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爾有哪些風俗習慣

尼日爾共和國位於非洲中西部,是撒哈拉沙漠南緣的內陸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熱的國家之一。這樣的一個國家有着怎樣的風俗習慣呢?下面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尼日爾有哪些風俗習慣
  尼日爾的風俗習慣

尼日爾人的穿着打扮十分簡便,具有典型熱帶高溫地區的特點。遊牧部族基本上都是赤裸上身,穿着用各種獸皮縫製的短褲。許多姑娘則穿着花色豔麗的筒裙,大部分圖阿雷格人至今仍保持着戴面紗的傳統習俗。這裏的婦女還熱衷於紋身,有的從少女時代起就開始。尼日爾男人的服裝比較簡單,一般是上身穿長袍,下身穿肥大的燈籠褲。尼日爾男子不蓄鬚發。女子的講究比較多,她們大多喜歡編辮子,而且辮子越多越能成爲一種驕傲的資本。尼日爾婦女大多用一塊纏腰布從腰纏至腳踝,上身穿短上衣。她們習慣在鼻翼右側穿插點什麼作爲裝飾品。

尼日爾農村不少地方還保留酋長制度,來賓晉見酋長時富有傳奇色彩,儀式隆重。在國際交往中,尼日爾人稱男子爲先生,稱女子爲夫人、女士、小姐。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稱呼他們,或名字背後加職務,學銜。注意的是尼日爾女子一般不進入社交場合,但首都等地的女子例外。

尼日爾人人人都能歌善舞,他們的舞蹈體現着強烈的節奏感。喜悅心情和他們的準爲,都能在具有鮮明節奏感的歌舞中充分表現出來。生活在北部的圖阿雷格人以驍勇著稱,男子經常佩帶由手工鍛造的短刀。不少人都能頭頂既重又高的東西,並能保持平衡。

由於,尼日爾90%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所以注意不要在清真寺和別的祈禱場合說笑。而且在這裏也一樣不喜歡談論豬的話題,也見不到有豬的標誌的物品。他們許多人對紅色不感興趣,喜歡綠色和黃色。還有就是,在街上不能隨地吐痰,見到小孩微笑點頭即可,不得摸其頭。如果碰到一個孩子頭上扎有一條小辮,表示其父已故;如果扎兩條,表示其母不在人世。

  尼日爾的飲食習俗

尼日爾人的主要糧食是小米、 高粱,玉米。高梁有各種吃法,可以抹上調味品或配上乾酪或脫脂牛奶。尼日爾人也吃大米,但產量有限,只是有錢人桌上的商品。牛羊肉在尼日爾很豐富。可可,咖啡是他們的主要飲料,水是他們的命根子,香蕉和烤羊肉是他們款待佳賓的好食品。由於尼日爾河盛產魚類,南部和北部的一些居民喜歡捕魚,但大多數人不吃形狀怪異的魚。

由於受前宗主國法國的影響,在一些飲食習慣當中也烙上法國的印記,如吃法式麪包,牛扒,雞扒,蔬菜沙拉等等。當然,能夠吃上法式飲食的,都是些上層人物,有錢人家,出國留洋回來的成功人士。大多數民衆日常還是以吃混雜主食爲主,肉類對他們來說,還是奢侈品。普通民衆一般都是用飯(多是混合主食)拌濃稠湯汁用手抓成飯糰吃。湯汁一般以西紅柿爲主,條件好的會加入牛或羊骨一塊熬湯,外加烤牛或羊肉串,生菜,洋蔥一般切碎生吃。條件差的,則湯汁也沒有,主食中混入土豆或腳板薯一起煮,再配些調料抓成飯糰吃。常用的調料有胡椒粉,咖喱粉,辣椒粉,鹽等。注意的是,他們在抓飯只能用右手,左手被認爲是髒的。

  尼日爾婚禮習俗文化

撒哈拉沙漠南沿地區,氣候炎熱,一派荒涼,遊牧民的生活異常艱苦。可是,從11月份到第二年3月份,則進人黃金季節,尤其是連降幾場雨後,風和日麗,空氣清新,涼爽宜人,枯萎的草木漸漸復甦,黃色的荒野上出現大片大片鋪滿鮮花嫩草的“綠洲”。終年分散在各地的遊牧民們,成羣結隊地彙集到“綠洲”,讓牲畜飲水吃草,牧民們則舉行傳統的集體婚禮。

許多牧民是經過長途跋涉趕來參加盛會的。在行進途中,牧民們每30人由一個小酋長帶領前進,每30個小酋長又由一個大酋長統一指揮。每到一處宿營地,各個家庭便在地上豎起幾根木樁,支起一個簡易帳篷。夜幕降臨,家家在帳篷前燃起篝火,人們相互進行拜訪。

各路人馬來到每年聚會的“綠洲”時,家家安營紮寨,幾乎是一個家族圍成一個圓圈。那些準備嫁姑娘或娶媳婦的家庭,所搭設的帳篷較爲講究,四周飄着五顏六色的彩旗,出入的門上掛着綵帶,進入營地,一眼便可看出哪家有喜事。一個個營地的中央晝夜燃着熊熊的篝火。集體婚禮一般持續七天時間,前六天基本是男女互尋佳偶,最後一天則舉行典禮儀式。在這期間,大體是晚上舉行歡樂活動,白天休息。

那些尋找意中人的姑娘們穿着長裙,披着色彩豔麗的罩衫,戴着五顏六色的包頭,引人注目,獨具風采。那些希望求得心上人的小夥子們人人打扮得“花枝招展”,他們搽脂抹粉,描眉畫眼,上身穿着花襯衣,下身圍着獸皮圍裙,全身塗着黑白相間的花紋,頭上戴着各種顏色的羽毛,脖子上掛着用孔雀石或象牙製作的項鍊,腰間繫着銅腰帶,手腕和腳脖上纏繞一串串貝殼、獸骨片及金屬小鈴鐺,走起路來發出悅耳的響聲,羽毛、獸皮似彩雲飄動,令人眼花繚亂,耳目一新。

歌舞貫穿盛會始終。傍晚時分,人們圍着篝火,由最先到達“綠洲”的家族的酋長主持儀式,首先向安拉作禱告,隨後響起扣人心絃的鼓聲,青年男女隨着鼓點舞蹈,並藉助千變萬化的舞姿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老人、婦女、兒童們圍在四周觀看,不時地爲舞蹈者喝彩叫好,並報以熱烈掌聲助興。有時,一羣載歌載舞的姑娘將幾名跳舞的小夥子圍在中央,築成一道人牆,她們仔細觀察,默默選擇自己的意中人;有時,幾位小夥子邊跳邊將幾個姑娘圍起來,向她們作出親暱的動作,挑選自己的心上人。到深夜時分,天氣轉涼,娛樂活動暫告結束。這時,一個個小夥子便走到自己選中的姑娘面前,向她表示問候,並詢問姑娘,自己的舞跳得怎樣。如果姑娘熱情回禮,稱讚對方的舞跳得好極啦,是自己所最喜歡的,說明雙方已經相互傾心,是一對稱心如意的伴侶。這時,在夜幕掩護下,有情人成雙成對地走出“綠洲”,在沙漠上尋一處合適的地方,甜甜蜜蜜地談情說愛。在六天的求婚活動中,達到婚齡而又希望組織家庭的青年男女基本都能夠喜結良緣。

青年男女選好自己所喜愛的人後,便稟告自己的父母,父母便在第二天開始觀察自己兒女的對象,並設法打聽對方的情況,以便決定是否同意兒女的婚事。一旦男方的`父母決定娶兒子相中的姑娘作爲媳婦,便帶上禮物去拜見女方的父母,女方父母也同意這門婚事,雙方便商定彩禮問題。過去,彩禮一般是幾隻羊,或者幾頭牛,今天的彩禮大多是一定數額的金錢。同非洲其他地方相比,尼日爾遊牧民族的彩禮是比較少的,因爲女方的父母並不是希望通過女兒出嫁而撈一把。因此,雙方家長在彩禮問題上達成一致意見,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隨後,男方按商定的數額向女方付清彩禮,婚姻大事便確定下來了。

聚會的最後一天,舉行集體婚禮儀式,是整個聚會期間最熱鬧的一天,也是人們感到最幸福的一天。這種集體婚禮,少則10多對新婚夫婦、多則數十對參加,儀式隆重,氣勢浩大。白天,所有娶媳婦的家庭聯合起來準備婚禮宴會,每個家庭貢獻幾隻羊,男人們負責宰羊、剝皮、分割,婦女們忙於煮羊肉、烹製羊肉抓飯、烤羊肉串以及準備奶製品、飲料等。傍晚時分,人們簇擁着一對對新郎新娘聚集在一片空地上,主婚人由最先到達“綠洲”的家族的酋長擔任。一陣激越昂揚的鼓聲之後,身穿傳統服裝,手執權杖的酋長宣佈儀式開始,第一項內容,在酋長帶領下,新婚夫婦以及在場的所有人,雙膝跪地,面朝麥加方面,虔誠地進行祈禱,祈求安拉保佑新婚夫婦幸福美滿,白頭偕老。第二項內容,新婚夫婦拜謝主持儀式的酋長,接着拜見本家族的大酋長,小酋長,如果男女雙方分屬兩個家族,則要分別拜謝,先拜謝男方的,後拜謝女 方的,最後拜謝父母、親屬、朋友以及來賓。人們紛紛向新婚夫婦贈送一些禮品或錢幣,以表示祝賀。新婚夫婦拜謝儀式結束,客人們應邀參加婚禮宴席,每個家族在各自酋長帶領下圍坐成一個圓圈,一羣身着豔麗服裝的妙齡少女手託銀盤,川流不息地將美味佳餚送到人們面前。人們吃飽喝足後,新郎新娘們同衆人一道翩翩起舞,盡情歌唱。集體婚禮活動一直持續到次日清晨。熱熱鬧鬧的聚會結束後,新郎在新娘陪同下,來到女方家族,向岳父岳母、家屬成員告別。新郎告別岳父岳母,帶着新婚妻子回到自己的家族,同衆人一道趕着牛羊,尋找理想放牧地。

尼日爾的定居人口450萬左右,分散在城鎮及鄉村地區。這些人主要是豪薩族和哲爾馬一桑海族,絕大多數人信奉伊斯蘭教,盛行傳統的一夫多妻制。這些人的婚禮習俗既保持着非洲傳統的觀念,又反映出尼日爾所特有的色彩。

在尼日爾,隨着社會的進步,現代文明的影響,青年男女的婚事已不再是沿襲了漫長歲月的“聽憑父母做主,依靠媒妁之言”的傳統做法,他們可以通過勞動生活,社會交往,相互接觸,彼此瞭解,建立感情,組織家庭。但是,訂婚、送禮、婚禮等事情,須事先稟告父母,徵得父母同意,而且許多家庭的這些事情都是由父母操辦的。

小夥子相中某位姑娘,姑娘對小夥子也懷有好感,小夥子的父母便託人帶着禮物到女方家求婚,探聽女方父母對這門婚事的態度。如果女方父母表示同意,男方父母便帶着一籃柯拉果和一定數額的現金去拜見女方父母,正式談論兒女的婚事。在尼日爾,求婚、定婚、成親的場合,是少不了柯拉果的,這種果實在當地被視爲“愛情之果”、“幸福之果”。當男女雙方家長就婚事達成一致意見後,便商訂舉行婚禮的日期。

尼日爾人待人寬厚,樂於交友,某家舉辦婚禮時,總是賓客盈門。尼日爾人的婚禮因家庭經濟地位不同存在着差異,但婚禮儀式的內容大體相同,儀式中最隆重時刻,是婚禮宴會,宴會上一種必備的佳餚是烤全羊。

宴會開始時,新郎手執利刀,切下一塊塊烤肉放到客人的盤中,新娘則招呼客人喜愛吃什麼便自取什麼。客人們排成長隊,女士們在前,男士們在後,自取盤子和刀叉,自取食物,隨後圍成一個個圈,邊食邊談,場面隆重,氣氛熱烈,舉止高雅。宴會結束,新郎新娘同客人一道,圍着篝火,在有節奏的鼓聲中,跳起歡樂的非洲舞蹈,一直到沉沉深夜方纔結束。客人告別時,依年齡大小、身份高低的次序向新婚夫婦表示祝賀,並贈送紀念禮品或婚禮現金。新郎新娘向客人一一鞠躬,表示衷心感謝。新婚夫婦送走客人後,回到客廳,向父母行禮謝恩,向所有親屬表示謝意,隨後進入洞房度過幸福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