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日節約糧食新聞稿範文

“國以民爲本,民以食爲天。”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爲響應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號召,國家糧食局將今年“愛糧節糧宣傳週”活動的主題確定爲:“科學用糧,節約用糧,共建節約型社會。”

世界糧食日節約糧食新聞稿範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糧食生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近22%的人口,成功解決了13億人口的溫飽問題。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還遠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糧食的供需平衡仍然是緊張中的平衡,一些結構性的矛盾越來越成爲糧食供求平衡的主要問題。就我市而言,近年來糧食產量有了新的提高,但隨着建設沿海強市步伐加快,尤其是經濟結構調整,工業項目增加,穩定糧田面積、提高糧食產量、搞好區域平衡的任務也進一步加大。

解決糧食問題,一靠增產,二靠節糧。節糧是在保證基本糧食消費的前提下,儘量減少在糧食加工、流通、消費過程中不必要的'損失或浪費。從某種意義上講,節糧就是增產,就是開發“無形良田”。有關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市農戶儲糧約佔當年糧食產量的60%左右,每戶平均儲存糧食1000多公斤。但由於儲糧設施差、科學儲糧意識薄弱,農戶儲糧損失率達7%以上,僅這一個環節全市每年損失糧食近1。5億公斤,其中大有文章可做。

節糧要從點滴小事做起。我國人民有着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但在構建文明社會、和諧社會的今天,一些不文明、不和諧的音符還時有出現,比如一些賓館、飯店、學生食堂,浪費糧食的現象仍屢見不鮮。從表面上看,掉幾粒米是小事,但細想起來小事並不小。這直接反映一個人的道德境界,也體現一個人對勞動者的感情。“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其中包含了農民兄弟辛勤的勞動,也浸透了工人師傅的汗水。另外,小處着手才能大處着眼。我國有13億人口,若每人每天節約1粒大米,則全國每天可節約32500公斤大米,每年可節約1200萬公斤大米,可養活35000人。

一米一粟當思來之不易,愛糧節糧人人有責。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樹立節約糧食、愛惜糧食的良好風尚,節約每一粒糧食,爲創建節約型社會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