏陽臺上放一個小茶几吧,擺上香梨、葡萄,切兩塊月餅,給家人和自我斟上淺淺的一杯紅酒,最好再掛上一盞兔子燈,呵呵,還滿象那麼回事了。就過一一個沒有電腦電視的安靜歡樂的中秋節吧。

中秋節心得體會11

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家家戶戶都非常的重視這一個節日。和春節一樣,中秋節也是一個團團圓圓的日子。所以在中秋節的時候,都會用“閤家團圓”這四個字作爲祝福的語言,向他人表達自己的祝福。學校一向都非常的重視傳統節日,每到節日的時候,都會進行相關的活動,藉此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我們學生也能夠從這些活動中瞭解更多的有關傳統文化的知識。我們作爲新一代的學生,是肩負着傳承和弘揚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重任的,所以也不奇怪學校爲什麼會這樣的重視這些傳統活動了。

這一次的中秋節,進行了四個活動,都非常的有意義也有趣。第一個是中秋節的黑板報,每個班都要出一個關於中秋節的黑板報,會進行評比。第二個是手抄報的評比,先在班級的內部宣告這一個活動的.有關消息,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參加,每個班選出5張參加年級的評比,每個年級再選出10張參加全校的評比,選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和優勝獎。第三個就是徵文比賽,字數要求1000字以上,主題爲中秋節。這三個是每一個節日都會有的,最後一個纔是讓我印象最爲深刻的。

第四個活動就是主題班會了,這一次的班會花了我們班幹部很多的心血,我們爭論了很久,也準備了很久,可以說是非常的用心了。我們給同學們預留了15個節目的位置,讓他們有想表演節目的人自己準備節目,最後選出15個節目。這次的主題班會一共是用了三節晚自習的時間,氣氛非常的活躍,總算我們這些班幹部的心血沒有白費。這一次我們計劃了三個大的活動,一個是“中秋詩詞大賞”,一個是“知識競賽”,還有一個是“話劇演出”。

“中秋詩詞大賞”就是讓同學們分爲兩組,背誦有關中秋節的詩詞,一句就可以了,背的多的一組有獎品。這個會提前告訴同學們,讓他們多蒐集一些有關的詩句,背誦下來。這個活動能夠讓同學們知道更多的中秋節的詩詞,而不是隻知道課本上有的,也是進行了一次課外拓展。“知識競賽”就是班委蒐集有關中秋節的題目,包括習俗、古代關於中秋節的一些知識等,是個人賽。這個活動能夠讓同學們知道更多的關於中秋節的知識。“話劇演出”則是挑選跟中秋節有關的故事,由同學們演繹出來。

這一次的活動舉辦的是非常的成功了,希望明年學校還能給我們這個機會,讓我們自己策劃中秋節的活動。

中秋節心得體會12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又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據史籍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至唐朝初年,中秋節已成爲固定節日。《唐書·太宗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到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每當中秋時節,金桂飄香,花好月圓,人們對着天上又亮又圓的一輪皓月,觀賞祭拜,思念家鄉,思念親人,寄託情懷,更多地賦予了情感色彩,給人以甜美至純的心靈感受。經過數千年的文化積澱,中秋節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作爲民族文化展現最豐富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有着獨特的文化內涵,它象徵着親人團圓、社會和諧、感恩自然和家國情懷,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創舉,是中華民族渴望統一、團結的歷史見證,更是海內外中華兒女認同、溝通、凝聚和發展的精神動力,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1、親人團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銀色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爲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爲“團圓節”。中秋節以圓月爲標誌,寄寓着中華兒女團圓的夢想,積澱着中華兒女團圓的心理訴求。花好月圓之夜,就是親人團圓之時。從天上的月亮聯想到人間團圓,這是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儘管各地區、各民族過節的習俗異趣紛呈,然而家庭團圓、親友相聚是萬變不離其宗的主旨,它凝聚着中華兒女的心願,熔鑄着中華兒女的魂魄。

花好月圓人團圓,“圓”對中國人有特殊的含義。從器物層面上講,人們崇尚圓的東西:敬拜的月亮是圓的,吃的月餅是圓的,祭祀的水果是圓的。從心裏願望上看,家人團聚叫“團圓家”,喝的酒叫“團圓酒”,吃的飯叫“團圓飯”,過的節叫“團圓節”。天上月圓時,閤家團圓分食月餅,這是一種溫馨的儀式。家制月餅、分享月餅、饋贈月餅的過程,就是表達愛、傳遞愛、感受愛的過程。親人團圓,家庭和睦,安享天倫,那種心理意義上的圓滿、圓合、圓潤、圓和之意,已經深入到人們的靈魂中,展現在行動裏,體現出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理念。

2、社會和諧

“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之一。每逢中秋佳節,人們期待闔家團圓、鄰里和睦、社會安定、民族團結、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彰顯其樂融融。團圓的本意就包括和諧的成份在內,將團圓予以延伸,就有了家庭的和諧,朋友的和諧,親戚的和諧,親屬的和諧,社區的和諧,村鎮的和諧,民族的和諧,國家的和諧,世界的和諧。

傳統節日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我們的先輩非常善於利用中秋這樣的傳統節日消除誤解,去除隔閡,密切關係,促進和諧。例如,通過團拜、探親等儀式活動密切與周圍人的關係;通過節日巡遊、節日競賽的開展,釋放內心的情感、期望,增進不同地區成員之間的情感依賴和精神交流,從而使人際關係更加和諧,社會秩序更加安定。人們希望我們的國家“政通人和”,社會“和諧有序”,國與國之間“和而不同”,幹事創業“和衷共濟”,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做生意“和氣生財”,待人“和藹可親”,說話“和顏悅色”,批評“和風細雨”等等,不一而足。

3、感恩自然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古代人們看來,月亮是僅次於太陽的神靈,一直是人們重要的崇拜對象。《禮記·祭法》中記載:“夜明,祭月也。”根據史籍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的活動。在收穫的季節,不僅要拜土地神,還要拜月神。因爲古人認爲五穀豐收離不開月亮,如果沒有月亮賜予露水,沒有月亮圓缺以計農時,豐收也是不可能的。

在傳統的中秋夜,家裏要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這些習俗,反映了人們對月亮、對自然的敬畏,這種敬畏中又滿含對月亮、對自然的親近與喜愛之情。同時,闔家男女老少,暫時放卻勞作,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這圖景看似普通平淡,卻可體味到平民生活的趣味與甜美,體味到中國的人情之美。

4、家國情懷

中秋節是中華文明的產物,流傳千百年來,爲中華兒女所共享,它所增進的是所有華夏兒女的民族情感。每當中秋夜,只要是中國人,心靈都是相通的。在這個日子裏,中華兒女共祝願、祖國好,盼民族好、人人好,這就是我們的文化自信,早已融進血液裏,融合在骨髓裏。這個傳統節日激發出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對祖國大家庭的熱望,傳承着民族自豪感和濃濃的愛國之情。

在中國,明月從來就不是一個普通的星體,它負載着悠久的神話傳說和深邃的文化內涵。“明月夜,短鬆崗”的追思,“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期盼,“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情懷,在遊子的心目中,在華夏兒女的思維裏,月是父母,是兄弟,是兒女,是愛人,是千山萬水無法阻隔的濃濃親情,是期望國家強大、民族昌盛的赤子情懷和盼望幸福的追求。

以中秋節等爲代表的傳統節日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大歷史文化遺產,蘊含着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民族成員情感、知識、智慧的凝聚與集結。它不僅是我們民族創造新文化的憑藉與基礎,也是構成我們時代生活的一部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至今依然擁有着巨大的現實價值,我們一定要重視傳統節日文化資源的保持、保護與挖掘,讓中國傳統文化不斷髮揚光大。

中秋節心得體會13

爲使廣大師生更多地瞭解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廣泛挖掘與詮釋中華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珠溪鎮玉灘中心國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唱響“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

爲了歡慶我國這個古老的傳統佳節,更爲了藉此機會對學生進行民族傳統文化及感恩教育,在學校領導的組織安排下,各班成功開展了以“歡慶中秋”爲主題的班會。在這個主題班會活動中,我們學校的每個班都佈置了充滿節日氣氛的活動室,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安排了豐富多彩的節目,同學們通過查閱資料,向大家介紹了中秋節的來歷;古詩詞誦讀比賽;中秋經典故事;中秋歌舞表演;猜燈謎;說中秋佳節祝福語和吃月餅等多種形式,瞭解了中國節日,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增強了我是中國人,說中國話,過中國節的愛國情感。主題班會給同學們留下美好深刻的回憶,這次慶中秋主題班會讓我們今後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更加友好快樂地相處,讓同學們知道了中秋節的風俗習慣,感受到了傳統節日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使中華傳統文化內涵得到更好的傳承。學校也對這次慶中秋主題班會評出了一二三等獎各2名。

同時在中秋中秋之前,學校就大力宣傳中秋節的'相關文化,讓孩子們感受到了中秋節的美好氛圍。學校廣播站則播出了學生們精心準備的中秋特別節目—我們的節日.中秋節。播音內容有中秋的故事、說中秋的習俗、賞中秋的詩篇、送中秋的祝福等,讓全校師生了解中秋節的相關文化,感受到了中秋節的美好氛圍。

學校開展了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在這團圓的日子裏,留守兒童的爸爸媽媽在外地工作,孩子們不能和自己的父母團聚,所以領導還特意組織留守兒童過了一個愉快的中秋節,組織了豐富多彩的節目,還品嚐了香甜的月餅,讓孩子感受到了集體大家庭的溫暖和學校領導對他們的關愛。

總之,通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唱響“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的開展,豐富了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內涵,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了廣大師生了解學習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增強了其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中秋節心得體會14

中秋節是一家人大團圓的日子。中秋之夜,月亮最圓、最亮,月色也最皎美。家家戶戶把瓜果、月餅等食物,擺在院中的桌子上,一家人一面賞月一面吃月餅,正是“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這是多麼完美的圖景。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完美願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之後,朱元璋最終把元朝推翻,成爲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後滿清人入主中國,可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徵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記得小時候,每到中秋都要趕上收玉米,全家人一邊賞月,一邊包玉米皮,然後聽着爸爸媽媽講他們沒吃沒喝的年代,是怎樣熬過來的。讓我們體會到了爸爸媽媽他們那個年代多麼的不容易,然後下定決心,好好學習,爭取考出去,拿到鐵飯碗。隨着時間的流逝,自我也爲人母了,但我還是懷念小時候的中秋節,所以每年的'中秋節,我都要在陽臺上放一小桌子,擺上月餅,幾樣水果,一家三口圍坐桌旁,邊賞月,邊對孩子講一些他能聽懂的事。我家孩子小的時候我會給她講嫦娥奔月的故事,大一些了,我就開始讓他把一個月,月亮變化的樣貌畫下來,再大了一些,我就讓他講講關於月亮的事,再大一些了,話題就多了起來……我明白用不了多少年,孩子也要飛出去了,到時候一家人在一齊過中秋的日子,就越來越少了。所以抓住此刻每一年的中秋,一家人要以最高興的方式度過。祝大家中秋節歡樂!

中秋節心得體會15

爲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進校園,豐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根據縣文明辦通知精神,“雙節”期間,我男內褲局組織全縣中國小校開展了“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現就活動總結如下:

一、教育學生了解中秋傳統文化。

1、學校通過佈置假期作業,讓學生主動自行了解中秋節文化,收集地方中秋習俗,讓學生更易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瞭解中秋節的相關文化,體會、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2、開學後各校組織“我們的節日.中秋節”國旗下講話,開展“中秋節”主題班會。

3、製作黑板報,通過營造節日氛圍,宣傳中秋知識,讓學生多渠道瞭解傳統文化。

二、幫助學生度過一個愉快有意義的節日。

1、全縣各鄉校廣泛開展了“表孝心、送關心”、發親情短信、送節日祝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等實踐活動。

2、開展了以“品月餅、賞圓月、過佳節”爲主題的徵文、繪畫、書法等活動,幫助學生合理表達過節的愉快心情。

三、開展中秋節慰問活動。

1、中秋節前,我局組織人員到援疆教師李維超家進行了慰問,表達了對援疆教師家屬的感謝和祝福,讓爲國家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援疆教師家屬感受到了黨和政府對他們的關心和支持。

2、各鄉校開展慰問退休教師活動。爲家庭困難的退休教師送去月餅、水果等慰問品,向老教師致以節日的問候,感謝他們爲獻縣教育事業做出的'貢獻,使他們在精神上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3、各鄉校還開展了關愛留守兒童、慰問貧困學生等活動,讓留守兒童和貧困學生與其他同學一樣,度過一個開心、快樂的節日。

中秋節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我局通過組織全縣中國小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大力弘揚了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引導學生了解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而且能大大地激發學生們的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