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端午節的作文合集6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6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端午節的作文合集6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時光如水,斗轉星移,轉瞬間,到了紀念屈原的節日——端午節。爲此,爸爸、媽媽帶我去舅爺、舅奶那裏過節。昨天早上,我早早起牀,就坐着車去舅爺那裏了。在路上,我們看到許多賣糉子、賣艾葉的攤位,還可以見到一些大飯店旁邊的牌子上寫的:凡是到本店吃飯,即可獲得精美糉子一個。所有的人都急着買糉子和艾葉,街上人山人海,非常熱鬧。

我的舅爺住在山上,而我們在城市,所以爸爸騎車行駛了一小時纔到舅爺家門口。我覺得山上的一切都格外新鮮,水格外的清,天格外的藍,樹木和草格外的綠,空氣格外的新鮮,使我感到格外神清氣爽,一點也不疲倦。萬物生長旺盛,百花盛開,泥土上的草綠油油的,好像給大地披上了綠地毯。雖然這裏的條件比不上城市,但是這裏要比城市美得多。

我們進了舅爺家,舅爺看見我們來了大喜,熱情地招待我們。忽然,一陣香味飄進了我的鼻子,讓我這個小饞貓垂涎三尺,香味把我從客廳吸引到了廚房。一看,原來是舅奶在包色香味美的胡葉糉呢,在她包糉子時,我順便看到了包胡葉糉的方法,原料:胡葉、糯米、小米、豆子、大棗。第一步:把胡葉捏成三角形的。第二步:在胡葉中放入糯米、小米,再加一些豆子、大棗,使糉子味道更加鮮美,提高糉子的營養價值。第三步:把糉子用胡葉包裹好,放入水裏加熱煮熟即可。舅奶見我那饞樣,便給了我一個糉子吃。我剝開了糉子皮,向糉子展開了“進攻”。“啊嗚”一聲,我吃了一口,糯米細膩潤滑,小米香甜可口,豆子又軟又香,大棗既補血又營養,胡葉糉還帶着胡葉那天然的味道,簡直是“糉”香飄逸呀!

吃完糉子,我看到了門口的沙丘,好玩的天性被激發了,便來到客廳,拉起表妹就往門口跑。剛到沙丘,我趁她還沒反應過來時,立馬抓起一把沙子朝她扔去。沙粒跟風攪在一起,成爲了一陣黃色的風。“哈哈,煙霧彈!”我眉開眼笑。這時,表妹反應過來,她不甘示弱,朝我扔了一把沙子。“哈哈,沙塵暴!”表妹一臉怪笑。就這樣,我們展開了激烈的戰鬥,雙方都勢均力敵,最後都“死傷慘重”,個個變成了泥猴。一會兒,一起過節的人都到齊了,我們其樂融融的吃了一頓飯,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快樂而難忘的。吃着色香味美的糉子,我更加敬佩愛國詩人屈原,他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人。萬水千山糉是情,糖餡肉餡啥都行。糯米粘着紅棗香,棕葉包着朋友情。五月初五是端午,我來爲你送禮物,先是糉子來恭喜,再把艾葉送給你,願你快樂過端午,全家一起樂不停!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一轉眼,就到了端午節。我和媽媽走在路上,到處都是糉香、艾香,因此,空氣都變得清新了。賣糉子的,賣艾蒿的,賣香囊的……隨處可見。那艾蒿如翡翠般綠,散發着香氣。過路的行人一般都要買個幾把,插在門上,放在櫃子上,插在蚊帳裏,可驅邪,也可淨化空氣。還有的人賣梔子花。我央求媽媽買幾把艾蒿,媽媽答應了。

晚上回到家,爸爸已準備了豐盛的晚餐,以慶祝端午節。吃完飯,爸爸端上了綠豆糕和糉子,又把艾蒿插在門上,放在櫃子上,屋裏頓時變得很香很香,如同仙境一般。一家人聞着艾香,吃着香噴噴的糉子、糕點,十分溫馨和甜蜜。

端午節,讓我想到了一位偉大的愛國將士——屈原,後因國家毀滅而跳河自殺。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把屈原自殺那天定爲端午節。人們在那天舉行賽龍舟,吃糉子,插艾蒿等習俗。

在我小時候,我爺爺家都會在電視機前看關於端午節的節目,鄰居也常常請我們去他們家吃糉子,好像一家人一樣。那時候我特喜歡吃糉子,但是因爲時間的推進而改變的胃口,我漸漸的不喜歡吃糉子了,不過還是很喜歡吃肉糉子。糉子家裏人也不想吃,吃也實在端午節才吃,和我一樣,他們也有自己喜歡的口味。

坐在電視機前看激烈的賽龍舟比賽,爲自己喜歡的隊加油喝彩。我想:中國的文化多悠久啊!中國的傳統佳節多精彩啊!

香飄端午節!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聽爺爺說:相傳我國春秋時期,有一位愛國詩人名字叫屈原。他非常熱愛自己的祖國——楚國,一心想振興楚國。可是,楚國國王不採納他的建議,遠離他。沒有辦法,屈原不願當亡國奴,就投尼洛江而死。老百姓非常悲痛,就開着船隻,把準備好的食物投到江中,這樣江中的魚吃了食物,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爲了讓魚兒吃的慢些,人們就用竹葉包起了大米,,這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的習俗。

我的家鄉過端午節也包糉子,糉子鍋裏放上雞蛋,聽說吃了雞蛋身上不起疙瘩。還有過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還要打掃屋子衛生,然後在房檐下插艾葉,據說能避邪。

昨天中午,我們一家剛要吃飯,我大媽送來了四個大大的糉子。我剝開綠綠的糉葉,露出了白白的糉肉——糯米,冒着熱氣,散發着濃濃的.糉葉香氣,亮晶晶的,太誘人了。我趕緊用筷子夾了一小塊,吹着氣吃起來,啊!又香又甜,真好吃!我一口氣吃了兩個,吃得飽包的,真高興。

端午節,我愛你,你趕快來到吧!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糉子。前一天早上,老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糉子葉,準備開始包糉子。

我從來沒包過糉子,於是對老媽說:“老媽,我不會包糉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老媽說:“行,包糉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着老媽做,把糉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後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糉子,可以在裏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糉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糉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糉子葉把糉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糉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着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糉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糉子裹緊時,裏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老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糉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糉子了。先把糉子整齊地擺在鍋裏,把鍋簾壓在糉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着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糉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老媽給我係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扔掉。老媽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徵着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裏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糉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糉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 端午節又稱爲端陽節、重五節、詩人節…… 每當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就想起了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稱爲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有關。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絨系在我們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 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和雄黃酒 傳說,這一天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這一天,都要用雄黃在我們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還有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 每逢端午節,我們家就要把房子打掃的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在殺死蠹蟲或防止蠹蟲滋生,還要包許多糉子,讓我們大飽口福。 我愛開心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小娃兒穿綠衣,繫上一根綠絲條。味道有鹹也有甜,每年端午都要吃。”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麼東西呀?我想大家都已經猜出來了,這就是我們中國的特產糉子了!糉子可是我們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吃的好東西呀!讓我來說一說它的由來吧!

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愛國詩人被別人陷害跳入江中,村民爲了大魚不將屈原的屍體吃掉,就扔糉子下去給大魚吃。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人們就將這一天定爲端午節,並且家家戶戶都包糉子吃,一直流傳至今。現在大家應該知道爲什麼端午節要包糉子了吧!

我的外婆是一個包糉子能手,她會包許多種糉子,有豬肉糉,豆沙糉,番薯糉,蜜棗糉等等一些各種各樣的糉子。每到端午或者春節的時候,她就會包好多好多好吃的糉子送給親朋好友,祝大家健康平安。今天我就要去外婆家將這門手藝學到手。

我剛來到外婆家,就看見外婆將包糉子的東西全部準備好了,有泡好的糯米,醃好的豬肉,已經煮過的糉葉。開始包糉子了外婆先拿出一張糉葉,將它折成一個三角形,在三角里放上一層白白的糯米,然後再將手抖一抖,我問外婆爲什麼要抖一抖呢?外婆說:“這樣能使糉子煮熟後不散開。最後用糉繩緊緊的繫上,就這樣,一隻肉糉子就包好了。

我也學着開始包了,看着外婆輕輕鬆鬆地包了許多個,可是我總是笨手笨腳的怎麼也包不好,不是將糉葉給包碎了,就是將米給漏出來了,好不容易包好一個,可是跟外婆包好的一比較,簡直是天差地別!外婆勸我別灰心,她說只要認真去學一定會包好的。果然,我包的越來越好,越來越快。我想我一直堅持下去一定會和外婆包的一樣好!

今天我學會了包糉子,雖然包的不怎麼好,但是我相信自己會越包越好的,只要肯努力一定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