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時節傳統習俗介紹

立冬意味着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在立冬這一時節,民間有補冬的習俗。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立冬時節傳統習俗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立冬時節傳統習俗介紹

立冬時節傳統習俗介紹

暖爐會

霜降後寒氣已重,因此各地開爐日期,一般常在農曆十月初。《荊楚歲時記》載:“廬山白鹿洞,遊士輻湊,每冬寒醵金市烏薪爲禦寒之備,號黑金社。十月旦日,命酒爲暖爐會。”北平一般在十月七年級燒暖炕,設圍爐,稱之爲開爐節,到第二年二月七年級才撤去暖爐。暖爐多用一種耐燃燒的礦物)砌築,該物比礬石更白,輕暖堅固,後來則用薄鐵做暖爐。《歲時雜記》稱京人十月七年級喝酒,就在爐中烤大塊的肉,圍着火爐,邊飲邊吃,稱之爲“暖爐”。《禮記·月令》記述十月有暖爐會。江蘇崑山、安徽太平、湖北鍾祥等地,也在月初開始用火禦寒,期間有賣糕餅供食或者飲酒舉行暖爐會的。

煎香

香草爲芳草中的一種,用衣袖在草上揮動便會芳香襲人,可縫製成香囊佩戴。焚燒香草可闢瘟疫、祛風瘴以及驅除房屋中的穢氣;佩戴香囊則可解鬱悶;熬湯沐浴可以祛風寒;搽在發間可以闢穢污;以水酒煎制塗於面部,能夠祛黑斑,滋養容顏。蘭慧一類的植物也屬於香草,都是味辛之物,具發散上達之氣,足以闢除穢惡,潤肌肉,散滯結。

採桑葉

桑葉性苦,甘寒,能祛風清熱,涼血明目,以老而經霜的爲佳,取其氣足力厚的特點。此時已人寒冬,得秋季肅殺之氣,桑葉更能泄降肝膽鬱熱。《廣濟方》稱立冬日採桑葉一百二十片,如遇閏年,則多采十片,每次用十片。遇到需洗眼睛的日子,用桑葉煎湯洗眼,能治療各種眼病。其他如《普濟方》《集簡方》都記載有用桑葉治療青盲眼、風眼流淚以及眼紅澀痛的方法。

吃羊肉

羊肉性甘,大熱,屬火,能補元助陽,治療體虛瘦弱,可禦寒益氣,安心止驚,有很強的營養作用。秋冬後的羊肉味道尤爲鮮美。我國除了塞外邊睡,如內蒙古、西藏等地,一般都在深秋開始吃羊肉,到立春爲止。如浙江的長興等地,農曆八月就已經設店,宰羊出售。有民諺道:,月七年級羊開刀。”一直到過了除夕才停止售賣。沿太湖流域,盛產綿羊。冬令時節,羊肉也是時令之物。

修農具

隆冬時節,農事已畢,農家對所有農具都應該趁閒暇時加以檢查,進行整修。如果發現有損壞或不可使用的,要立即修理或者予以添置,以免來春貽誤農時。《禮記·月令》中有季冬之月“命農計擱耕事,修來招,具田器”。所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制肥料

各種植物,除了生長於沼澤中的之外,大都靠根部吸收土城中的養料,以維持生命。在終年無人的山野,樹木特別繁茂旺盛,正是依賴草木自生的枯枝落葉,日積月累,形成肥料。入冬草木凋零,靠近山林的地區或者家中有園圃的,枯枝敗葉,到處都是,正是農家制造堆肥的最佳時候。

迎冬

封建社會,朝廷會舉行郊外迎冬的儀式,並賞羣臣冬衣、撫卹孤寡。

在《呂氏春秋·孟冬》有記載:“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渴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是日,皇帝率領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裏處迎冬。回來后皇帝要大大賞賜,以安社視,而且要撫卹孤寡。

祭冬神

古時候,立冬時節天子要穿黑色的衣服,騎鐵色的馬,帶文武百官去北郊祭冬神。冬神名叫禺強,字玄冥。《山海經》說他住在北海的一個島上,長相怪異:人面鳥身,耳上掛着兩條青蛇,腳踩兩條會飛的紅蛇。祭祀冬神的場面十分宏大。《史記》上記載,漢朝時要有70個童男童女一起唱《玄冥》之歌:“玄冥陵陰,蟄蟲蓋減……籍斂之時,掩收嘉毅。”意思是說,天冷了,要收藏好糧食。

立冬吃餃子的講究

餃子半月形,兩邊翹翹,中間圓滾滾的,其原名叫餃餌,也寫作嬌耳,相傳爲東漢醫聖張仲景首創,全名叫“祛寒嬌耳湯”。

嬌耳湯很像今天的餛飩,皮薄餡美,湯清味厚,熱氣騰騰的一大碗,吸溜吸溜地喝,吧嗒吧嗒地嚼,到最後吃得腸肥肚圓,滿頭大汗。張仲景所制嬌耳湯是一味祛寒藥,是用麪皮包裹着羊肉、胡椒等溫中散寒的食材,下鍋煮。煮出來一個個形似偃月,兩角微微上翹,就像一些小耳朵,支棱着,很有精神頭兒。張仲景流浪多年回到故鄉,正值南陽的深冬傷寒流行,醫聖以嬌耳醫治鄉民凍傷的耳朵。大冬天,北風呼呼地颳着,刀片一樣刮疼人的臉,那捲地而起的呼哨聲,猶如尖細的銀針戳刺着人的耳朵。“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立冬吃餃子遂成節氣食俗。藥食同源,從良藥到美食,體現着古人食藥一體的營養觀。

立冬,水始冰,地始凍,四野空曠,天氣轉涼。蘆葦的莖稈由青綠轉爲金黃,風乍起,吹動潔白的花穗穗,遠遠望去,猶如雲朵的倒影從水中升騰而起,煞是好看。抓一穗毛茸茸軟綿綿的蘆花,摩挲着你的臉,臉上細軟軟癢酥酥的,舒服極了。記得小時候,母親採來一些蘆花,曬乾,編成鞋墊,塞進我的棉鞋裏,那是一種自腳心升起的暖意。立冬是寒衣節,也是美食節。若論北方美食,餃子當推第一,我們這裏有“舒服不過躺着,好吃不過餃子”一說。小時候,我不懂得什麼山珍海味,就知道“吃餃子過大年”,而且往往能從餃子裏吃出一個亮閃閃的硬幣來,便歡呼雀躍,覺得自己好有福氣。現在想想,是母親吃得少,而我像得了餓癆一樣猛吃,硬幣不硌疼牙齒纔怪。

年夜飯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立冬,秋冬交接,亦是交子之時。從立冬日到除夕夜,餃子是起始,亦是作結,首尾圓合,猶如一首節奏鮮明音韻鏗鏘的格律詩。

餃子花樣繁多,但以白菜餃子爲最香鮮。百菜白菜香。立冬,白菜上市。我們這裏的大白菜幫嫩薄、湯乳白、味甜甘。“味如蜜藕更肥濃”,白菜經霜之後,葉子一彈即破,捧在手裏,晶潤如羊脂,亮白似冬雪,嘎嘣咬一口,爽爽的脆,涼涼的甜,特有口感。白菜豬肉燉粉條是百吃不厭的家常菜。若調製餡料,豬肉仍是絕配,以三分肥七分瘦爲佳。先用斜刀片肉,再橫刀切段,然後以排刀剁爲細細的肉茸。蔥姜剁碎末,放入肉餡,加精細鹽、花生油拌勻,口味重的亦可倒入醬油、胡椒粉。醬油要徐徐滴入,也可淋適量白菜汁,持筷子順時針方向勻速攪拌,肉餡吸足了味素,煮熟了吃,有韌勁,口感好;若是來來回回亂攪,如趟渾水,餡料鬆散,下了鍋,易掙開面皮,不足取。白菜掰開,洗淨,瀝乾,用刀切碎,若剁爲菜末,維生素隨菜汁流失殆盡,在口感上也大打折扣。切好的白菜碎,可澆食油,輕輕攪拌,給菜們罩上一層油膜,以保住鮮美之味和多種營養素。將調好的豬肉餡倒入白菜碎,依舊按順時針方向,拌勻,即成餃子餡。

北方立冬吃的食物

在我國北方,人們愛在立冬和冬至吃餃子。爲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爲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代人延續着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老北京人說:“立冬補冬,不補嘴空。”立冬的規矩是吃水餃,有“北吃餃子南吃鴨”之說,因爲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爲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所謂“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但這是玩笑的說法,只在民間流行,按規矩,立冬這天應吃“倭瓜”餡的餃子。

我國河東水西“老天津衛”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立冬到來,秋收冬藏,這一天犒賞全家,自然首選“好吃不過餃子”,加之古代人們認爲瓜代表結實,西漢戴聖輯錄編纂的《禮記》中又有“食瓜亦祭先也”之說,因而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立冬有吃倭瓜餡餃子的風俗。

除了好吃之外,餃子的確有其營養合理的優勢,餃子皮是用麪粉做的,屬於主食,也有肉類和蔬菜,餃子的製作原料營養素種類齊全,它既是主食,又兼副食,既有葷菜,又有素菜,含有符合人體需要的多種營養素,是最符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所倡導的食物多樣原則,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

餃子烹調製熟方法也可用蒸、烙如何煎、炸等,在烹調方法上,蒸比煮法營養較少流失。如果是煮餃子,餃子湯不要倒掉。吃餃子要喝餃子湯,因爲餃子需要水煮,其中的可溶性養分,如維生素B1,B2,葉酸,尼克酸,鉀、一部分鎂等會溶到麪湯當中,溶出的營養成分比受熱損失的營養成分數量更大。故而,吃餃子要“原湯化原食”。

立冬養生要怎麼做

起居——早睡晚起切忌熬夜

從立冬開始至立春的這三個月也稱冬三月,冬季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來養精蓄銳,爲來年春天的生機勃發做準備。

飲食——冬季飲食首選根莖類和海產品

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還有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也是進補的最佳時期,此時進行食補可以爲抵禦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

情緒——學會偷着樂,千萬別激動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劉主任解釋說,冬季宜使情緒內藏,安靜自若,如有開心的事情也最好竊喜,即偷着樂吧,不要使情緒大起大落,別太苛求,也就可以少受外界干擾,以達到精神內斂。

運動——冬練別選劇烈運動

俗話說:“冬練三伏,夏練三九。”但是冬季運動也有原則,就是別暴露皮膚,別劇烈運動,使皮膚毛孔完全放開,否則容易感冒,寒邪入侵。

立冬時節傳統

1、冬泳

有意思的是,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在哈爾濱,立冬之日,黑龍江省冬泳協會的健兒橫渡松花江,以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對於冬泳愛好者,一定要有一定基礎,循序漸進,應該從天氣暖和時堅持每天下水,持續進行鍛鍊。另外,要選擇熟悉水岸情況的地點冬泳,如果不熟悉水中及岸邊的情況,就不要輕易下水,以免發生意外。另外,要結伴而行,以便互相照顧。

其實,無論室內運動還是戶外運動,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因爲,冬季裏場地、器械等密度加大,對人體的衝擊力也加大。而且,天冷時人體的肌肉、關節組織活動性降低,具有一定惰性,因此鍛鍊時更要做好充分準備活動,循序漸進。

2、補冬

立冬後,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在南方,人們會吃些滋陰補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如雞鴨魚肉等,有的還會和中藥一起煮來增加藥補的功效。

冬令進補吃膏滋是蘇州人過立冬的老傳統。在舊時蘇州,一些大戶人家還用紅參、桂圓、核桃肉,在冬季燒湯喝,有補氣活血助陽的功效。通常每到立冬節氣,蘇州中醫院以及一些老字號藥房都會專門開設進補門診,爲市民煎熬膏藥,銷售冬令滋補保健品。

據常州一些老人回憶,舊時就有補冬的風氣,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所以每到立冬,各大醫院的膏方門診就開始熱起來了。

3、吃餃子

餃子的原名據稱叫“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至今還在我國民間流傳着。“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來,天涼了,耳朵暴露在外邊很容易就被凍傷了,因此,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補補耳朵,這可是家裏人對親人最貼心的關懷了。

4、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餚,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爲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見顧祿《清嘉錄》卷十一)。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

5、祭祖祭天

舊時,立冬這天,人們還要舉行祭祖祭天的活動。即便再忙的農人也要在家休息一天,殺雞宰羊,準備時令佳品,一方面祭祀祖先,以盡爲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一方面祭祀蒼天,感謝上天恩賜的豐年,並祈求上天賜給來年風調雨順;而祭祀儀式後的酒食也可讓辛苦一年的農人,好好犒賞一下自己。

立冬老習俗吃清脆綠餡餃子

食材:豬肉餡適量,芹菜適量,植物油半碗,生抽一勺,香油一勺,鹽適量,蔥花適量,麪粉500克。蝦皮一把,雞蛋一個。

1,新鮮芹菜需要洗乾淨,洗菜的時候最好是用刷子刷洗芹菜的梗子。洗好控出水分,直接切碎包餃子。這樣做的餃子餡清脆可口。這是我包芹菜餃子好吃的.主要亮點!有用機器打碎的,味道不如用刀剁的菜口感好。

2,麪粉加水和成麪糰,面不要和得太軟了。揉好麪糰需要保溼,鬆弛半個小時或者以上的時間,這過程中需要揉幾次面。

3,餳發好的面胚已經很柔軟了。準備包餃子了。把面胚搓成長條狀,分成大小一致的面劑子,開始擀餃子皮。加入適量的餡料在餃子皮中。

4,豬肉餡加食譜中的所有的佐料拌均,最後加打散的雞蛋和香油調好餡料。

5,包餃子之前加入芹菜蝦皮和鹽拌餡料。這樣餡料出水比較少。也是需要注意的。

6,餳發好的面胚已經很柔軟了。準備包餃子了。擀的餃子麪皮上放入適量餡料,注意不要放在邊緣上,沾油餃子就不好捏合。

7,二手捏合握緊餃子皮邊緣擠一下,OK餃子就包好咯!

8,開水下鍋煮餃子,餃子下鍋以後要輕輕的攪動一下,餃子全部能夠轉動,蓋上鍋煮開鍋,五分鐘餃子就熟了。

立冬過後可以種什麼菜

西蘭花

西蘭花長勢強健,耐熱性和抗寒性都較強,同時,西蘭花營養豐富,含蛋白質、糖、脂肪、維生素和胡蘿蔔素,營養成份位居同類蔬菜之首,被譽爲“蔬菜皇冠”。西蘭花口味超羣,脆嫩爽口,風味鮮美、清香,可熱炒、涼拌、做湯,是蔬菜中的精品。

生菜

生菜喜冷涼環境,既不耐寒,又不耐熱,生長適宜溫度爲15℃-20℃,生育期90-100天。種子較耐低溫,在4℃時即可發芽。發芽適溫18-22℃,高於30℃時幾乎不發芽。植株生長期間,喜歡冷涼氣候,以15-20℃生長最適宜,產量高,品質優;持續高於25℃,生長較差,葉質粗老,略有苦味。但耐寒也頗強,0℃甚至短期的零下低溫對生長也無大妨礙。生菜根系發達,葉面有臘質,耐旱力頗強,但在肥沃溼潤的土壤上栽培,產量高,品質好。

蒜喜冷涼,適宜溫度在-5-26℃。大蒜苗4-5葉期耐寒能力最強,時最適宜的越冬苗嶺。完成春花的大蒜在13小時以上的長日照及較高溫度條件下開始花芽和鱗芽的分化,在短日照而冷涼的環境下,只適合莖葉生長。大蒜的品種照鱗莖外皮的色澤可分爲紫皮蒜與白皮蒜兩種。紫皮蒜的蒜瓣少而大,辛辣味濃,產量高,多分佈在華北、西北與東北等地,耐寒力弱,多在春季播種,成熟期晚;白皮蒜有大瓣和小瓣兩種,辛辣味較淡,比紫皮蒜耐寒,多秋季播種,成熟期略早。

小白菜

小白菜性喜冷涼,又較耐低溫和高溫,幾乎一年到頭都可種植、上市。但如果從適口性、安全性和營養性看,一、二、三月則是小白菜消費的最佳季節。冬季溫度較低,小白菜的碳水化合物轉爲糖,油脂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磷脂含量增加,從而提高耐旱能力。對消費者來講,更富營養性,使用起來軟糯可口,清香鮮美,帶有甜味。

菠菜

菠菜屬耐寒蔬菜,種子在4℃時即可萌發,最適爲15-20℃,營養生長適宜的溫度15-20℃,25℃以上生長不良,地上部能耐零下6-8℃的低溫。菠菜葉面積大,組織柔嫩,對水分要求較高。水分充足,生長旺盛時肉厚,產量高,品質好。在高溫長日照及乾旱的條件下,營養生長受抑制,加速生殖生長,容易未熟抽苔。

蘿蔔

蘿蔔爲半耐寒性蔬菜,種子在2℃-3℃便能發芽,適溫爲20℃-25℃。幼苗期能耐25℃左右較高的的溫度,也能耐零下2℃-零下3℃的低溫。蘿蔔莖葉生長的溫度爲5℃-25℃,適溫爲15℃-20℃。肉質根生長的溫度爲6℃-20℃,適溫爲18℃-20℃,當溫度低於零下1℃-零下2℃時,肉質根會受凍。

立冬的意思

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爲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其實,我國幅員廣大,除全年 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地區外,各地的冬季並不都是於立冬日同時開始的。按氣候學劃分四季標準,以下半年候平均氣溫降到10℃以下爲冬季,則 “立冬爲冬日始”的說法與黃淮地區的氣候規律基本吻合。我國最北部的漠河及大興安嶺以北地區,9月上旬就早已進入冬季,首都北京於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 的景象,而長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節氣前後才真正開始。

寒風乍起話立冬

農曆十月,作爲時氣點的立冬,就在這個月份。它不僅是收穫祭祀與豐年宴會隆重舉行的時間.也是寒風乍起的季節。有“十月朔”、“秦歲首”、“寒 衣節”、“豐收節”等習俗活動。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其確定的依據現在是以太陽到達黃經225度爲準。在公曆的11月7. 8日。此時,在北半球,正是“水結冰,“地始凍”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卻是小陽春的天氣。

立冬是十月的大節,漢魏時期,這天天子要親率羣臣迎接冬氣,對爲國捐軀的烈士及其家小進行表彰與撫卹,請死者保護生靈,鼓勵民衆抵禦外故或餓寇 的掠奪與侵襲,在民間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爲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農民自己亦獲得飲酒與休息的 酬勞。

立冬習俗有的改了,也有沿襲至今的。卜歲霞浦叫“問苗”,這天農民相率到龍首山的舍人宮田祖前卜問來年的豐歉,舉行豐收聯歡晚宴,有些鄉村演戲謝神慶豐收。“立冬”日殺雞宰羊或以其他營養品進補稱“補冬”。畲族登山、巡田,到神廟卜歲稱爲“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