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節日記

轉眼一天又過去了,想必有很多難忘的瞬間吧,是時候用心地寫一篇日記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日記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端午節日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端午節日記

關於端午節日記1

五月五日話端午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兩千多年前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因此自古沿襲下來的習俗至今不變:吃糉子、劃龍船……

一到端午節,我就想起那小小的糉子。外面裹着一層翠綠的竹葉,溼漉漉的身體掛着水珠,三角微微翹起,外觀就會讓人頓生清爽!

糉子的花樣、品種繁多。我見過的有紅棗餡兒的,花生餡兒的,鹹肉餡兒的,豆沙餡兒的……真是應有盡有。比如我吃過的糯米紅棗餡兒的,外面散發着竹葉的清香,剝開竹葉白裏泛紅、油光發亮的餡兒,真是讓人不忍下口,可是又讓人禁不住咬下一口,香甜可口,回味無窮!

吃糉子是飽了口福,而劃龍船則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每到端午劃龍船的比賽可精彩了!舵手把舵,掌握方向,衆人划槳,百舸爭流,萬船飛渡,鑼鼓喧天,喊聲陣陣,那種場面真是叫人熱血沸騰!啊!多麼快樂的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日記2

一天,我正在找一隻飛兔,忽然,兔子在我旁邊說了一句話,我就醒了。原來是飛兔鬧鐘在叫我起牀呢。我起了牀,一聽到了三個字,我就跑進廚房,準備開始了。

現在一切就續了,我開始了。我把一堆麪粉捏成船花的樣子,就去做自己的作業了。

做完了作業,我開始吃糉子了。我把它剝開,就突發奇想想做個模型,結果是什麼也做不成。我就一邊吃東西,一邊看電視,一打開電視,就看見了賽龍舟。

賽龍舟的氣氛十分熱烈,看完之後,我決定做一個糉子,奶奶讓我把糉葉捲成一個圓錐形,放上一半米,放一塊肉,再放一半米,把上面多出來的糉葉蓋上,奶奶就拿過糉子,紮上繩結,就放到了桌子上。

我剛包好的糉子,不是很好看,別人包的都是三角形的,而我包的都是又像三角又像四角,我把它叫做“怪怪糉”。

這天是什麼日子,你應該知道了。

關於端午節日記3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歷史上有一位偉大的民族詩人,叫屈原。他空有滿腔抱負,無處發揮,最後跳江而死。後人爲紀念他,在五月初五那一天把糉子投入江中,由此人們習慣在那一天包糉子吃糉子。

端午節那天,大街小巷都飄着濃濃的糉子香,走過那兒的人都會口水直流。

我們家也不例外,我先把糉葉拿在手上圍成一個圓,把糯米和肉放進去,再把糉子包起來,用線把它繫好,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把我包起來的糉子和媽媽的包起來的糉子放在一起,一看,還不如媽媽的好,我想媽媽能包那麼好,我就不能包得更好嗎?

糉子包好了,媽媽把糉子放進鍋裏煮,過了幾分種,我就聞到了糉子的香味,媽媽說:“已經熟了。”終於可以吃了,媽媽把糉子放在盤子裏。我拿了一個糉子,把外殼剝了,開始津津有味地吃起來。

過端午節真好,不dan讓我學會了包糉子,又能吃到美味的糉子。

關於端午節日記4

“呼嚕——”“呼嚕——”伴隨着我的夢鄉,我漸漸來到端午一國。

“哇!”一股香氣撲鼻而來,“呀!”我的鞋爲什麼粘在地了?我舔了一口,“哦!”原來是糯米呀,那可怎麼走啊?這是我發現了,路人穿的鞋都是棕葉做的,原來穿上棕葉做的鞋袋,不怕粘住。正好我口袋有幾個棕子,我把糉子吃完,用糉葉疊了一雙鞋穿了上去。“咚,咚,咚”遠方傳來震耳欲聾的聲音,我馬上跑去看看是怎麼回事。

原來是一年一度的賽龍舟比賽開始了,我參加黃隊的隊伍,我當打鼓手。在裁判的宣佈下,“轟”比賽開始了,隊伍們爭先恐後向前趕,可龍舟無論多大勁劃都不動,沒想到我一失足竟然墜落到了河裏,心裏感到不安,我竟然沒沉下去,“哎”原來是一片糉子海呀!龍舟只所以不動是因爲糉子粘住了,我靈機一動,開始狼吞虎嚥吃糉子,爲龍舟打開了一條通道,龍舟飛快的“飛”了起來,我們黃隊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我又開始瞎逛了起來,見了一堆糉子,我上去就是一口,這是我聽見有人喊“吃人了,吃人了,吃人了”,一個個警官來圍捕我了,“啊”

誰在尖叫?只見媽媽的臉紅紅的,憤怒地說:“幹嗎踢我?”我說:“對不起!”原來是南軻一夢啊!

關於端午節日記5

五月初五成了 傳統習俗的節日端午節,就是吃糉子、吃雞蛋,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我們家有一位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那就是我的媽媽。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美味糉子。媽媽在包糉子之 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糉子葉放在水裏煮一煮,泡好了,再洗乾淨。然後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放到盆子裏。準備工作就做好了。媽媽就開始包糉子 了。她先取出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做成一個窩,放進糯米和蜜棗,包出棱角,然後用線捆好。一個又肥又大的糉子就包好了。活 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媽媽把糉子包好後,把它們放進大鍋裏用大火煮開。再用小火煮三四個小時。慢慢入味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出的糉子香噴噴的,香的只 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我也不知道媽媽包的糉子有什麼‘祕訣’,總是讓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的很多。

我喜歡端午節,更喜歡吃糉子。

關於端午節日記6

今天五月初五,過端午節了。

爲了紀念屈原,我們放了三天假,我們這裏有包糉子、插艾草、系五絲線(長命縷)等風俗習慣。

我聽外婆說,“端午”又叫“端五”,早在兩千多年前,五月初五,屈原抱着大石頭跳進了滾滾的汨羅江中。爲了避免魚蝦損害他的屍體,人們包糉子投進江裏,餵飽魚蝦。當地的百姓也划船四處打撈屈原的屍體,演變到現在也就有了吃糉子、划龍舟的習俗了。

我們利津每逢端午,小孩子的手腕和腳裸處都繫上五彩繩(長命縷)。據說,只有這樣才能夠將孩子拴住。有人說這是迷信,我看這是寄託父母對子女深愛的一種習俗,每個父母都在祈求自己的孩子能夠長命百歲,健健康康。它代表的是一種美好的意願!

我喜歡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日記7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陽節,又叫端午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包糉子、買糉子、吃糉子、賽龍舟。

每到這一天,家家門前掛起菖蒲、艾草,走在街上,到處散發着淡淡的幽香。

婦女們總是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把浸泡過的糯米,用一張張竹片細心的包起來。包好的糉子有白米糉、棗子總、赤豆棕、豬肉糉……各種各樣的糉子放在鍋裏煮,不一會兒,屋子裏就充滿裏糯米和竹葉那淡雅的清香。

在我國端陽節的這一天還要舉行賽龍舟比賽。河裏排着一條條與游龍非常相似的的船。一位位英俊的小夥子穿着綵衣,在打鼓的敲擊聲中,大家划動船槳。河岸上到處站滿了人,大家你擁我擠,熱鬧非凡。

許多老人們都會在這一天講起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戰國時待楚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國身邊當官,一心想使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聽信了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來到淚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長嘆一聲:“永別了祖國。”一縱身跳入江中,百姓划船趕來可是找不到屈原,只好扔糉子在江中,就有了五月初五劃龍舟、吃糉子的習俗。

關於端午節日記8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學校放了三天假,就是雙休日和端午節加在一起的。說到端午節,我也就想到了屈原,據說,屈原是在農曆五月初五受冤,他抱着石頭自投舊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老百姓爲了不讓屈原被魚兒吃掉,家家做糉子,把糉子投進舊羅江中。

媽媽和爸爸帶我一起去外婆家過,這時,外婆正在煮香噴噴的糯米糉子。外婆說:“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這時,外公要跟我講講端午節的習俗,聽說在江南地區,他們爲了驅邪,用艾,菖蒲和蒜這“端午三友”驅鬼,還有一種重要的驅鬼方法,是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這時,香噴噴的糉子煮好了,剛煮好的糉子熱氣騰騰的,我第一個坐在位子上,說:“外婆,我來幫您嚐嚐糉子熟不熟。”外婆笑眯眯的說:“看你這隻小饞貓,好!外婆給你先來一個。”我把糉葉撥開,看到了糯米糉子,聞一聞,哇!真香啊!接着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外婆說:“現在的糉子品種可多啦!有豆沙糉,水晶糉,肉糉,鹹肉糉……”聽着聽着,口水都要流了下來。

去了外婆家,我瞭解了不少知識,不過端午節的糉子真是太好吃了!

關於端午節日記9

我的家鄉在黑龍江省尚志市,是爲了紀念抗日英雄趙尚志而命名的。我家鄉的端午節也是與衆不同的.。

還記得那是小時候,有一年媽媽領我回老家過端午節。那天早晨,我正在睡覺,媽媽忽然叫我起牀。我問媽媽:“天還沒亮,那麼早起牀幹嘛呀?”媽媽說:“今天是端午節呀!媽媽要帶你去看看這裏的人們是怎樣過端午節的。”我高興極了,馬上穿好衣服,跟媽媽出發了。

我們坐着舅舅的摩托車來到了一條河邊。這時河邊已經有好多人了,他們拿着毛巾在洗臉。我好奇的問媽媽:“爲什麼有這麼多人來到河邊洗臉呢?”媽媽說:“這是祖輩傳下來的習俗,每年端午節這天太陽沒升起來的時候,人們都來河邊洗臉洗眼睛,這樣一年眼睛都會明明亮亮的。”真有意思,我們也恭恭敬敬地洗了一把,覺得涼爽極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見路兩邊有好多人在折柳枝。我問媽媽:“這是幹什麼呀?爲什麼要把柳枝折下來?”媽媽說:“在柳枝上掛上紙葫蘆,然後插在大門上,這樣纔有過節的氣氛。”後來我查書,原來人們相信插柳能避邪。

哦!我明白了原來老家過端午節還有這麼多講究,真是不虛此行呀!

關於端午節日記10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棕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寫的就是人們在農曆五月初五過端午節的情景。

端午節又稱重午節,端陽節。

傳說古時候有一位受人愛戴的愛國詩人屈原,因故投江自盡。屈原死後,楚國百姓異常悲痛,紛紛涌到汩羅江邊去憑弔他。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屈原的真身。有的漁夫拿了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吃屈原的身體。人們紛紛仿效。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吃掉。人們就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分別指的是: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以及雄黃酒。

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這一天都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我想,端午節的諸多風俗,也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下一代的美好祝願。

關於端午節日記11

五月五日是端午節,各地有許多的習俗,讓我來介紹一下端午節的一些習俗吧!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古代楚國人因不捨得屈原投江而死,所以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來紀念他,用划龍舟來驅散江中的魚,免得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端午節吃糉子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每到五月初,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糉子的餡品種很多,有豆沙糉、鮮肉糉、火腿糉、蛋黃糉等。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可以避邪驅瘟。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絲布,清香四溢,用五色絲線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在端午節,人們把插懸艾葉、菖蒲作爲重要內容之一。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酒,殺菌防病。

現在我們更重視過端午節了,節日氣氛也越來越濃了,這些傳統習俗我們應該保持下去。

關於端午節日記12

每年家歷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民間傳統節日。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傳說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據說往河裏投糉子,讓魚、蝦、蟹吃飽了,它們就不再吃屈原的身體了。

端午節前夕,我家中便熱鬧起來,媽媽張羅着爸爸淘糯米,自己在一旁洗糉葉,外婆呢,把煮好的糉葉疊齊,準備包糉子。我湊上去一看,用料是又大又肥的豬肉,晶瑩錫透的糯米讓人不能不“口水直流三千尺”。

“饞貓!還沒開始就想吃啦?”,外婆笑咪咪地說,“沒事來幫忙,不要閒着!”我向外婆吐吐舌頭,搬來椅子坐下包了起來。外婆又發話了:“糯葉疊成漏斗形……”“知道知道,您包時我瞧得可仔細呢!“沒等外婆說完,我就搶了話,一邊又忙活着包了起來。拿起幾張糉葉,我反它們疊成漏斗形,放一勺糯米,再放幾塊豬肉,剩下的又用糯米裹了起來,繞了幾下,終於吃到了自己包的糉子,這一個端午節真有意思!

關於端午節日記13

農曆5月初5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當到了這一天,人們都要包糉子、賽龍舟。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他非常愛民,深受老百姓的擁護。那個時候,秦國的實力非常強大,屈原想聯合各個國家一起對抗秦國。可是卻遭到楚國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見秦國的軍隊已經快要撞開楚國城門。心想:國家已經沒有希望了,我活着還有什麼意義。於是,他在農曆5月初5這一天投江自殺。

屈原死後,老百姓紛紛把用遼葉包好的糉子投向水裏,怕水中的猛獸吃了屈原。爲了驚動魚兒不讓它們吃屈原的屍體,好尋找打撈屈原的屍體,人們還製造了一種叫“龍舟”的長船。每到端午節,人們就賽龍舟。

一直到現在,我們依舊過着端午節。端午節成爲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按規定放假一天。現在過端午節不再侷限於吃糉子和賽龍舟,有條件的可以去外地旅遊,沒條件的也可以在家鄉郊遊。

至今人們仍沒忘記屈原這位“愛國詩人”。我們一定要繼承先輩的志願,更好的建設我們的祖國。

關於端午節日記14

今天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外婆給家裏送來了許多美味的糉子。一個個大大的糉子用長長的綠葉子包成四個角,再用一條細繩子把它繫緊。做糉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還可以在裏面添加一些蜜棗、雞蛋黃、瘦肉、板栗等等。剝開熱氣騰騰的糉子,頓時芳香四溢,雪白的糯米像變魔術似的已經成了琥珀色的,晶瑩剔透,十分誘人。我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果然香甜可口。

糉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食品,除了吃糉子,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有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葉菖蒲、小孩配香囊等等。

今天,我還上網查看了有關端午節的資料,我知道端午節還可以叫午日節、重午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等。我還知道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

在這個家家戶戶飄滿糉香的日子裏,我不僅品嚐了美味的糉子,而且還收穫了很多知識。

關於端午節日記15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不dan僅因爲它能吃糉子和綠豆糕,更因爲它是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

大家知道嗎:每年是端午節。這可是我們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每逢端午節,人們都要把房子打掃得乾乾淨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這一個小常識大家要知道哦!

對了,訴大家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要看仔細哦!“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水下喜洋洋。”怎麼樣,好聽嗎?

端午節還有很多活動,主要活動有兩個,分別是:賽龍舟、吃糉子。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流行的民族地區很廣,有漢、壯、布衣、侗、土家、仡佬等。

我喜歡端午節,因爲我愛吃糉子。呵呵!你們喜不喜歡端午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