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風俗習慣

農曆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了,古又稱上元節。元宵節是春節後第一個重要節日,元宵節亦是新年真正的開始!以下是小編爲你推薦元宵節的風俗習慣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元宵節的風俗習慣
  元宵節的風俗習慣▏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爲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吃元宵代表着日子越過越紅火,生活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元宵節的風俗習慣▏耍龍燈

舞龍是起源於中國的傳統舞蹈。舞龍和舞獅,古時是在一年中的大型節日裏面節目之一。龍是中國古老的圖騰,正月十五耍龍燈已經遍佈全國各地,乃至全球各個華人聚居的地方!

  元宵節的風俗習慣▏舞獅子

舞獅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前來助興。中國民俗傳統認爲舞獅可以驅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打鑼打鼓,舞獅助慶。

  元宵節的風俗習慣▏猜燈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文娛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各家各戶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衆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爲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

  元宵節的風俗習慣▏送花燈

送燈又稱送花燈,漢族傳統民俗,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

  元宵節的風俗習慣▏踩高蹺

踩高蹺亦作“ 踩高蹻 ”,一種民間雜技。表演者裝扮戲劇或傳說中的人物,踩着有踏腳裝置的木棍,邊走邊表演。高蹺會一般由羣衆自發串連組織起來的。正月十一、十二開始踩街,寓意告知人們在衆多的民間花會中,今年掛個號。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

  元宵節的風俗習慣▏元宵節的風俗習慣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裏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元宵節的風俗習慣▏迎紫姑

迎紫姑是漢族傳統民俗活動。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漢族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佔衆事。傳說紫姑本爲人家小妾,爲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爲廁神,所以漢族民間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此俗流行於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於記載。

  元宵節的風俗習慣▏走百病

走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的漢族傳統民俗文化,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進行。這天婦女們穿着節日盛裝,成羣結隊走出家門,走橋渡危,登城,摸釘求子,直到夜半,始歸。莒縣農村男女老少這天都要到野外走一走,謂之“走老貌”,據說每年走一次可以青春常在,永不衰老

  元宵節的風俗習慣▏逐鼠

逐鼠是一項元宵活動,這項活動始於魏晉時期。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爲老鼠常在夜裏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傳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