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多哥有什麼風俗習慣

多哥共和國,位於非洲西部,南瀕幾內亞灣,居民絕大多數信奉傳統的拜物教,迄今仍然保留着許多古老的風俗習慣,是一個很有特色的非洲國家。那麼非洲多哥有什麼風俗習慣呢?下面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非洲多哥有什麼風俗習慣
  非洲多哥的風俗習慣

異國他鄉的人來到多哥,很快就發現這裏的居民講究禮儀,熱情好客,彬彬有禮,待人坦誠,性格外露。多哥人遇見外國客人,即使是初次相見的陌生人,也總是主動打招呼,熱情握手問候,接着寒喧一番,從旅途情況問到身體狀況,然後才轉入正題,詢問你是否遇有什麼困難,需要什麼幫助等,使初來乍到的人立即對多哥人民產生一種特殊的友好感情。相互熟悉的朋友見面,雙方先是熱情擁抱,然後右手相握,用左手拍打着對方的背部,從家庭到身體問候一番,表現出異常親密的感情。親密的朋友相見,先握一下對方的手,相互擁抱親吻對方的面頰,然後握住對方的拇指,熱情交談一陣。當地人見到外國年長的客人,行握手禮時,先用左手握住自己的右手腕,再伸出右手去握對方的右手,表示對遠道而來的客人的尊敬,而且問候的語言多是敬語。

多哥婦女性格熱情奔放,待人彬彬有禮,不論是在繁華的都市,還是在偏僻的鄉村,只要她們遇見外來客人時,立即就會躬身屈膝行見面禮節,問候的語言很有分寸,回答客人的問話時,不僅非常有禮貌,而且十分得體,臨別時總是含笑地道一聲“再見”或“歡迎您再一次光臨”等,給那些初次來到這個國家的客人留下的是美好的回憶和甜蜜的印象。

在多哥的一些農村地區,當地婦女遇見外國女性客人,總是一邊圍着女外賓轉圈,一邊嘴裏發出有節奏的尖叫聲,以表達自己內心深處對遇見客人到來的高興和喜悅。在有一些地方,當地居民見到外國客人時,見面握手後,邊用雙手的手掌輕輕拍打客人的胸部位置,邊不停地讚揚客人的身體非常健康,作爲見面時的問候禮節。如果他們遇見自己所熟悉的外國朋友,總是用自己的右手的手掌輕輕拍打對方的右手的手掌,以表示熱情的見面問候禮節;若是將兩手舉至與肩平齊,手掌來回翻動,則是表示對一般客人的普通問候。

多哥人喜愛交朋友,客人登門拜訪,不論是事先約定的,還是突然造訪的,主人都是顯得異常高興和熱烈歡迎,慷慨接待,而且時常要挽留客人吃飯,拿出家中最好的食物款待。當然,從禮節的角度考慮,到多哥朋友家中拜訪,還是應該事先進行聯繫,約定好時間,以便讓主人事先有所準備,並且應準時赴約,不要讓主人感到掃興。拜訪多哥朋友,適量帶一些禮物相送是非常必要的,如一塊花布、一件短衫或者一些糖果等,價值不高,花費不多,主人會感到特別高興,有助於加深雙方之間的友好感情。

多哥最大的民族——埃維族居民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好客的民族之一,每當賓客臨門,尤其是外國客人到訪,主人興高采烈,全家手舞足蹈,先是在院門外熱情迎接,引進門後用飲料、水果招待,最後要挽留客人吃飯,顯得真誠、友善、熱情。遇有貴賓臨門,埃維人總要拿出家中珍藏的精美的凳子給客人坐,以表達對來訪者的最尊貴的禮遇。凳子在埃維族人心目中享有崇高而神聖的地位,是權力與榮譽的象徵。酋長有“酋長凳”,富人則有“財富凳”,進行宗教儀式有“神凳”。客人坐在凳子上,自家人席地而坐,表示對客人的極大尊敬。客人在凳子上就坐後,主人送上飲料,當着客人的面自己先喝上一口,表示潔淨無毒,然後雙手捧送給客人,是接待客人的最高禮遇。客人須雙手接過飲料,然後左手捧杯,右手食指沾幾滴飲料撤在地上,作爲祭獻主人家的列祖列宗,再自己慢慢飲用,並對主人表示感謝。

多哥人設家宴款待客人,多用傳統飯菜和自家釀製的棕櫚酒招待。如同其他許多非洲國家一樣,多哥人待客的菜餚中最著名的也是烤全羊。一隻肥嫩的羔羊,現場宰殺,碳火烘烤,外焦裏嫩,香味四溢,盛人大盆,衆人圍坐,賓主共食,津津有味,邊吃邊談,氣氛熱烈。進餐過程中,主人不斷地將鮮嫩味美的烤羊肉撕下一塊又一塊奉送給客人,不停地勸客人飲棕櫚酒。客人吃得越多,喝得越飽,主人越是非常高興。

進餐結束時,主人還未離席,客人則應當靜坐等侯;離席前,客人要再三感謝主人的盛情款待,並且要多次讚美飯菜的味道好極啦,要表白自己從來有像今天這樣過得如此開心。飯後,主人還要捧出一些當地的水果請客人品嚐,繼續進行親切友好的談話。分別時,主人大多要率全家人將客人送出一段很長的距離,握手道別時還要向客人贈送一些自產的水果和其他的土特產作爲朋友間的禮物,然後揮手告別,許多人還會揮淚告別,直到客人從自己的視線裏消失後,主人一家纔會往回家的`路上走。

  非洲多哥的成人節習俗

每年的7月下旬,正是多哥北方雨季,山區氣候涼爽宜人。卡布列人此時都要爲部族裏年滿18歲的男女青年舉行成人儀式。儀式既有山野的粗獷,也有田園般的溫馨與神祕。標誌著卡布列族男女青年已經長大成人的摔跤節和成熟節也在此時相繼舉行。按照部族習俗,卡布列族各鄉男青年都要集中在北方的拉馬卡臘,舉行長達一週的摔跤比賽。每個年滿18歲的小夥子要連續三年參加摔跤節的比賽,纔算真正成爲男人。

比賽之日,天剛放亮,成羣結隊的男女老少就集中在比賽場地。人們身着豔麗的民族服裝,敲着響板,吹著哨子,爲參加比賽的小夥子吶喊助威。只聽一聲令下,摔跤場上喊聲大作,鼓聲喧天,一對對身強力壯、渾身黝黑髮亮的小夥子聞令而起,扭扯在一起。場外喊聲陣陣,姑娘們邊舞邊唱,使場上的小夥子們更加精神抖擻。比賽結束,不論是輸是贏,他們都被認爲是經受了考驗,部族則正式承認他們長大成人。

出身卡布列族的多哥總統埃亞德馬曾在40多年前的拉馬卡臘摔跤節上獲得過冠軍,並因此走上從軍之路。多年來,他對摔跤節情有獨鍾,無論政務多麼繁忙,每年7月必來觀看。今年7月下旬,埃亞德馬剛剛送走在首都洛美參加第36屆非統組織首腦會議的各國政要,便匆匆趕到北方觀看摔跤節的盛況。據說,他有時還要從獲勝者當中選拔總統衛隊的士兵。

  非洲多哥的節日習俗

多哥也是一個多傳統節日的國家,如摔跤節、狩獵節、鞭打節、木薯節、小米節、小豆節、取聖石節等。在這些衆多的節日中,要數摔跤節最爲隆重熱烈,屆時男女老幼都來參加,敲起非洲鼓,跳起歡樂舞,慶祝活動持續一週時間。摔跤節原本是多哥北部卡布列族的集會活動,現在已經發展成全國性節日。

摔跤節爲一年一度的節日,於每年七月的第二週舉行。節日期間,多哥北部地區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氣氛之中,人們身着豔麗民族服裝,從全國各地趕到集會地點。參加比賽的摔跤手都是各地經過預賽認真選拔出來的。各地選出的摔跤手,由一支青年男女組成的舞蹈隊吹着長笛,打着響板,伴着歌舞簇擁到比賽現場。比賽場四周彩旗招展,人山人海,前來觀戰和助威的人羣圍成一道道人牆。擴音器裏播放着節奏歡快的音樂,許多人情不自禁地扔動身軀、隨着樂曲舞蹈起來,賽場內外一片沸騰。賽場正面的看臺上端坐着政府官員、大小酋長、社會名流和外國來賓;參加比賽的選手均是男性青年。按照傳統的比賽規則,每個鄉村可以推選60名參加過預賽獲得參賽資格的選手出場,同其他的選手進行單循環賽。出場的選手可以在場內自選比賽對象,採用“自由組合”方式,比賽過程中可以抓抱對手身體的任何部位,摔倒一名選手記一分,最後積分最多者爲鄉級冠軍。各鄉冠軍再進行單循環賽,產生縣級冠軍。最後縣級冠軍進行單循環賽,產生全國摔跤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