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清明節有哪些飲食

清明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那麼,台州清明節吃什麼食物。以下是小編爲你推薦台州清明節有哪些飲食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台州清明節有哪些飲食

  台州清明節吃什麼食物

1、台州清明節吃清明果

每到清明,江浙南部地區家家戶戶都要做一種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掃墓時用來祭奠先人的。清明果形狀有些像餃子,但味卻截然不同。

清明果的皮是用清明草、大米、糯米磨成粉後做成的,白色的米粉加上清明草的綠色汁液立刻就變成了碧綠色,然後包入豆沙餡,這時候還需要一個有圓形刻花的木質模子,將包好的清明果壓入模子中,再拿出來時就會有一面印上了漂亮的花紋。小小的點心透着股清香,看上去倒更像一件精美的玉器,吃在嘴裏更是清香滑糯。

2、台州清明節喝酒釀

古人相信清明時分水輕清上行,此時水質最好,宜多儲之。此時的水尤適合做甜酒釀,以糯米浸水約一天取出,淘淨後蒸熟放涼,然後放在鉢中加入酒麴蓋嚴實,若氣溫適合快則一週不到即可得到甜酒釀,色白而細膩,加入玫瑰醃製的糖味道極芬芳。長江流域食酒釀很普遍,醪糟、酒糟亦都是此物。

3、台州清明節吃菁團

菁團,據《天台風俗志》裏記載:“採菁作餅,以備寒食。”就是把菁(一種野生小草,有清香味,清明後開黃色小花)洗淨煮熟和糯米粉搗勻,用麪杖壓成扁圓形,用豆沙作餡,放進特製的模子裏印出花樣,蒸熟以後就成爲形如碧玉的菁餅了,另用筍末、豆腐乾、油泡、蘿蔔、肉丁等作餡捏成糰子的,叫菁團。《台州府志》載:“清明,採菁草雜米麪爲餌,謂之‘青餅’。蓋菁性溫,可不熱食也。”可見,清明吃青餅是有一定道理的,同時也是寒食的一種主要食物。

4、台州清明節吃海螄

清明還有吃海螄的習俗。據說,清明日吃了海螄能使人眼睛明亮。海螄,肉食性貝類動物,我市沿海有產,清明期間正是這種小海鮮上市之時,民間把這種小海螄又叫“亮眼螄”,認爲清明日吃海螄,能亮眼睛,不管男女老少,以這一天吃到海螄爲榮;另有一種說法,認爲清明日所吃的應該是香螄,即“相思”之諧音,不用說,是思念親人。

  有關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節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爲寒食節。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菸節”。民間傳說寒食是爲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鑽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春分後十五天爲清明,是郊遊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掃墳祭祖的日子,民間又稱爲“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十月一日總稱“三冥節”,有城隍出巡的儀式。

  台州清明節有什麼習俗

1、掃墓: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民間不分貧富,帶上祭品,焚化紙錢,禮拜祖先,同時剷除荊草,加蓋墳土並封土於墓。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

紹興人上墳時,要準備一些糖果、餅乾,稱爲上墳果,發給住在祖墳附近的兒童。清明夜,養蠶人家睡覺時會把蠶子裹在棉衣之下,據說蠶子得了人氣纔會容易繁殖。嘉興縣清明夜吃青螺,稱爲“挑青”。

2、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3、盪鞦韆: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爲了避忌諱,改之爲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爲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爲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爲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