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清明節的習俗大揭祕

中國的名族文化源遠流長,不同區域有不同的習俗和生活方式,那麼在東莞他們又是怎樣過節的呢?下面由本站小編爲你整理的廣東東莞清明節的習俗,希望大家喜歡!

廣東清明節的習俗大揭祕

  廣東東莞清明節的習俗

“民以食爲天”,清明祭祖也不例外。掃墓祭祖,不改繁文縟節,回家烹調美味,不厭精細。千百年來的習俗,就通過燒豬、做魚丸、採清明茶等活動流傳下來。宗族家庭的情感,也在這些活動中得到凝聚。帶着對先人的懷念與尊敬,熱熱鬧鬧地過節,清明,並不悽悽慘慘慼戚。

在東莞,清明期間掃墓叫“拜山”,也叫“掛紙”。俗語有“太公分豬肉,人人有份”,東莞人“掛指”、“拜山”一般都會準備燒豬、酒、飯、拜山包等獻給祖先,然而,不同的鎮區的食品各有些許出入,例如鳳崗有采清茶、品甘甜;東城有糯米煮楓葉,一家分吃;高埗有魚丸獻祖先等。講到祭品,清明節比較講究的,蘋果代表平安,甘蔗代表節節高升,乳豬(代表)全家富貴。

客家人在清明節吃艾粄有不同的說法,而在東莞鳳崗,傳說是因爲清明時節雷雨特別多,吃了艾粄就不怕被雷劈。也有人說吃了艾粄小孩子會更乖。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一個古老節日之所以沿襲不衰,是因爲它承載着中國人代代累積下來的那份感情,流淌着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繁衍的精神血脈和文化基因。對先烈、英雄以及死難同胞“祭之以禮”,喚醒着人們心中與國家、與同胞那份割不斷的血脈親情,也將凝聚起推動國家富強、民族興旺的激情與動力。

雖然東莞土生土長的'市民,都會選擇在清明節當天祭拜先人,還會去東莞各大公園爬山登高來度過假期,比如旗峯公園、水濂山公園、大嶺山森林公園、松山湖等都是不錯的好去處!

清明畢竟是春意盎然的時節,宋代詩人程顥曾作《郊行即事》一詩:“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描寫的就是清明美景!

  清明節吃寒食有怎樣的由來

有句俗話:民以食爲天。不過,對於當今的人們來說,吃的含義早已不僅僅是“餬口”,當然也不只侷限於享“口福”。現在之所以將“吃”上升爲“文化”,是因爲它本身包容着民族的、歷史的、地域的豐富內涵。

一種說法認爲,寒食節源於周代的禁火舊制。當時有逢季改火的習慣。春末出火,在這之前告戒人們禁止生火,要吃冷食。舊時寒食節主要吃粥。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

  清明寒食有哪些禁忌

1、腸胃不好應慎食青團

清明寒食少不了青團,青團有糖皮的、青皮的和白皮的青團,青團主要由艾草糅合糯米而成,糯米是一種很難消化的食材,對於腸胃功能不好的人還是慎食,尤其是胰腺炎、胃炎、膽囊炎、膽結石患者以及老人和小孩。

2、螺螄要清洗乾淨

清明時節正是螺螄還未繁殖,此時的田螺豐滿、肥美,在民間有“清明螺,勝似鵝”之譽,但是採食螺螄要注意啦。田螺多生長在污處,體內有大量的寄生蟲,很容易引發霍亂、甲肝及其他腸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