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元宵節的作文7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元宵節的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元宵節的作文7篇

元宵節的作文 篇1

元宵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團圓在一起吃着元宵,我家也不例外,可這次我們不是買元宵,而是我們自己親手做元宵,我覺得非常快樂

元宵節那天,小姑從超市裏買回來了許多巧克力。小姑告訴我們今天要自己動手做元宵,我聽了很高興,歡蹦亂跳。迫不及待的開始準備了,開始做了,我和姐姐妹妹都把手洗的乾乾淨淨的,洗完後我們開始吧巧克力的袋子撕開,然後小姑就給我們做了個示範做好的元宵就像包包子一樣,我看了後,覺得很簡單就學着小姑的樣子做了起來,開始我做的很順利,可是到合攏的時候,巧克力開始不合作了,不是這漏出頭,就是那伸出了腰,一個元宵包了半天,卻包得一塌糊塗,那凹凸不平的身板上還有斑斑點點——巧克力,真是讓我大失所望。我生氣的說:“不信做不好,再試試,再試試。”可是我又試了很多次還是不行,於是我急了說:“不做了”姐姐和妹妹看了後鼓勵我說:“你能行,你一定可以的,你要相信自己!”我聽了後,心裏想起了一句名言“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勞動的結果。”於是心裏又充滿了信心,又做了起來。在我的不懈努力下,一顆“珍珠”誕生了。白白的圓滾滾的身子真是誘人。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我信心十足,做得更起勁了,於是一顆顆“珍珠”呈現在我眼前。元宵煮熟了,我吃着自己做得元宵,覺得我吃到了快樂的味道,心裏是說不出開了的滋味。

從這件事中我品嚐到了快樂,但努力後的成功是快樂的,這份快樂是無與倫比的,而在快樂的同時我也收穫了一份堅持與執着。

元宵節的作文 篇2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它是一種富有譏諫、規戒、詼諧、笑謔的文藝遊戲。謎語懸之於燈,供人猜射,開始於南宋。《武林舊事·燈品》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元宵佳節,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姓雜陳,詩謎書於燈,映於燭,列於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爲“燈謎”。如今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

歷代人們除遊燈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廁神、過橋摸釘走百病等習俗,有擊太平鼓、秧歌、高蹺、舞龍、舞獅等遊戲。傳統社會的元宵節是城鄉重視的民俗大節,在城市元宵喧鬧尤爲熱烈,它體現了中國民衆特有的狂歡精神。傳統元宵所承載的節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們逐漸失去了共同的精神興趣,複雜的節俗已經簡化爲“吃元宵”的食俗。

元宵節的作文 篇3

正月十五日的上午,我們全家一起去水鏡路上看鬧元宵。大街上人山人海可真熱鬧,有舞龍燈、劃旱船、還有花環隊、彩旗隊。街道兩旁擠滿了許多觀看的人。我最喜歡看舞龍燈。

龍燈隊裏面有年輕的叔叔,還有80多歲的老爺爺,他們穿着黃色的衣服,腰裏扎着紅絲帶,一個個顯得那麼精神。看,他們舞起來了,那些圍觀的人們把鞭炮扔在他們中間,鞭炮炸開了,他們舞的更歡了。只見那條“巨龍”在龍燈的指揮下上下翻滾。

今天我過的真高興。

元宵節的作文 篇4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最熱鬧莫過於元宵節了。俗話說,元宵期間,人們張燈結綵、敲鑼打鼓,喜慶元宵。今年,我們家鄉鎮海活動有燈會、大巡遊、美食周、煙火晚會……真是豐富多彩,熱鬧非凡!

先說說大巡遊吧!正當人們翹首期盼時候,震天鑼鼓聲響起來了。領頭是後大街“威風鑼鼓”,只見幾位鼓手站在一輛花車上敲着大鼓,氣勢磅礴!接下來,老爺爺、老奶奶提着花燈、扭着秧歌、舞着花扇過來了,踩高蹺叔叔阿姨們邊走邊做出滑稽動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各種各樣文藝節目令人目不暇接!猜燈謎和風味小吃活動也不遜色!燈謎活動吸引了無數燈謎愛好者,燈謎剛掛出,就被一搶而空。在風味小吃場地,香飄萬里,全區人民都聚集在那裏品嚐一些異鄉特產,感受一番異鄉風味。

更精彩莫過於元宵節煙火晚會了。在沿江大道附近兩個幼兒園裏,同時放起了絢麗多彩禮花。熙熙攘攘人羣把沿江大道擠得水泄不通,人們一邊賞燈,一邊觀看禮花。禮花有像千萬條金絲從湛藍夜空中撒了下來,有像一朵美麗鮮花在空中綻放,還有一個個閃光降落傘從高空中徐徐落下……整整一個小時煙火晚會把節日夜空裝扮得五彩斑斕!這燈海中耀眼一剎那,爲雞年春節畫上了一個完美句號。

我在想,元宵雖熱鬧,但還有一點點遺憾。我希望明年活動更加精彩,像國外狂歡節那樣更加自由,更加歡樂,真正成爲中國人自己狂歡節!到那時,我們小朋友也要在大街上自由自在唱歌跳舞,盡情抒發自己感情!

元宵節的.作文 篇5

今天是元宵節。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個驚喜,你猜是什麼呢?哈哈,告訴你們,請家長和我們做湯圓一起,共度佳節。

我們組邀請了黃躍的媽媽教我們包湯圓,家長們把準備工作已經做好了,馬上能包了,大家心裏躍躍欲試。準備就緒,黃躍慢慢拿起了一個麪糰,雙手揉搓,捏轉眼出現了一個麪粉的小碗。自己試試,我拿起一個小麪攤,放在手心,雙手揉搓了一個小圓球,然後用手託着小球,另隻手摁在其中,形成了一個小洞,一邊捏。一邊轉,麪粉做的小碗就出現了。再轉身看看其他同學,大家都已經做好了,正在和黃躍的媽媽嘰嘰喳喳的炫耀呢。

“好,好,包餡要小心。”我不以爲然,迫不及待拿起餡往小碗裏放用手捏起捏了幾下,就漏出來了,小湯圓兒瞬間變成了黑白相間的,同學們好不到哪裏去。後來按照黃躍媽媽的指導,我終於做出來了一個雪白的湯圓,又繼續做了好幾個,看着湯圓,我的口水都要流出來,真想吃啊!

今年的元宵節真有趣。

元宵節的作文 篇6

元宵的夜晚,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賞燈。今天中山廣場成人的世界,燈的海洋,盞盞彩燈猶如滿天的星星灑落人間。

觀燈的人擠得水泄不通。我們一家好像一隻小船隨着人流往前飄。歡聲笑語,燈火輝煌,一派祥和的景象。

我和爸爸媽媽穿過聚寶盆大門,來到“連年有餘”的面前,我們看到燈臺上站着一隻可愛的小金豬,它雙手抱着金元寶,身穿紅色小背心,咧開嘴笑得非常甜。小金豬的旁邊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小金豬的頭上有“連年有餘”四個大字,在其它燈的照射下,閃閃發光。

我們一家又來到“九龍壁”,看到九條不同形態的和九種不同顏色的龍組成的,每兩條龍之間以水草、白雲、山石、月光作爲連接,構成一幅生動的畫面。其正中的條龍造型最具威嚴,昂首向前,光炯炯,氣宇軒昂。它們追波逐浪,騰雲駕霧,在霓紅燈的照耀下顯得更加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我和爸爸媽媽還去看“五福娃報春”、“聚寶盆大門”、“百鳥春鳴”、“銅錢燈”……這些花燈個個栩栩如生,金光閃閃,活靈活現。

月亮越來越圓,觀燈的人越來越多。你碰我,我擠你,大家說着笑着向前涌去,真是國富民強家家樂,張燈結綵鬧元宵!

元宵節的作文 篇7

元宵節,年年過,大家都不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

前不久,我在書上讀到說元宵節是正月十五日過,但我不知道我們陸良縣的元宵節爲什麼是正月十六日過,我問老人,老人都說不知道,就從老一輩人那裏傳下來就是正月十六日過。

我們陸良縣正月十五日也過節,那叫過小年,正月十六日還要接着過,叫“過正月十六”元宵節。這個正月十六日比正月十五還要熱鬧,一大清早就要上街去買卷粉,吃卷粉是陸良過正月十六必須的一件事,其實現在不光要買卷粉,還要買點涼粉、軟米線、抓抓粉等。各種作料,醬油、老陳醋、芫荽等。到中午就把芫荽洗乾淨,晾着,等到晚上用。等到晚上逛累了,就加點晚點——吃卷粉。那時把卷粉里根據需要摻上點涼粉之類的,放上作料,涼拌出來吃,那才真是爽!

正月十六,街上早中晚,擺的東西都不一樣,早上盡是卷粉、涼粉、作料之類的,中午的街上大部分就變爲餡子糖、花生糖、白糖、寸勁糖、發柱糖、麻花等。這時的街上,老人小孩根據的各自的需要買各種糖,邊走邊吃,十分愜意,

晚上的晚飯一般都吃的很早,大家早早的吃了晚飯就去逛南大橋,這纔是過正月十六的大典,南大橋是離城三裏的一座橋,大家到橋上走一轉,再折回來。這時的街上就有各種玩具,熒光棒、小燈籠、面具,小孩一般都要買一個拿着玩,小青年們買孔明燈,三五成羣地放,孔明燈升起來時,也就把大家的快樂升起來了,大人們都要買鞭炮放,街上處處響起鞭炮聲,彌散着硝煙味,熱鬧非凡。到了南大橋,大家都興撿三個小石頭仍下橋去,讓江水把晦氣帶走,那樣就一年都平平安安的,不生病。

在回來的路上,買各種小食品的更是熱鬧,有元宵、有酸蘿蔔、還有浸梨等,一路上,邊走邊吃,喜悅無邊。一路上,還有各種組織來鬧元宵,有耍龍的、跳獅子的、踩高腳的、劃龍船的、騎倒毛驢的、坐花轎的,還有豬八戒、孫悟空、沙僧、唐僧等人物形象,他們邊走邊舞,還產各種調子,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味很濃的曲子。大人小孩看了真是高興。看完就回去拌卷粉吃。

這就是我們陸良縣的特別的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