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春節的隨筆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說起隨筆,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隨筆是一種很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的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薦]春節的隨筆

春節的隨筆1

每年的正月七年級,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一大早,奶奶和媽媽準備了一大桌香噴噴的飯菜,我們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吃着團圓飯,我們舉杯同慶,祝賀新年好!

往年我們過春節都會放煙花爆竹,但是今年我們沒有放,因爲燃放煙花·爆竹會污染環境,而且很危險,我們要當環保小衛士,一起保護我們的地球母親。

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一起觀看春節聯歡晚會,節目豐富多彩,有唱歌、跳舞、小品、相聲、雜技,表演非常精彩,我情不自禁地跟着拍手叫好。

同時,今年的春節和往年的春節不一樣,因爲來勢洶洶的.疫情,這時,我在電視機上看到奮戰在抗日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放棄了與家人團聚,日夜不停的工作者。我非常感動,我明白了,我們呆在家裏是爲了自己的健康,也是爲了不給醫護人員增加負擔。

20xx年的春節,有美食帶來的滿足,有疫情來臨時的緊張,更有被醫護人員精神的感動!這個春節,有不同尋常的年味!

春節的隨筆2

春節到了!陣陣誘人的香氣撲鼻而來,我循着香氣來到了飯廳。飯桌上擺滿了美味佳餚;飯桌旁充滿了歡聲笑語。那一對對金黃噴香的油炸雞翅,一個個肥嫩鮮美的滷水雞腿,一隻只油光閃亮的椒鹽草蝦,一瓶瓶五彩繽紛的飲料,看得我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開動了。我的嘴裏塞得滿滿的,卻還不停地夾菜。家人看見我狼吞虎嚥的樣子,哈哈大笑。

吃飽了,喝足了,滿意的我打了一個響響的飽嗝,突發奇想,問起了母親:你小時候怎麼過年啊?

母親望望天花板,好似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羨慕地看了看我,苦笑道:我小時候啊,家裏窮,我7歲就自己賺錢了,每天就只能用點鹹菜,混着飯吃。只要有個豆腐呀什麼的,那簡直是‘千載難逢’啊!所以一年到頭,就只有春節才能聞到肉的味道,而且我的新衣服都是過年的時候纔有的,我穿三年,接着給你三姨穿,哪像你?從來不會因爲沒有新衣服穿而發愁過,也從來不會因爲好不容易有了一件新衣服穿就高興得活蹦亂跳。

我猛然驚覺:不是嗎?在二十、三十年前,我的父母也是坐在飯桌上,也是一家老小,但是,他們沒有大魚大肉,也沒有洋酒、飲料,他們只有一點點的肉,些許小菜,但是他們卻已經滿足了。而我呢?我卻在到處挑三揀四,說這個不好吃,又說那個不合自己的.胃口,還經常因爲伙食不合胃口而浪費。衣服呢?他們只有布衣服、棉布褲、破布鞋,但這些在他們的眼中,卻是隻有他們在春節裏才能得到的享受。而我卻從來不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涼風習習,皓月當空,意猶未盡的我正回味着母親說的話,難道我們不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嗎?

春節的隨筆3

我最盼望的日子——春節終於來到了,因爲在這喜慶的節日裏,我們小孩子有好東西吃,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花,有小夥伴玩,最讓我感到快樂的還是給鄉親們拜年了。

大年七年級的三四點鐘,我就迫不及待地催爸爸起來了。(我們這裏的風俗是新年第一天有家裏的男主人放開門鞭和燒團圓飯)好不容易等到喝完團圓茶後,我就找了幾個方便袋迫不及待地準備出發了。媽媽開玩笑地說:“家裏買了這麼多好吃的,還不夠你這隻饞貓吃的!”唉!老媽,你怎會懂得兒子的心思呢,我這不是給鄉親們拜年,爲他們送上新春祝福嗎!我一溜煙跑到了村子的西頭,與早已等候在那裏的小夥伴匯合,便開始給鄉親們拜年了。

我首先來到了李叔叔家,李叔叔是個農民,靠種植大棚蔬菜走上了財富之路。我恭祝他:“新春萬事順!蔬菜長得旺,價格一路長!”樂得李叔叔連忙塞紅包,盛情難卻,只好收了。我又來到了瓦工張叔叔家,他們一家正在喝茶,我祝他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錢財如磚砌牆,越摞越高!”王阿姨聽了合不攏嘴,給了我滿滿一捧糖果。接着我又來到了楊奶奶家,祝她老人家“身體健康,萬壽無疆!越活越精神!”她一高興竟然笑掉了假牙,我也跟着樂開了懷。就這樣,我挨家挨戶給鄉親們送上了新春的祝福。我的口袋裏塞滿了紅包,帶來的方便袋也都裝的滿滿的。

拜年結束後,我和小夥伴們匯合,一起來到了徐爺爺家,徐爺爺是個老革命戰士,他的'四個哥哥都在抗日戰爭中光榮犧牲了,他也因爲戰爭而失去了一條腿,沒能成家,今年九十幾歲的徐爺爺,孤苦伶仃地癱坐在牀上,我和小夥伴們給他拜完年後,將自己紅包裏的錢都給了他,一共有兩千多元。我們還將袋子裏的花生瓜子糖果分了類,放在徐爺爺的牀上。徐爺爺感動得熱淚盈眶,不住地感謝我們。其實我們才應該感謝徐爺爺這樣的老革命戰士,沒有他們的拋頭顱灑熱血,哪有我們今天如此安定幸福的生活。

寒假結束了,慶祝春節的活動也接近了尾聲,我覺得拜年是我在春節中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

春節的隨筆4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人們最重視的節日,它代表着團圓、幸福、平安。人們在春節這一天會有很多的講究,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風俗習慣。下面我就來介紹家鄉的飲食小風俗。春節這天,人們會早早的醒來,在開口說話之前,一定會拿出除夕晚上放在枕下的糕點,吃上一兩口,我們稱之爲“開口糕”。薄薄的糕點吃在嘴裏,軟軟的,甜甜的,讓人忍不住想多吃幾口,從嘴裏蹦出的話也一定是甜甜的了。“糕”與“高”同音,小孩吃了開口糕,預示着新年中個子長得高,成績節節高;大人們吃了,在新年中一定“福運高、財運高”;

老人們吃了則希望來年“福壽高升”。正是因爲人們對新年的這些渴望,吃開口糕就成了新年的第一件事。放完開門鞭,全家都穿上了新衣,洗漱完後,都圍在桌子旁吃團圓飯,也就是吃湯圓或餃子了,人們把餃子稱爲“萬萬順”,表示新年中做任何事都會順順當當。“順心”的`心願也就寄託在這常見的餃子上了。吃湯圓則預示着新一年中全家人團團圓圓、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一起。這喝茶也有講究,落座時,北面的位置必須空着,聽媽媽說這是爲了給竈神爺留的,只有招待好他,才能在新一年裏竈臺上總是滿滿當當的。喝茶快結束時,每個人的

碗裏須留下一些餃子或湯圓,預示“年年糧食皆有餘”。不管是吃開口糕也好,稱餃子爲“萬萬順”也好,還是給竈神爺留位也罷,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它們雖沒有令人信服的科學依據,但這些飲食上的小風俗正是人們對新年中豐收、平安、健康、幸福的一種美好願望吧!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繼承和發揚呢?'

春節的隨筆5

有很多年覺得,自己沒有再過過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春節。

所謂的真正意義上的春節,就是舉家團圓、有吃有喝、天倫之樂:我們所有最重要的親人必然要都在,爸爸、媽媽絕對不可或缺,我們要做過年做的很多事——比如祭祖、寫春聯、挑燈籠、吃元宵還有無數的年味的美食。這是我記憶里老家的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我們在森然的城市森林裏,早已經失去了這樣的傳統。

永遠記得的是,年少的時候,在故鄉的鵝卵石鋪成的小街巷中,兩排並立着木製的低矮的`有兩到三層閣樓的房屋,每家每戶的屋檐下必然至少有一個紅紅的圓燈籠,燈籠裏面必然是黃色的鴨梨燈泡。每當夜幕降臨,整個小鎮都是一個連着一個的紅燈籠,一排排照亮了漆黑的道路,溫暖了人心。而鞭炮聲會從中午十二點開始接連不斷地一陣一陣響起,每家每戶的門前都是一層厚厚的鞭炮紙,還有些各種大小的小孩子調皮地到處扔着鞭炮或是直接用手拉響。到了晚上的時候,街市上除了賣煙花鞭炮的以及吃麻辣串的地方,幾乎空無一人,所有人都窩在家裏圍着爐火和幾大桌的美食和一年最好的美酒,一邊吃吃喝喝一邊等着準時看春節聯歡晚會。也有些人早早地應了家裏小孩的要求,一到天黑下來便開始放起煙火來——到十二點左右,煙火會格外地熱烈,這時候所有人都在街上或者自家樓頂上一邊齊刷刷放起煙火一邊觀望着整座小城的煙火美景——整個夜空都被各式各樣的七彩煙火點綴着,猶如天女散花——這是大人和小孩們幾乎每個人所感覺到的人生最難得一見的美景——每一年煙火的數量和款式都更加地絢麗多彩!

春節的隨筆6

盼啊!盼啊,眼看春節就快到了,想到這,我不由得笑了起來,在春節前,人們個個喜氣洋洋,個個精神飽滿。逛街的人絡繹不絕,有的在買年畫,有的在買年貨,有的坐着火箱圍着火爐看電視,還有的人在打麻將打撲克,等等不一而足。

反正街上五彩繽紛,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各種各樣的貨物都齊全,琳琅滿目,人們恐怕想買什麼都難選擇!

春節前,家家戶戶都燈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別具一格,各有各的個性。他們把買來的年貨放得滿地都地。買來的年畫怎麼貼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風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貼,有的倒着貼,還有的歪着貼,各有千秋。人們把買來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節一到,就可一飽口福了。家家備有鞭炮,人們穿上新衣服,準備迎新年,在春節前,人們一出門,如果遇上了好朋友,總是口中不忘說一句:“上街啊!”人們忙碌地準備着春節大吃大喝一番。

春節到了,小朋友們對父母說着一些吉祥話兒,爸媽就拿出壓歲錢,讓小孩子們高高興興。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夠吉祥如意,招財進寶。

一些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品嚐着美酒佳餚,談着一些開心的話兒。而最高興的則是我們,可以大把大把地收壓歲錢,然後就歡天喜地跑到街上去買很多好玩的東西,而且我們只要嘴巴甜一點,多說些祝福的話兒,那可就大賺一筆了!

我們一直玩到深夜,嘴裏啃着好吃的水果,手裏玩鞭炮煙花……大人小孩們載歌載舞,玩個痛快!

春節的隨筆7

一進入臘月,空氣中就似乎多了點兒什麼味道,那當然是年味兒啦。大街上擺滿了紅紅的春聯、燈籠。把大街裝點得非常喜慶。

盼啊盼,終於盼來了除夕夜。姐姐一家都從揚州回來了,爺爺奶奶也都到我家來了,家裏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除夕這一天是忙碌的,也是快樂的。爸爸和叔叔貼好了春聯,掛好了燈籠,家裏立刻變得喜氣洋洋起來。媽媽中午就開始在廚房裏面忙碌,切菜、燒肉、燉湯、演奏着一首精彩而動聽的鍋碗瓢盆交響曲。

夜色將小鎮厚厚的包裹了起來,廚房裏透出了明亮又溫暖的橘黃色燈光。除夕的壓軸大戲——年夜飯正式拉開序幕。媽媽在廚房裏喊了一聲“吃飯啦!”我們就連忙向廚房走去,只見桌上紅的紅,綠的綠,令人賞心悅目,都有點兒捨不得伸筷子了。

酒滿上了,飲料也滿上了。大人們喝着酒,聊着天。我們小孩吃着菜,看着電視,哈哈的笑個不停。我們吃的難道就只是菜嗎,當然不是!從這一道道的菜中,我品出了濃濃的親情,家人們的臉上都寫滿了喜悅,他們也一定嚐到了親情的味道。

外面響起了鞭炮聲,聲音真大,似乎要把祝福送到每一個人家。我站在門前,看見許多五彩繽紛的煙花在盡情綻放着,把夜空裝點得十分美麗。

新年的陽光灑滿了大地,大年七年級,以往我都是起牀最晚的人,這次也爭了個第一。上午,回老家拜年,我們小孩子走在拜年隊伍的最前面,看見長輩們,祝他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總能收到紅包,我心裏別提多開心了。

村子裏掛上了五顏六色的旗子,家家戶戶都貼上了大紅的春聯,人們見了面,都互相說着恭喜。人人臉上都閃爍的喜悅的光,彼此之間的隔膜似乎在這一天都消失了,沒有爭吵,只有祝福與快樂。許多小孩子在街上跑來跑去,放着鞭炮,追逐打鬧着,愉快的.笑聲伴隨着鞭炮聲,在大街小巷裏迴盪。

在這新的一年裏,處處都透着新的氣息,村子裏的小汽車越來越多,昔日的磚路也變成了平整的水泥路,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家家戶戶都盛開着幸福的花兒!

春節的隨筆8

今天是大年三十,x年的春節來到了。

早上,我按捺不住興奮,早早的就爬了起來。看到爸爸在貼春聯,就過去幫忙。我邊貼邊念:“吉祥如意全家福,恭賀新禧滿堂春”。正巧,對門家也出來貼春聯了,我又搖頭晃腦的唸了起來:“喜居寶地千年旺,福照家門萬事興”。我發現這些春聯裏都是一些祝福和吉祥的話,真有意思。我興趣更大了,又跑到樓下去看其他鄰居家門上的春聯,哇,真是對仗工整,各有千秋埃看這幅,“春風春雨春光好,新歲新年新事多”,讀起來就好像天真的已經就在身邊了——春風輕柔的吹着,春雨輕輕的飄着,一股清新的泥土氣息直撲心頭。

我問爸爸:“爲什麼過年家家都要貼春聯呢?”爸爸說,春聯源於古代的桃符。桃符是古代掛在大門兩旁的桃木板,上面寫上神的名字,用以驅鬼辟邪,每逢春節的時候,人們就總要用新桃符來替換舊桃符,後來,就慢慢演變成貼春聯了。

爸爸說到這裏,我不禁喊了起來:“我知道了,王安石的著名詩句,‘千戶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說的.就是這個吧?!”

我真是喜歡這傳統的風俗文化,喜歡這濃濃的“年味”!

春節的隨筆9

今天是一個平凡的日子,但是在十一年前的今天卻不平凡,因爲11年前的今天,我-- 一個調皮的女孩誕生了!這既是個令人激動,又讓我回想起母親生我的'艱苦!

我伸了個懶腰,用手揉了揉眼睛,擡頭往上一看日曆,“耶!今天是我生日。”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連忙穿好衣服,來到了父母房前。隱隱約約地聽見他們的談話,原來他們正在商量如何給我過生日呢!我的心裏暗暗高興,心想:“過生日真不錯!”整個上午,我都盼望着早點到“高潮”,想着父母會給我什麼驚喜呢?果然不出我所料,當我回到家的時候,父母在爲我的生日忙碌。我飛地似的跑到了廚房,只見父親小心翼翼地打開蛋糕盒,拿出盒子裏的蛋糕,並插上11根蠟燭,蛋糕上有許多奶油做起來的花,粉色的巧克力上還寫着:祝你生日快樂!多麼精緻的花啊,那花就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呢!媽媽還做了很多我最喜歡吃的菜,有斑節蝦,有大閘蟹,還有我最喜歡的水煮牛肉……一切準備就緒後,我們就開始用餐了。飯後,我親自點燃這11根蠟燭,然後開始許個願,我高興地閉上了眼睛,在心裏默默地許了一個願。我祈禱:我們一家永遠和美永遠幸福!睜開眼睛後,父母和我一起吹滅蠟燭……

今天,是我一年中最快樂的一天。我不僅知道自己長大了一歲,更瞭解了爸爸媽媽,知道了爸爸媽媽的艱辛。我知道母親生我時的痛苦,也感謝父母養育了我,陪伴我成長。

春節的隨筆10

又是一年芳華。

似水流年,蹉跎了一季又一季的桃紅柳綠。今歲,再見火樹銀花,春節已是不容置疑的探訪人間。

春節是有些微雨的,可很快停了。雨後的陽光尚覺清寒,看時是那樣晃眼,驚了沉沉的心夢。憂如隔世般看那天上幾片流雲,不知它們從哪裏飄來,入我的眼時卻顯出了單薄。這雲從何處惹了別離嗎?

不知名的白色的小花已綻放枝頭,原來春姑娘溫柔的小手早就拂過了冬日冷冷的枝。摘一朵,嗅了滿鼻的花香,還帶着淡淡的青草味道,觸感是涼涼的、潤潤的,於是覺得自己觸到了春姑娘的手,微微一絲暖意讓心莫名的一陣悸動。

小孩子們頑皮,手裏總會拿些煙花、鞭炮之類的東西,三五成羣地圍着一個膽子較大的男孩子,吵嚷着要點着爆竹的'引線。有些還放在瓶子裏引着,炸得很是恐怖,便有大人過來喝斥制止,孩子們也就一鬨而散。只一會兒,又聚攏來,爆竹聲便此起彼伏,總不斷傳來。

走親訪友的,總是面色紅潤,一臉的陽光,眼眉都是含着笑。男人們總不忘記吹吹牛,說斗酒贏了誰家的男主人,或是哪家的中了個三d獎還是他當時出的號碼,又或是贏了誰的獎金。而女人們總在一起談論起誰的髮型做的好,誰的皮膚好,誰家的孩子懂事,誰家的男人能幹,誰家的老公疼人。

那些老人才是最動人的風景,他們總會滿眼慈愛,看着姑娘女婿、兒子兒媳、孫兒們,聽他們的笑聲成了他們的享受。現在的老人們兒女成家後,他們守着空巢,老夫妻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老伴兒”,也就節日時能夠兒孫繞膝。

每每看到牽手散步的老人,眼裏就有些溫潤。於那些老人而言,風雨人生幾十年的光景,他們一路走來,至此,已經是雲淡風清,簡單的牽手相扶,便牽繫了濃濃的親情。年輕時是否兩人彼此愛得死去活來,誰能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得出呢?

轟轟烈烈、愁腸百結、魂牽夢縈,比起這份白頭偕老、執手夕陽、笑看兒孫甚至是守着病榻,究竟哪一種離永恆近一些?哪一種才能成就真正的幸福?可憐了大部分人們啊,只能擁有其一,總讓人生有些不甘的遺憾罷。

日子一天天流逝時,我們不自知,滿了三百六十五天還不自知時,春節的爆竹便向着每一個不知今夕何夕的人們問起“辭舊迎新,辭舊迎新,你將辭掉什麼?你又想要迎來什麼呢?”

忽然想起張若虛的名句,“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這種概嘆讓人沉呤了千年,到後來朱自清先生也輕輕地問“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起風了,透着絲絲不易察覺的寒意,吹起了紅燈籠的絲線飄飄,吹轉了孩子手中的風車,吹起滿地鞭炮的殘衣,也吹得那些白色的花兒竟片片零落,花季又如何?若不在枝頭好好地燦爛,轉瞬便是落紅,只爲下一季的春花作了春泥賠了嫁衣,“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香如故嗎?未必,留下的只是千般憂傷與無奈的吧。

欣賞着處處風景的時候,心已飄到海角天涯。

春節像相思一樣漫長,春節也像日子一樣匆匆,你若問起“春節過得好嗎?”我只能說“唉,又是一年芳華,又是一年芳華。”

本散文作者:千面狐蝶

春節的隨筆11

又過年了,時光流失的真快啊,不知不覺就到了年關!不知道是我的年齡大了,還是自己身體原因,今年這個年,我顯得是那麼樣的懶散,懶懶的呆在家裏哪都不愛動,春聯都是當天中午纔出去買的,所有年貨也都是老人張羅的,我似乎把自己架空了。

當夜幕降臨,我走在家鄉街道上,看着家家戶戶門前窗口掛着的彩燈,閃爍着炫麗的色彩,自己恍然間,在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哦……過年了!我們中華民族最盛大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除夕來到了!千家萬戶燈火闌珊,大紅燈籠高高的掛在大門前,把街道照的格外漂亮,又充滿着喜慶!在這樣的冰天雪地中,在這樣霓虹閃爍的夜裏,這個小城市就像仙境一樣,是那麼無與倫比的美麗!

過年,要過的是什麼呢?其實過的就是親人們團團圓圓,外出的遊子都漂洋過海,乘坐飛機輪船的往家趕。過年,過的就是,家家戶戶紅紅火火的氛圍,每家每戶都忙着貼對聯,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除夕夜做出一桌子豐盛的飯菜,伴隨着親人之間的歡聲笑語,大家推杯換盞,肺腑之言盡情述說着……於是出外工作了一年的艱辛,這都隨着快樂的氛圍而煙消雲散了。過年,過的就是,孩子們那顆童心的歡樂,那一張張天真的笑臉,看着小傢伙們一個個拿着鞭炮,不顧寒冷的在外面玩耍,看着他們貪吃的小嘴不停的吃着年貨,家長們的心情也是非常開心的。一年以極其喜悅的氛圍結束,新的`一年又以極其喜悅的氛圍拉開了帷幕。

寒冷的冬季,白茫茫的大地上,小城鎮上家家戶戶那親人們團聚時的快樂的氛圍,就像一股暖流,給這裏帶來了春天般的溫暖。小城鎮夜晚的燈光,就像一朵盛開的牡丹花,雍容華貴的綻放着。

今年這個春節,我似乎真的長大了,成熟了,不再是以前那個幼稚天真愛玩的我了。

春節的隨筆12

(一)

昨天是三十,除夕夜。

昨晚看電視,十一點半就睡了。

今天一大早被鞭炮聲吵醒,還沒爬起來,就聽見媽媽和爸爸討論回老家的事情。昨天一整天都呆在老家,上網也是用手機上的,今天還要去老家?雖然可以得到很多壓歲錢,但是呢,我只希望在家裏和小夥伴們煲電話粥或者QQ聊天,再或者出去玩玩也行,回老家真是太沒新意了。

好不容易爬起來,穿上新衣來到窗戶前,想呼吸點新年的新鮮空氣,但是我錯了。我緩緩打開窗戶,一股濃烈的火藥味直鑽鼻孔,難聞極了,辣的眼睛生疼。我關上窗戶,看着霧濛濛的窗外和白蒼蒼的天空,心裏默默地想着:難道過年非放鞭炮不可嗎?

(二)

到了老家,小妹拉着我,說要去小店裏買“狼狗”。所謂狼狗,就是一種擦了以後冒煙然後炸響的.小鞭炮。我本來就對各種煙味敏感(包括香菸味、汽車尾氣、爆竹煙味等等),再加上玩那個也不安全,我就勸她不要玩了。可她執意要買,我也沒辦法。

她買來以後不敢擦,讓我幫她擦。我纔不幫她呢,叫叔來擦,然後自己躲到一邊喂小鳥。鳥吃飽了,聽它滴溜溜地叫,想起了昨晚電視上轉個不停的小彩旗,感覺有些奇怪。然後又想起昨晚看的魔術,感覺真是厲害,老長一條麪包在魔術師一雙空空的手中誕生出來,一掰掰得斷,一咬還香噴噴的!

過會用手機上網,看到網上有什麼昨晚的魔術大揭祕,我懶得點。每次春晚有點小魔術,都非得有些人過不去似的,一遍又一遍地看然後跟發現新大陸似的,在網上發帖“我看出春晚魔術破綻了”、“春晚魔術大揭祕”等等話題,一遍遍刷新等大家點贊。這種人真是無聊,如果真有這種神人,看啥魔術都能看出竅門,他怎麼不學魔術上春晚啊?人家看的高高興興的節目,一知道訣竅,還有什麼高興勁兒呢?

所以,還是給自己留一點好奇心吧。

(三)

下午看湖南衛視播放的《爸爸去哪兒》,是最後一期。雖然已經看過,但還是興致勃勃地又看了一遍,還是那麼感動。最近喜歡看一部電視劇,但是發現老家的電視機沒有回放功能,有點心灰意冷。

回來的路上,馬路邊的大樹上都掛上了紅燈籠,暖色系的燈光很柔和,人少了很多,能見度依然很低。給小夥伴們發了很多短信,但只有四個回覆。不過有點安慰,QQ上有很多人主動祝我節日快樂,我也一一回復。

我給表哥發了條短信,表哥謝了我之後,說,有個人居然把中秋節祝福短信發給他了。我回復,不會吧?他說,這有什麼,我不回就是了。我問,爲啥?

表哥說:這很明顯是以前的短信扒出來羣發的,俗話說,羣發的我不回。

我嘿嘿地笑了。

好了,沒有時間寫太多,先這些。祝大家新春快樂,馬到成功!

春節的隨筆13

隨着日曆一頁頁的翻過,20xx年轉眼已來到到,原本還沒有春節的概念,可今天早上在公交車上,鄰座一位大媽正在電話裏說到:“知道了,你回來的時候什麼也不要帶,只要你能早點回來過年就行了,現在過年和以前不一樣了,不用儲存那麼多東西,想吃什麼到超市裏轉一圈就行了,特別的方便……”,聽着大媽在電話裏的叮囑,不經意間想起了我小時候過春節的情形。

記得小時候,已進入臘月,村裏的年味就慢慢的開始了。從臘月初八開始,家家戶戶都要醃製臘八菜,據說只有這天醃製的臘八菜味道純正,吃起來脆嫩清爽。

在村子裏只要進入臘月二十三後,就相當於進入了春節,大人們從二十三就開始掃房子、磨豆腐、殺豬肉、蒸饅頭、購年貨,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而我們小孩子,自放了寒假後,在家長的催促下早早的寫完老師佈置的作業後就是玩。

那時候村子裏比較冷,不像現在,屋裏有空調、暖氣,那時候的孩子也就不知道個冷。每天吃過早飯後,把四角(用廢書紙疊成的)往棉褲兜裏一裝,一上午不再着家的,一直玩到大中午讓家裏人在大街上喊半天后才戀戀不捨的回家吃飯。雖然,手和臉被凍得紅彤彤的,甚至手都被凍的裂了口,但還是喜歡在空曠的野外瘋耍,一點也不覺得冷。

到1988年左右,電視機剛剛普及到平常的百姓家,大多數都是12英寸的黑白電視機,一共有3個頻道,電視節目少的可憐,即便如此,也是每天晚上圍在電視機前把電視看的沒有臺了再睡覺,反正第二天不用上課。每次看完精彩的電視節目後,小孩子們第二天就會聚到一起討論劇情中誰是好的,誰的功夫有多厲害,甚至還會癡迷的去崇拜。

稍大一點的孩子,有時也會幫助家裏人乾點活。那時候家裏用電還不是很方便,過年村裏人要做年糕,小孩子爲了能早點吃上一口年糕,都要被“徵用”來推石碾子。

石碾子就是在一塊大圓形的`石磨盤上豎着一根木樁子,樁子上套着一個木框,框內框着一塊石磙子,框着石磙子的木框上有一根長長的橫槓子,人們就推着橫槓子讓石磙子在磨盤上生硬的轉動。空推石磙子還容易,可在磨盤上放上要推的食物後,推起來要有一個勁。

小孩子爲了吃上年糕也是蠻拼的,大人將黍子倒在磨盤後,小孩子用力推着石磙子轉圈,大人拿着掃帚和鏟子跟着石磙子一邊掃,一邊從石磙子上向下清理粘在上面的麪餅。經過多次的反覆碾壓,黍子慢慢的變成粉狀後纔算完成。

做完年糕後,大人們一系列的炸丸子、請神聖(年畫)、炒花生、寫對聯等事項就按部就班的開始了,而小孩子們則每天圍着電視看個不停,大人們有時不高興了就把電視給關了不讓看。於是,小孩子們就每天東家串、西家跑的無所事事。

到了小年那天,小孩子們是玩的最高興了。大人們要包中午的餃子外,就剩下午把院子徹底清掃一遍後掛燈籠、貼對聯,這時大人們把家裏藏的過年時要用的鞭炮拿出來晾曬。然後給小孩子們一些“大地紅”小鞭或者是用紙包裝的“甩炮”。女孩子們則比較乖巧一些,呆在家裏跟着奶奶學剪窗花。

有了玩的“大地紅”小鞭和“甩炮”後,小孩子們就更加的瘋狂了,把家人給的小鞭拆撒了,裝在棉褲兜裏,一個一個的用火柴點燃小鞭放,膽子大的孩子會用手拿着小鞭的底端部分燃放,但也有被小鞭炸傷手的。膽小的孩子一般都會將小鞭插在牆的縫隙裏用長長的香(供奉神聖用的)來點燃小鞭,點着小鞭的引線後趕緊的遠離,並用手捂着耳朵等小鞭炸響。調皮的孩子爲了玩出花樣是變着法的放小鞭,有時他們將小鞭插在過街的拐彎處,等有人經過時,將準備好的小鞭點燃,快速的跑到隱蔽處觀看小鞭炸響後嚇得路人一大跳的樣子。更甚者會將“摔炮”裝在褲兜裏,跟隨在騎自行車人後面,趁其不備將“甩炮”掏出用力的向腳下一甩,嚇得騎自行車的人趕緊下來查看自行車那個軲轆爆胎了,這時小孩子怕捱揍,就趕快的向相反的方向逃離。還有調皮的孩子會將小鞭插在路邊的牛糞上或雪堆裏,路人從此經過時,小鞭也正好炸響,結果是被炸開的牛糞和雪堆弄得行人一身髒兮兮的東西。然後,這些孩子就會跑到沒有人的角落裏大笑老半天。

要說過年最開心、最熱鬧的莫過於大年七年級,那時候大街上還沒有路燈,小孩子們早早的起牀後,點上大人們給糊的小燈籠,去找本家的長輩們去拜年,只要是到了長輩家裏,嘴上都會說一句給您磕頭了,其實磕頭不磕頭,長輩們都會給上幾塊錢或者是一些瓜子、糖,哄得小孩子們特別的高興。

過了大年七年級,都開始去拜年走親戚,一般八年級那天要去姥姥家,到了姥姥家,舅舅、姨姨們都會給壓歲錢,不管多少,躲到角落裏偷偷的去數錢,然後和小夥伴炫耀。回家後捨不得花,交給大人們替自己保存着。

過了初六基本上親戚也都走完了,大人們沒事幹就會聚到一起打打撲克,喝喝茶。而小孩子們還有沒寫完作業的,就被困在家裏磨洋工。一吃過中午飯,村裏大隊部的鑼鼓就會“咚咚嗆”的響起來,那場景既熱鬧有壯觀,一直會持續到正月十五。

正月十六晚上,家家戶戶都有烤百靈火的風俗(也叫去雜病),吃過晚飯後人們會把家裏用舊了、壞了的低價值可燃雜物,比如鍋帽、炕蓆、簸箕、篦子等物品拿在自家的門前,用柏樹上葉子(柏靈)引燃。一家人圍着火堆在旁邊伸手或伸腳烤一下,然後向裏面放一塊饅頭,等火熄了再找出來分着吃,寓意着去除身上的各種疾病,雜物燃燒完後,家人們在睡覺前用工具將燃燒完的灰圍着門口撒成半圓形,把家門封住。

正月十七的早上,家家戶戶還要從家裏往外拉蠍子、蚰蜒,拉蠍子、蚰蜒就是用黃草紙捆綁在一根芝麻秸稈上,點着後從家裏的角角落落轉一圈,一邊轉一邊嘴裏唸叨着“蠍子、蚰蜒跟我走”,然後從家裏一直唸叨着走到村外邊,把燃着的黃草紙扔出去,這寓意着家裏一年沒有蠍子和蚰蜒。

過了正月十七,這個年也就算結束了,小孩子們也就該開學上課了,而大人們則又要爲一家子人的生計忙活開來。

現如今村子裏的孩子和以前我小時候完全不同了,過去的年味隨着現在的生活水平發展變淡了許多。有些傳統的年文化伴着時代的變遷已成爲了歷史,留給我們這些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度初的人來說,春節已成爲童年記憶裏最有樂趣的往事了。

春節的隨筆14

春節,是個喜氣洋洋的節日,也是孩子們最期待的節日。

這一天,令我們這些還未成熟的孩子興奮的,不是又長大了一歲,而是可以好好地放鬆一下---與兄弟姐妹們嬉耍聊天,玩得盡興了甚至打架摔跤,也不擔心爸爸媽媽會大發雷霆。更令我們倍感興奮的是,一家人老老少少團團圍坐在桌上,嘮着家常,然後不知不覺得,一個一個的紅包接踵而至。可謂“財源滾滾來”啊!

春節,免不了燃放鞭炮。雖說這是男孩子的最愛。可誰也沒規定女孩子不許喜歡。這不,與我同齡的女孩子們手持火柴,瞅準時機,時不時把燃着的.一顆爆竹塞進石縫。便迅速撤離,在暗地裏笑看過往行人的狼狽相。每每看着她們開心地大笑,我總是忍不住也去堂一下。可每每好不容易鼓起勇氣點燃那爆竹,只不過是在塞進石縫時的那一絲遲疑,讓我每每不僅手被燃得火辣辣,還被經過的路人逮住劈頭蓋臉地罵一通。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句詩家喻戶曉,成爲千古名傳。也正如詩中所說,每年春節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掛福字,好不熱鬧。而春聯也成爲了我的一大喜好。春節前夕,我總是四處蒐集春聯,然後回家“大顯身手”,將一句句話用墨汁書寫成品,掛在自家門上。每當看着那稚拙的字跡掛在門上,心中還是有一絲激動與不小的成就感。

水餃,諧音“順腳”,意爲一年中順順利利,心想事成,所以水餃成了春節宴上必不可少的佳餚。就本人來說,我喜歡全家團坐在一起,每人手捧一碗水餃,筷旁縈繞着騰騰熱氣溫馨而舒適。

春節,充滿着喜慶與歡樂,它那獨具的炮鳴與飯香味道,令人回味無窮。

春節的隨筆15

新年,這個富有中華民族氣息的節日,就在爆竹聲中拉開了帷幕。在我眼中,春節是一個帶有幸福充滿希望的日子。

在春節裏也有許多習俗,比如掛燈籠、燒獅子、舞獅子、放鞭炮、掛彩燈,而我們小孩子最希望的就是穿新衣服,收壓歲錢了。不過在古代小孩子過春節收到的就不一定是壓歲錢,有時也會收到壓歲物。

在春節裏有很多人都會有希望,例如:出租車司機的希望是有更多的.人來乘座他的車,清潔工希望的是大家不再亂扔垃圾,讓安康變的更加美好成爲園林城市和旅遊城市,自己也不用那麼忙碌的打掃,也不用整天那麼累了。家長的願望也就不用猜了,肯定是努力工作爲我們掙更多的錢,而我的願望就不同了,我是希望能考一個好成績,比今年的要更好。

春節的顏色爲什麼是紅色的,這個問題許多人都不明白,而我的理解是紅色代表團圓、喜慶、希望和幸福還有美好的節日。

新年是個充滿希望的日子,也是一個帶有幸福的日子,春節又是一個讓全家人團聚的日子,春節是多麼的讓人感到美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