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春節徵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徵文吧,好的徵文一般具有句段文采飛揚的特點。那麼一般徵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描寫春節徵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描寫春節徵文

描寫春節徵文1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爲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着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着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爲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爲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着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爲,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裏拿着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鬥。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鬱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裏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爲流傳。

描寫春節徵文2

春節,農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喧鬧的一個傳統節日。

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物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的季節又要開頭了,所以每家每戶都佈滿喜悅,載歌載舞,迎接這個節日。

我們家也不例外。“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根據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同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是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我和媽媽、舅舅、舅媽分工明確,我負責擦門窗,媽媽負責打掃衛生間和廚房,舅舅負責洗牀單、被單,舅媽把剩下的任務全部承包了。忙活了整整一上午,最終汗流浹背地把房間打掃的一塵不染、幹潔淨淨、煥然一新了。

“掃塵”過後,就該預備年貨了。我們先去了丹尼斯,譁!這個大超市門外停滿了車,橫一輛、豎一輛,我們好不簡單擠進去,才發覺超市內人山人海,很多貨都被搶購光了,我們也加入了搶購隊伍,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買齊後,才“班師回朝”。

回到家,休息了一會兒,又忙活了起來,大家猜該忙什麼呢?對啦,是貼春聯。我們家貼的春聯,上聯是一順百順萬事順,下聯是千福萬福滿堂福,橫批是辭舊迎新。

剛貼完春聯,只聽樓下的`小舅舅喊道:“鞭炮預備好了!”我一聽,趕忙跑下樓,見到如長蛇般的鞭炮和兩邊預備燃放的煙花。“放吧!”只聽姥姥一聲令下,舅舅馬上把鞭炮點燃,幾秒鐘後,只聽“砰、砰砰、砰砰砰……”的巨響,這邊放着炮,家裏的餃子也已經下鍋了,等放完了,上樓休息一會兒,餃子也出鍋了,離老遠就能聞到餃子濃重的香味,食慾立刻被提了上來,“吃年夜飯了!”

吃完年夜飯,就開頭拜年了,“姥姥、媽媽、舅舅、舅媽……”我和姐姐拜了個遍,當然,收穫也不小,一個個紅包接連送進了我的口袋裏,哈哈!

新的一年開頭了,我會努力學習,每天向上。也祝大家牛年大吉,闔家歡快,福星高照。

描寫春節徵文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此詩就是描寫春節的,春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中,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有很多還相傳至今。

詩的第一句講的就是“爆竹”,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在新年的大年七年級,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啦,以“噼裏啪啦”的爆竹聲來辭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的特產,其起源很早,至今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放爆竹可以製造出喜慶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消遣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快。但現在由於環境問題有許多地區都是限制放爆竹的,我們在消遣的同時還是要遵守政府的規定哦。

爆竹聲一停,家家戶戶就開頭拜年了。人們穿上最美麗的衣服,裝扮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幾個人邀請到一起去給別家拜年、也有的是聚在一起相互祝拜,這種拜年的方式稱之爲“團拜”。當然,我信任在看春節聯歡晚會之前,你們最期盼的確定就是收壓歲錢啦。“恭喜發財、紅包拿來”舅舅一個,外公一個、外婆一個。你們一個個確定都滿載而歸,手中拿着好幾個大紅包。春節拜年時,晚輩必需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預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們。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由於“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在古代有兩種,第一是常見的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

另一種以彩繩穿線編織爲龍形,致於牀腳。我們現在最常見的就是用紅包直接裝的,簡潔便利美觀。

我的春節每年放假後都要回老家山東,與爺爺奶奶一起共享團聚,這是我一年中最放鬆快樂的日子,也是全家難得團聚的時刻。

描寫春節徵文4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爲證的。此外依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着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掩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早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着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假如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馬上發覺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爲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頭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妙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利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妙心願。

爲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着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爲,相貌特別的人往往具有奇妙的.稟性和不凡的本事。他們心地正直和善,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久都怒目圓睜,相貌兇惡,手裏拿着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預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鬥。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鬱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靜。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其次天夜裏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頭在民間廣爲流傳。

描寫春節徵文5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此詩就是描寫春節的,春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中,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詩的第一句講的就是“爆竹”,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在新年的大年七年級,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啦,以“噼裏啪啦”的爆竹聲來辭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的特產,其起源很早,至今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放爆竹可以製造出喜慶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樂。但現在因爲環境問題有很多地區都是限制放爆竹的,我們在娛樂的同時還是要遵守政府的規定哦。

爆竹聲一停,家家戶戶就開始拜年了。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互相拜年。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幾個人邀請到一起去給別家拜年也有的是聚在一起互相祝拜,這種拜年的方式稱之爲“團拜”。當然,我相信在看春節聯歡晚會之前,你們最期待的`肯定就是收壓歲錢啦。“恭喜發財紅包拿來”舅舅一個,外公一個外婆一個。你們一個個肯定都滿載而歸,手中拿着好幾個大紅包。春節拜年時,晚輩必須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們。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在古代有兩種,第一是常見的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另一種以彩繩穿線編織爲龍形,致於牀腳。我們現在最常見的就是用紅包直接裝的,簡單方便美觀。

我的春節每年放假後都要回老家山東,與爺爺奶奶一起共享團圓,這是我一年中最放鬆開心的日子,也是全家難得團圓的時刻。

描寫春節徵文6

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寸寸土地寸寸風俗,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種民俗。三十六個省區,三十六種文化。每個地區的民風民俗都各具特色。現在讓我給大家介紹我們家鄉的風俗吧。

“吃完臘八飯,就把年來過。”過年不是大年三十那天,而是一個時期。爲了“年”,大家要做很多準備工作,讓年味更足:二十三祭竈關,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殺肥雞,二十八打餈粑,二十九炸和滷。一切都是按着傳統程序進行,所以這些日子家家戶戶都是家家飄香,戶戶歡騰。

到了臘月二十三,族長就會請漆匠來給菩薩貼金。漆匠在貼金前,要念經請菩薩退位,然後在菩薩全身刷上一層生漆,再把黃金貼上,菩薩煥然一新,漆匠在念經請菩薩歸位。菩薩貼金後,族長將菩薩安置在木製轎內,然後放在祠堂前。從臘月二十四起,族裏的年輕人就擡菩薩滿村遊走。

到了年三十那天,大家都早早起了牀,女人們進廚房準備年夜飯,熬漿子貼對聯是男人們乾的活。貼對聯要先貼正屋,先把橫批貼個“福星高照”,還要注意上下聯,右爲上聯,左爲下聯。接着再貼各房門,還要貼些小籤:“出門大利,擡頭見喜”是貼正屋門上,“百無禁忌,萬事如意”要貼正屋牆上,“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是貼穀倉和牛豬雞圈的'。過路人一看,大門都貼了新聯,就知道這家要準備吃年夜飯了。

差不多八點就開始吃年夜飯了,鞭炮聲陸續響起,此起彼伏,要持續2個多小時。一掛鞭炮中間不能熄火停響,炮聲越急越密越響,來年就越興旺。放了辭歲的鞭炮,還要奏上歡快的音樂,一家老小就開始吃團圓飯了。

吃完飯之後,男人們還要帶上斧頭上山收“財”,他們要砍一棵大樹,並連根挖起,做守歲的“柴火”,這棵樹要一直燒到七年級早上,就是“火大財大”。小孩子們要拿出爆竹和煙花,一直鬧到凌晨十二點五十九秒。這大年三十的燈不能黑,要徹夜亮燈。預示來年前途光明。

一年又一年,“年”就這樣在傳統的緊密急促的程序中,在燈火通明的夜裏,在們興奮和疲憊的鼾夢中漸行漸遠。

描寫春節徵文7

春節,農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物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的季節又要開始了,所以每家每戶都充滿喜悅,載歌載舞,迎接這個節日。

我們家也不例外。“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按照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同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是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我和媽媽舅舅舅媽分工明確,我負責擦門窗,媽媽負責打掃衛生間和廚房,舅舅負責洗牀單被單,舅媽把剩下的任務全部承包了。忙活了整整一上午,終於汗流浹背地把房間打掃的一塵不染干乾淨淨煥然一新了。

“掃塵”過後,就該準備年貨了。我們先去了丹尼斯,譁!這個大超市門外停滿了車,橫一輛豎一輛,我們好不容易擠進去,才發現超市內人山人海,許多貨都被搶購光了,我們也加入了搶購隊伍,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買齊後,才“班師回朝”。

回到家,休息了一會兒,又忙活了起來,大家猜該忙什麼呢?對啦,是貼春聯。我們家貼的春聯,上聯是一順百順萬事順,下聯是千福萬福滿堂福,橫批是辭舊迎新。

剛貼完春聯,只聽樓下的小舅舅喊道:“鞭炮準備好了!”我一聽,連忙跑下樓,見到如長蛇般的鞭炮和兩邊準備燃放的煙花。“放吧!”只聽姥姥一聲令下,舅舅立即把鞭炮點燃,幾秒鐘後,只聽“砰砰砰砰砰砰……”的巨響,這邊放着炮,家裏的'餃子也已經下鍋了,等放完了,上樓休息一會兒,餃子也出鍋了,離老遠就能聞到餃子濃重的香味,食慾頓時被提了上來,“吃年夜飯了! ”

吃完年夜飯,就開始拜年了,“姥姥媽媽舅舅舅媽……”我和姐姐拜了個遍,當然,收穫也不小,一個個紅包接連送進了我的口袋裏,哈哈!新的一年開始了,我會努力學習,天天向上。也祝大家牛年大吉,闔家歡樂,福星高照。

描寫春節徵文8

按照家鄉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廿四就開始了。有“臘月廿四,撣塵掃房子”的說法,其用意是要把一切晦運統統掃出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大掃除一次,拆洗被褥窗簾撣拂塵打掃房前屋後,到處洋溢着萬象更新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在農曆臘月二十至三十之間,選一個良辰吉日要“謝年”,這是台州當地一種祭祀活動。一大清早,祖母便會把擦洗乾淨的八仙桌移到正大門前朝南方,還要在桌子當中放上一對燭臺。謝年所用貢品也非常講究,一般都是6樣,因爲6代表着六六大順。擺完供品,點上蠟燭香,嘴裏還唸叨着一些新年的企盼,求神明保祐。酒過三巡後,祖母再拿出大火盆,燒一些紙錢元寶,隨後便放鞭炮。在一聲聲鞭炮聲中,充滿了人們對來年的`期望和祝福,祈盼明年五穀豐登閤家平安。

除夕是最熱鬧的時候了,到處充盈着濃濃的年味與香飄千里的酒菜香。上午要在大門前貼春聯貼福字,還要掛上紅紅的燈籠,爲春節再增添一些喜慶。除夕夜就更意義非凡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着香噴噴的年夜飯,說說笑笑,吃吃喝喝的,好不熱鬧!吃好年夜飯後長輩們要給壓歲錢了,一個個紅包向我“奔”來,我便立刻成爲小富婆了。晚上一邊欣賞着《春節聯歡晚會》一邊跟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守歲。外面煙花漫天飛舞,爆竹聲此起彼伏,一起等待着新年鐘聲的敲響。

農曆大年七年級這一天,早上一般都吃湯圓或年糕,寓意着團團圓圓高高興興。早餐後,穿戴一新的我跟隨着父母到各家長輩親戚朋友家拜年,互相用吉祥的話道賀,一起玩耍,也可以收到長輩們送的紅包哦。

農曆正月初八俗稱“鬧上八”也是“開市”的日子。許多商店也在這一天開門營業,爲了圖個熱鬧吉利順當,商家都要放鞭炮,於是大街小巷到處響着“噼裏啪啦”“噼裏啪啦”的鞭炮聲,一派紅紅火火的景象。

正月十五鬧元宵,元宵節雖在我們這兒不怎麼隆重,但也十分熱鬧。這一天我通常會拉着爺爺給我做的兔子燈,去街心公園猜燈謎,領獎品。對於我這個吃貨來說,吃顯然比玩更重要了,正月十五這天我們要吃一種台州特有的小吃“山粉糊”,主要以山粉(紅薯粉)爲主,配料可以隨心所欲地放,如:葡萄乾紅棗荸薺小湯圓蓮子芝麻粉等,甜甜的糯糯的,有種幸福的感覺。

家鄉的春節在正月十五香甜的山粉糊中結束了,可那熱鬧祥和的畫面深深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描寫春節徵文9

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寸寸土地寸寸風俗,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種民俗。三十六個省區,三十六種文化。每個地區的民風民俗都各具特色。現在讓我給大家介紹我們家鄉的風俗吧。

“吃完臘八飯,就把年來過。”過年不是大年三十那天,而是一個時期。爲了“年”,大家要做許多預備工作,讓年味更足:二十三祭竈關,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殺肥雞,二十八打餈粑,二十九炸和滷。一切都是按着傳統程序進行,所以這些日子家家戶戶都是家家飄香,戶戶歡騰。

到了臘月二十三,族長就會請漆匠來給菩薩貼金。漆匠在貼金前,要念經請菩薩退位,然後在菩薩全身刷上一層生漆,再把黃金貼上,菩薩煥然一新,漆匠在念經請菩薩歸位。菩薩貼金後,族長將菩薩安置在木製轎內,然後放在祠堂前。從臘月二十四起,族裏的年輕人就擡菩薩滿村遊走。

到了年三十那天,大家都早早起了牀,女人們進廚房預備年夜飯,熬漿子貼對聯是男人們乾的活。貼對聯要先貼正屋,先把橫批貼個“福星高照”,還要留意上下聯,右爲上聯,左爲下聯。接着再貼各房門,還要貼些小籤:“出門大利,擡頭見喜”是貼正屋門上,“百無禁忌,萬事如意”要貼正屋牆上,“五穀豐登,六畜興盛”是貼穀倉和牛豬雞圈的。過路人一看,大門都貼了新聯,就知道這家要預備吃年夜飯了。

差不多八點就開頭吃年夜飯了,鞭炮聲間續響起,此起彼伏,要持續2個多小時。一掛鞭炮中間不能熄火停響,炮聲越急越密越響,來年就越興盛。放了辭歲的鞭炮,還要奏上歡快的音樂,一家老小就開頭吃團聚飯了。

吃完飯之後,男人們還要帶上斧頭上山收“財”,他們要砍一棵大樹,並連根挖起,做守歲的`“柴火”,這棵樹要始終燒到七年級早上,就是“火大財大”。小孩子們要拿出爆竹和煙花,始終鬧到凌晨十二點五十九秒。這大年三十的燈不能黑,要徹夜亮燈。預示來年前途光明。

一年又一年,“年”就這樣在傳統的緊密急促的程序中,在燈火通明的夜裏,在們興奮和疲乏的鼾夢中漸行漸遠。

描寫春節徵文10

中國的傳統佳節中最盛大最有代表性的當屬春節了!

春節七天樂!在那七天中,家裏的電視彷彿背景音樂一般,總是熱熱鬧鬧地開着;盤子裏的零食也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那個盤子彷彿有魔法一般,裏面的零食總是少不了。

春節的前奏當然是購物啦!商場裏超市裏,到處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收銀的地方排成老長的隊,手推車前進都困難!外婆常抱怨,又不是平時沒得買,怎麼過年還這麼多人?說歸說,她還不是興沖沖地去了一回又一回,不是忘買這個,就是忘買那個,彷彿總是考慮不周全。各家店鋪的廣播裏總是播放着《步步高》《喜洋洋》《恭喜你發財》等喜氣洋洋的歌,到處是金燦燦紅通通喜樂包裝的年貨,人們都興高采烈地忙着採購年貨,一幅熱鬧的景象!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正如宋朝詩人王安石所說,春節總是在爆竹聲中度過。每當春晚倒計時的鐘聲響起,外面總是響聲一片:爆竹地上“砰”一聲空中又“乓”一聲,據說有個別稱叫“天地響”;百響“噼裏啪啦”嫌不夠,還有“千響”“萬響”;煙花“嗖”的一聲飛上天空,在夜空中綻開美麗的'笑顏。

在春節,人們吃的食物都自帶喜慶,如吃年糕諧音“步步高昇”吃魚諧音“年年有餘”吃湯圓諧音“團團圓圓”吃蛋餃寓意“招財進寶”,連形狀相似的餃子餛飩也一律是這個意思,就連不小心打碎個盤子也不要緊,會諧音“歲歲平安”!

春節,最讓人高興的自然是一家人團團圓圓在一起,即使遠在他鄉,也會千里萬里趕回家去陪伴家人。我當然也不例外,每年我們都會帶着大包小包去看望八十多歲的太奶奶,和她一起照張全家福!

春節裏,最開心的事當然是走親戚拿壓歲錢了!你不要,親戚還會追着你,硬塞給你,還會生氣地數落你:“哎呀!給你,你就收下嘛!”真是讓人哭笑不得,逃都逃不掉。

我最喜歡去舅舅家拜年,因爲他們家不僅有和我年紀相仿的玩伴,還能吃舅舅做的天下第一美味——松鼠桂魚!嘗一口,一股酸甜鮮香的味道立刻佔據了我整張嘴,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

春節,是吃貨的節日是充滿歡聲笑語的節日,更是中華民族闔家團圓最大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