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來歷演講稿

演講稿具有觀點鮮明,內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現如今,演講稿在演講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怎麼寫演講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秋節的來歷演講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秋節的來歷演講稿

中秋節的來歷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來自中產階級。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中秋節的.故事》。

孩子們,昨天是中秋節,一個傳統的中國節日。你和家人一起賞月了嗎?你知道爲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嗎?

很久很久以前,天壇裏的玉帝有十個太陽之子。這十個調皮的小男孩每天都在天壇一起玩,很開心。然而,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遭受了痛苦。十個太陽曬在一起,河牀乾涸,花木凋零,人們無衣可穿;沒有食物吃;連水都喝不完。玉帝知道後,迅速派神射手后羿去幫助人民。后羿來到凡間,取出玉帝賜的弓箭,一口氣射下九個太陽。天空只剩下一個太陽,人們幸福地過着平靜的生活。

玉帝一下子失去了九個兒子。他非常憤怒,下令將后羿和妻子嫦娥貶到凡間。后羿和他的妻子生活在地球上的貧困中。太后知道後,偷偷給了他們長生不老藥。嫦娥一看到仙丹就變得自私起來,在後羿不在的時候獨自吞下了仙丹。吃了藥後,嫦娥飄到無人居住的月亮上,成了月亮女神。

后羿回家,找不到老婆。他擡頭一看,嫦娥獨自一人在月球上。后羿想念嫦娥,給她做了很多蛋糕。因爲嫦娥被稱爲月亮女神,這種蛋糕也被稱爲月餅。

後來,人們只是把每年的八月十五月亮最圓的日子,稱爲中秋節。這一天,每家每戶親人團圓,一邊吃着香甜的月餅,一邊賞月。小朋友們要是仔細觀察,或許還能看見嫦娥在想念親人偷偷地抹眼淚呢!

謝謝大家!

中秋節的來歷演講稿2

xxx:

大家好!

關於中秋節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爲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xxx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爲節令糕點賞賜羣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爲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謝謝大家!

中秋節的來歷演講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秋節有許多習俗,比如吃月餅、賞月、飲桂花酒等等,但是你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嗎?

傳說以前後羿到山裏去尋友訪道,看見西王母路過此地,就向西王母求到一包不死藥。回到家後,后羿就把不死藥交給妻子嫦娥保管。但是卻被弟弟逄蒙看見了,逄蒙立馬起了壞心眼。

有一次後羿帶着徒弟去打獵,逄蒙假裝肚子疼,留了下來。后羿一走,逄蒙就拿着劍闖進了房間裏,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被逼的連連後退。退到牀邊時,嫦娥靈機一動,把枕頭下的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剛吃完,嫦娥就覺得自己變得身體輕飄飄的`,漸漸飄向了空中。嫦娥心裏牽掛着丈夫,所以就飛到了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來後,發現嫦娥在天上的月亮對他說:“今天晚上的月亮會變圓,你晚上做一塊麪團在屋子東北角,等到午夜時我們夫妻二人就團圓了。”后羿照着做後,到了午夜他們二人就團圓了。

從此以後,后羿每年到了八月十五這天都會做好麪糰,等着嫦娥回來吃。後來這個習俗被大家繼承了下來,發展成爲了現在的中秋節,中秋節吃月餅就成爲了傳統節日的一大習俗。

我喜歡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也喜歡過中秋節。

謝謝大家!

中秋節的來歷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爲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八月爲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爲仲秋,因處於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爲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爲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爲團圓節。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個月,分別被稱爲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農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稱“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新唐書·卷十五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於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爲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爲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

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爲“端正月”。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謝謝大家!

中秋節的來歷演講稿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爲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爲“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爲“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爲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謝謝大家!

中秋節的來歷演講稿6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後天就是是中秋節。中秋的月最圓,最明,最美;中秋月 如水如鏡,詩情畫意,充滿濃濃的親情。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是我們中國人的團圓節,每到這一天,許多遠離家鄉的遊子,紛紛趕回家中,與父母親友歡聚一堂,把酒言歡。

爲什麼叫“中秋” 呢?因爲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是豐收的節日。過去,人們在豐收的季節裏,總要大事慶祝一番,慶祝一年的好收成,享受豐收的喜悅。中秋時節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中秋節還有許多美好的傳說,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玉兔搗藥等等。這些無不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人們吟誦中秋節的詩詞歌賦很多,最著名的當然要數宋代大文豪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同學們,在這美好的日子裏,你有何感想呢?我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想家,想念爸爸媽媽。是的,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掛的時刻。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學子在這美好的日子裏,都會思念親人,思念家鄉,掛念着祖國,希望與親人團圓,共享歡樂。

在中秋季這美好的'日子裏,希望大家可以做好幾件事:

第一,孝敬父母長輩,在中秋節休息的日子裏爲家裏做幾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感謝他們辛勤的哺育;

第二,給辛苦耕耘在講臺上的老師一聲問候,一聲祝福,感謝他們孜孜不倦的教導;

第三,爲祖國的繁榮,國家的強盛,爲早日實現祖國統一立下壯志.請記住: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是國家的希望!

最後我代表全體同學祝各位領導老師身體健康,節日快樂!

中秋節的來歷演講稿7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來臨了。

在這金秋送爽的九月,我們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將欣賞到皓月當空的美景,當我們仰望蒼穹時,腦海中定會浮現起那優美的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是啊,人生有諸多事情難以兩全,多少在外求學和工作的人們,爲了自己的理想,此時不能回到親人身邊。正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

中秋節一直被人們喻爲有人情味,最富有詩情畫意的節日,而這一天天上的明月又分外明亮,分外的圓,所以又叫團圓節。中秋賞月,民間一直流傳着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美麗的神話故事,當然最爲人們熟悉的是《嫦娥奔月》了。

在多民族的我國,有二十多個民族也在歡慶中秋節,雖然慶祝方式各異,但其寓意,也都是在祁求國泰民安,豐衣足食,團團圓圓,平平安安。所以這天都以月餅作爲禮物,親友間互相贈送,以取團圓之意,家家賞月歡宴,呈現太平盛世,祥和,文明的景象,也讓我們更加深切盼望海峽兩岸同胞們早日團圓,祖國的統一大業早日實現。

隨着中秋節的來臨,我們偉大的`祖國建國xx週年國慶節,也接踵而來,更增添了節日喜慶的氣氛,在我們歡慶這雙節之時,我們也應該在學業上來個雙贏,爲國家的建設,民族的振興,我們共同去努力吧!

謝謝大家!

中秋節的來歷演講稿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一年分四季,即春,夏,秋,冬。十五也叫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滿月的月亮更圓更亮,所以又叫“月夕”“八月節”次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圓。遠在他想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也稱“團圓節”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品德入宮,但未被龐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衆、後立她爲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稱,故少女拜月,元“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元朝末年,漢人打算團結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若於無從傳遞消息,後來劉伯溫想出一計,到處散發流言,說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戶戶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人們買來月餅到家中,發現裏面藏着紙條,上面寫着中秋夜,殺韃子,迎以軍。於是衆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這樣留下來的。

中秋節的來歷演講稿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老師讓我們查找傳統文化的資料,我最感興趣的是中秋節。在網上我瞭解到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着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

在這個傳統的節日,我們一家人會團聚在一起,坐在陽臺上賞月,一輪金黃的`圓月已經高高地掛在天空中,向地上灑下皎潔的月光,像輕紗似的一般溫柔。天空中雲很淡,風很輕,月光很美,這構成了一幅漂亮的畫。在深藍色的夜空裏,月亮顯得更圓、更亮、更美,聽着蟲兒的鳴叫聲,品嚐甜甜的月餅和好吃的瓜果,和家人一起度過快樂的中秋節。

中秋節的來歷演講稿10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每年的8月15是中秋節,但是我們都不知道中秋節的來源。那今天我們就穿越時空回到古代弄清楚中秋節的來源吧!

大家都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吧!嫦娥是吃了一顆百年不老的藥片,後來身體越來越輕,然後就飛到月球上去了。那天正好是8月15,人們爲了祭奠她,把那天稱爲中秋節。

還有大家吃過月餅吧!月餅的味道不一樣,得到的快樂也不一樣。我今天就吃了兩個月餅,我打算和媽媽一起吃,你們也要跟最喜歡的人在一起吃哦!我跟媽媽吃月餅時,我吃豆沙味的,媽媽吃的哈密瓜味的。我吃着又香又甜的月餅,想着嫦娥在月亮上。啊!不好!下雨了,嗚嗚!不能看見月亮了,但我又想到了xx老師說的',如果下雨看不到月亮,不要着急,可以在心裏和腦袋裏想一個月亮,把去年中秋節的月亮想成是今年中秋節的月亮呀!這樣也可以呀?然後我和媽媽那天晚上想着又大又圓的月亮,散發光的月亮,我心裏開心極了,原來心有明月,時時有月。

當我看月亮吃月餅時,我總是想到xx、xx等。創造中秋節的老祖宗,我非常感謝這些老祖宗,是他們創造了中秋節,才讓我們過上了中秋節。

謝謝大家!

中秋節的來歷演講稿1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秋節起源於中國,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爲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中秋節也是日本、越南、朝鮮半島等地的傳統節日。

中秋節是大家團圓的日子,每年的中秋節大家都會趕回家和家人團聚。我們家也不例外,我和姐姐、姑姑、媽媽都在我家過中秋節。這中秋節還有一個由來呢!

從前,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因爲后羿射死了玉皇大帝的.九個兒子,被罰下凡間,在凡間后羿除了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逄蒙也混進來了。一天,后羿到崑崙山,巧遇到了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就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不料被小人逄蒙看見了。第二天,逄蒙趁后羿出門打獵時,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沒辦法只好吞下不死藥昇天了。百姓們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料,祈求平安。

現在也有很多人會在月下襬設香料。在中秋節最重要的就是賞月了,中秋節的晚上大家都要打開窗戶,仰望天空賞月,那月亮又大又圓,可惜這次中秋節下雨,月亮沒有出來,我們全家邊吃月餅邊看中秋晚會。

我希望明年的中秋節能看到又大又圓的月亮過中秋節。

謝謝大家!

中秋節的來歷演講稿1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爲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爲仲秋節。唐朝初年,中秋節成爲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優良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衆,後立她爲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古人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爲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騷人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爲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爲中秋節,取意於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爲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爲團圓節。

中秋節成爲一年之中的重大節日,又與科舉考試有着極其微妙的'關係,在我國封建社會,開科取士,一直是統治者十分重視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裏舉行。勝景與激情結合在一起,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譽爲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須進行隆重慶賀,成爲全社會人民的重要風俗,經朝歷代,盛行不衰,中秋節逐漸成爲我國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