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節期間天氣

冬天來了,意味着離過年就不遠了。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因此大家對於春節的天氣狀況也很關注。那麼,2022年春節天氣冷嗎?到底2022年春節天氣怎麼樣呢?2022年春節時間是2022年2月1日,還處於最寒冷的三九天中。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2022春節期間天氣

  2022年春節

  2022年春節天氣冷嗎

據最近國家氣候中心預計,明年1—2月冷空氣活動將明顯轉強,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可能比常年同期偏低,發生階段性極端寒潮事件的可能性大。而明年1-2月恰好在2022年春節期間(今年春節2月1日),說明今年春節期間天氣可能比較冷。

  2022年春節天氣怎麼樣

2022年過年預計會冷,因爲2022年過年是五九天,就是根據數九歌從冬至開始算到過年時,2022春節剛好是五九尾頭,而按照正常規律來說應該不是很冷,但今年的天氣比較異常,按照目前的天氣趨勢,預計2022年過年會冷。

其次,2022年過年是2月1日,是在立春之前,跟去年相比溫度上會有所下降,這樣就不會遭受倒春寒的氣象,也不會特別冷了,但影響冬天氣候的因素很多,就算再冷也不會出現08年的極寒大雪天氣了,所以具體以實時天氣情況爲主。

  2022年春節天氣

2022年春節冷不冷,其實,老祖宗的俗語中也能看出一二,到底是那些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句老話,就是冬至大晴天,春節冷死牛,冬至是24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冬至又叫做冬節壓歲,那麼要是在冬至這天要是晴天的話,那麼,對於在未來的天氣裏就會變得很冷,尤其是在春節的前後,天氣就會有很大的變化,冬至這天,要是晴天,那麼在年後的天氣,尤其是在立春之後,倒春寒的天氣就會出現,從這句老話看,大家還是希望冬至天氣冷一點。

第二句老話,就是八月七年級陽光照,春節之日暖洋洋,從字面意思來看這句老話的意思也很簡單,就是說,八月七年級這一天陽光充足,沒有雨水出現,那麼在春節的當天,氣溫會非常暖和,八月七年級正是秋天,這個時候,一般來說溫度會下降一些,尤其是下了一場秋雨。之後溫度更下降不少,可是如果在八月七年級的時候,太陽還是很大,天氣比較暖和的話,預示着這冬天溫度不會低,畢竟秋季氣溫合適,也影響到冬天的氣溫,秋天氣溫平和,這個冬季的溫度就不會出現大的波動,按照這句老話來說,今年冬天的天氣不冷,春節天氣也比較不錯,不過就今年秋天的情況來看,今年就沒有感受到秋天的氣溫直接進入到了冬天,這樣看來,今年春節的天氣也好不到哪裏去。

  什麼是“拉尼娜”現象?

“拉尼娜”現象,就是指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與之對應的是“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現象通常會和“厄爾尼諾”現象交替出現,但它的發生頻率一般比“厄爾尼諾”現象低。“拉尼娜”通常會帶來颶風、暴雨和嚴寒。

  “拉尼娜”現象

“拉尼娜”現象會對我國氣候造成哪些影響呢?主要表現爲我國容易出現“冷冬”和“熱夏”,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數量多於常年,會出現“南旱北澇”的反常天氣。2008年的南方雨雪冰凍災害,就是“拉尼娜”現象造成的。

今年“拉尼娜”現象會捲土重來嗎?

其實在2020-2021年,已經出現過一次“拉尼娜”現象,只不過,此次“拉尼娜”現象的強度比較弱,並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關注。近日,有氣象專家表示,今年7到8月份,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有重新變冷的趨勢。氣候部門預測,今年秋冬季“拉尼娜”再次迴歸的機率已經提高到了80%。

  擴展閱讀:

中國古人的天氣預報

按照“天命論”的觀點,日出日落和潮漲潮落是周而復始的自然週期變化現象。人們對這些週期性變化能夠做出較準確的預報。然而,人們又常常看不到規則的日出日落和潮漲潮落。這時,人們又指望能預先知道那些不規則的現象。

自古以來,中國知識分子關注着對天文、對地震和對氣象的預測。古代思想家董仲舒提出了“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的口號。前句是要臣民服從皇帝。後句是要皇帝聽信天意。天意給皇帝的行動有了制約。這些天意多來自對天(如日食)和對地(如地震)的不認識,對極端天氣和異常氣候,如雷電、旱災、水災、火災、蝗蟲災害等的不可預測。對自然災害的上(皇帝)下(臣民)無知爲臣民們發表意見大開了方便之門。早期,天文和氣象是不分家的。天文和氣象都要觀測和預報。三千年前,我國甲骨文中就有了關於天氣實況的記錄,包括風、雲、虹、雨、雪、霜、霞、龍捲和雷暴等。自從有了文字記載了大量的天氣事件後,一些知識分子終於有了對氣候的認識。在我國古代,觀測天文氣象,制定曆法,瞭解和預測氣候,最明確的用途是爲了安排農事生產、祭祀及其他活動。卜辭中還反映出人們已經有預知天氣狀況的要求,這些都是和當時農業生產的需要相適應的。如遠在春秋時代,古人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己完全確立。

西方古人的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是一門應用科學。科學的成就發端于思想。大約在公元前340年,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亞里士多德(前384一前322年),寫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氣象學專著一《氣象通論》。書中闡述了颶風、焚風和風的成因與分佈,暈、虹、雷電等大氣光象,雲、雨、雹和霾的形成,以及氣候變化等。亞里士多德將先前所有的各種氣象學思想和經驗進行了系統的整理,提出了自己對各種天氣現象的見解和理論,使之成爲一門有系統的科學一古代氣象學,即古代天氣預報的思想基礎。當時局地天氣觀測的描述決定了天氣預報也是局地的。亞里士多德把局地天空分成了上下兩個部分:一曰天域-月球軌道以外的區域,一曰地域-月球軌道以內到地面的範圍。前者是天文學的觀測和研究範圍,後者中發生的大氣現象屬於氣象學的研究對象。他認爲,乾暖的發散物即構成風,溼冷的發散物構成水汽,即雨水的來源,所以空氣是水汽和風的媒介物,雲、雨、雪、霜、露都是由於空氣溫度的變化而形成的。亞里士多德的權威主宰了西方氣象學理論長達兩千年之久。在17世紀末以前,西方所有有關氣象學的著作和論著都沒能脫離亞里士多德氣象學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