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新墳掃墓掛青不過社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習俗是各種各樣的但是你是否都知道多少呢,不知道也沒關係。下面由本站小編爲你整理的清明不過社是什麼意思,希望大家希望!

爲何新墳掃墓掛青不過社

  清明不過社是什麼意思

對於剛過世的先人,要提早拜祭,乃出於“新山不過社”之說。

“社”是指“春社”,即立春後第五個戊日,乃古代人祈求豐收的節日。相傳,閻羅王對所有新鬼都有“優待”,讓他們提早享用親人的祭品﹔因此,孝子賢孫可以預早拜祭,不必等到清明。然而,“春社”卻又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爲免神鬼“爭食”,所以拜祭剛過世的先人,就必須在“春社”之前。春社日有的年份在春分前,有的年份在春分後。

我國很多地方有“新墳不過社”之說。指的是給新墳(先年或當年新亡故的人,有些地區指新亡三年內)掃墓要在春社前。如《施南府志》載:“新葬之墳,則在社前祭之,本家男婦及內戚皆往。”據我這非常有限的閱歷,湖南、湖北、江西、廣東等大部份地方都有此習俗。

那麼爲什麼“新墳不過社”,也就是說爲什麼要在春社前給新墳掃墓掛青,而不能到清明節與老墳一同祭祀呢?一般祭祖多在三月清明和七月半鬼節,尤其是清明掃墓掛青,我國大部份地區都有此習俗。意在緬懷祖宗和先人,給他們獻上祭品。

而對於去世未久的人來說,則認爲他們剛到陰曹地府舉目無親,孤獨無依,勢單力薄。陽世親人捎去的祭品總會被別的野鬼搶奪。據說社前是冥界的法定的接收日,在這段法定的時間,給新亡的人所捎去的祭品,新亡人才能悉數收取。當然這些說法是否屬實,本人也沒去過陰間體驗生活,只能是人云亦云。

  清明前一天可不可以掃墓

清明節的前一天上墳還有一種說法。這一天有人稱“韓氏節”。據說以前一位皇帝錯殺了他的大將韓世忠和梁紅玉夫婦,深感愧疚,便請著名道士做法,使全國所有的在清明節前一天上墳的人們給自己祖先敬獻的東西,全部轉移到韓氏名下。所以清明前一天上墳對你的.先祖來說你奉獻的東西他收不到。

傳說清明節陰間要開大會,沒有子孫的人不能參加。參加大會的人必須舉着子孫送的旗子才能入場。因此,現在清明上墳時,人們都在已故先祖的墳上插上紙剪的旗子。所以,清明節上墳的時間應該在清明節之前,而不應該在清明節之後。

有些地方在清明當天上墳,因爲清明這天嫁出去的女子要回來給父母上墳。她兄弟就要招待她。“早清明,晚十一”的意思是,清明上墳在12點以前,上了墳纔回來吃飯;十一上墳在吃了中午飯後。也有人說,清明上墳,一般都在清明之前,或者在清明當天燒紙。傳說那時燒紙一百頂二百。

福建閩南並不一定只在清明節掃墓。掃墓日期一般有兩種,泉州習俗是在清明節前後幾天,漳州則有部分人士會選在三月九年級的上巳節附近掃墓,客家人則通常在春節之後。

方式是,清理完墳墓環境後(如雜草、樹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後祭拜祖先。祭拜完後在墳墓上,用小石頭壓上“墓紙”,代表已經將墳墓修繕完畢。清明節當天一般是不煮食物,只吃冷的潤餅,這是源於寒食節的習俗。

在河北的上墳燒紙錢講究“早清明,晚十一(農曆鬼節)”。掃墓燒紙在清明前一週就開始了,而清明當天已很少有人去掃墓了。冀南地區則選擇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寒食節掃墓。

  清明前一天什麼日子

清明前一天是寒食節。

寒食節的具體日期,古俗講究在冬至節後的一百零五天。現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少數地方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爲寒食節,前二天爲小寒食。

清明節北方民俗,包括三日:清明,清明前一天叫大寒食,大寒食前一天叫小寒食,也叫一百五。依照陽曆,年年清明,只差一日,不是四月四就是四月五。所謂一百五,是指陰曆從冬至當天算起,積到清明前二日,共一百零五天(郭麟說是一百零四天,也有的說是一百零六天)。寒食,又稱熟食節,禁菸節,冷節。此日吃飯不舉火,起源於紀念義士介之推。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郊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後來改爲在清明節。但韓國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節進行春祭的傳統。寒食節是山西民間春季一個重要節日,山西介休綿山被譽爲“中國寒食清明文化之鄉”,每年舉行隆重的寒食清明祭祀(介子推)儀式活動。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爲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