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孜別克族的風俗習慣

烏茲別克族注重禮節,尊重長者,說話行路均讓長者先。那麼,烏孜別克族的風俗習慣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爲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烏孜別克族的風俗習慣

烏孜別克族的飲食習慣

烏孜別克族日食三餐,主食以面米爲主。麪食以饢最爲常見,其做法與維吾爾族烤饢方法大同小異,民間烤饢有油饢和肉饢之分。除油饢和肉饢外,還有窩窩饢、片饢等數種。

奶茶是烏孜別克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燒奶茶一般用銅壺或鋁鍋,先將茶水煮沸,然後加入牛奶燒煮,攪勻,待茶乳完全交融後,再加適量的食鹽即成。飲時把奶茶盛入碗中,稍加酥油或羊油、胡椒即可。烏孜別克族一日三餐中,早餐比較簡單,多以切小塊的饢泡奶茶。

烏孜別克族典型食品主要有:那仁,烏孜別克族的傳統風味食品。用來招待貴客,食用時一般情況下用手抓食;米腸子,烏孜別克族傳統小吃,用羊腸、加米和佐料等灌製而成。

烏孜別克族的服飾

男子一般穿長衫,並有花紋,樣式類似維吾爾族的“夾袢”,烏孜別克族稱之爲“託尼”。無鈕釦,無斜領,右衽有的帶有花紋,長及膝蓋。腰間以各種綢緞、花布繡織而成的三角形繡花腰帶。青年婦女多穿連衣裙,稱“魁依納克”,寬大多(幅)褶,不束腰,也有穿各式短裝的,顏色豔麗。無論男女傳統習慣穿皮靴,皮鞋外加淺幫套鞋。高筒的繡花女皮靴“艾特克”堪稱烏孜別克族精湛的手工藝品,婦女不論老幼都留有髮辮,愛戴耳環、耳墜等裝飾物品。

花帽 烏孜別克人都愛戴各式小帽,其中“託斯花帽”較爲有名,繡有白色巴旦木圖案,呈白花黑底,古樸大方。“塔什干花帽”則色彩對比強烈,火紅閃耀,如盛開的花叢。青年男子一般喜戴紅色小帽,老年男子多戴深綠色。婦女除戴小帽外,還有圍方頭巾的。按其宗教習慣,婦女出門必須穿斗篷,頭上蒙面紗,從頭到腳都不得露,解放後,其服飾日趨現代化。

烏茲別克族簡介

烏孜別克族,是我國人口較少、居住分散的一個少數民族。現有人口12453人,分散居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南部和北部,與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和睦相處。

烏孜別克族的民間文學極爲豐富,敘事長詩《帕爾哈德與希琳》等流傳廣泛。樂器中以三角形的“斜格乃”最具特色。烏孜別克人絕大多數人從事商業、手工業。少數居住在新疆北部的烏孜別克人從事畜牧業。

烏孜別克族人能歌善舞。民族樂器有獨它爾和彈布爾。民間音樂的曲調婉轉曲折,優美動人。舞蹈以動作輕巧、富於變化而聞名。

烏孜別克族的名稱,來源於14世紀時的金帳汗國烏孜別克汗。烏孜別克的意思是“自己的領袖”。15世紀,金帳汗國解體。居住在撤馬爾罕、花刺子漠、安集延、布哈拉等地區的烏孜別克商人,沿着古代“絲綢之路”,經新疆到內地經商,往來頻繁,絡繹不絕.17世紀以後,不少商人隨着經商活動逐漸在新疆一些城鎮定居下來,繁衍生息,形成了中國的烏孜別克族。

烏茲別克族日常習俗

烏孜別克族注重禮節,尊重長者,說話行路均讓長者先。騎馬外出時若二人同行,則長者在前,幼者在後,男在前女在後。男的相遇,手放胸前鞠躬後握手;婦女相見,手放胸前鞠躬後可擁抱。

用餐時,長者居上座,幼者居下,家庭人口多的人家,還分席用餐,一般情況下孩子和婦女要另設一席。過去許多食物都手抓食,因此飯前飯後都要洗手,用毛巾擦乾,不能亂甩。現除牧區仍然以手抓食之外,大部分烏孜別克族都改用筷子和調匙。吃飯時嚴禁脫帽,不能當着客人的面咳嗽。

烏孜別克族好客,對遠道客人盛情款待。他們常用抓飯招待客人,客人至少要吃一點,否則被認爲是對主人的不恭。老年人吃飯時常用雙手摸面作“都瓦”(一種祝福的宗教儀式)。

烏茲別克族的婚俗

烏孜別克族在婚姻方面仍恪守本民族固有的傳統習俗和禮儀。

烏孜別克族的家庭,大多數是以夫妻關係爲基礎的小家庭,家庭成員一般不超過祖孫三代人,而且,三代在一起生活的家庭爲數也不多,四世、五世同堂的家庭幾乎沒有。舊社會,個別的烏防備別克族富商和封建上層,也存在着一夫多妻的現象,按宗教規定,最多有娶四個妻子的,但是,絕大多數平民百姓,都是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按傳統習慣,男女青年結婚必須遵循先長後幼的原則,即兄未婚,弟不可娶,妹不可先嫁;姐未嫁,弟不可娶妻,妹不可嫁人。

烏孜別克族男女聯姻要經過訂婚、送聘禮和完婚三個階段。前兩個階段,與其他民族比較,並無特別之處。而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習俗則體現在完婚階段。

烏孜別克人結婚典禮習慣於在女方家晚上舉行。良宵之夜,燈火通明,女家必須以抓飯招待客人。結婚儀式之前,男女雙方父母要媒人一起協商“討休錢”,所謂“討休錢”,是結婚以後如果男方提出離婚時,男子必須付給女子的款項。對於烏孜別克族來說,離婚是相當可恥的。小兩口恩恩愛愛過日子纔是光彩的。因此,在這個民族裏,夫妻發生離異的現象,是極少見的。不過,如果夫妻實在不能在一起生活而且離婚又是男方主動提出,當着女子的面說過“我不要你了”之類的話,那麼,女方不但可以帶走自己的嫁妝,同時男方必須付給一定的“討休錢”。討休錢在婚禮舉行前就商定好,這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那種喜新厭舊、見異思遷男子的一種限制和約束。

討休錢商定之後,在阿訇的主持下舉行結婚典禮。阿訇誦經,詢問新婚夫婦是否願意結爲伉儷。當一對新人都表明同意結合後,阿訇拿一塊用鹽水浸過的饢分送給新郎和新娘各一塊,這是婚禮中很有意義的一項內容。烏孜別克人珍視鹽,認爲鹽可以加深夫妻感情,又是烏孜別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食。二者融爲一體,象徵着新婚夫婦好像鹽和饢一樣永不分離,天長地久。

婚禮儀式舉行之後,新娘隨新郎及前來迎親的客人去男家。

新娘被娶來後,還要舉行“搬新娘”儀式。搬新娘是女家親友來到男家將新娘接走,回到孃家。剛到身邊的媳婦就被接走,似乎有點不盡情理,新郎無可奈何只好帶着禮物,尾隨着新娘追到女家,獻禮物以“贖回”新娘。按規矩,新郎再次來接新娘時,新娘要抱着母親哭天嚎地,表示不願意離開養育自己長大成人的慈母。而姑娘的父親,這時應爲女兒祈禱,希望真主降福於自己出嫁的姑娘。新娘也哭了,新郎禮也送了,情也求了,父親也祈禱了,這些形式過後,新娘便高高興興a跟新郎回到婆家。

這時,新娘由女方德高望重的老年婦女或新娘的嫂子陪伴。當新郎“贖回”新娘時,男家早在院中點燃了一堆火,新娘繞火堆走一週後,踏着鋪在門前的白布進入屋內,以此表示新娘已結束了姑娘時N,從今以後將忠於火熱的愛情,與夫君恩愛一生。新娘進屋時,男家主人撒喜果、喜糖等,衆人哄搶,表示恭賀新娘回來安居樂業,早結喜果。然後,護送新娘的客人,除那位德高年邁的婦人留下外,其餘皆在男家賓客的歡送聲中返回。

按傳統習慣,烏孜別克婦女從結婚那天開始就必須戴上面紗(烏孜別克語稱之爲“赫瓦蘭”或“帕蘭結”,意思是將全身遮蓋)。這種面紗的臉部那一塊是用馬鬃織的,便於通風、透光。因此有人說,連蒼蠅都很難看見烏孜別克婦女的臉。不過,現在揭下面紗的婦女已經越來越多起來了。

烏茲別克族的食俗

烏孜別克族日食三餐,主食以面米爲主。麪食以饢最爲常見,其做法與維吾爾族烤饢方法大同小異,民間烤饢有油饢和肉饢之分。除油饢和肉饢外,還有窩窩饢、片饢等數種。

奶茶是烏孜別克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燒奶茶一般用銅壺或鋁鍋,先將茶水煮沸,然後加入牛奶燒煮,攪勻,待茶乳完全交融後,再加適量的食鹽即成。飲時把奶茶盛入碗中,稍加酥油或羊油、胡椒即可。烏孜別克族一日三餐中,早餐比較簡單,多以切小塊的饢泡奶茶。

典型食品主要有:那仁,烏孜別克族的傳統風味食品。用來招待貴客,食用時一般情況下用手抓食;米腸子,烏孜別克族傳統小吃,用羊腸、加米和佐料等灌製而成。

“庫爾達克”(洋芋燉肉)、“那仁”(熟羊肉塊和麪條蔥頭、酸奶攪拌在一起,澆肉汁,加上佐料用手抓食)是烏孜別克族具有民族風味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佳餚。

烏茲別克族的居住

烏孜別克族的房屋形式有多種,頂樓呈圓形的稱爲“阿瓦”,一般則爲平頂長方形的土房。這種土木結構的房屋牆壁較厚,砌有圖案形的壁龕,既美觀又可存放什物,木柱上還雕刻有各種圖案。取暖多用壁爐,也有在室內挖坑,將火爐置於坑內,煙筒伸出戶外,坑上放木板,鋪上毯子,可供坐臥。

烏茲別克族的服飾

烏孜別克族的傳統服飾,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樣的小花帽爲特點.花帽爲硬殼、無沿、賀形或四棱形,帶棱角的還可以折迭。花帽布料彩墨綠、黑色、白色、棗紅色的金絲絨和燈心絨,帽子頂端和四邊鄉有各種別具匠心的幾何和花卉圖案,做工精美,色彩鮮傃。。男子的傳統服裝是一種長度過膝的長衣,長衣有兩種款式,一種爲直領、開襟、無衽,在門襟、領邊、袖口上繡花邊。信服上有花色圖案,十分美觀;另一種爲斜領、右衽的長衣,類似維吾爾族的"袷袢"。腰束三角形的繡花腰帶,一般年輕人的腰帶色彩都很傃麗,所穿領邊、袖口、前襟開口處都繡着紅、綠、藍相間的彩色花邊圖案,表現了烏孜別克族工藝美術的特點。老年人卻愛穿黑色長衣,腰帶的顏色也偏於淡雅。烏孜別克男女,傳統上都愛穿皮靴、皮鞋,長靴外面還常穿膠制淺口套鞋,進屋時脫下套鞋,就可以不把泥土帶進屋內,十分衛生。

烏孜別克婦女很會打扮自己,款式獨特,美觀大方。春、夏、秋季一般戴被稱爲“朵皮”的小花帽。青年女子戴色澤鮮傃的“朵皮”,並在上面罩一條明麗的花頭巾。老年婦女戴古樸典雅、凝重端莊的素“朵皮”。

夏季,青年女子穿花團錦簇的連衣裙。胸前往往精工繡上各式各樣的花紋和圖案,並綴上五彩珠和亮片。有時,在連衣裙的外面加上繡花襯衫,西服上衣,下配各式花裙,秀雅不俗,別具風采。相對而言,老年則喜歡寬大,褶多的衣裙,不過都是絲綢製成。

婦女的冬裝更是華貴,富有西北風情。她們除毛衣、毛褲、棉、絨上下衣、呢大衣之外,還喜歡穿價格昂貴的狐皮,羔皮、水獺、早獺等裘皮上衣。再穿上一雙高筒皮靴。顯得身材更爲修長伶俐。

烏孜別克婦女戴的首飾樣式繁多,質料考究。金、銀、珠、玉、絨、絹精工製成的簪、環、花,錯落有致地戴在頭上,再配上精美玲瓏的耳環、金光閃爍的項鍊、戒指,那真是珠光翠影,大有時裝模特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