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放假2023年放假時間表

端午節即將來臨,各大超市重要位置已經被糉子、鹹蛋及其松花蛋給承包了。節日氣氛是有了,那今年端午放假幾天呢?怎麼放假?有調休的安排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放假2023年放假時間表,歡迎閱讀參考!

端午節放假2023年放假時間表

2023端午節放假調休安排:

2023年6月22日至6月24日 放假調休,共3天。

2023年6月25日(星期日)上班。

加班計算方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200%的工資報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端午節介紹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日期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爲一體的民俗大節。端午節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個別地方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端午節的來源說法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有着千年歷史,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

端午節,本是南方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龍昇天”吉日祭龍祖,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爲“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端午風俗形成可以說是南北風俗融合的產物。

端午節有哪些寓意

我們五月初五的端午節的別稱是瑞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爲“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爲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都與屈原聯繫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爲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製作成我們現在的糉子的模樣。

端午節賽龍舟的由來

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

關於賽龍舟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戰國時代。賽龍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及英國等,是2010年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2011年5月23日,賽龍舟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還有一說是爲了紀念伍子胥和曹娥。傳說伍子胥因遭讒言誹謗,被吳王夫差命人拋於錢塘江波濤之中,有曹娥駕舟去救。“五月五日,時迎伍君,逆濤而上,爲水所淹”(《曹娥碑》)。後世遂划龍舟,作救伍員狀。

不同地區的人們還賦予了賽龍舟不同的寓意。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划龍舟的傳說和時間都有所不同,但是大多數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端午節習俗

貼端午符

皖中、皖南、皖西等地,端午前一二天,寺廟僧尼道士往往要給附近人家送端午符,符系木刻印於黃表紙上,有老人持劍形象,並有“五月五日午時姜尚在此諸邪迴避”或“太公在此,諸邪迴避”、“飛雄鎮宅”等。到端午這天,家家都把符貼在廚房等屋內牆壁上。姜子牙爲周初名臣,武王尊之爲“尚父”,武王伐紂時,立過戰功。“封神榜”這部神話故事說姜子牙封了神位,在民間流傳很廣,視姜子牙(即姜太公、姜尚、飛雄)爲鎮魔驅邪的正直之神。

皖西山區還掛鐘馗像或蜈蚣圖形。

龍舟競渡

劃龍船是端午節中普遍流行的民俗。凡有江河湖泊之處,在節日前後,各地龍舟競賽,觀者人山人海,熱鬧異常。傳說是爲吊念楚國偉大詩人、政治家屈原。龍舟競賽也是體育活動,是舞蹈和鑼鼓轟鳴的集體表演。

吃糉子

糉子爲端午節的食品,傳說是楚國屈原憂國之將亡,憤君主之昏庸,憤恨投汨羅江自殺,當地羣衆深愛屈原之剛直,爲使蛟龍魚蝦不損害屈原的屍體,即自發紛紛地投糉子於江中以餵魚蝦,以此悼念屈原,此俗一直流傳下來了。

吃水果

皖西六安舒城一帶,有諺語說:“端午吃個杏,到老不害病;端午吃個桃,到老不用愁”。

插艾懸蒲

艾葉和菖蒲均爲中草藥,艾性溫,有香味,並有去溼、暖腎、通筋、消毒、驅蟲的功效。端午節,家家戶戶在門首屋檐等處,插上艾和菖蒲,俗叫蒲劍、艾虎。淮北有民諺:“端午不插艾,死了變個王八蓋”。端午節,媽媽和姨娘爲小孩做“香包”,系小孩脖上或衣釦中,香包裏有艾葉和白芷等香草藥,掛在身上,異香四溢,小蟲不敢近身。小姑娘們還將艾葉插頭髮上。菖蒲艾葉有揮發性香味,對淨化空氣,改善環境衛生有作用。

小孩節日裝飾

淮北一帶,端午節那天,母親用各色絲線合成彩繩,系在小孩手腕、腳腕和脖子上,叫“縛花線”,又叫“拴花線”、“長命縷”、“紅耍線”。據說可防溺水。此線要到七月七纔可去掉。並要扔到屋頂上,傳說是讓喜鵲銜去飛天上搭仙橋,好讓牛郎織女會面。還有外祖父、姑母要用黃布爲外孫和小侄兒們縫好肚兜、黃鞋,讓他們節日時穿戴。肚兜和鞋上繡虎頭及“五毒”(蠍子、蜈蚣、蛇、壁虎、蟾蜍),名爲“避五毒”。年輕的姑娘將硬紙疊成棱錐形,內放白芷等香料,分別用各種絲

線做成彩色糉,或用各種碎布做成“如意香囊”,內放香料,外綴“同心結”穗和其它飾物,分別贈送女伴,系內衣褲帶上,名曰“送香包”。

飲雄黃酒

端午節,家家戶戶中午都要飲雄黃酒,有的人家還在孩子的耳朵、鼻子、額頭和肚臍處塗抹雄黃;有的地方,還在小孩額頭上寫一個“王”字,寓意“獸中之王”。蛇、蟲、螞蟻不敢侵犯,要保留三天時間,纔將字洗去。有的地方,在端午節那天,房間打掃之後,特別是廚房內,要灑上雄黃水,這可以滅蟲殺菌。用白酒浸雄黃,再泡上幾塊白礬,酒揮發後,成爲雄黃礬。這種雄黃礬打溼後,塗在被蟲蚊叮咬的皮膚上,能起消毒止癢作用。在缺醫少藥的年代曾起過滅菌作用。而按現代科學化驗,雄黃是含有害物質硝、汞的礦物質,飲用對人體則是大有害處的。

端午節節令食品

全省各地,城鄉都是在端午節吃糉子,糉爲親鄰間饋贈的禮品。皖西懷寧一帶還吃“端午粑”。這種端午粑用精麪粉和酒釀,放青桐葉或荷葉上,經過發酵後蒸熟,甜美清香,別有風味。和縣一帶,節日中午飯,謂之“賞午”,要喝麥酒,吃鰣魚、幹鵝等葷食。中午時,插筷子於庭中,以驗正午。當塗一帶,吃糉子,還吃“五紅”菜,就是蝦子、黃鱔、鹹鴨蛋、莧菜、雄黃酒。有的地方,在這一天炒蠶豆給小孩吃,說是“炒蟲蟻”,小孩就不會被蟲蚊干擾了。

其他習俗

端午節前,分居的兒子要給父母送雞、魚、肉、酒。女婿也要給岳父母送節禮,以示孝敬。有些地方,孃家要接已嫁女兒回家過節。已訂婚的姑娘,亦由婆家接去過節,並贈送草帽、雨傘、毛巾、扇子等禮物。皖西、皖南一帶,農村國小家長要給老師送糉子、鴨蛋等禮物,以示敬重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