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端午節週記

不經意間,一個星期已經結束了,這一週裏,大家都有不少感想吧,是時候在週記中好好總結過去的成績了。那麼好的週記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週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端午節週記

端午節週記1

端午節吃糉子,春節放鞭炮,元宵節吃餃子,清明節上墳等是我國傳統文化習俗。每逢佳節倍思親,無論是遠在異鄉的遊子,還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過個團圓節。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我們買來了一大堆竹葉,把它泡在水盆裏,準備明天包糉子。到了第二天,我早早地起了牀,聞見廚房裏飄出一陣陣香味,饞得我是口水直流三千尺,於是我就走到廚房跟外婆一起包糉子。我先在糯米堆裏拿出一些糯米,分別把它擺成立體的三角形,中間放上一個大蛋黃,還在每個角上各擺了一塊肉,然後在水盆裏拿出竹葉,把它們包起來,再用繩子捆緊,可我怎麼也捆不緊,而外婆卻熟練地包好了。捆到後來,我有一點不耐煩了,就問外婆,爲什麼要包糉子?

外婆說:“包糉子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因不得志而跳江自尺,老百姓知道後,紛紛走到江邊划船打撈,大家爭先恐後的要把屈原救上岸,可打撈了好久,也不見他的屍體,最後大家紛紛拿米團往江裏扔,不讓江裏的魚、蝦、蟹等把屈原的屍體吃掉,於是就有了現在的端午節吃糉子”。聽了這個故事,我深深的被感動了,於是就用心地包起了糉子,終於成功了。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的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敬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爲民族的和諧。

端午節週記2

端午佳節到了,我很興奮。今天我家要開始包糉子了。

一清早,媽媽就把包糉子的材料都準備好了。開始包糉子裏,只見媽媽撿起四片糉葉疊在一起,用指頭一卷,就捲起一個像漏斗一樣的小鬥,媽媽又用勺子挖了米跟棗包緊,又用另外一片糉葉裹在外面,用糉針固定好,一個三角形的糉子就包好了。裹好所有的糉子就開始煮糉子了。媽媽把裹好的糉子,一個個放進鍋裏,加滿水,就開始燒火煮了,大概煮了一個多小時,聞到了糉子的清香,媽媽說糉子好了,可以吃了,我在一旁已經迫不及待地乾嚥口水。媽媽看到我那饞樣都笑得合不攏嘴。剝開一個糉子,雪白的米粒,紅紅的棗肉,狠狠地咬上一口,真是香甜啊!

端午佳節吃糉子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習俗,傳說在端午佳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許多愛國主張,但楚王不採納。最後,楚國國土被侵佔,他滿懷憤怒,跳江自盡,人們爲了懷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那一天,就把糉子跟許多好吃的投到江裏,就是爲了不讓魚兒吃屈原的屍體呢。

今天,這個端午佳節我覺得過的很開心,真希望天天都是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3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端午節。

端午節是傳統的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 。中午吃過麪條後,小朋友們都會用五味草煮鴨蛋的熱水沐浴,然後穿上嶄新的衣服掛上美麗的香包,顯的是那麼的精神。

我很期待過端午節。端午節是糉子飄香的時刻,每逢端午節,媽媽都會包上各種餡的糉 子,誘人的糉子總讓我垂涎三尺,輕輕地剝開糉葉,泛黃的糉肉散發着熱氣和濃濃的米香,我大口地咬了下去,糉肉又香又Q沁人心脾,我忍不住再咬了一口下去,餡兒甜甜的,我吃得滿嘴“小鬍子”,媽媽看見了,她笑我像只“大花貓”。我嘿嘿一笑,用舌頭使勁地舔粘在嘴邊的米粒,再用手把嘴巴抹乾淨。

端午節最熱鬧的就是划龍舟了,木蘭溪上列排着一舟舟漂亮的龍船,你看,身強力壯的水手們一個個激情澎湃,他們手拿着木槳奮力地向前划行,擂鼓的水手更是氣勢如虹,鼓聲擂出水手的士氣,大家你追我趕奮力爭先龍舟像箭一樣地衝了出去,岸邊,遊人們激情洋溢,,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鼓聲,鞭炮聲,彷彿奏出端午節動聽的音符。

今天真是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4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國最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在節日中,我們一早就起來。忽然我聞到了一陣清香,我跑過去一看,啊!好大的一盆糉子呀!真香呀!饞死我啦!再看看旁邊的盆裏,哇!還有一大盆雪白的鴨蛋和蒜頭看上去真可愛,好想吃呀!媽媽說:“趕快去洗臉刷牙來吃呀。”我洗完之後,趕緊圍着桌子坐了下來,爸爸將糉子、鴨蛋、雞蛋、蒜頭端到桌子上。我們一家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地吃完了早飯。

接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菜場去買黃鱔、莧菜,我問媽媽爲什麼要買這些東西呢?媽媽說:“這是端午節的習俗”,我還是不明白只好點點頭,後來,媽媽又帶我去買一些綠油油地艾草回家了。媽媽又用艾草泡水給我洗澡,我問媽媽爲什麼要用艾草洗澡?媽媽說:“因爲這樣蚊子就不叮你了”。媽媽又用剩下來的插在門上,我又問媽媽爲什麼要將艾草插在門上?媽媽說:“因爲這樣蚊子就不會飛到我們家了”。

洗完澡之後,媽媽又告訴我端午節還有一個名字叫娃娃節。最後,媽媽又將五顏六色絨線戴在我的手上,今天我知道了很多端五節的知識,真開心!

端午節週記5

從甜甜的睡夢中醒來,我伸了伸懶腰,一想到今天是端午節。我興奮得從牀上蹦了起來,衝到廚房裏找母親。

母親,今天是端午節,我可是要吃糉子的呀!一進廚房,我就嚷到。只見母親像變魔術似的,從袋子裏變出了一串又肥又大的糉子。那糉子散發出陣陣濃香,把我饞得口水直流三千尺,巴不得馬上就拿一個來解解饞。

母親就像我肚子裏的小蛔蟲,指着我的小鼻子說:小饞貓,我現在就弄點給你吃。母親用剪刀剪開扎着糉子的繩子,剝開包着的兩層竹葉片。糉子像跳水運動員翻了個身,落在母親早已準備好的碗裏。一塊色香味俱全的糉子呈現在我眼前,只見那糉子是黑紅黑紅的,上面點綴着黑色的蘑菇,又白又紅的肉,白色的雞蛋,粒粒糯米,就像顆顆小小的珍珠。這些糯米你粘着我,我粘着你,就像七兄弟。

我秋風掃落葉般,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不一會兒,糉子就被我掃了個精光。

我還覺得不過癮,還想再吃一個,就對母親說:母親,再來一個糉子。母親看了看我,突然哈哈大笑起來,笑得連眼淚都流了出來,我看母親笑成了一團,摸不着頭腦,跑到鏡子前一看,呀,我就像馬戲團裏的小丑,成了個大花臉。甚至連眉毛也不能倖免於難。我連忙用毛巾把臉洗了一乾二淨。

我又重新回到桌子上,津津有味地吃起第二個糉子。

這個端午節真有趣!

端午節週記6

記得我還小的時候,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到了端午節,我總要拉着爸爸媽媽的手,不惜奔波萬里,樂顛顛來到外婆家,到了家門口時,我就能夠隱隱的聞到一股似花香的香氣,爲了趕緊揭曉答案,外婆一開門,我就一溜煙從外婆的胳膊底下鑽了過去,直奔廚房。我尋着香氣的源頭,一點一點地尋找“答案”,令我大吃一驚。啊!原來是那白瑩瑩的糯米發出來的香味呀!外婆在上面抹了一層槐花蜜,怪不得我會把它誤認爲是花香呢。在糯米的旁邊擺着黃橙橙地鴨蛋黃,噴香的鮮肉,還有那大大的既補氣又補血的紅棗,讓人看了就垂涎三尺,恨不得馬上就把它們一股腦的吞下去。

外婆又衝我笑了笑,便開始包糉子了,外婆先把塗了一層槐花蜜的糯米上放了一個大紅棗,接着拿起葦葉,把糯米放進去,又靈巧地擺動了幾下,一隻三角形的小糉子便映入了我的眼簾。外婆包糉子的速度堪稱“打遍天下無敵手”。我看了外婆包了四個糉子,也沒有發現出什麼祕密,我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地問外婆:“外婆,你包糉子的速度怎麼這麼快呢?有什麼祕訣嗎?”外婆笑而不答,過了好一會兒才慈祥地對我說:“也沒有什麼竅門,熟能生巧嘛!”聽了外婆的話之後,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我愛端午節,我忘不了外婆包的那香噴噴的糉子。

端午節週記7

今天是端午。我們合唱團的老師和同學一早就要到烏蘭恰特劇院爲內蒙古電視臺錄製節目,我和媽媽早早的就從家出發了,因爲早,路上不堵車,不一會兒就到了。正在上臺階時,就聽到我的好朋友白億達在不遠處叫我,不是吧?他居然比我來的還早!看出我們有多激動了吧!

當我們排隊進入大廳以後,看到舞臺上方的一盞盞大燈和幾臺大大小小的攝像機,我心裏像裝了十八隻水桶一樣緊張地不得了,老師安頓我們在看臺上坐好以後,節目錄制就正式開始啦。

首先上場的是一個年齡總和超過1720歲的老年合唱團,臺上的爺爺奶奶們個個精神飽滿,神采奕奕,他們用洪亮的歌聲征服了觀衆,當主持人向我們介紹其中最大的一位爺爺已經有81歲時,全場都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因爲這個環節是“紅歌代代傳”,接下來就要輪我們小朋友的合唱團上場了,我的心裏更緊張了,拿着小國旗的手心裏不知不覺捏出了汗,生怕唱不好,但是,當歌曲《國家》的伴奏樂響起時,我已經顧不上緊張了,隨着音樂很快進入了狀態,我們唱的很投入,我也早把緊張扔到了九霄雲外,隨着樂曲的終了,我們聽到臺下的陣陣掌聲,壓在我心裏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了!

半天的錄製很快就結束了,雖然很累,但是我也挺高興,因爲能來這裏表演節目是我的一個願望,而且我也能向其他的叔叔阿姨那樣參加新紅歌唱草原這樣有意義的活動,我覺得我真的長大了……

端午節週記8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每當讀到這首詩,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到“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說道端午節,這裏還有一個故事呢!傳說以前有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主張聯齊抗秦,卻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自投於泊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悲痛萬分,用糉葉,糯米包成的糉子投入河裏餵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的屍體。此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端午節,以此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有着吃糉子的習俗。端午節的早晨,奶奶把事先準備好的材料拿出來。奶奶先拿出幾片糉葉,捲起來,弄得像個漏斗似的。接下來是奶奶將糯米倒進“漏斗”裏放上幾顆蜜棗和一點兒枸杞子,再鋪上一層糯米,弄剩餘的糉葉裹好,拿一根細線綁好,一個糉子就做好了。奶奶又陸續包了好多糉子。看着這些香噴噴的糉子,我不禁垂涎欲滴,早已經“口水直流三千尺”了。端午節還划龍舟的比賽。一隻只龍舟漂泊在水上,彷彿一隻只天鵝在水上嬉戲。吃着香甜的糉子,看着精彩的龍舟比賽,我感到愜意極了!

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說,更是對偉大詩人屈原愛國精神的一種敬佩!

端午節週記9

今天是端午佳節,又是外公的生日,我跟姐姐早早起牀,一起認真地製作了一張漂亮的生日賀卡,姐姐又把她平時變魔術的用具裝進書包。

中午到了外公家,外公家準備了豐盛的酒菜,舅舅買了一個兩層大的生日蛋糕,那生日蛋糕比我們畫的'還好看。舅舅把生日蛋糕放在客廳的桌上,我插上蠟燭,姐姐用打火機點着,表弟樂樂把燈關上,又拿出他帶來的手風琴,我們一起合唱“生日快樂”,唱完後外公許願,吹滅蠟燭,這時屋裏的燈突然全亮了,我們邊跳邊鼓掌,逗着大人們都笑了。

外婆在餐廳裏喊:“快過來,吃飯啊”,我們又跑到餐廳裏,圍着桌子坐好。在大人們舉杯祝賀之前,我跟姐姐拿出我們準備的生日禮物遞給外公,一起念道:“祝外公生日快樂,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外公看着我們畫的生日賀卡,說:“這麼好看的生日蛋糕,還有彩色的蠟燭,這生日禮物太好了。”

飯菜很豐盛,有魚,有雞,有火鍋,還有我叫不上名字的菜。我們小孩吃了好大一會兒,不見菜少,都已經很飽了,就跑到樓上玩去了。

下午在客廳休息的時候,姐姐開始變魔術,我們全家都圍着看,只見姐姐熟練地把兩個硬幣放在桌面上,在上面並排放二張撲克牌,然後把外面那枚硬幣往外推推,讓第二張撲克牌蓋住這個硬幣,再往裏推一下,慢慢地吹一口氣,翻開撲克牌,只見第一張牌下的硬幣也跑到第二張牌下面來了,大人們都覺得奇怪,誇姐姐真行。

時間過得可真快啊,我們該回家了,今天我們玩得可真高興。

端午節週記10

又到了飄滿棕子香味的端午節了,讓我想起了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

我五歲那年,在湖南老家過了一個端午節。那天上午,爸爸領着我去看划龍舟比賽。還沒有到江邊,遠遠地就聽到了鑼鼓喧天,十分熱鬧。走近一看,江邊插着許多彩旗,此時岸上人山人海,五條龍舟在江裏一字排開,划船手摩拳擦掌在準備着。正式比賽開始了,只聽一聲炮響,五條龍舟像五支離弦的箭一樣向前駛去,你追我趕,爭先恐後。加油聲、鑼鼓聲、歡呼聲……異常熱鬧。

這時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但就是人們一點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這歡樂的海洋裏。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有一條龍舟劃到了終點,笑聲、歡呼聲更響亮了。

我看見岸上看熱鬧的人往江裏扔糉子和雞蛋,我十分奇怪地問:“爸爸,此時他們在做什麼,爲什麼要把好端端的糉子扔進水裏呢?”爸爸說:“賽龍舟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到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此時以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紀念他。借划龍舟趕走江中之魚,同時丟糉子等食物餵給魚吃,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們家鄉的愛國詩人屈原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端午節週記11

盼星星,盼月亮,我期盼已久的端午節終於來到了。

端午節那天,我滿懷期待地與爸爸媽媽來到了外婆家。一下車,外婆就高興地跑過來擁抱着我,對我說:"昶昶,今天過端午節,外婆來教你包糉子吧!"“好哇,我早就想學包糉子了!”我愉快地回答。

於是,我們便忙碌起來。首先,我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糉葉,學着外婆的樣子折出一個三角形漏斗,在摺好的角筒裏放入適量的糯米,再塞上切好的小片豬肉,又加入一些糯米,把豬肉蓋得嚴嚴實實的,最後把糉葉包上。我開心極了,心想:原來包糉子這麼簡單,我這不一下子就學會了嘛!正當我得意時,糯米漏了出來,掉了很多到地上,我急忙向外婆求教。還好外婆及時幫忙,並告訴我糯米不能加得太多,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糉子包好了。最後一步就是纏繩子了。我拿過外婆準備好的小紅繩,繞過來繞過去,把糉子纏得緊緊的,生怕它再有閃失,最後還用力打了一個漂亮的結,嗯,這下該“安全”了。我自認爲包得還不錯,給自己點了一個贊。

接着,我們開始蒸糉子了。先開大火,再慢慢轉爲小火。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蒸煮後,熱騰騰的糉子終於出爐了,廚房裏糉香四溢。全家人品嚐着我包的糉子,一個個都讚不絕口,我心裏美滋滋的。

端午節學包糉子可真讓我難忘!這些有趣的傳統習俗,我決定要傳承下去!

端午節週記12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它起源於屈原跳河的故事。端午節包糉子和划龍舟成了必不可少的項目。

記得在那一年的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在包糉子,我看了羨慕不已,連忙叫外婆教我。先把糯米放進一個大盆子裏,加上紅棗桂圓和肉,再攪拌一下,餡就調好了。我把糉葉捲成三角形,邊放餡邊用筷子捅,但不可太用力。最後用繩子綁結實,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據說這是爲了紀念屈原,老百姓包好了糉子後投入江河,用糯米黏住魚嘴巴,魚就吃不了屈原的屍體了。這也是爲了祈願一年裏風調雨順。划龍舟也很好玩。幾個人坐入江中的船裏,幾條船比賽誰先到達終點。這既強健了身體,又培養了團隊精神。不過,你可得謹慎點,灌水的滋味兒可不好受。

除了吃糉子和划龍舟以外,還有一個令人賞心悅目的活動:放河燈。一盞盞蓮花燈,映着清波盪漾的小河,在那兒飄蕩,真好看!我連忙做出各形各色的燈,還欣賞着河裏的燈,真美好呀!

端午節這個傳統的節日,將會不斷地傳承下去。它帶給了人們無限歡樂。我也親身體驗了一把,你們也來過這個快樂的節日吧!

端午節週記13

這個星期天是端午節,我和爸媽要回外婆家吃飯。

到了外婆家,二姨小姨帶着弟弟妹妹們都回來了,家裏真熱鬧。外婆說超市的糉子沒有糉子味,還不如自己包的吃着香。所以她提前買回來了糉葉打算我們自己來包糉子。有些好奇:以前都是吃包的好好的糉子,沒見過它到底是怎麼被“五花大綁”到餐桌上的。所以我搬了個凳子坐在外婆身邊看着她忙活。

她在包糉子之前,先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了一下;然後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葡萄乾,花生分別去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然後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再往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或是葡萄乾什麼的,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糉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了一會兒就上桌了!雖然外婆包的糉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糉子卻是香噴噴的。

開飯了!除了吃糉子,外婆還爲我們準備了鴨蛋。爺爺說:今天除了吃你外婆包的糉子外還要統統都要喝點黃酒,因爲黃酒是祛毒氣的。我們一家人圍着桌子一邊吃着糉子和鴨蛋一邊有說有笑地聊着天,別提有多熱鬧。現在爸爸媽媽上班都很忙,平時沒有多少時間回來陪外公外婆,全家人能聚在一起吃頓飯,真是不容易。所以,我覺得過節的真正意義不是在於那天吃什麼,玩什麼,而是一家人能提熱熱鬧鬧的經常回家團聚!

端午節週記14

馬上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啦!我心裏暗爽:哈,又有好玩的啦。果不其然,這幾天,全家人都開始忙着爲過端午節作準備。

星期天,我看見媽媽蹲在地上正在搗鼓着什麼。我走上前一去看,原來媽媽在包糉子。只見她拿起四片蘆葦葉,捲成一個圓錐形,往裏頭放一些米,又放兩三塊肉,再用一些米蓋住肉,然後把先前餘下的蘆葦葉的角蓋在米上,慢慢的捏成兩個小角,最後用一根紅線,把一頭咬在嘴裏,然後圍着糉子繞了兩圈,把兩頭拉緊,打一個活結。嘿,一個糉子就這麼包好了。

我看得眼花繚亂心癢癢,也想試試,就對媽媽說:“讓我也試試吧。”媽媽疑惑地說:“就你,行嗎?”“沒有問題,還不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雖然這麼說,不過這看起來容易的包糉子,可要比我想像中的難得多了。你看我不是米包多了,就是米漏了……但最後,我還是包了一個外觀還不錯的糉子。

包好糉子後,我們又去煮糉子,我們先把鍋裏放些水,然後放糉子。過了一會兒,糉子的香味在廚房間飄逸,我嚥着口水對媽媽說:“糉子好了嗎?”“OK了!”媽媽打開鍋蓋拿了一個糉子給我,我聞着香噴噴的糉子,吃了一口,嗯,好香,糯米的感覺十分嫩滑,再加上肉的味道,簡直就是錦上添花。

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電視前,看着有趣的賽龍舟的電視節目,吃着清香四溢的糉子,一起談論者屈原的佳話……

這可是個真是個快樂而有意義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週記15

端午節,又是姥爺的生日,我和姐姐早早起牀,一起認真地製作了一張漂亮的生日賀卡,姐姐又把她平時變魔術的用具裝進書包。

中午到了姥爺家,姥爺家準備了豐盛的酒菜,舅舅買了一個兩層大的生日蛋糕,那生日蛋糕比我們畫的還好看。舅舅把生日蛋糕放在客廳的桌上,我插上蠟燭,姐姐用打火機點着,表弟樂樂把燈關上,又拿出他帶來的手風琴,我們一起合唱“生日快樂”,唱完後姥爺許願,吹滅蠟燭,這時屋裏的燈突然全亮了,我們邊跳邊鼓掌,逗着大人們都笑了。

外婆在餐廳裏喊:“快過來,吃飯啊”,我們又跑到餐廳裏,圍着桌子坐好。在大人們舉杯祝賀之前,我和姐姐拿出我們準備的生日禮物遞給姥爺,一起念道:“祝姥爺生日快樂,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姥爺看着我們畫的生日賀卡,說:“這麼好看的生日蛋糕,還有彩色的蠟燭,這生日禮物太好了。”

飯菜很豐盛,有魚,有雞,有火鍋,還有我叫不上名字的菜。我們小孩吃了好大一會兒,不見菜少,都已經很飽了,就跑到樓上玩去了。

下午在客廳休息時,姐姐開始變魔術,我們全家都圍着看,只見姐姐熟練地把兩個硬幣放在桌面上,在上面並排放二張撲克牌,然後把外面那枚硬幣往外推推,讓第二張撲克牌蓋住這個硬幣,再往裏推一下,慢慢地吹一口氣,翻開撲克牌,只見第一張牌下的硬幣也跑到第二張牌下面來了,大人們都覺得奇怪,誇姐姐真行。

時間過得可真快啊,我們該回家了,今天我們玩得可真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