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端午節的活動方案15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方案要怎麼制定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端午節的活動方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端午節的活動方案15篇

國小端午節的活動方案1

一、相關資料: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爲“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爲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都與屈原聯繫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爲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糉子樣。

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吃糉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

二、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由來、有關傳說和習俗。

2、開展端午節賽詩會活動,讓隊員瞭解屈原的故事,培養他們愛國進取的精神。

3、開展“與媽媽共同包糉子”等活動,體驗父母持家的辛勞。

三、活動過程:

(一)活動一:“明端午歷史”端午節知識競賽(5月8日——xx日)

作爲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有其獨特的由來傳說和習俗活動,因此瞭解端午節蘊含的相關知識,這是端午節主題活動的首要內容。全體隊員要在輔導員老師的帶領下,通過各種途徑尋找端午節的相關資料,去認識和了解端午節,通過活動對端午節的來源、傳說故事、習俗活動都能瞭如指掌,爭取更多的隊員成爲端午節知識的“小專家”。

具體安排:

第一步:活動準備階段(5月8日——5月15日)

各中隊有效利用這一段時間之內的晨會課、班隊課,通過有效的形式組織隊員主動了解端午節的來源、習俗活動等相關知識,同時認真部署好本中隊開展現場知識競賽準備工作。

第二步:三到六年級開展各年級段端午節知識競賽活動(每個中隊由2名隊員參加比賽)

時間安排:5月15日下午第三節課

獎項設置:

中年級: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3名

高年級: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6名

(二)活動二:開展端午節賽詩會活動(5月8日-5月25日)

各中隊在輔導員的帶領下,蒐集有關詩篇,先在本中隊進行詩歌朗誦會,然後選派一名代表參加學校的賽詩會。

比賽時間:5月25日下午第三節課

比賽地點:四樓多媒體教室

獎項設置:

低年級:一等獎1名二等獎1名三等獎2名

中年級: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2名

高年級: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

(三)活動三:開展“與媽媽共同包糉子”活動

在臨近端午節期間,各輔導員佈置學生在家與媽媽共同包糉子,並寫一篇日記,在班隊課上與全班學生進行交流。

活動四長命縷

目標:

1、知道我國有在端午節給兒童戴長命縷的習俗,加深對端午節的瞭解。

2、學習搓線的技巧。

幼兒反映:

顯然,孩子們非常的喜歡搓長命縷,每天我都要給孩子準備一批製作的毛線。區域活動或課間休息時,都愛到美工區去搓長命縷玩,有些孩子一連搓了好幾條戴在手上、腳上,有的甚至連脖子上也戴了一條。女孩子還戴着跳起了舞。

活動五做龍舟

目標:

1、通過觀察、集體討論,分工合作,運用捏泥、建構、繪畫等手段創作龍舟。

2、增強合作性、創造性、動手能力。

國小端午節的活動方案2

一、活動背景:

以民族傳統節日爲基本載體的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標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動力。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清明、中秋、端午等作爲中國的一個個傳統節日,從來沒有被人遺忘。由中宣部等聯合發出的《關於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優秀傳統的實施意見》中指出:“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寶貴資源。……要把傳統節日教育納入學校教學活動之中,推動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進課堂、進教材。”《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指出:“要利用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陽等民族傳統節日,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民俗風情和傳統美德。”可見,開展傳統節日教育,是弘揚傳統美德、培育學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載體。因而,學校在端午節來臨之際,根據學生實際,制定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端午節系列活動方案,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對端午節認識與瞭解,用節日的傳統文化哺育他們健康成長。

二、活動目的: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着獨特的風俗,如:吃糉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國小生來開展,既能鍛鍊和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同時,端午也是紀念屈原、秋瑾等先輩的特殊日子,可以藉端午節,開展緬懷先輩,傳承民族精神的系列活動。

三、活動主題:“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

四、活動時間:6月10日——6月20日

五、活動內容、形式、時間、要求

(一)、具體實施階段(6月11日——6月20日)

1、由大隊委幹部發表以“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爲主題的國旗下講話。(6月11日,大隊部負責)

2、各年級出好一期“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專題黑板報(6月12日前,大隊部負責)

3、學校德育處利用校班會在全校範圍內組織開展“端午節”民俗民風知識講座(6月11日)。通過講座,讓每個學生對端午節的習俗有進一步的瞭解,同時動員學生跟隨父母一起端午系列活動活動,另一方面也是對傳統節日美好體驗,加強了親子間溝通、瞭解,以此和諧親子關係,也能更好的幫助延續傳統文明。(德育處負責)

4、一——五年級童謠徵集活動。(每班5篇)(6月12日之前完成,德育處負責)

5、三——五年級“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端午小報製作比賽。(每班3份)(6月13日前)

6、端午軟筆書法比賽。(美術組負責,6月15日之前完成。)

(二)、總結展示階段(6月16日)

1、環境佈置:

童謠(徵集:黃丹鳳6月15日前)(裝飾、編號:硃紅萍6月15日前)(懸掛:美術組)

書法(徵集:黃丹鳳6月15日前)裝飾:硃紅萍6月15日前)(懸掛:美術組)

賽龍舟彩泥展(硃紅萍)

評選(選票印刷、分發、投票箱、後期統計:毛豔豔)

選票(你最喜歡的10首童謠)

2、小舞臺:紀念屈原以及經典詩文朗誦會。(黃丹鳳、沈莉、毛豔豔)

準備工作:舞臺(後勤組)

主持(學生)

音響(顧志榮、陸忠達等)

節目單:(1)校園集體舞(毛豔豔)

(2)一3《論語》(陳娟)

(3)一5《論語》(張紅豔)

(4)五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史秀琴)

(5)二3《弟子規》(施玉美)

(6)二5《弟子規》(劉玲)

(7)三2《論語》(張嵐)

(8)三5《論語》(黃屹梅)

(9)四3《端午組詩》(吳娟)

(10)學校詩朗誦(沈莉)

(11)表演舞(毛豔豔)

3、端午傳統遊戲活動

高年級組(施健康負責)(西大操場)

(1)賽龍舟。(三——五年級)(每班5男5女)

(2)擡轎子。(三——五年級)

(每班15人)

準備工作:參賽表(黃丹鳳6月1日前)

遊戲規則(施健康6月1日前)

場地(施健康、倪懷東、徐磊)

低年級組(楊軍負責)(東大操場)

(1)賽龍舟(一——二年級)(每班6男4女接力賽)

(2)抗震救災鑽山洞(一——二年級)(每班30人接力賽)

準備工作:參賽表(黃丹鳳6月15日前)

遊戲規則(楊軍6月15日前)

場地(楊軍、張衛東、陳瑜)

4、區域活動

(1)包糉子比賽。(四、五年級,每班3名)(邱新生)

準備:參賽表(黃丹鳳6月15日前)

蘆葉、碎紙(邱新生6月15日前)

(2)編制“長命縷”比賽(三——五年級每班3名)(施煒、周欣)

準備:參賽表(黃丹鳳6月15日前)

絲帶(黃丹鳳6月15日前)

(3)畫(剪)艾虎比賽。(四、五年級每班3名)(美術組,硃紅萍)

準備:參賽表(黃丹鳳6月15日前)

小樣(硃紅萍6月15日前)

5、班級活動

品糉子。(全校人人一個)(班主任)

國小端午節的活動方案3

一、促銷主題:品一段歷史佳話·億一顆風味美糉

二、促銷目的:提升店面客流,擴大企業形象,同時增進銷售額的提高。

三、促銷時間:5月11日——6月11日

 四、促銷商品:主要商品成品糉。速凍糉子。及綠豆糕。熟食、海鮮等;

五、促銷內容:

(一)價格促銷:對一些成品糉。速凍糉子。及綠豆糕。熟食、海鮮等進行特價活動(6月1日——11日)

具體品項:

(二)娛樂促銷:

1)包糉子比賽

遊戲規則——3人/組;限時5分鐘,以包糉子多者爲勝;

勝者獎其所包糉子的全數;

其餘參加者各獎一個糉子。

活動時間——6月10日/11日

活動地點——生鮮部的凍品區前

道具要求——桌子、喇叭、包糉子的材料(糯米、豆子、花生、肉、竹葉)

負責人——生鮮部,營銷策劃部配合

(三)免費品嚐:引進供應商進行場內免費品嚐

時間:6/8日——11日

具體負責——生鮮部(需免費)

(五)賣場陳列與佈置:

場內:

1)店面入口處,八至十個堆頭的位置,堆頭前佈置成龍舟的頭,八至十個堆頭爲龍舟的身;

陳列商品:綠豆糕、成品棕、禮品棕

時間:6月3日——6月11日

負責人:生鮮部、營銷策劃部

2)凍櫃前方用糉子或氣球製成“五月五吃糉子”字樣拱門。

時間:5月11日——6月11日

負責人:生鮮部、營銷策劃部

3)凍櫃端頭重點陳列代裝糉子、散裝凍櫃中按品牌陳列散裝糉子。

時間:5月8日前完成

負責人:生鮮部、採購部

4)凍櫃周圍張貼標識

時間:5月11日——6月11日

負責人;生鮮部、營銷策劃部

場外:

1)店門裝飾拱門、以綠色竹子做背景書寫對聯:品一段歷史佳話億一顆風味美糉,橫批:來家世界,思故鄉情

2)店門旁樹立一塊2米乘4米巨大橫幅書寫“端午節的由來”

國小端午節的活動方案4

一、指導思想:

爲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大力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我校將結合今年的端午節,通過“大手拉小手”的方式,在家庭、學校中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活動。

二、活動目的:

中國傳統節日,凝結着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傳統節日教育的內容與途徑是廣泛的,我校的學生以城市子女居多,對過傳統節日的風俗瞭解不多,針對這一現狀,我們將今年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教育活動從學校和家庭兩個面延伸。通過在學校開展綜合性學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有關傳說、各地的習俗、香囊的製作等;通過在家庭開展親子間長輩帶孩子懸白艾、掛菖蒲、包糉子等形式多樣的活動,真正讓隊員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引導廣大師生進一步瞭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進一步增強愛國愛鄉情感,提高科學文明素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活動時間:

20xx年5月18日——30日

四、活動內容:

1、大隊部以“倡議書”的形式,把活動的意義、主題、時間、內容、形式等告知全體隊員和輔導員,讓隊員及其家長明確目標,從而有針對性地設計好端午節的活動。

2、開展端午節校園“六個一”:全班一起誦讀端午民俗詩歌、屈原詩辭和歷代愛國主義詩篇;一次綜合性學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有關傳說、各地的習俗、香囊的製作等;一次以家政課爲主的香囊的製作並組織評比;一期主題黑板報;一次主題班隊會;撰寫一篇心得體會。

3、開展端午節家庭“四個一”活動:即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帶孩子一起去買過端午節的材料,開展一次“與媽媽共同包糉子”活動,體驗父母持家的辛勞;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指導孩子做一份端午節手抄報或電子小報。

3、活動延伸。節日之後,上交心得體會、主題班隊會方案、活動照片,也可邀請家長共同參與,交流活動所獲,從而使節日活動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應。

國小端午節的活動方案5

一、活動目的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有着獨特的風俗,如:吃糉子、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習慣。開展這些活動,既能鍛鍊和發展國小生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少年兒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同時,端午也是紀念屈原、秋瑾等先輩的特殊日子,可以藉端午節,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節日的意義所在,激發他們的想象力以及正在形成的民族正義感和愛國情操,激發每位學生的探索創造精神。

二、活動主題

我們的節日——端午

三、活動時間

xx月xx日~xx月xx日。

四、活動地點

教室、家庭

五、活動內容、形式、要求

(一)瞭解端午文化

1、集體晨會進行端午節知識的介紹,宣佈端午節系列活動開始;

2、校廣播臺以“我們的節日·端午”爲話題,製作一檔專題節目;

3、出一期以“端午文化”爲主題的手抄報;

(二)感受端午風俗

1、1~6年級開展端午風俗小報設計大賽;

2、以“我向(媽媽)奶奶學一技”爲主題,學習糉子的名種包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嘗試用各種豆物作爲佐料包糉子,並品償不同地方、不同的風格、不同特色的糉子。

(三)體驗端午情懷

1、同學們將自己包好的糉子帶到學校來與朋友、同學一起分享,培養孩子之間的友情。

2、將端午風俗小報優秀作品進行展覽,讓孩子們在參觀欣賞優秀的小報設計的同時,更深入瞭解端午風俗。

國小端午節的活動方案6

一、活動背景:

以民族傳統節日爲基本載體的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標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動力。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清明、中秋、端午等作爲中國的一個個傳統節日,從來沒有被人遺忘。由中宣部等聯合發出的《關於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優秀傳統的實施意見》中指出:“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寶貴資源。……要把傳統節日教育納入學校教學活動之中,推動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進課堂、進教材。”《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指出:“要利用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陽等民族傳統節日,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民俗風情和傳統美德。”可見,開展傳統節日教育,是弘揚傳統美德、培育學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載體。因而,學校在端午節來臨之際,根據學生實際,制定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端午節系列活動方案,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對端午節認識與瞭解,用節日的傳統文化哺育他們健康成長。

二、活動目的: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着獨特的風俗,如:吃糉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國小生來開展,既能鍛鍊和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同時,端午也是紀念屈原、秋瑾等先輩的特殊日子,可以藉端午節,開展緬懷先輩,傳承民族精神的系列活動。

三、活動主題:

“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

四、活動時間:5月26日――6月5日

五、活動內容、形式、時間、要求

(一)、具體實施階段(5月26日――6月5日)

1、由大隊委幹部發表以“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爲主題的國旗下講話。(5月26日,大隊部負責)

2、各年級出好一期“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專題

黑板報

(6月1日前,大隊部負責)

3、學校德育處利用校班會在全校範圍內組織開展“端午節”民俗民風知識講座(5月26日)。通過講座,讓每個學生對端午節的習俗有進一步的瞭解,同時動員學生跟隨父母一起端午系列活動活動,另一方面也是對傳統節日美好體驗,加強了親子間溝通、瞭解,以此和諧親子關係,也能更好的幫助延續傳統文明。(德育處負責)

4、一――五年級童謠徵集活動。(每班5篇)(6月1日之前完成,德育處負責)

5、三――五年級“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端午小報製作比賽。(每班3份)(5月28日前)

6、端午軟筆書法比賽。(美術組負責,6月1日之前完成。)

(二)、總結展示階段(6月6日)

1、環境佈置:

童謠(徵集:黃丹鳳6月1日前)(裝飾、編號:硃紅萍6月1日前)(懸掛:美術組)

書法(徵集:黃丹鳳6月1日前)裝飾:硃紅萍6月1日前)(懸掛:美術組)

賽龍舟彩泥展(硃紅萍)

評選(選票印刷、分發、投票箱、後期統計:毛豔豔)

選票(你最喜歡的10首童謠)

2、小舞臺:紀念屈原以及經典詩文朗誦會.(黃丹鳳、沈莉、毛豔豔)

準備工作:舞臺(後勤組)

主持(學生)

音響(顧志榮、陸忠達等)

節目單:(1)校園集體舞(毛豔豔)

(2)一3《論語》(陳娟)

(3)一5《論語》(張紅豔)

(4)五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史秀琴)

(5)二3《

弟子規

》(施玉美)

(6)二5《弟子規》(劉玲)

(7)三2《論語》(張嵐)

(8)三5《論語》(黃屹梅)

(9)四3《端午組詩》(吳娟)

(10)學校詩朗誦(沈莉)

(11)表演舞(毛豔豔)

3、端午傳統遊戲活動

高年級組(施健康負責)(西大操場)

(1)賽龍舟。(三――五年級)(每班5男5女)

(2)擡轎子。(三――五年級)(每班15人)

準備工作:參賽表(黃丹鳳6月1日前)

遊戲規則(施健康6月1日前)

場地(施健康、倪懷東、徐磊)

低年級組(楊軍負責)(東大操場)

(1)賽龍舟(一――二年級)(每班6男4女接力賽)

(2)抗震救災鑽山洞(一――二年級)(每班30人接力賽)

準備工作:參賽表(黃丹鳳6月1日前)

遊戲規則(楊軍6月1日前)

場地(楊軍、張衛東、陳瑜)

4、區域活動

(1)包糉子比賽。(四、五年級,每班3名)(邱新生)

準備:參賽表(黃丹鳳6月1日前)

蘆葉、碎紙(邱新生6月1日前)

(2)編制“長命縷”比賽(三――五年級每班3名)(施煒、周欣)

準備:參賽表(黃丹鳳6月1日前)

絲帶(黃丹鳳6月1日前)

(3)畫(剪)艾虎比賽。(四、五年級每班3名)(美術組,硃紅萍)

準備:參賽表(黃丹鳳6月1日前)

小樣 (硃紅萍6月1日前)

5、班級活動

品糉子。(全校人人一個)(班主任)

國小端午節的活動方案7

一、活動背景:

以民族傳統節日爲基本載體的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標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動力。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清明、中秋、端午等作爲中國的一個個傳統節日,從來沒有被人遺忘。開展傳統節日教育,是弘揚傳統美德、培育學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載體。因而,學校在端午節來臨之際,根據學生實際,制定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端午節系列活動方案,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對端午節的認識與瞭解,用節日的傳統文化哺育他們健康成長。

二、活動目的: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着獨特的風俗,如:吃糉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不僅鍛鍊和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增進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同時,端午也是紀念屈原先輩的特殊日子,可以藉端午,開展緬懷先輩,傳承民族精神的系列活動。

三、活動主題:“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

四、活動時間:20xx年6月

五、活動內容、形式、時間、要求:

1、升旗儀式

由教師代表發表以“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爲主題的國旗下講話。(xx負責)

2、以中隊或年級爲單位組織開展“端午節”活動(6月9日-6月11日)

包糉子、編制蛋袋或五彩繩、製作艾草香囊、民俗民風知識講解活動等。(各中隊拍點活動照片,各班1-2張,級部主任收齊後6月11日放學前發送給xx老師。)

3、端午節假期活動

1-6年級在假期積極參與賽龍舟、包糉子、掛艾草、非遺集市等傳統民俗體驗活動。

活動線索提供:

(1)“我們的節日·端午”xx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展銷暨xx區第二屆非遺購物節20xx。6。12日9:00-16:30xx大舞臺

(2)xx小記者,xx小記者可參加相應報社推出的端午節活動。

xx國小學生中心

  20xx年xx月xx日

國小端午節的活動方案8

夏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過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來的習慣。端午節同時是一個可以和親友團聚一起度過的節日,端午節也可以舉行許多活動,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一個十分盛行的節日。今天我們就來過一個特別的有意義的端午節。

活動日期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

活動地點

教室。

活動目的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通過端午節來進一步瞭解中國的傳統節日,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意義。端午節的來源之一是紀念屈原,我們也要通過端午節來思念屈原這位可歌可敬的愛國詩人。

活動內容

1.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1)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端午節)

(2)那麼,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3)學生講述端午節的起源故事。

(4)一起收看端午節各地的風俗習慣視頻。

2.與媽媽一起包糉子

(主持人):同學們,在端午節吃糉子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糉子的味道不用說了,是十分美味的。但其實不是每個人都會包糉子的。今天我們就自己動手和媽媽一起來包糉子,看誰的手兒最巧,包的糉子最漂亮。

材料:糯米、去皮綠豆、肉粹、糉葉、糉繩。

方法:

1.將糉葉折成漏斗形

2.在漏斗形的糉葉裏放入適量的糯米、去皮綠豆以及肉粹。

3.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糉葉的兩邊把那個比較長的糉葉向糯米這邊壓成一個三角形。

4.將糉葉包好後用準備好的繩子把它綁緊。

5.蒸煮。學生和家長動手包。

詩歌朗讀:

(主持人):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端午節也是什麼節?不知道吧,告訴大家端午節也是詩人節,詩人寫了很多讚頌端午的詩歌,下面請看詩朗讀表演。

第一:xx同學朗讀。

第二:小組朗讀。

第三:女生齊誦。

第四:男女朗讀。

第五:家長和學生齊誦。

觀看賽龍舟錄像:

(主持人):同學們,你們到過汨羅江嗎?看過龍舟競賽嗎?端午節賽龍舟不單是傳統慶賀活動,也是一項國際體壇盛事!端午節起源於詩人屈原因不滿朝廷凋射而投汨羅江自盡,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鑼鼓聲把江中魚蝦嚇走,而同時又把糉子拋進江中喂飼魚蝦,以免它們啄食屈原的軀體。

賽龍舟可以說是端午節的高潮。龍舟長10米多,以龍頭和龍尾作裝飾,船身還特意雕上麟狀花紋,唯妙唯肖;每隻龍舟可包容20至22人,二人並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領下,以及圍觀人羣的吶喊聲中划向終點。現在,我讓我們一起加入這一行列。 (播放賽龍船慶端午的視頻。) (主持人):看了方纔的錄像,我們來談談自己的想法吧!同學們踊躍發表自己的觀點。

吃糉子:

請評委根據糉子的樣式,口感評價。並且評出最佳包糉子大王;最好吃的糉子;以及最會吃糉子大王。

班主任講話:

國小端午節的活動方案9

一、活動目的:

1、讓學生簡單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和各種傳說。

2、通過活動了解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習慣。

3、在活動中感受X傳統節日的魅力。

二、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糉子(學生自備)、橡皮繩。

三、活動時間:

5月28日。

四、活動對象:

一(1)班。

五、活動過程:

(一)活動序幕。

女:今天真高興,爸爸媽媽來到學校和我們一起活動。

男: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爸爸媽媽!(鼓掌)

女:(面對着男主持問)XX,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男:這可難不倒我!我國的傳統節日有(邊說邊扳手指頭)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立夏節、中秋節、重陽節等。這些傳統節日都有一些習俗,要吃一些特殊的食品,舉行一些特殊的活動。比如中秋節吃月餅賞月,立夏節吃雞蛋,清明節全家踏青掃墓,元宵節鬧花燈……

女:看來你知道的還不少嘛。

男:先別誇我。我也來考考你:你知道哪個傳統節日要吃糉子嗎?

女:這個問題太簡單了,讓小朋友回答你吧!大家說什麼節吃糉子?

(全班同學齊回答:端午節)

男:那麼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在端午節裏還有些什麼習俗和活動呢?今天就讓我們走近端午節去了解一下吧。

女、男(齊說):話說“端午”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女: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是X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也叫“端陽”、“龍日”、“夏節”、“五月節”、“詩人節”“女兒節”、“小兒節”等等。

男: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X過節的習俗還是大多相同的。

(二)端午故事。

女:端午節是X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下面就請大家聽聽故事大王陳皓燁講講端午節的故事。

1、《屈原與端午節》。

男:謝謝XX給我們講的精X故事!(鼓掌)原來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不過我還聽說一個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孝女曹娥捨身救父》,請XX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大家歡迎!(鼓掌)

2、《孝女曹娥捨身救父》。

女:XX講的故事真感人,謝謝!(鼓掌)我也知道一個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就請李思雪來說一說。

3、《秋瑾捨身爲X》。

男:看來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還真不少呢!

(三)端午習俗。

1、懸艾葉、菖蒲。

女:過端午節,是X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衆多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同的習俗。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糉子和時令鮮果等。

男:XX,你剛纔說的菖蒲、艾草是什麼東西?

女:彆着急,我馬上請XX和XX給你介紹一下這兩樣東西。大家歡迎!(鼓掌)

男:原來菖蒲、艾草還有這樣的功能啊。過端午的時候,我一定要讓媽媽買一些掛在家門口。

2、端午詩會。

女:端午節還被稱作“詩人節”。幾位小朋友給我們帶來了端午節的詩篇。

男:那就請上來念給大家聽一聽(鼓掌)。

(1)節令門端陽(清)李靜山。

(2)競渡歌(唐)張建封。

(3)七律端午老舍。

3、賽龍舟。

女:你知道端午節最熱鬧的習俗是什麼嗎?

男:這還用說,就是賽龍舟嘛。

女:爲什麼比賽的船要刻成龍的形狀呢?(播放《賽龍奪錦》)

女:說了半天,我都有些心癢了,真想親身經歷一下。

男:別急,今天就讓你過把癮。下面我們玩個遊戲叫“賽龍舟”。(遊戲:賽龍舟))

4、品棕樂。

女:除了賽龍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就是品嚐糉子。

男:端午節吃糉子,這是XX的又一傳統習俗。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女: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X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X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X棗糉;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可見我國的糉子南北風味有別。

男:吃糉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X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女:說了這麼多,我肚子裏的饞蟲都快爬出來了。

男:別急,別急。我就知道你會這麼說。所以接下來就請大家一起品嚐美味的糉子吧。

女:等等,今天我們的爸爸媽媽也來了。讓他們和我們一起分享吧。(小朋友和家長一起分享糉子)

男、女(齊說)話說“端午”主題班會到此結束,感謝爸爸媽媽參與我們的活動!(鼓掌)恭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國小端午節的活動方案10

一、指導思想:

XX市百花洲國小是以傳統文化作爲特色教育的學校,爲使傳統文化教育深入人心,我們以傳統節日爲教育切入口,找結合點、滲透點,因校制宜地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普及教育讀書活動。

二、參賽對象

全校在校中國小生

三、具體要求

切實開展“徵文比賽、手抄報比賽、經典誦讀比賽”。

(一)關於徵文比賽(由省級有關部門集中組織)

1.徵文要求。徵集讀後感或心得體會。參賽作品要求內容健康、觀點鮮明,具有較強的時代感。每位參賽者限交1篇參賽作品,要求中文原創,字數不限,文體不限,標題自擬。

2.徵文時間。自20xx年6月1日至20xx年6月20日

3.投稿方式。徵文作品須用a4紙打印後上交政教處。

4.評選辦法。徵文階段結束後,所有徵文作品將組織有關老師,對入圍作品進行評審,產生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

5.有關說明。所有作者要求一律使用真實姓名,並請註明詳細地址以及聯繫方式。來稿要求原創,對抄襲他人作品的,將取消參賽資格。

(二)關於手抄報比賽

1.競賽時間。自20xx年6月1日至20xx年6月20日。

2.競賽方式。作品須用4開紙製作後上交政教處。

3.評獎方式。徵集階段結束後,所有作品將組織有關老師,對入圍作品進行評審,產生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

4.有關說明。所有參賽選手一律使用真實姓名,在截至時間上交。主辦單位保留大賽有關具體事宜最終解釋權。

(三)關於經典誦讀比賽

(1) 經典誦讀比賽內容:以端午節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爲素材,引導廣大少先隊員從中瞭解榜樣的事蹟,感受榜樣的正能量。通過學榜樣,話成長,激發少先隊員心中的夢想,從而引導他們爲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偉大“中國夢”而發奮學習、不懈奮鬥。

(2)參賽人員:各班推薦的優秀選手。

(3)比賽辦法:比賽分國小低年級(一、二、三年級)、國小高年級(四、五、六年級)進行。參賽隊員分組抽籤,依號進行。時間限制在6分鐘內。

(4)獎項設置:設立一、二、三等獎若干名

國小端午節的活動方案11

一、活動主題:“糉葉飄香話端午”

二、活動背景:目前,洋節日在中國倍受青睞和熱捧,而民族傳統節日因缺乏必要的認知和深入的瞭解,造成了不少人對中華悠久的傳統節日逐步淡漠,或是把節日簡單的與食品畫上等號。端午節就是吃糉子,中秋節就是吃月餅……此次活動從挖掘中華傳統節日深刻的內涵入手,進一步引導師生、家長了解和感受中華傳統節日文化,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提高全體師生的愛國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活動目的:

1.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在多種活動形式中多角度多側面地瞭解端午節的由來、習俗和相關的故事傳說,加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與喜愛,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與民族感情。

2.指導學生圍繞端午節開展實踐性活動,學習運用各種手段去收集、選擇、組合信息。培養學生有計劃地做事,能與他人互相協調合作的能力。

3.在親自參與端午民俗活動中學會包糉子、做香囊等方面的技巧,學會生活生存的本領,體驗勞動的樂趣。

四、活動時間:

20xx年5月27日——6月6日。

五、活動內容:

1.節日環境的創設:各班級以“端午情懷”爲主題出好一期黑板報,6月6日前完成。大隊部利用週一升國旗時間開展以端午節爲主題的國旗下講話。

2.端午知識大搜集: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不同民族、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也產生了許多有關端午節的民謠、詩詞。端午假期時間,1―3年級學生回家蒐集有關端午的童謠、詩詞。4-5年級同學做好社會調查活動,調查瞭解端午這一節氣的相關知識、端午節的由來、屈原的故事、屈原的詩詞、端午節的習俗等,並製作一份以端午節爲主題的手抄報,6月4號前每班擇優上交20份於政教處。

3.端午民俗體驗活動:

(1)全體同學以“我向奶奶學一技”爲主題,學習包糉子的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嘗試用各種豆物作爲佐料包糉子,並品償不同地方、不同的風格、不同特色的糉子。開學後利用班會時間組織同學交流了解的有關糉子的知識,談談包糉子的感受。

(2)全體同學參與“掛艾蒿”活動。我們當地有“端午節掛艾蒿”的習俗,全體同學在端午節早晨與家長一起採集艾蒿,並瞭解“掛艾蒿”傳說的由來。3-5年級同學將艾葉曬乾後親手縫製一串香囊。

四、活動要求:

端午節主題活動是我校引導學生“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又一次實踐體驗。各班級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班級端午節活動方案,將方案上傳到班級博客中。同時各班及要積極落實活動方案,組織學生做好各項活動。活動結束後按時上交各種活動資料。

國小端午節的活動方案12

一、指導思想

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每一個傳統節日都蘊涵着我們民族獨特深層的精神價值觀,她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動中,我校以傳統節日教育爲切入口,將其納入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通過開展傳統節日教育,弘揚傳統美德,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二、活動的目標

圍繞"我們的節日--端午節"這個主題,從"爲什麼要過端午節?""端午節有哪些風俗習慣?""你想怎樣過端午節?"這三個部分入手,爲學生提供研究方向,讓學生成爲實踐活動的主角,引導學生人人動手,各個參與,自主探究,培養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協作能力。活動目標可歸納爲: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在瞭解端午節由來和風俗習慣時,鍛鍊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

三、活動的內容

1、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通過調查詢問、網上瀏覽等方法蒐集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及一些有趣的風俗習慣,如:瞭解人們爲什麼要過端午?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人們爲什麼要給小孩子掛香包、戴手鍊和五彩線等有關情況。讓學生感受到過節的快樂。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再暢想一下"我想怎樣過端午節?"

2、引導學生蒐集有關端午節的詩歌,進一步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端午節的一些風俗習慣,在此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嘗試寫一寫有關端午節的詩歌。進行端午詩歌朗誦比賽。

3、引導學生嘗試設計"怎樣過一個獨具匠心的端午節"?

四、活動安排

端午節活動主題一:

組織全體人員進行一些端午節知識趣味競賽來增加端午節的節日氛圍。

活動一:旱龍舟比賽

賽龍舟是端午重要習俗之一,根據我院實際情況,可組織旱龍舟比賽。比賽形式有兩種。

1、長條板凳式。準備長條板凳若干條,以兩到三人爲一組,跨板凳奔跑。板凳兩頭可掛上簡易龍頭修飾。

20xx年度端午節主題活動方案活動方案2、雪橇式。準備長條木板若干條,在木板上釘三到四對腳套,參賽隊員左右腳各套一條木板,向前奔跑。

活動二:端午信物製作比賽

佩香囊,是端午習俗之一。香囊內的填充物常用一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如芳香化濁驅瘟的蒼朮、山奈、白芷、菖蒲、麝香、蘇合香、冰片、牛黃、川芎、香附、辛夷等含有較強的揮發性物質,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民間就有人佩戴香囊以避除穢惡之氣,確保自身健康的民俗。

香囊,以錦製作,也稱“錦囊”或“錦香袋”。香囊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棱角形、雞心形、菱形等各異的形狀,上繡精美圖案,給節日增添了無限的情趣。

製作方法的介紹:用兩塊邊長都爲12釐米的彩色布料,正面朝裏相向放整齊,用彩色筆在上面畫上自己喜歡的簡單形狀,如:三角形、菱形、正方形等等,然後用同色絲線縫合,留有一小口,然後填上香料,繼續縫合。

活動三:端午鹹蛋彩繪

在南北朝時的《齊民要術》中就有記述:“浸鴨子一月,煮而食之,酒食具用。”說的就是鹹鴨蛋。鹹蛋彩繪也是端午習俗之一

活動準備:

掏空的鹹鴨蛋若干個(建議裏面填滿其他不易變質物品,填物的蛋殼底部可以考慮加上底託)、顏料、顏料筆、水彩筆等繪畫工具,參加人員自己的愛好進行發揮創造,以符合端午節日文化爲主要依據。

活動四:“亮眼看設計”傳統節日活動標誌物有獎徵集活動

在傳統節日活動中創作出具有濃郁的民族特點及其文化特色的活動標誌物,對於我院節日文化活動開展有着極大的引領和推進作用。爲此,可徵求2~3個具有中華民族特點的傳統節日活動標誌,能結合法院特色設計出能體現我們中華民族節日文化特點的標誌物,並且根據自己選定的標誌物運用智慧,來盡情想象和說明標誌物所包含的寓意。

活動五:端午節散文詩歌繪畫書法徵集

端午作爲我國傳統節日,其文化背景源遠流長,(20xx年度慶祝“六一”兒童節活動方案)可結合法院特色,進行端午主題散文詩歌繪畫書法徵集活動。

活動六:組織養老院或孤兒院慰問活動。

國小端午節的活動方案13

一、活動主題:

“糉葉飄香話端午”

二、活動背景:

目前,洋節日在中國倍受青睞和熱捧,而民族傳統節日因缺乏必要的認知和深入的瞭解,造成了不少人對中華悠久的傳統節日逐步淡漠,或是把節日簡單的與食品畫上等號。端午節就是吃糉子,中秋節就是吃月餅……此次活動從挖掘中華傳統節日深刻的內涵入手,進一步引導師生、家長了解和感受中華傳統節日文化,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提高全體師生的愛國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活動目的:

1、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在多種活動形式中多角度多側面地瞭解端午節的由來、習俗和相關的故事傳說,加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與喜愛,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與民族感情。

2、指導學生圍繞端午節開展實踐性活動,學習運用各種手段去收集、選擇、組合信息。培養學生有計劃地做事,能與他人互相協調合作的能力。

3、在親自參與端午民俗活動中學會包糉子、做香囊等方面的技巧,學會生活生存的本領,體驗勞動的樂趣。

四、活動時間:

20xx年x月x日——x月x日。

五、活動內容:

1、節日環境的創設:各班級以“端午情懷”爲主題出好一期黑板報,x月x日前完成。大隊部利用週一升國旗時間開展以端午節爲主題的國旗下講話。

2、端午知識大搜集: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不同民族、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也產生了許多有關端午節的民謠、詩詞。端午假期時間,1—3年級學生回家蒐集有關端午的童謠、詩詞。4—5年級同學做好社會調查活動,調查瞭解端午這一節氣的相關知識、端午節的由來、屈原的故事、屈原的詩詞、端午節的習俗等,並製作一份以端午節爲主題的手抄報,x月x號前每班擇優上交x份於政教處。

3、端午民俗體驗活動:

(1)全體同學以“我向奶奶學一技”爲主題,學習包糉子的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嘗試用各種豆物作爲佐料包糉子,並品償不同地方、不同的風格、不同特色的糉子。開學後利用班會時間組織同學交流了解的有關糉子的知識,談談包糉子的感受。

(2)全體同學參與“掛艾蒿”活動。我們當地有“端午節掛艾蒿”的習俗,全體同學在端午節早晨與家長一起採集艾蒿,並瞭解“掛艾蒿”傳說的由來。3—5年級同學將艾葉曬乾後親手縫製一串香囊。

四、活動要求:

端午節主題活動是我校引導學生“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又一次實踐體驗。各班級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班級端午節活動方案,將方案上傳到班級博客中。同時各班及要積極落實活動方案,組織學生做好各項活動。活動結束後按時上交各種活動資料。

國小端午節的活動方案14

一:

夏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過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來的習慣。端午節同時是一個可以和親友團聚一起度過的節日,端午節也可以舉行許多活動,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一個十分盛行的節日。今天我們就來過一個特別的有意義的端午節。

活動日期: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活動地點:教室

活動目的: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通過端午節來進一步瞭解中國的傳統節日,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意義。端午節的來源之一是紀念屈原,我們也要通過端午節來懷念屈原——這位可歌可敬的愛國詩人。

活動內容:

1.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同學們在家通過看書,上網查閱等途徑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具體內容如下:

(1)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端午節)

(2)那麼,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3)學生講述端午節的起源故事。

(4)一起收看端午節各地的風俗習慣視頻

2.與媽媽一起包糉子

(主持人):同學們,在端午節吃糉子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糉子的味道不用說了,是十分美味的。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包糉子的。今天我們就自己動手和媽媽一起來包糉子,看誰的手兒最巧,包的糉子最漂亮。

材料:糯米、去皮綠豆、肉粹、糉葉、糉繩。

方法:

1.將糉葉折成漏斗形

2.在漏斗形的糉葉裏放入適量的糯米、去皮綠豆以及肉粹。

3.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糉葉的兩邊把那個比較長的糉葉向糯米這邊壓成一個三角形。

4.將糉葉包好後用準備好的繩子把它綁緊。

5.蒸煮。學生和家長動手包。

三)詩歌朗誦

(主持人):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端午節也是什麼節?不知道吧,告訴大家端午節也是詩人節,詩人寫了很多讚頌端午的詩歌,下面請看詩朗誦表演。

第一:xx同學朗誦。

第二:小組朗誦。

第三:女生齊誦。

第四:男女朗誦。

第五:家長和學生齊誦

四)觀看賽龍舟錄像。

(主持人):同學們,你們到過汨羅江嗎?看過“龍舟競賽”嗎t端午節賽龍舟不單是傳統慶祝活動,也是一項國際體壇盛事!端午節起源於詩人屈原因不滿朝廷而投汨羅江自盡,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鑼鼓聲把江中魚蝦嚇走,而同時又把糉子拋進江中喂飼魚蝦,以免它們啄食屈原的軀體。

賽龍舟可以說是端午節的高潮。龍舟長10米多,以龍頭和龍尾作裝飾,船身還特意雕上麟狀花紋,唯妙唯肖;每隻龍舟可容納20至22人,二人並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領下,以及圍觀人羣的吶喊聲中划向終點。現在,我讓我們一起加入這一行列。

(播放賽龍船慶端午的視頻。)

(主持人):看了剛纔的錄像,我們來談談自己的想法吧!

同學們踊躍發表自己的觀點。

七.吃糉子

請評委根據糉子的樣式,口感評價。並且評出最佳包糉子大王;最好吃的糉子;以及最會吃糉子大王。

八、班主任講話:

同學們,今天的端午節過得很有意義。老師高興地看到同學們心靈手巧的一面,感受到學生的參與的熱情,強烈的表現慾望以及作爲一名新時代的少年對信息、資料的蒐集能力。同時也非常感謝家長對我們活動的熱情參與。通過本次活動,我們近距離接觸了端午節,對它有了更深的認識。

國小端午節活動方案二:

一、指導思想

爲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結合本校彩豆文化特色,通過“彩豆情懷,端午顯愛”主題教育活動,將中華民族的氣節教育、節氣文化和學校特色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學生對端午節傳統文化的瞭解和熱愛。

二、活動設計

(一)找一找

對象:1——5年級學生

要求:從閱覽室或網上找一找關於端午節這一節氣的相關知識;端午節的由來;屈原的故事;屈原的詩詞;賽龍舟和包糉子的習俗。

(二)說一說

通過午會課、班會課、班隊課,組織學生說說相關的知識。

1、對象:1——2年級學生

要求:說說端午節的由來;說說包糉子的習俗。

2、對象:3——4年級學生

要求:說說端午節的由來;說說包糉子的習俗;說說屈原的故事。

3、對象:5年級學生

要求:說說端午節的由來;說說包糉子的習俗;說說屈原的故事;說說屈原的詩詞。

(三)畫一畫

對象:3——5年級學生

要求:以“走近端午”爲主題製作一份小報,能反映端午的習俗,自己的心聲、生活的體驗。3——4年級爲手抄報,5年級爲電腦小報。

(四)寫一寫

通過黑板報、班級櫥窗等陣地,進行環境佈置設計。

對象:3——5年級學生

要求:以“端午情懷”爲主題出好一期黑板報。4年級學生以寫信的方式爲“512”災區的的小夥伴寫封信,說說自己對端午節的理解、和小夥伴分享端午的快樂。5年級學生進行屈原詩詞鋼筆書寫比賽。

(五)學一學

對象:1——5年級學生

要求:以“我向奶奶學一技”爲主題,學習糉子的名種包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嘗試用各種豆物作爲佐料包糉子,並品償不同地方、不同的風格、不同特色的糉子。

(六)比一比

對象:3——5年級學生

要求:以“六一我作主、端午我進步”爲主題,進行故事演講比賽。故事內容可以是學習屈原的小故事、可以是反映端午民俗氣息的生活故事、可以是自己在端午學習一項技能的小故事。

國小端午節活動方案三:

一、指導思想

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每一個傳統節日都蘊涵着我們民族獨特深層的精神價值觀,她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動中,我校以傳統節日教育爲切入口,將其納入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通過開展傳統節日教育,弘揚傳統美德,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

二、活動的目標

圍繞"我們的節日--端午節"這個主題,從"爲什麼要過端午節?""端午節有哪些風俗習慣?""你想怎樣過端午節?"這三個部分入手,爲學生提供研究方向,讓學生成爲實踐活動的主角,引導學生人人動手,各個參與,自主探究,培養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協作能力。活動目標可歸納爲: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在瞭解端午節由來和風俗習慣時,鍛鍊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

三、活動的內容1、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通過調查詢問、網上瀏覽等方法蒐集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及一些有趣的風俗習慣,如:瞭解人們爲什麼要過端午?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人們爲什麼要給小孩子掛香包、戴手鍊和五彩線等有關情況。讓學生感受到過節的快樂。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再暢想一下"我想怎樣過端午節?"2、引導學生蒐集有關端午節的詩歌,進一步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端午節的一些風俗習慣,在此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嘗試寫一寫有關端午節的詩歌。進行端午詩歌朗誦比賽。

3、引導學生嘗試設計"怎樣過一個獨具匠心的端午節"?

四、活動安排活動一:開展端午節賽詩會活動各班在班主任的帶領下,蒐集有關詩篇,先在本班進行詩歌朗誦會,然後選派一名代表參加學校的賽詩會。

比賽時間:6月16日下午第二、三節課比賽地點:多媒體教室獎項設置:

低年級:一等獎1名 二等獎1名 三等獎2名中年級:一等獎1名 二等獎2名 三等獎2名高年級:一等獎1名 二等獎2名 三等獎3名活動二:開展"與媽媽共同包糉子"活動在臨近端午節期間,各班主任佈置學生在家與媽媽共同包糉子,並寫一篇日記,在班會課上與全班學生進行交流。

國小端午節活動方案四:

一、課題的產生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到了,在這個傳統的節日裏,最高興的莫過於天真活潑的孩子們了。每逢過節,孩子們個個情緒高漲,喜氣洋洋,在節日當中也會有許多有趣、難忘、熱鬧的事情發生,同時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也就隨之而來,例如: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我們爲什麼要過端午節?當地有哪些風俗習慣?這些風俗習慣是怎樣形成的?……針對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教師要案抓住這一時機以學生的興趣爲切入點,圍繞“獨具匠心的端午節”爲主題讓學生帶着自己的問題引導學生走進書店、走進計算機室、走進老師的辦公室、走進社區……廣泛地開展閱讀交流、調查分析、實踐體驗等綜合實踐活動,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把各自的思維引向深處,從而進入研究者的境界。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圍繞“獨具匠心的端午節”這個主題,從“爲什麼要過端午節?”“端午節有哪些風俗習慣?”“你想怎樣過端午節?”這三個部分入手,爲學生提供研究方向,讓學生成爲實踐活動的主角,引導學生人人動手,個個參與,自主探究,培養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協作能力。研究目標可歸納爲: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在瞭解端午節由來和風俗習慣時,鍛鍊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1、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通過調查詢問、網上瀏覽等方法蒐集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及一些有趣的風俗習慣,如:瞭解人們爲什麼要過端午?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人們爲什麼要給小孩子掛香包、戴手鍊和五彩線等有關情況。讓學生感受到過節的快樂。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再暢想一下“我想怎樣過端午節?”

2、引導學生蒐集有關端午節的詩歌,進一步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端午節的一些風俗習慣,在此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嘗試寫一寫有關端午節的詩歌。

3、引導學生嘗試設計“怎樣過一個獨具匠心的端午節”?

四、課題實施的步驟

1、提出問題

(1)你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關於端午節有哪些傳說?

(2)在我們這兒過端午節有哪些有趣的風俗習慣呢?你知道哪些有關端午節的詩歌呢?

(3)你打算怎樣度過今年的端午節呢?

這些問題的設計都是以學生的興趣爲出發點,教師只是爲他們創設了問題的情境,爲學生提供了研究方向,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情趣、願望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探究。

2、探索與展開

(1)組織調查

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設一個小組長,由組長組織調查瞭解有關部門端午節的知識,並把這些知識整理成文,選派代表在全班進行交在調查過程中是通過什麼渠道調查的,碰到了那些困難,是怎樣解決的,通過這次活動,你有什麼感受和啓發?

(2)網上閱讀

爲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上網瀏覽,查閱一些地方過端午節的習俗,並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記錄下來。

(3)協作交流

爲了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可以提議學生相互協作,學會自己想學會的一些風俗習慣的做法。例如:編手鍊、包糉子、折葫蘆等。

3、應用與深化

通過調查研究,學生了解了有關端午節的一些知識,讓學生設計自己怎樣度過今年的端午節?並通過語言或其他方式表現出來。通過對有關端午節詩歌的蒐集,鼓勵學生培養善於蒐集整理的能力與習慣。

4、反思與拓展

通過師生討論交流、學生作品的展示與評比,指導學生總結研究成果,最後舉行“我的端午節最快樂”主題中隊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價值,同時,教師適當引導與鼓勵學生進行其他研究活動的興趣。

國小端午節的活動方案15

爲深入挖掘民族傳統節日所蘊含的豐富教育資源,將中華民族的氣節教育、節氣文化和學校特色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學生對端午節傳統文化的瞭解和熱愛,按照上級活動精神,根據學生生活實際,現制定學校"端午糉飄香,六一快樂多"主題活動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端午節的深厚文化內涵,廣泛開展各種主題活動,引導師生進一步瞭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增強愛國情感,提高科學意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二、活動目的:

1. 瞭解端午節的起源、文化以及節日風俗習慣。

2. 感受中國文化節日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3 .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涵,增強節日文化理念,讓節日真正給我們帶來快樂與幸福。

三、活動主題:端午糉飄香,六一快樂多

四、活動設計

1、主題班會

對象:1——2年級

要求:介紹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認識各種各樣的糉子;講屈原的故事;誦屈原的詩詞;動手學包糉子;等等。各班級根據本班實際,確定主題和形式,下週二(5月27日)召開班會。

2、手抄報

對象:3年級

要求:各班級舉行手抄報評比活動。

3、實踐活動照片評比

對象:4年級

要求:

各班學生進行"情繫端午"爲主題進行包糉子活動。

五、活動要求

1.認真部署,廣泛宣傳

充分認識民族傳統節日文化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資源,是凝聚民族感情的舞臺。班主任要提高認識,認真部署,廣泛宣傳,切實保證此次文化活動落實到位,全部活動過程確保安全、有序開展。

2.講求方法,注重實效

充分挖掘端午節深厚的文化內涵,把端午節主題活動與"中國夢"學習教育活動結合起來,精心設計貼近學生的活動項目,增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創新傳統節日文化活動的形式和載體,體現人文關懷,倡導文明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