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作文範文(精選6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作文範文(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節作文範文(精選6篇)

  端午節作文1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着這首兒歌,我就會想起端午節,端午節是紀念我國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作,但楚王不採納,最後楚國國土被侵佔,他滿懷憂憤,就跳江自殺了。人們爲紀念他,尊敬他,就把好吃的扔進江中,意思是不讓魚兒們去吃屈原的屍體。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端午節我看到母親在包糉子,看着也想包,就詢問母親的意見,母親一口答應,還要教我怎樣包糉子。

首先,把兩片竹葉折成漏斗形,母親還提醒我:“卷的時候要收緊,否則煮時會漏米。”然後,放入糯米,再放入一顆蜜棗,最後在封口之前,先在米上灑水,將餘下的糉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形成一個三角錐形,把糉子包緊,再用繩子把糉子綁緊。

端午節的習俗不僅有吃糉子,還有插艾葉,佩香包,系五絲線:插艾葉是激濁除腐,殺菌防病,佩香包是避邪驅瘟之意;系五絲線是將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保平安。

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探索,去研究……

  端午節作文2

端午到了,大家都忙活了起來,我家也一樣,媽媽剛剛從超市買糉葉回來,媽媽就將我帶到外婆家包糉子去了。

到了外婆家,看到鄰居跟外婆湊在一起已經開始包糉子了,她們將糯米放在大缸裏旁邊放這糉葉,另外的大碗裏都放着餡:有肉餡,豆沙餡,蜜棗餡,板栗餡······很多很多。我和媽媽也加入其中,大家包的糉有4角糉,3角糉,還有大有小,只有我妹妹包的糉最特別是“無角”糉她將糉包的圓圓的像個糯米糰,在用糉葉包起來就什麼也不像了。

我包的都是小糉子大人一口就能吃下,我不知道妹妹是怎麼包圓的糉子的,我根本包不起來,包起來了,等一下又散了,真是太難包了。

後來我問媽媽:“爲什麼要包糉子。”媽媽說:“這是以前的習俗,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所以就有了包糉子的習俗。

這就是端午。

  端午節作文3

從睡夢中醒來,呼吸着新鮮的空氣。從人們的笑聲中美好的遐想中感受到了端午節的美好和神聖。端午節的早晨既讓人鍛鍊了身體,又讓人們知道了先民們對美好生活的盼望。

吃完了兩個雞蛋,咱們便揹着包袱來到了三角山的腳下,咱們順着山間那蜿蜒盤旋的小路,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看到了龐大的岩石、強壯的綠樹、香氣撲鼻的鮮花、活潑的昆蟲、清澈的小溪,綠油油的小草......

走着走着,終於走到了三角山的山頂。站在山頂眺望遠方,俯視下方,人們常說:“功夫不負有心人”,站得高,望得遠。看到了那幢幢高大的樓房,條條川流不息的街道.......,站在山頂上,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令人流連往返。走了一段路,咱們都筋疲力盡了,就坐在大岩石上,欣賞着美麗的風景,吃着香噴噴的的飯菜,讓人更加貼近大自然,體會出大自然的神祕和絢麗。伴隨着人們的吶喊聲,天空中的無數“小水兵”羨慕極了,也來到了人們的身邊,天空中雖然下着濛濛小雨,但大家一點都不遺憾,而且更加喜歡三角山了。

等回到了家,已經七點多了,吃着媽媽包着美好願望的糉子,心裏也是美滋滋的,在那美好的'端午節的早晨,咱們又盼望着明天,咱們每個小朋友的節日“六一”兒童節。

  端午節作文4

我的外婆住在鄉下。大部分雙休日,我與爸爸媽媽都去外婆家。

外婆很愛我們,她每天掰着手指頭算是否雙休日到了。快到雙休日時她會變着花樣做各式可口的點心,等我們去吃。在衆多的小點心中,最使我回味無窮的是外婆包的糉子。

外婆包的糉子配料可多了,有蝦米、豬肉,花生仁、香菇……糉子比在市場賣的那種小,但卻好吃多了。一口咬下去,香味四溢,又香又甜,香飄十里。

我很小的時候,就曾聽說糉子因屈原投江而流行的故事。傳說屈原在五月初五這天,被迫投汨羅江自殺,當地人民怕他被江裏的魚蝦吃掉,就包了許多糉子投到江裏餵魚蝦,同時用龍舟與鑼鼓驅趕江裏的魚蝦,想方設法救屈原。每當吃着糉子,我便自然地想起這個故事,在爲屈原打抱不平的同時也爲村民的純樸與善良所感動。

過去只有在端午節時才能吃到糉子,現在我幾乎想什麼時候吃就能吃到。每天大街小巷都有小販吆喝“賣糉子”的聲音,小販的糉子與外婆的糉子有着天壤之別。他們的糉子除了必需的糯米之外,就只有幾米花生仁與一小塊肥豬肉,沒什麼味道,外婆包的糉子不僅味道鮮美,而且蘊含着她對我們無限的愛。

每當我嚼着外婆包的糉子,總會回味着那濃濃的親情。

  端午節作文5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雖然它沒有春節那麼隆重的氣氛,但它卻寄託了我們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我們家鄉端午節主要的風俗就是包糉子和插艾草。

端午節前兩天,媽媽就把糉葉和艾草早早地買了回來。媽媽先把糉葉放在清水裏洗淨、浸泡,將洗淨的糯米倒進了盆裏。開始包糉子了,媽媽拿了幾片糉葉,用手指夾着將它們捲成圓錐體,把糯米放進去,中間再放上幾顆蜜棗和肉。媽媽嫺熟地轉動着手,一會兒一個糉子包成功了。媽媽告訴我糉子可以包出很多花樣,有三角形的、菱形的、船形的,還可以用蒲葉包成正方形的。包好的糉子被放進鍋裏煮了三、四十分鐘,一鍋香噴噴的糉子出鍋了,清香四溢,饞得我立馬想嘗上一口。

在媽媽包糉子的時候,我和爸爸也忙個不停,那就是插艾草。我把艾草和菖蒲分成幾束,用紅線紮好,爸爸將紮好的艾草和菖蒲分別插在院門、堂屋門、廚房門上。明間傳說這樣可以避邪納福。艾草還可以做藥材用,每年大伏天的時候,奶奶用曬乾的艾草燒一大盆熱水,給我泡澡,這樣不僅可以防菌防病,還可以讓蚊子不叮咬我。

我喜愛我,也喜愛我的家鄉。

  端午節作文6

我的家鄉在蒼南龍港,我最喜愛的節日就是端午了!

我等啊等!終於等到了端午這天了。大人們都給小孩的額頭塗上一滴紅紅的雄黃酒,胸前佩戴香囊,個個顯得活潑可愛,活力四射了。

媽媽早早地買來了糉葉、糯米、豆豆、肉等材料,包起了糉子來。不一會兒,在媽媽的巧手下,圓筒形、菱形、三角形……一個個造型新奇的糉子展現在大家面前。接着,媽媽把它們放入鍋裏蒸起來。又過了一會兒,香噴噴的糉子出爐了,我們一家人把糉子吃了個精光,就趕去老家看划龍舟。

到了那裏,河岸兩旁已經人山人海,人聲鼎沸。我像只小猴子,使勁擠到人羣最前面。一看,啊!這些龍舟好威武呀!顏色各異,龍頭千姿百態,有的張着犄角,有的睜着雙眼,有的昂首望日,真是栩栩如生,猶如條條真龍在戲水!

“轟隆隆!”禮炮一響,十幾條龍舟像離弦的箭似的在水面飛奔,誰也不甘落後。觀衆的加油聲,吶喊聲此起彼伏,我也情不自禁地叫喊起來,連嗓子也喊啞了,也不歇一下。

啊!端午,你的味道,你的熱烈,你的快樂,令我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