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端午節(15篇)

我愛端午節1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比如:中秋節,清明節,臘八節……但我最喜歡端午節。

我愛端午節(15篇)

端午節的早上,我還睡意朦朧的時候就聞到了一股糉子特有的味道,我立馬起牀洗漱完畢就迫不及待地跑向餐廳,我看到了兩種食物:綠殼雞蛋和我最愛的迷你糉。我剛坐到椅子上就狼吞虎嚥的開始吃起來,滿嘴的蛋黃香。

吃完早餐我們全家人一起出發去南塘去看賽龍舟,這裏熱鬧非凡,敲鑼打鼓,人山人海,比賽開始了,只見選手們聽到鑼鼓聲就開始奮力向前劃,龍舟在水中飛快地遊動,我都看呆了,不久第一名龍舟就到達了終點。

看完了龍舟,我們走進了一家很有特色的小飯館吃飯,我看見一張紙粘在玻璃上,上面寫着:端午節的由來,有一位愛國詩人叫屈原,他在楚王身邊做官,楚王聽了奸臣的胡言亂語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得知楚國都城被佔領老百姓遇難,悲痛欲絕,五月初五這天,屈原縱身跳入泊羅江。老百姓知道了這件事後。含着淚水來到了泊羅江。爲了不讓屈原餓死,也爲了不讓魚兒把糉子吃掉,他們就用若葉把糉子包起來,扔入泊羅江喂屈原。漸漸地,漸漸地人們的後代也學着前輩一樣在五月初五這一天吃糉子。就慢慢形成了端午節,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我愛端午節。

我愛端午節2

我們的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如清明節、春節、中秋節……但是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因爲在那一天可以包糉子、吃糉子。

每到端午節,我便會早早的起牀吃早飯。中午,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來了,我會和媽媽一起包糉子,媽媽一般都是做後勤工作的,比如準備糉葉、紅棗等,而我呢,主要負責包糉子。但是這個包糉子是要加引號的,爲什麼呢?因爲我包糉子的時候,媽媽會在旁邊提醒,“你紅棗加得少一點,切得糉葉也要小”,我想這應該就是感恩節要孝敬父母的原因了吧?好了,我不能再偏題了。當我在包糉子的時候,我的腦子裏會出現各種奇思妙想,“我做出來的糉子好吃嗎?”,“爸媽會不會喜歡我的糉子?”因此,媽媽說我會得抑鬱症的,我覺得這應該是媽媽逗我玩兒呢吧,於是沒太在乎,沒過多久,我自認爲不太漂亮的糉子就出來了。

媽媽大概是覺得我做的很好,還不停的鼓勵着,可是我卻很傷心,因爲我要的不是很好而是更好。

我愛端午節3

今年的六月六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你想了解這個節日嗎?那就聽我給你講講……

端午節時,有些地方要賽龍舟。那一條條龍舟就像一位位精神抖擻的將軍!節日那天,人們還要吃糉子,糉子有很多種餡,比如:豆沙餡、白糖餡、紅糖餡、豬肉餡、鹹肉餡等。作爲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我們都特別喜歡這個節日!

去年端午節,我在家做作業,突然有人敲門,我打開一看是奶奶,我連忙叫媽媽去煮糉子。

午飯時,我先挑了一個大點兒的糉子給奶奶。還沒等奶奶張大嘴,我就把肉糉子塞進奶奶的嘴巴里,奶奶笑得合不攏口……我又挑了幾個給爸爸媽媽,然後才自己剝開糉子放進碗裏,拿起一雙筷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呀,真香!我忍不住想挑一個大的吃,可一想到《孔融讓梨》的典故,我的臉一下子紅了……於是,我選了一個最小的糉子拿到自己的碗裏來,奶奶在旁邊不住地點頭,笑呵呵地說:“我的小孫子真是個懂事的乖孩子啊!”

我愛端午節!

我愛端午節4

每個端午節我們都會歡聚一堂,一起吃糉子,包糉子。

這個端午我們又來到了外婆家,是爲了看外婆,又是爲了嚐到“世上最好吃的糉子 ”一 外婆包的糉子。

我們來時外婆還在準備包糉子的材料,我悄悄的走到了外婆身後“哇”的叫了一聲,外婆卻若無其事的轉了過來,臉上是那樣的慈祥:“誠誠,你回來了,我可想你了!”說着,我便撲進了她的懷抱,她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驚住了。

之後,我們就開始了包糉子,外婆將準備好的材料放到一邊,那黃色的像草一樣的東西立刻吸引了我,我指着問:“外婆,這是什麼東西呀?”“是馬蓮草,到時候用來捆糉子”那外婆細心的講解到。外婆將“傳家祕方”熟練的包進了糉子裏,又將糉子包成了三角形,香氣頓時充滿了整個廚房,之間外婆又熟練的將糉葉包住了糉子,又將馬連草將糉子捆了起來,於是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外婆又飛快的包起來,見外婆包,我也包了起來,我小心翼翼的左捏右捏,好不容易纔包好一個,這時,外婆已經包完了。

我們將糉葉擺在鍋底,將糉子擺入鍋中,再在上面壓一個盤子,外婆纔開小火煮了起來,就這樣乾巴巴的等了30分鐘,外婆才把火關了,我以爲煮好了,就去揭鍋蓋,外婆制止:“水蒸氣會把你燙傷的,還要等一兩個小時!”

我也不想閒着,就和爸爸媽媽講起了故事,“誰知道端午節爲什麼吃糉子?”“我知道,爲了紀念屈原,5月5日,屈原因亡國之痛投江,人們爲了不讓屈原身體受到損傷,紛紛用竹筒裝米投江,從屈原跳江開始,吃糉子就成了我們的習俗。”不知不覺,糉子煮好了。

外婆連忙把糉子端上來,我連忙咬了一口又香又糯的糉子“世上最好吃的糉子果然名不虛傳!”

我最喜歡蘸着白糖的白糉子,不僅僅因爲它清香可口,更因爲嚼着它,一種甜蜜幸福感油然而生。

我愛端午節5

每年的端午節,我都會想起小時候學過的兒歌:“五月五,是端午;家家戶戶吃糉子。豆沙餡,蜜棗餡;小朋友們笑開懷。五月五,是端午;家家門前掛艾草。能驅蚊,能辟邪,快來看,快來看,河裏龍舟爭向前。大家一起慶佳節!”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而設的,因爲是五月初五,許多習俗也和“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很多地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雄黃酒和黃豆瓣包的糉子。此外,端午節還要舉行精彩的龍舟比賽。

到了端午節這天,我們一大早就把碧綠碧綠的帶有清清香氣的艾葉掛在大門上,媽媽告訴我:“艾葉既能辟邪,又能驅蚊。”端午節又怎麼能少了糉子呢?我很期待過端午節,誘人的糉子讓人垂涎三尺,雪白雪白的糯米里裹着細細的豆沙或金黃金黃的蛋黃。每個糉子的形狀都是有棱有角的,顯得非常有個性。把糉子煮熟後,輕輕地解開絲帶,剝開糉葉,一股濃濃的香氣朝我撲來!一口咬下去,滿嘴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見黃燦燦的蛋黃,糯米的香氣夾雜着蛋黃的味道,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故鄉的端午節,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的欽佩和讚頌。吃着家鄉的糉子,看着精彩的龍舟賽,心裏別有一番滋味。

我愛端午節6

6月2日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騎摩托車到離城很遠的山上踏青。一路順風順水,景色宜人。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剛到了半山腰,好好地摩托車後輪胎突然癟了。我們只好推着泄了氣的摩托車打道回府。

因爲這裏離市區很遠,所以在短時間內沒有地方修理。摩托車本來就比較重,再加上沒有氣,大大的增加了它的重量,推着非常吃力。我在後面推,爸爸在前面推,過了不大一會兒,我們兩個就氣喘吁吁、汗流滿面。媽媽不但一直給我們鼓勁,而且還積極的尋找修理點。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因爲我自己也盡了一份力量,全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

經過一番拼搏和努力,我們足足走了5公里,但還是沒有到達目的地。向當地村民一打聽,說再往前走半小時會有一個修車的地方,到那裏就會有希望了。雖然我們已經筋疲力盡,但一聽到這話,我還是信心百倍的推了起來。在這半小時裏,可能是我這一生中最漫長的30分鐘,路上我竭盡全力的向前走,心裏只有一個念頭,堅持就是勝利。終於,在我和爸爸的密切配合下,英勇的走完了這段艱難的旅程。

這次特殊的旅行,讓我真正的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相信這次旅行會讓我終身難忘,我想今後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會束手無策。

我愛端午節7

我愛端午節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爲端陽節。讓我來爲大家介紹介紹端午節吧!端午節有許多種說法,人們最相信屈原跳跳江自殺的說法。古人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對當時的社會不滿,心如刀割,所以他在農曆五月初五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亡。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有了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龍舟競賽,包糉子,喝黃酒的風俗習慣。

每當端午節前個星期,我的爺爺奶奶就會把買回來的糉葉浸泡在碩大的水盆裏,接着就準備好糯米,用臘肉,鮮肉,豆沙作餡,包成糉子。奶奶包出來的糉子非常誘人,讓人 垂涎三尺,四個角翹着,可愛極了。鍋裏躺着的糉子,就像小寶寶一樣新鮮細嫩,惹人喜愛。剛出鍋的糉子,那濃濃的香氣迎面撲來。那沾滿水的糉子熱氣騰騰,輕輕撥開糉葉,白色的糯米已經泛黃,輕輕咬上一口,滿嘴充滿米香。再咬上一口,便看到暗紅的餡,吃起來甜而不膩,讓人回味無窮。

我還記得每年端午節,奶奶就會用艾葉泡水給我洗澡,還會將菖蒲掛在門楣上,說有驅魔祛鬼之效。爺爺還告訴我,他曾在岳陽看到賽龍舟。那場面人山人海,真是壯觀。

端午節不但讓我吃到香噴噴的糉子,還讓我知道了豐富的歷史文化,我愛端午節!

我愛端午節8

端午節的來歷是屈原雖忠於楚懷王,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爲頃襄王聽信讒而被流放,最終投汩羅江而死。當地百姓馬上划船撈救,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人們怕魚吃掉屈原的屍體,就把米團投入江中。

過端午節的時候,人們都會吃糉子。所有的酒店都會有糉子吃,上年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很高興,爸爸在網上訂了“山東老家”,我們全家高高興興地去吃飯。我們吃的東西有糉子沾糖、涼拌糉子、蒸糉子等等。糉子沾糖的是三角形的,沾一點糖吃一口,味道很甜,涼拌糉子吃到嘴裏又軟又粘,也很好吃。最好吃的是蒸糉子,吃到嘴裏又熱又甜,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糉子了。

我喜歡過端午節。

我愛端午節9

中國的`傳統節日很多:有吃湯圓的元宵節,有掃墳祭祖的清明節,有吃月餅、賞月亮的中秋節,還有吃糉子、賽龍舟的端午節……其中,我最喜歡端午節。

天氣漸漸變熱了,端午節邁着腳步走來了。炎熱的天氣阻擋不了人們的激情,便在江面上舉行了賽龍舟的活動。我們踮起腳、擡起頭,向起點望去:一艘艘龍舟一字排開,像弦上的利箭;岸邊的人們吶喊着,敲鑼聲,打鼓聲,鞭炮聲,那場面多麼壯觀!

隨着一聲號令,三、五艘龍舟在那千鈞一髮之際,奮力向前衝去,搶奪最有利的位置。原本平靜的江面,被劃開一道道水紋。舟上健壯的小夥子在烈日下比賽,可心中的熱血遠遠比過太陽!岸上的人們歡呼吶喊,鼓聲大震,給了船上的人無窮的力量。指揮在前面敲鼓、喊號,小夥子們聽了鬥志昂揚,齊心協力,動作整齊劃一,龍舟越行越快。在終點線的那一刻,一艘龍舟超過了其他的龍舟,首先到達終點線,人羣中爆發出一陣陣歡呼聲。人們看了還是意猶未盡,還想再看一遍。

端午節還有一個最讓小朋友垂涎三尺的東西—糉子。糉子是三棱形的,外面用清翠的竹葉包着,裏面裹着糯米和其他東西。糉子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肉糉和蛋黃棕了。糉子煮完以後,剝開竹葉,裏面香噴噴、熱騰騰、黃燦燦的,讓我直流口水。咬下去,軟軟的,在嘴裏留下一股香味,讓我越吃越愛吃。

熱鬧有趣的賽龍舟、美味香甜的糉子,據說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呢!當人們聽說他投江自殺了,便紛紛在水面上一邊划着船,一邊敲鑼打鼓,尋找屈原的屍體;還扔下糉子給魚蝦吃,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後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就這樣傳下來了。

我愛端午節10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寫的就是過端午節的情景。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等民族地區。相傳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因爲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江自殺。人們爲了紀念他,就把他投江日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據說,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爲了餵飽魚蛟蝦蟹,讓它們不去吃屈原的屍體。

在我們水鄉建湖,至今也保留着端午節吃糉子,插艾葉,戴香囊的習俗。每到端午節,奶奶都會從河邊採來新鮮的蘆葦葉,清洗乾淨,先放在水裏煮煮,同時把準備好的糯米浸泡後曬乾。一切都準備好後,奶奶就開始包糉子了。每次她都洗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接着在裏面放入糯米,最後用棉線把糉子捆結實。就這樣一個個糉子“寶寶“就誕生了!那些穿着綠衣的糉子在鍋裏煮着,還沒出鍋,空氣中就已飄蕩着葦葉的清香。每次我都會忍不住抓起一個就吃起來。

端午節前夕,奶奶還特意買來艾葉,掛在門上或櫃子上。媽媽便要替我佩戴五顏六色、香味四溢的香囊。

我愛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我愛端午節11

輕輕地咬這糉子,彷彿又看見了——

炎炎烈日下,家家戶戶傾巢而出,忙着採摘蘆葉。差不多村上的婦女孩子都出動了,成羣結隊的。不久,河岸邊處處洋溢着此起彼伏的笑聲。

採摘完蘆葉,便可以回家包糉子了。在我眼中,包糉子彷彿是一門藝術:先把採來的蘆葉用沸水煮半個小時,取出來後用涼水浸泡一個小時左右,再用刀把葉柄切平了,就可以開始動手包了。糉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的香味很濃。我們還可以加入一些花生,蛋黃,蜜棗等等,味道都是與衆不同的。我的最愛莫過於是鹹肉糉子了,它的味道是很特殊的,鹹中帶點兒糯米的米香味兒。有一天,我跟着媽媽到外婆家包糉子,看着外婆嫺熟的技術讓我不禁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訕笑起來。可到頭來,我還是沒忍住,親自動手做了一個鹹肉糉子,雖然樣貌不咋地,但味道比起那些老手,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糉子的形狀更是層出不窮,我一天所見所嘗的就不下十個。最常見的就屬“寶塔糉”,差不多就是一個立體的方錐形,是所有糉子中個頭最大的。還有一些比較常見的,像菱糉、方糉,子母糉等。其中還有一種“鴛鴦糉”,就是二個相同大小的糉子用紅線連結在一起,就應了一句俗語“千里姻緣一線牽”。個個美觀大方,清香醉人。

家鄉有送糉子的習俗。每年到了端午,家家戶戶走親訪友,免不了提着糉子互相饋贈。或許剛開始只是一種禮尚往來,可不知不覺卻成了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內容。記得有次端午節,家裏的桌子上堆着各種各樣的糉子,其中最多就是我最愛吃的糉子(呵呵。當時就我一個小孩。)。我狂吃猛吃,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裏還拿着好幾個糉子,笑嘻嘻的。

我愛吃糉子,獨愛吃家鄉的糉子。

我愛端午節12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處處都端陽。”每當我聽到這首兒歌,我就想起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傳說,有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說、龍的節日等等,其中流傳最廣的就要數屈原說了。

據歷史記載,公園278年農曆五月初五,秦軍攻破楚國京都。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入淚羅江,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據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淚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淚羅江,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如賽龍舟、吃糉子、掛艾葉、佩香囊、飲雄黃酒等等。我最喜歡的習俗要數吃糉子了。糉子有好多種口味:甜的、鹹的,有豆沙糉,有棗泥糉,有蛋黃糉,還有肉糉等等。我最喜歡吃豆沙糉,因爲它吃起來軟軟糯糯、香甜可口。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爲我覺得端午節是一個古老而又有意義的節日。

我愛端午節13

那天,正是我盼望已久的端午節,也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叫屈原的人,他爲自己的國家做了許多好事。有一次,他的國家被其它地方搶走了,於是他跳江身亡,百姓們找不到他的屍體了,人們就包棕子紀念他。

端午節那天,我和爸爸媽媽去買糉子吃。一走進商店,便看到了許多糉子,有不同品種的、不同口未的糉子。有紅豆糉子、綠豆糉子、豬肉糉子……這些糉子每個都很美味。我們買了很多糉子吃,只要吃過這些糉子的人都會讚不絕口。打開糉子,裏面的糯米軟、可口、香甜,一點也不膩口,有一些漂亮的糉子上包裝有精美的圖案,甚至上面寫有詳細的端午節來歷……今年的端午節,我們過得非常開心!

我愛端午節14

又一個端午節到了。

清晨,熱鬧的街市熙熙攘攘,人來人往。街邊熱氣騰騰的鍋裏飄出糉葉的清香,鄉下的老農們擔着一擔擔溼漉漉的艾葉走街串巷帶着古樸的音腔吆喝着端午的清晨。

艾葉上顆顆露珠滾動着艾香,長長的艾香在都市的清晨縮短了都市人的夢,拉長了屈原的詩句,拉長了端午節濃郁的民間氣氛,也拉長了我們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民俗走廊。

於是,滿街裏充溢了艾葉獨特的香味。這是屈原的香味,這是端午的香味,這是我記憶的故鄉山裏的香味。這香味曾經帶給了我一個又一個好奇的童年,也帶來了一個又一個充滿幻想的少年。如今,雖然我年過不惑,這香味又依然一路伴我走來,深深地深深地,迴盪在我的心間;長長地長長地,迴盪在我的記憶之中。

今天是端午節,我早早的起牀了。因爲夥伴們跟我約好,要好好的玩個痛快。電話鈴響了,夥伴們叫我來了。

我拿起滑板飛快的下了樓,果然他們也都帶着滑板。我們一起來到了鳳凰廣場的假山上,玩起了“卡丁車”的遊戲。我們分別都坐在自己的滑板上,從山頂向下滑,富有挑戰性,特別刺激,特別是我們這些淘氣包給這種“卡丁車”也添加了“攻擊”和“防禦的技巧”,那種現代化的攻擊措施的確是很有創意的,所以我覺得特別有趣!

中午,我們回到家,媽媽已經做好了糉子,並且說要好好的過一個端午節。我最喜歡吃糯米紅棗餡兒的糉子,我一口氣吃了六個。香甜可口的糉子讓我回味無窮!

吃完糉子,媽媽告訴我,過端午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古代時人們把做好的糉子扔進了汨羅江中,是爲了避免魚蝦吃了屈原的屍體。所以吃糉子的習俗延續到了今天。

我愛端午節。

我愛端午節15

我國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

端午節前一天,媽媽、奶奶在包糉子,我在旁邊看着,媽媽拿起兩片糉葉,兩片葉子的尖部放在一起,再一握,然後再舀一勺米放在裏面,接着放入一顆大紅棗,看着媽媽和奶奶的“成果”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就想早點吃上糉子。

終於到了端午節,媽媽把煮好的糉子拿出來放在桌子上,我和姐姐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可真香!媽媽看到了,說:“慢點吃,別噎着。”

我們一家一邊吃着糉子,一邊看着電視上的賽龍舟,那些人滿頭大汗地划着,龍舟的前行速度可真快呀!

我和姐姐吃得飽飽的,幾乎都走不動路了,我坐在沙發上看着電視,電視裏有很多人在賽龍舟,比賽是多麼的激動人心啊,看得我也躍躍欲試。參賽的龍舟有很多,有紅色的,有綠色的,還有黃色的……旁邊有人在喊加油,還有人在打鼓,“咚咚咚!”我真想去現場看一看呀!

我真喜歡端午節啊!端午節可以吃到我最喜歡的糉子,還可以看到賽龍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