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春節後》作文四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後》作文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春節後》作文四篇

《春節後》作文 篇1

《北京的春節》這是一篇非常平實的文章,記敘了北京過春節期間的一些日子一些習俗一些事情,反映了作者對於現代生活的一些看法。

我想對於文章內容這裏沒有必要多講什麼,大致就是敘述了一些節令有什麼習俗,吃些什麼食物,做些什麼活動。

全文當中也沒有太大道理的闡述,可是我隱約能夠感受到作者在講述些什麼。我想,作者應該是告訴當代的人們沉浸在繁忙工作當中,不要忘記了生活的樂趣,不要一味地只曉得工作,應該注意下傳統節日的美好,回味下生活,體會生活的樂趣。

我認爲作者抒發的這個道理尤其是說給當今在北京這樣大城市當中的人們,不要一步步淡化我們的傳統節日,我們的春節原本年味是那麼濃,一年當中如此高興,而如今變得不怎麼熱鬧了,恰恰是人的思想觀念有些轉變了。而這個轉變是否真的是我們要的,還是我們更渴望曾經過春節的那份喜慶呢?作者沒有給出一個肯定回答,只是告訴我們應該快樂生活,要用心生活,體驗其中的快樂。

這篇《北京的春節》文字,值得當今的人們閱讀、思考。

《春節後》作文 篇2

一大早,噼哩啪啦的鞭炮聲把我從睡夢中吵醒了,原來,一年一度的春節又來臨了,家家戶戶的拜年聲,此起彼伏的鞭炮聲,譜成了一首好聽的交響曲。大街上,大家幫穿着新衣服,紅、黃,藍、綠,鮮豔又漂亮,把馬路點綴得五彩繽紛,真是美極了!空地上,許多小孩子拿着煙火在燃放着,嘭的一聲,煙火衝上天,把天空彩畫得五顏六色,真是亮眼,我換上新衣服,覺得自己煥一新,並且成長了,不再是以前那個頑皮又無知的黃毛丫頭。下午,全家一起去逛街,街上真熱鬧,許多攤販,爲了招攬顧客,在攤位上,使出奇思異想,吸引客人來觀看,引起購買動機,所以,每個地方都人擠人,爭先恐後地購買,所以,每個老闆的臉上都是笑着的,沒辦法,大賺錢嘛。連我們全家也不例外,大包小包提回家,大豐收。晚上,親戚朋友登門拜訪,免不了的一頓盛情款待,媽媽使出看家本領,各種名菜紛紛出爐,盤盤都是色、香、味俱全啊!所以,開飯後,我食慾大動,嘴巴猛咬,肚子就像氣球似的一直膨脹起來了。後來,我同大家一起遊玩,玩得開心極了,簡直不想休息了呢!最後,在大人的催促下,大家只好各自去找周公,結束了快樂的一天。

隔天,我不須母親大費周章地“拖”我起來,因爲我早已準備就緒,就等着出發上路去奶奶家了。母親還以爲太陽打西邊出來了呢!一路上,全家人東西南北、有說有笑地聊了起來,就在笑聲中,奶奶家已不知不覺的出現在大家眼前了。一下車,大家就拉着我到附近的百貨公司逛,百貨公司里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裏面商品幹種萬樣,令我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我們出店門後,就像歷經了一場大戰,累得受不了。開飯後,我們幾個小蘿蔔頭以秋風掃落葉的方式來解決午餐,不久,個個盤子都底朝天了,下午,精力旺盛,乾脆來運動。跳繩、排球、溜冰鞋、羽毛球……花樣百出,不過,倒也惹出了一大籮筐的.笑料,笑得大家的腰都直不起來了。夜晚,觀看電視新年特別節目,節目生動有趣,精彩好看。隔天,家人到廟裏進香,祈求新的一年平安無事,健康快樂。

這一次過年給了我深刻的印象,種種愉快的回憶。我國小的最後一次新年畫上了美好的休止符。

《春節後》作文 篇3

二十多年來,過春節看春節晚會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爲了看晚會,人們都儘量把其它的事情都安排在晚會之前,然後就早早地坐在電視機前等待期盼已久的春晚節目。每每這時,人們就會爲精粹逗人的節目而如醉如癡。最近幾年的節目,也不知是人們的欣賞水平太高了,還是優秀的編劇太少了或是演員的演技下降了,反正是看完春晚後,心裏面空落落的,總有股失落感。昨天晚上,我們一家雖說有點擔心節目不會令人滿意,但還是很早就收拾完,等待晚會的到來。憑良心來說,晚會的設置、組織、安排都很好,有許多節目也還不錯,如:魔術【年年有魚】、京劇名家唱段,尤其是那個小姑娘唱的[劉大哥講話理太偏】太好了,但屬於語言類節目的相聲、小品,原本這是我們最喜歡看的節目,卻一個也讓我們笑不起來,就連趙本山的節目都無法讓昏昏欲睡的全家振奮起來。

每年的春晚都要耗費巨大的資金、時間、和精力,如此下來,還只是這樣的效果。要我說,春晚還是不搞算了,因爲,再辦下去也就沒啥意思了!

《春節後》作文 篇4

昨天是大年三十,是一個喜慶的日子,當然也少不了《春節聯歡晚會》了。因爲時間關係,所以我只好今天把它看完。

在衆多的節目中,《50塊錢》這個小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小品主要講述了一家包子店因爲一時的粗心而誤收了一張50元的假鈔後發生的一系列的故事。從這個小品中我明白了:做人要講誠信,千萬別做出賣良心的事情。就比如說一些菜市場上當小販,爲了多賺一些錢來,就宰稱,故意少給人兩斤。說一個就發生在我身邊的事吧:一次奶奶上菜市場買菜,再買鴨子時,毛重8斤,但是去毛、去內臟回家後一稱,才3斤多。

不僅菜場上有這種情況,就連報紙也有“宰稱”的。我爺爺再看自己訂的報紙時,發現其中莫名其妙地少了一張,也沒掉在地上。但爺爺一經分析認爲是報紙的賣家故意在每份報紙中抽掉一兩張,這樣,又可以多出來一份了,真是缺德。

雖說他們是佔到了便宜,但是他們最重要的東西也就這樣告吹了,也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甚至不只是“西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