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教案範文五篇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教案範文五篇

端午節教案 篇1

中班社會活動:端午節

一、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和一些習俗。

2、會唱端午節兒歌,初步掌握包糉子的基本步驟。

3、積極和同伴交流、分享,獲得更多的端午節經驗。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瞭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

難點:學會並熟記端午節兒歌,初步掌握包糉子的基本步驟。

三、活動準備:

1、糉子、賽龍舟的圖片,端午節介紹、屈原的故事,端午節兒歌一首。

2、製作糉子的材料:布、棉花、繩子

四、 活動過程:

1、展示圖片,老師提問,引出端午節

(1)展示糉子、賽龍舟的圖片

(2)老師提問“圖片裏的是什麼?什麼節日會吃它?”(糉子)

“圖片裏他們在做什麼?什麼節日會做這樣的活動?”(賽龍舟)

2、講述端午節的來歷以及有關習俗。

(1)老師提問“有哪些小朋友能告訴老師什麼時候是端午節,它又是怎麼來的?”

(2)老師請兩名小朋友講一講自己瞭解的關於端午節的傳說。

(3)老師講述端午節的來歷。

屈原遭到壞人陷害被楚王流放到了汨羅江,後來楚國最終被滅亡,但忠於楚國的屈原沒有投降的意思,就抱着大石頭自沉汨羅江了。當地人民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於是用五色線綁着做成的糉子投入江中,希望魚兒們不要吃屈原的屍體,後來逐漸演變成了如今吃糉子,划龍舟的端午節。

3、教兒歌

(1)老師提問:端午節這一天裏,人們會做那些事呢?

(2)老師把人們會在這天做的事編了一首兒歌,讓我們來學唱一下。

端午節,豔陽照, 家家門上插艾蒿。.

掛絲線,戴香包, 娃娃樂得蹦又跳。

吃糉子,劃龍船, 紀念屈原永記牢。

4、出示糉子,教孩子包糉子

(1)教師提問:“剛剛在我們學的那首兒歌,我們知道了端午節要吃糉子,那小朋友們你們吃過糉子嗎?”

(2)拿出糉子,提問:“那小朋友你們會包糉子嗎?”“那你們想包糉子嗎?”“那麼你們用小耳朵聽老師講解,用眼睛看老師做。”

5、幼兒操作

(1)幼兒分組操作學習包糉子,教師巡迴指導。

(2)幼兒展示自己包的糉子,相互交流。

五、活動延伸:

幼兒回家把兒歌唱給爸爸媽媽聽,和爸爸媽媽一起包糉子

端午節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默讀課文,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3.抓住文中的重點內容,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複述課文。

4.抓住屈原的言行、藉助資料感受屈原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抓住屈原的言行、藉助資料感受屈原的愛國情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審題導入

同學們讀到題目你想了解什麼?(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2.檢查字詞。

(1)重點指導:“愛戴”

(2)文中指誰受到“愛戴”,結合句子說說屈原爲什麼受到愛戴?

(3)“悲憤”近義詞是什麼?

3.默讀課文,說說這篇文章講了誰的什麼事?

三、深入學習,理解感悟

過渡:哪幾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端午節的由來?

1.輕聲讀3—6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屈原是個什麼樣的人,用書中的語句概括。(他忠誠愛國、很有才幹)

2.默讀3—6自然段,劃出體現屈原忠誠愛國的句子讀一讀,把感受批註在書的邊上。

3.指名讀,“在他的輔佐下”一句。

(1)爲什麼強調“十分”這個詞語?(突出人民對他的愛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這段影片,你有什麼感受?(屈原爲國爲民操勞,他很偉大屈原爲國爲民操勞,他很愛國)

(3)讀出你對他的讚揚。

4.對比詞語讀,體會屈原的愛國。

(爲黎民的苦難而悲,爲祖國的滅亡而悲,爲自己報國無門而悲)

5.引入資料讀,體會屈原的愛國

投影:屈原《離騷》中的兩首,從中感受到什麼?

6.對比句子讀,感受人們對屈原的愛戴。

讀讀哪句話好,爲什麼?

四、通讀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節的理來是什麼?用自己的話說說。

【作業佈置】

1.抄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鞏固複習

1.讀詞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愛戴—— 輔佐—— 誣陷—— 流放——

二、指導練習複述課文內容

1.回顧全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小組合作填寫。

(1)端午節的習俗有( )( )( )( )。

端午節是爲紀念:(1)屈原爲楚國( )

(2)屈原爲百姓( )

(3)屈原( )

屈原投江後,百姓們( )、( )、( )

現在的端午節( )

3.自由的依據題詞的順序,試着複述課文內容。

4.全班交流。

三、資料擴展

你還知道中國哪些傳統節日的由來,講給大家聽。

【作業佈置】

以“中華傳統節日”爲主題製作一期手抄小報。

【板書設計】

端午節的由來

屈原

人民 悲痛

悲憤 包糉子爲國捐軀 吃糉子、賽龍舟

端午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端午節是中國的四大節日之一,同學們對端午節的印象只是吃糉子、掛香包、看劃龍船,從來沒有深入去認識端午節,本活動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深入的去認識端午節。整個活動設計先從端午佳節的習俗切入,讓學生去尋找端午節的起源故事,動手做香包,以及認識端午節是詩人節,詩人寫了很多讚頌端午的詩歌;進而讓學生在吃糉子之餘,關心一下自己,如何讓自己吃得更健康,在看劃龍船之餘,也能體會一下團體同心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賽龍舟錄像 各種香袋及做香袋的材料 有關端午節的詩歌

活動過程:

(一)端午奇緣話習俗

學生暢所欲言,只要跟端午有關的知識和風俗都可以說,以幸大轉盤的形式隨機上臺介紹,也可回答下面的問題。

1、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端午節)

2、那麼,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3、學生生動地講述端午節的起源故事。(各種起源故事附後)

(二)外來學生說說自己家鄉過端午的習俗。(班上外來學生)

(三)做香袋比賽。

(主持人):同學們,佩香袋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每到那一天,小朋友的脖子上掛上了媽媽爲自己做的各式的香袋,心裏樂滋滋的。今天,我們就自己動手做香袋,看誰的手最巧,做的香袋最漂亮。將自己做好的香袋送給媽媽或長輩。

活動前準備:

1、材料:碎布、棉花、香料粉、絲線(或中國結細線)。

2、工具:剪刀、針、縫衣線。

3、將碎布畫上自己喜歡的形狀,如:圓形、三角形、桃形、動物形等。

4、剪下相對的兩片。

5、做法:

(1)用線將三邊從反面縫合,留下一邊。

(2)翻過來,塞入沾有中藥店買回來的香料粉的棉花。

(3)將最後一邊縫合,再加長繩裝飾即完成。

學生動手做香包,然後進行評比。

(四)與詩共舞

(主持人):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端午節也是什麼節?不知道吧,告訴大家端午節也是詩人節,詩人寫了很多讚頌端午的詩歌,下面請各小隊表演詩朗誦。

(每一小隊自行準備,形式可以自主創設)

(五)觀看賽龍船慶端午的錄像。

(主持人):同學們,你看過“龍舟競賽”嗎﹖端午節龍舟競渡不單是傳統慶祝活動,也是一項體壇盛事!端午節起源於詩人屈原因不滿朝廷糜爛而投江自盡,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鑼鼓聲把江中魚蝦嚇走,而同時又把糉子拋進江中喂飼魚蝦,以免它們啄食屈原的軀體。

龍舟競渡可說是端午節的高潮。龍舟長10米多,以龍頭和龍尾作裝飾,船身還特意雕上麟狀花紋,唯妙唯肖;每隻龍舟可容納20至22人,二人並肩而坐,在船首的鼓 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領下,以及圍觀人羣的'吶喊聲中划向終點 。現在,我讓我們一起加入這一行列。

(播放賽龍船慶端午的錄像。)

(主持人):看了剛纔的錄像,想談談自己的想法嗎?

隊員們踊躍發表自己的觀點。

六、輔導員講話:

同學們,今天的活動搞得非常成功,在此向你們表示祝賀。老師高興地看到同學們參與的熱情,強烈的表現慾望以及作爲一名新時代的少年對信息、資料的蒐集能力。通過本次活動,我們近距離接觸了端午節,對它有了更深的認識,老師相信今年的端午節大家一定會過得特別有意思,到時要在家裏包糉子,吃糉子,也讓我們表達一份我們對屈原的懷念。

七、呼號。

八、退旗、奏樂、敬禮。

九、宣佈活動結束。

端午節教案 篇4

端午節活動教案(小、中、大班)

一、設計思考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並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爲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以下主要經驗:

①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②端午節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習俗。

“五黃”指黃豆做的糉子、鹹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 ③端午節有賽龍舟的習俗。

④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糉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⑤端午節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說等。

二、各年齡段主題活動目標

(一)小班

1、讓幼兒初步瞭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並瞭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感知糉子的形狀和品種,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培養幼兒創新意識。 (二)中班

1、知道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初步瞭解其來歷及風俗習慣; 2、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激發愛國情感;

3、喜歡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節,積極參加端午節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三)大班

1、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進一步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如:賽龍舟、掛五端、吃五黃、佩香包等;

2、積極參與調查、交流、製作、討論等活動,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對節日的經驗與感受,不斷豐富主題教育環境

3、具有較強的集體意識,體驗與同伴及弟弟、妹妹們齊心協力迎接挑戰的快樂。

三、主題活動實施概況

四、主題活動環境創設及資源利用

(一) 環境創設

1、園內大廳佈置“賽龍舟”的場景;

2、班級中陳列幼兒收集的與端午節有關的物品,懸掛艾草、糉子、鴨蛋、香包等;

3、各班以端午節爲主題更換主題牆飾,展示幼兒參與端午節活動的全過程及在活動過程中的發現、收穫與體驗:

(1) 中班、大班可以以“我的檢查”、“我的發現”等爲標題展示幼兒端午節活動進展情況,如:有關端午節的問題以及對端午的傳說與習俗方面的調查資料等; (2) 小班則可以以“我們在端午節裏”爲題展出幼兒的活動情況; 4、區域中提供與主題相關的操作材料,如: (1) 圖書角:提供有關端午節的圖書、圖片;

(2) 體育角:提供“賽龍舟”遊戲所需的竹竿、彩條、紙棍、小旗等,供幼兒遊戲;

(3) 動手區:中、大班提供紙等材料供幼兒嘗試包糉子、縫香包、編鴨蛋網,小班提供油泥讓幼兒嘗試自制綠豆糕、鴨蛋。

5、家長園地:介紹主題活動中須請家長配合的內容、主題活動進展情況等。 (二)資源利用

1、請家長協助幼兒進行相關資料的調查及蒐集,豐富幼兒的相關經驗; 2、請家長來園參加活動,和老師、幼兒共同感受節日做做、玩玩、嚐嚐的快樂; 3、在本地組織“賽龍舟”活動時,組織師幼前往參觀並攝像。

五、主要教育活動方案

(一) 小班 活動準備: 1、故事錄音。

2、各種形狀的糉子,糉葉若干、米、皮筋、點心盤、毛巾等。 活動過程: 1、引出話題

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訴我端午節是什麼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麼?(糉子)今天老師也爲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糉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裏拿的糉子像什麼?並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活動介紹:

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有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佩香囊。

小結:糉子的形狀真有趣! 2、品嚐糉子,並講述。 ①認識糉葉。

T:糉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糉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糉葉。 ②幼兒品嚐。

T:你們吃過糉子嗎?你吃過哪些糉子?今天老師也爲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糉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③幼兒講述糉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糉子的品種這麼豐富啊! 3、請小寶寶們表演朗讀端午節的兒歌。

①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②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③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④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二) 中班 活動一:屈原的故事 主要涉及領域:語言 活動目標:

1、欣賞端午節傳說中有關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 2、能認真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講述,樂於在集體中交流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動準備:

有關《屈原的故事》的圖片。 活動過程:

1、觀看圖片,傾聽《屈原的故事》,瞭解端午節的來歷。 ★指導語:你們知道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嗎? 2、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導語:①人們爲什麼要過端午節?爲什麼要紀念屈原呢?②人們是用哪些方法來紀念屈原的?③假如你是屈原,國君不接受勸告,你會怎麼做?(教育幼兒珍惜生命,以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 3、拓展交流: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活動二:童謠《拍手歌》 主要涉及領域:語言 活動目標:

1、理解、學習童謠,能結伴邊拍手邊朗誦童謠,對童謠活動感興趣。

2、遷移有關端午習俗的相關經驗,嘗試續編童謠,體驗編編、說說、玩玩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與端午節習俗相關的圖片、實物。 2、幼兒進行過有關端午節習俗的調查。 活動過程:

1、欣賞童謠,理解主要內容。 (1) 交流有關端午節習俗的經驗。

★指導語:端午節,人們都會有些什麼活動? (2) 欣賞童謠《拍手歌》,理解主要內容

★指導語:①在這首童謠裏,你聽到了什麼?②你有什麼聽不懂的地方?(根據幼兒的討論、交流情況,幫助幼兒理解“門插艾、香滿堂”等。) 2、學習童謠,瞭解拍手遊戲的玩法。 (1) 嘗試朗誦童謠。

(2) 討論拍手遊戲的玩法,激發朗誦興趣。

★指導語:①這首童謠的名字叫什麼?爲什麼叫《拍手歌》?②我們可以怎樣念這首童謠呢?(引導幼兒兩兩結伴邊對拍手邊朗誦童謠。) (3) 兩兩結伴,邊拍手邊朗誦童謠。 (三) 大班

活動一:我知道的端午節 主要涉及領域:語言、社會 活動目標:

1、通過調查、交流、討論等形式,進一步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豐富相關經驗。

2、能積極、大膽地與同伴進行交流和討論。

3、知道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進一步培養愛國主義的情感。 活動準備:

幼兒進行過端午節的調查。 活動建議:

1、活動前,根據幼兒的問題設計、製作有關端午節經驗的調查表,鼓勵幼兒廣泛收集資料、積累經驗。

2、活動中,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調查資料,互相交流、分享有關端午節的經驗。 3、教師與幼兒共同將所蒐集的資料進行分類展示。 活動二:包糉子 主要涉及領域:藝術 活動目標:

1、在熟悉包糉子過程的基礎上,嘗試創編洗葉、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糉子動作,並隨音樂合拍地進行表演。

2、能根據音樂節奏及旋律等變化,匹配相應動作。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

2、幼兒觀察過包糉子,瞭解包糉子的過程。 活動過程:

1、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旋律,激發創編興趣。 (1) 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旋律。

★指導語:聽了這段音樂有什麼感覺?你想幹什麼? (2) 隨着音樂自由地表現包糉子的過程。

★指導語:這段音樂表現了包糉子的過程,怎麼包呢?我們聽着音樂試着做一做。 2、遷移包糉子經驗,嘗試創編洗葉、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糉子動作。 ★指導語:包糉子要先做什麼?再做什麼?用什麼動作表現洗葉?用什麼動作表現裝米?

3、嘗試隨音樂合拍地表演包糉子。 (1) 聽音樂自由匹配動作。

(2) 交流隨音樂表演時的經驗與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節奏及旋律等變化匹配動作。)

端午節教案 篇5

核心導讀:

設計這個主題活動,讓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主動探索、獲得體驗、尋求答案,也讓幼兒在看看、聽聽、說說、做做中主動了解端午節的習俗及來歷。 第一次活動: 回憶端午節,在這個環節中讓幼兒

設計這個主題活動,讓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主動探索、獲得體驗、尋求答案,也讓幼兒在看看、聽聽、說說、做做中主動了解端午節的習俗及來歷。

第一次活動:

回憶端午節,在這個環節中讓幼兒講講端午節中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事?欣賞端午節人的傳說,表達自己的感受,畫畫端午節人們的活動等,雖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精心構思。

第二次活動:

1、講講端午節的來歷。

2、包糉子、吃糉子。

3、製作龍舟。

4、划龍舟。

活動通過包糉子、吃糉子、製作龍舟、划龍舟大賽等活動讓幼兒真真切切體會到了端午節的樂趣。

第三次活動。

通常一個活動是否成功,活動效果是最有說服力的。在這個活動中,通過幼兒包糉子畫看出,孩子的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包的糉子還比較好。

活動採用讓幼兒回憶、談論端午節,在豐富的感性經驗基礎上,通過圖片、出示實物、討論等活動,幫助幼兒瞭解、強化了對端午節的認識。

1、注重幼兒的活動。

2、注重教育的整合。

3、注重形式的多樣化。

從每個子的表現中你會發現他們獲得了許多,這絕對不是教師三言兩語所能替代的。正因爲教師沒有作爲“講述者”、知識的“傳聲筒”,幼兒才能學得如此輕鬆,收穫如此豐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