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地的民間習俗有什麼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不一樣的習俗,那麼,中國各地的民間習俗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爲你搜集到的中國各地的民間風俗,歡迎閱讀。

中國各地的民間習俗有什麼
  接財神

舊時歲時信仰習俗。由於地域不同有沒的特點,在黑龍江、吉林一帶,大年夜接神是爲了祈福,接神主要是接財神。

接神時屋門洞開,在庭院設供桌,桌上陳設香供蠟燭,燃放鞭炮,主人跪拜,由外面迎進室內,室內人要問:"迎來財神了?"男主人立刻高興回答:"迎來了,迎來財神了!"這時要有一人從屋外抱進一捆柴,女主人要問:"抱進柴了(財)了?"抱柴人馬上高興回答:"抱進柴(財)了!"柴諧音爲財,取其吉利的意思。

家中最小的孩子事先要躺在高高的被落上,這時男主人要問:"小子起來了嗎?"這個孩子立刻從被落上起來,高聲答道:"起來了,小日子起來了!

女主人開始煮大年夜的接神餃子,煮時故意煮破幾個,男主人問:"掙了嗎?"女主人答:"掙了!"忌諱說煮破,以掙取其掙錢的吉意。這時放好桌子,端上水餃,全家團團圍坐,吃年夜飯。解放以後,破除了迷信,大年夜多燃放鞭炮祝賀春節,接財神的習俗漸漸消失了。

  送燈

流行在黑龍江一帶的信仰習俗。在元宵節時,家家都做面燈,而燈形如碗盞,俗稱燈碗。用玉米麪做成的叫金燈,用白麪做成的叫銀燈,用蕎麥麪做成的叫鐵燈,做成型後上鍋蒸熟後,插上用棉絮纏裹的蘆葦做成的燈芯,面燈碗裏倒滿燈油,面燈就算做成了。然後依次把這些面燈送到祖宗板上、天地板上、皁王板上,送到倉庫、牛馬圈、井臺、碾磨房等處,送到大門旁、大路口。

然後要把這面燈送到墓地,放在已故親人的每個墳頭上。送燈時,以誰先點燃爲吉利。往墳地送燈的人,點燈時必須用自己的火柴,如果借別人的火柴點燈,認爲祖先看不見光明。點燈時要邊點點說:"正月十五來送燈,送金燈、送銀燈、送鐵燈,有兒墳前一片明,無兒墳前黑洞洞。有心來偷燈,偷個大鐵燈,背也背不動,天冷地滑鬧個抑歪蹬,大布衫燒個大窟窿。"元宵節晚上,因爲家家送燈,所以路口、野外墳地一片通明。送燈的'習俗,在黑龍江偏遠山鄉至今還有遺存。

  軋神仙

農曆四月十四蘇州特有遙廟會風俗。傳說這一天呂祖生日,八仙之一的呂純陽在這天要化身叫化子、小販,到人間點化世人。因此,市民和四鄉農民都要來"軋神仙",可以借到"仙氣"消災防病,延年益壽,吉祥如意,歲歲平安。

呂純陽是民間信仰中很有影響的八仙之一。道家重視煉丹,相傳呂純陽在醫學上頗多貢獻,所以被中醫奉爲祖師。蘇州閶門內中市下塘的福濟觀奉禮呂祖,俗稱"神仙廟",又稱"天醫院"。每逢軋神仙這天,神仙廟附近攤肆林立,出售花草樹苗的最多,不少花草帶有吉祥名稱,如"萬年青"、"吉祥草"、"神仙花"、"龍爪蔥"。舊時習俗,仙誕前夕,剪"千年運"老葉鋪在路上,讓各路來慶壽的仙人路過,可沾仙氣。造屋得把"龍爪蔥"放置樑上,以爲吉兆。

各種手工藝品、小兒玩具,也無不籠罩着神祕色彩。綠毛烏龜,象徵延年益壽:“金錢烏龜”,又稱“神仙烏龜”;爛泥老爺,象徵如意發財;喝的茶,也叫“神仙茶”,剃個頭也叫“神仙頭”。三天的廟會,將神仙廟擠得水泄不通,香火鼎盛。現在,商業部門利用這一節日,組織大規模城鄉物資交流,使廟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祭祀祖先

民間的祭祖活動,有廟祭、墓祭、歲祭、生辰忌日祭。歲祭中有清明祭、端午祭、中元祭、冬至祭、除夕祭。宗族春秋要舉行隆重"二祭"(今已廢)。每逢亡故親屬的生卒日要"祭祀",俗稱"做忌"。此外,凡遇族中人升學、升官、生兒婚合,也要到祖祠向祖宗行告祖禮。凡重大祭祀,舉族同聚,擺宴歡飲,民間稱之爲"吃祖"或曰"吃公"。民國春秋兩祭。春在舊曆正、二月,秋在舊曆八、九月,各村有固定日期。每廂祀日,鄉長必集公款,在所祀神廟前,大演社戲,家家戶戶,殺雞爲忝,旨酒佳餚,以祀神前。農民終年胼手胼足,埋頭苦幹,到了是日,遂放縱盡看,着新衣,宴親友,盡賓主之樂,爲一樂事,漳諺稱爲:"傍神祝福"。

  燒香點燭

民間一般在農曆七年級、十五,有在居家住宅的神龕佛前,或到鄉里宮觀廟殿燒香點燭成俗。春暖秋爽時節,更時興成羣結伴到平和三坪祖師公、圓山腳下仙祖、莆田湄州灣媽祖,甚至坐火車、搭船、乘飛機到南海普陀山、九華山等地進香朝聖。神誕即神的生日,是日民間要殺雞蒸粿,焚香上供、大宴賓客,演戲敬神,熱鬧異常,俗稱"鬧熱"。用儀仗、鼓樂、藝陣等迎神出廟、周遊街巷村井,謂之"走尪"。除此以外,還舉"卦香"儀式,組織衆多的信男信女,列隊到該佛分身的祖寺取回不滅香火。"卦香"之日,浩浩蕩蕩的隊伍中,五色旌旗,鼓樂吹打,神轎佛輦,化妝的高蹺、馬隊、涼傘以及旗、鑼、鼓、槍,無所不有,招搖過市,現今還出現以汽車、摩托車代步引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破除迷信中,做神誕、"卦香"等封建迷信活動一度基本消跡。但由於傳統習俗和封建思想的影響,這些迷信活動長期以來時隱時現,70年代末以後又有所回潮。

  醮年之祀

諺雲:"南州重皇神"。醮年分爲"清醮"、"王醮"兩種,清醮祀玉皇,王醮祀王爺。鄉村以王醮爲多。有2年一醮,有6年一醮,有12年、20年一醮。甚至有40年一醮。醮年一到,農民必多種蔬果,多養牲畜,以備到時祀神之用。屆期邀請道士,大建羅天大醮,祀期有3天,也有5天。過去大演京劇,今改演薌劇,大宴親朋。凡屬宗姓之鄉,必備盛大之生豬生羊,牲醴匹帛,並選小孩裝扮故事,騎於馬下曰"馬藝",擡以綵棚曰"棚藝"。族長拈香導前,旌旗蔽日,鑼鼓喧天,鞭炮震耳,號炮雷鳴,浩浩蕩蕩,沿途敬送,或"祀皇",或"祀王"。抵鄉之前,主祀各家長,列隊出鄉接送,迎至廟前三拜禮畢,大設筵席陳列村中,凡屬祀王的鄉人,不分老少,都可自由入席,盡歡而散。每屆祀年,鄉民需費,貧者百餘元,富者數百元,雖平日異常節儉,至此亦大張門面,不肯示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此俗曾廢。80年代以後,此風又起。

  酬天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