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風俗習慣作文彙編五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風俗習慣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必備】風俗習慣作文彙編五篇

風俗習慣作文 篇1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別具一格的風俗,處處彰顯着中華文化的魅力,而我家鄉的風俗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天色未亮,一切都還在被晨霧籠罩,父母起的很早,因爲今天是除夕。在這一天,春運的人還是很多。汽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大約兩個小時後,我的老家雲夢就到了。路過集市看見旁邊有的孩子們玩鞭炮這些鞭炮還有響亮好聽的名字,比如孔雀開屏,五光十色小金魚。鞭炮的款式也是讓人應接不暇,父親停車下,買了許多。有些是拿來討好小孩子的。還有一些則是除夕晚上才能放的,除夕又叫大年三十,在這一天我們也要祭祖。並以年糕三牲飯,還有三茶五酒祭祖希望祖宗回家過年,爺爺拿來一個鍋底生鏽,但鍋內完好的一口鐵鍋。爺爺身穿灰色棉襖,下着卡其色棉褲,他把鐵鍋放在了右門的門後,再拿了一些紙錢,然後和海綿墊子之類的就緒,開始祭祖了。這些是由大伯父,二伯父和父親(按照長幼的順序),再次輪到,哥哥姐姐和我,就開始祭祖了,而且燒紙的過程中,還得唸叨着說出自己的願望,希望祖宗保佑我們能實現

等祭完祖就要吃團年飯了,我們一家共有16口人,所以坐在了大圓桌上,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換上了新衣,穿上新鞋。每年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排骨藕湯。吃完飯後要在客廳放炮竹告訴別人家已經吃完了,到了晚上,爺爺會帶我還有哥哥姐姐上街,我們那裏的小商鋪是不會關門的,大街上人來人往,在熙熙攘攘的人羣中,我們感受到了十足的年味兒。

回家以後大家整齊劃一地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可小孩子們卻總是也閒不住。在村裏四處亂跑,到處串門兒,給人家拜年要壓歲錢。晚上12點就會有一場舞獅子,大多數孩子都跑去湊熱鬧,那獅子跳來跳去眨一下眼睛活靈活現,時不時還做一些有趣的動作,小孩子看了十分喜愛,拍手叫好。

這就是我家鄉有趣的風俗,這些風俗傳遞着中華文化的魅力。那麼你的家鄉的風俗是什麼樣的?有機會一起來分享吧。

風俗習慣作文 篇2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這一首我國古代著名的民歌,生動地表現了蒙古族人民的草原生活,如今已是家喻戶曉。站在這幾乎象是觸手可及的藍天白雲下,腳踏着無邊的綠色,極目都是成羣的牛羊和駿馬,dajia不盡心曠神怡,彷彿來到了夢中的人間天堂。

走在遼闊的草原上,dajia回看到星星點點的氈包。這便是蒙古族人居住的帳篷——蒙古包了。它的結構非常簡易,由陶腦、烏泥和哈那組成,外面再覆上一層羊毛氈,既保暖又輕便,再安上門窗,兩個人用不了一個小時就可以搭建完成。火膛放在屋內的正中央,再在頂上開一個小天窗,把煙囪伸出去就可以啦。這種房子冬暖夏涼,是蒙古族人爲適應草原生活而發明的流動的家。 在每年驕陽似火的七八月間,蒙古族大家要舉辦一年一度熱鬧非凡的那達慕大會。這是蒙古族人民特有的傳統節日,在這裏大家買掉牛羊,用換來的錢買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時還可以欣賞到各種蒙古草原人民特有的節日,如摔跤、賽馬等,讓人賞心悅目,留戀忘返……

說起草原人民的服裝,那可就更美啦!既簡潔又大方。每一種顏色有着不同的象徵。白色是如乳汁一般無暇的顏色,象徵純潔,一般在節日盛典時才能拿出來穿;。藍色象徵忠誠堅定。紅色象徵熱烈開朗,是大家最常穿的顏色。黃色只有活佛與王親纔可以穿,一般人不會穿。他們的腰間總是系一條寬大的腰帶,通長長三至四米不等,起到防寒的`作用,具有極其濃郁的民族特色。

他們飼養的牛馬和羊羣,不僅是牧民們生活的保障,而且構成了草原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綠綠的草原因爲有了牛羊而更加富有活力。

蒙古族世代生活在遼闊的大草原上。他們勤勞善良、憨厚朴實,卻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種優秀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美妙而悠揚的歌聲,彷彿訴說着草原人民的豪邁與奔放。

風俗習慣作文 篇3

每一個家鄉都有自己的特色風俗,而我們家鄉特別看重的是清明節,每當清明節來臨之時,大家都會買祭品,祭奠逝去的親人、朋友。我們家鄉的人都非常的尊重這個習俗。

這一天,一大早上,大家都忙的不可開交。家裏人,外出買祭品。我看向門前,到處是一些花,香,還有酒。這時姥姥說:“快,大家抓緊時間,我們馬上要上山了,”話一說完,我看向門口。記得詩人杜牧在《清明》中寫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此情此景可真謂是一模一樣啊,下着的大雨一直沒停,大家也都魂不守舍的。

而且我們家鄉還有一個特點,每到清明節之時大家都要穿上素衣,身上不能戴很隆重的首飾,而且未滿18歲的孩子頭上都要插上菊花或康乃馨。因爲這兩種花的香味比較素雅,而且他們具有好的寓意,同樣這也是對逝去的親人朋友的懷念與尊重。

山路十分陡峭但又不能開車,爲了顯示出對故人的尊重。我們都是採用步行,走了好一會兒。終於到達目的地,大家拿着花走到墓碑旁,一個接着一個的磕頭,上香。最後小孩子們要把頭上的花瓣撒在上面,再磕三下頭,纔算是禮成。

我們家鄉的風俗最大的特點就是展示了對故人的尊重。

風俗習慣作文 篇4

家鄉的春節雖不如老舍筆下北京春節那般隆重,從臘月初八直到正月十九歷時一個多月,但是對於人們來說也是極爲重要的,它不但是人們勞動一年後歡喜心情的表露,更是人們對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心想事成的美好祝願。

我家的春節差不多就是從臘月三十開始的,這一天家家都是最忙的時候,很少有人閒着無事。全家人忙着洗衣服,換牀單,以便在新的一年中顯示出新的氣象。當然了,對聯、窗花、日曆是必不可少的,理應在前幾天完成,所以這裏我不做描述。

三十這天,重要性僅次於洗衣服的應該算是做年夜飯了,大人在一邊忙活着洗菜切菜,孩子們蹦蹦跳跳,想盡辦法幫個忙,卻總插不上手,只有乾着急罷了。年夜飯的品種照例是很豐盛的,依舊是雞鴨魚肉之類,但是小孩子白天中無事時吃盡了甜品,往往吃不了多少這些珍奇,只好隨便選幾樣來一品好壞,往往遺下一大堆剩菜,讓勞動一番的大人們目瞪口呆。但是無論如何大人們是不會惱的,因爲剩菜剩飯此時此刻便成了年年有餘的象徵。

從四面八方趕回家來的一家人合合美美地吃完年夜飯,隨後便是孩子們的自由時間了,桌上擺好糖果、水果和各類糕點,想吃就吃。全家人喜氣洋洋,其中當屬孩子最歡喜,因爲可以靠幾句甜言蜜語換得鼓鼓囊囊一大包壓歲錢。如果你問他們明天的願望,應該就是多來點拜年的了。

除夕對於我來說應該是快樂的,但守歲這一着卻不是我能夠接受的,聽完倒計時的鐘聲,剛想閉上眼睛睡個好覺,窗外就“劈里啪啦”地響起了禮花聲,弄得人睡意全無,卻又筋疲力盡。

正月七年級的習俗近年來越發平淡了,一家人睡到太陽升的老高才起牀,匆匆吃完了早飯,便上街閒逛。街上的商鋪爲了在新年的第一天從人們的口袋裏弄到更多的進賬,不惜破壞正月七年級關門停業的老規矩,大張旗鼓辦起了“新年大甩賣”之類的活動,雖在一定程度上爲人們過年的食物儲備、購買新衣提供了相當的便利,但我並不喜歡這樣。總的來講,新年裏沒有逛廟會之類的活動,確是可以用單調無味來形容。

正月七年級到初十四,實在是在閒得無事中閃過的,只有正月十五元宵節纔有些意思。這一天是非吃元宵不可,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從種類上分,可分爲實心和帶餡的兩種。帶餡的又有甜、鹹之分。甜餡一般有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錦、棗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鹹餡一般有鮮肉丁、火腿丁、蝦米等。最近市場上又出現了一種菜餡元宵,味道如何就不知了。在我的記憶中,元宵節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前幾年元宵的晚上,還可以看見大人們領着小孩提着明瓦的燈籠逛遊,如今卻難以見了,見此情景,我不由得嘆道,富有民族特殊的傳統文化這正在消失啊!

春節迎着人們的忙碌緩緩來臨,卻在無聲無息中遠去,留給人們的是深深的眷戀。無論春節那些日子是怎麼過的,每當想起它,我仍不禁爲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而感到驚歎!

風俗習慣作文 篇5

“新年好啊!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伴隨着愉悅的歌聲,我們不知不覺來到了新的一年。

過年的習俗有很多,比如: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等,但是我最喜歡貼春聯和放鞭炮。()今年,我就和媽媽一起貼春聯,和爸爸一起放鞭炮,過年真好!

我先是和媽媽貼春聯,我們一點一點的把上面的小紙摳下來,使圖案變得好看。在貼到合適的位置就大功告成了!接着,我和爸爸又去放炮了。爸爸讓我來點火,我就渾身發抖,因爲我的膽子很小,所以我只好讓爸爸點火。着了!那炮噼裏啪啦的聲音嚇的我連連退後,過了一會兒,炮終於停了,我的心也踏實了。

放完炮,我們吃着餃子喝着湯,嗑着瓜子看着春晚,過了一個圓滿的羊年!在這裏,我祝願大家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