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我的元宵節的作文六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的元宵節的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我的元宵節的作文六篇

我的元宵節的作文 篇1

元宵節,是我國的三大傳統節日之一。我覺得別的節都比不上它,大家聽了相信一定會問爲什麼吧,因爲我喜歡元宵節前的上燈,還喜歡元宵節裏的湯圓。

昨天晚上,我和爺爺一起去蝶園廣場看燈,蝶園廣場可真美呀!不僅廣場的上空飄着許多的孔明燈,而且廣場上、草地旁還有許多人在點,他們還在燈上寫上自己的願望,有老人、有青年、還有小孩,有的寫下對兒女的祝願、有的祝願家人幸福平安。

只見有一個人獨自在草地上點着,可是剛剛飛上天就被飄來的煙花燒了,那人環顧四周看見了一個四五歲的小孩用煙花打着那個被點着的孔明燈了,那人只好無奈地搖搖頭,又買了一個,我轉了一圈,突然我發現一個水上氣球莫名其妙地破了,只見氣球上有一個被燒過的大洞,後來才發現是被一個小朋友用煙花的火苗燒掉的,我想:如果那家店主發現了他就慘了。

我們繼續向別的地方走去,我們又看見了一個人在用名字作畫,真是漂亮極了。我們看了一會兒,又碰到了我的一個同學,一起玩了起來。

時間過得真快,覺得時間不早了,就和爺爺一起回家了。

我愛元宵節,更愛元宵節上燈時的景象。

我的元宵節的作文 篇2

聽人家說,第一次在公園看花燈時候,沒有比現在的漂亮,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那時,還踩了好多人,連橋都翻了起來,今天剛剛好是正月十五,我倒要看看公園有多漂亮。

我和爸爸,媽媽一進去,看見四周到處都是花燈,那些花燈可好看了!走着走着,忽然我發現了一盞裏面有個東西在不停地轉,我問媽媽那是什麼,媽媽回答我說。"那盞就是你很想看到的走馬燈。"我仔細觀察了一下,看到走馬燈不停地旋轉着,你面有很多漂亮的圖案通過燈光照射出來,我們在外面看就象走馬觀花一樣。

我最喜歡的是那一條龍燈,而且這條龍是用幾千多花做的,很有特色.看到今年的龍燈,我想起了去年看到的龍燈,它是用兩千多個光碟做成的,金光閃閃,也很漂亮。

看完龍燈後,我們又走到東門看花燈。來到這邊,我看見人比其它地方的多,很多小朋友都騎在大人的身上,我也學着叫爸爸揹我,爸爸二話沒說,一下把我舉起來坐在他的肩膀上。我看到眼前的花燈千奇百態。"螞蟻燈,螳螂燈,兔子燈……"我把看到的花燈講給媽媽聽。

看完了,我們懷着輕鬆的心情往回家的方向走去。

我的元宵節的作文 篇3

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因爲每年都有花燈展,所以又稱花燈節。利津縣鳳凰廣場上正在舉行一年一度的元宵節燈會,跟隨我去觀花燈吧!

正月十五晚上,我和父母還有同學徐婧一起去觀看花燈展。

來到廣場上,我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這裏簡直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廣場上人山人海,你一言,我一語,每組燈展都被她們誇得美不勝收。

我和徐婧首先來到鯉魚跳龍門前,兩條鯉魚好似在爭先恐後地跳龍門,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再來到兒童樂園,喜羊羊與灰太狼像是在等待小朋友的到來,祝大家喜氣洋洋過元宵節。

這是我最喜歡的幾組燈,也是最好玩的幾組燈。在這兒,我祝大家新年快樂,吉祥如意。

今年的花燈太喜慶了,我太喜歡觀花燈了。

我的元宵節的作文 篇4

歡樂的元宵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元宵節一過,春節也就快過完了。所以這天是非常熱鬧。人們在這天的主要活動是看花燈、舞龍,更重要的就是看煙花了。

正月十五,我和母親一起回到我們的老家——墊江。到了墊江。我就和表妹到處去翻看外公都準備了哪些煙花。庫房裏煙花可真多呀!有“沖天炮”、“孔雀開屏”、“彩色噴泉”、“變色冰激凌”、“雙喜炮”、“波彩明珠”,等等。不過,從名稱來看,我還是對“雙喜炮”更感興趣。

吃過晚飯,天才剛剛擦黑,我就嚷嚷着要母親帶我去壩子放煙花。母親說不過我,立刻就陪我去了。開始放煙花了,首先放的是“變色冰激凌”。只見,一束火花直衝上天,由紅色變爲綠色,綠色又變成黃色,黃色又變爲藍色,藍色最後變爲白色,形狀真的像極了“冰激凌”。

緊接着只聽“砰砰”兩響,我喜歡的“雙喜炮”也上天了。就像兩顆子彈激射出去,還帶着“嗖嗖”的聲音,美妙極啦。再接着“孔雀開屏”,“彩色噴泉”、“彩波明珠”,真是讓人目不暇接,煙花繚亂。

特別是哪個“沖天炮”飛出去的速度像火箭般快,直衝夜空。突然有一些像飛機的煙花四處亂竄,我和一些小夥伴們嚇得抱頭鼠竄,四處躲閃,生怕撞在身上把自己燃起來,場面好不熱鬧。

八點過後,大家的煙花都放完了,人羣漸漸散去,我還沉浸在那場景中……

我的元宵節的作文 篇5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關於元宵節有個傳說: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獵殺他們,有一隻神鳥因爲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牲畜財產統統燒光。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着生命危險,偷偷駕着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人們。衆人聽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纔有一個老人家想出一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裏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爲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爲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生命和財產。爲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每當到了元宵節,我們這裏的政府都會放煙花。到了元宵節這天,我們一家人都要去街上看煙花。到了街上,我發現政府門前真是人山人海,我們好不容易纔找到一個位置看煙花。等好長時間,總算聽見一聲震耳欲聾的炮響,接着放出了一個像菊花一樣的煙花,就這樣,煙花一個接一個的放了出來。有的煙花像大樹,有的像瀑布,有的像蛇……,美麗極了!過了半個小時,煙花沒了,可是我還仰着頭望着天空,久久不能忘記剛纔那壯觀的場景。

我們這裏在元宵節不僅要放煙花,還要吃元宵。元宵由糯米制成,裏面有各種我喜歡吃的餡,有果脯、芝麻、豆沙等很多。起初,人們把這種食品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親人團圓之意,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這就是我眼裏的元宵節。

我的元宵節的作文 篇6

月圓之夜合家歡,萬物復甦始於元。

孩童皆喜元宵夜,故人衆盼此刻聚。

張燈結綵家家樂,喜慶團圓年年有。

傳統習俗綿不絕,元宵佳節聲不息。

——題詩

中國傳統節日繁多,而我們身爲中國人對此卻是一知半解。用明星劉德華在某廣告中對香港服務行業的一句話:今時今日這種態度是不行的。

我在這麼多傳統節日裏,唯獨喜歡“它”。就如東晉宋初時期“田園詩人”陶淵明獨愛菊花一樣,引用《愛蓮說》裏的'詩句:“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每種喜歡都是有一個必要理由的,而我喜歡“它”,是因爲一種人月兩團圓的幸福感。“它”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在漢族古俗中,“它”﹑盂蘭盆節﹑水官節合稱三元,都是非常傳統重要的節日;“它”有三寶: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

“它”就是我最鍾愛的元宵節了。或許會有人問我,我對元宵節的瞭解又能有多少?其實我覺得答案不是一知半解,也不是一板一眼文縐縐的,而是我真實感受出來的元宵節。

我眼中的吃元宵:曾經聽長輩們說過自己親手做的元宵會更好吃,所以從小就是吃貨的我,寧願拋棄出面與小夥伴玩的機會,都硬要乖乖在家學做元宵。晚上吃到自己親手做的元宵時,的確是覺得好像比媽媽阿姨她們做得更好吃,當時還樂呵呵地認爲自己有做廚師的天賦。

我眼中的賞花燈:書上常說古代的元宵節,家家戶戶都張燈結綵,走在街頭彷彿有種依然是早晨的光明。上至皇家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會去賞花燈,只是區別在於皇家貴族是豪華奢靡,而平民百姓則是樸實繁華,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就是普天同慶。在現代,不太可能會有家家戶戶張燈結綵這一場景,不過有“花燈會”就不愁熱鬧這問題了。每年在吃過湯圓後,一家子就直奔花燈會去,各式各樣的花燈簡直使人眼花繚亂,而且還可以現場自己DIY花燈,在賞花燈的同時,還會有一些特色表演來調劑氣氛,花燈會無疑是一場“視覺的享受”。

我眼中的猜燈謎:看花燈當然少不了猜燈謎,我覺得在古代最重要就是這環節,因爲才子佳人可以在此刻突顯自己的才情,然後遇到自己的知己伯樂。小時候去猜燈謎,是因爲有獎品拿,所以總會纏着家人去猜燈謎贏取一些小玩意。而長大後去猜燈謎,除了想挑戰自己的知識量,更多的是體會過去,彷彿能從猜燈謎中穿越到古代,充當一回才子佳人。

我是元宵節的“狂熱粉絲”,狂熱到可以有自己的見解,所以我對元宵節的瞭解不會僅限於此。

有一句耳熟能詳的俗話“無雞不成宴”,每逢元宵節這天家裏人都會大肆鋪張,明明一桌子上沒多少親戚,卻硬是要求在餐桌上加多一味關於雞的菜,還很有理地說“無雞不歡”。小時候不懂,大人們點什麼菜就吃什麼,反正又不用我操心。可長大後就不同了,每次飽餐後看到餐桌上依然還剩着不少菜,最浪費的是那強調無數遍的“雞”居然原封不動,都有種被螞蟻啃骨頭的感覺,渾身不舒服。

剛纔提到的“花燈會”,它除了最大的特色是賞花燈之外,還有就是在花燈會上有各種各樣的小吃,說到小吃當然少不了一次性的塑料包裝盒和竹籤之類的。基本上花燈會過後第二天會產生一種垃圾堆積成山的現象,而這些垃圾大部分是使用過後的一次性塑料物品。

或許大家每次過年都不曾發現這些小細節,但是生活中往往都是細節決定一切。環保口號中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是“地球是我家,大家愛護它”。任何事物都是雙向性的,我眼中的元宵節是喜慶的,也是浪費的。或許我們的作風能使節日過得更加多樣性,但是同時我們也浪費了不少資源。我們需要正視這個問題,不能把這種陋習當成傳統文化一樣傳承下去,不能因爲一時慷慨造成日後資源短缺問題,嘗試合理消費,以不浪費爲標準,這樣會使過節變得更美好與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