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習俗

春節的習俗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又把新桃換舊符”。 又到一年一度的春節。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代表着團圓、幸福、平安。人們在春節這一天會有很多講究,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風俗習慣。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我家鄉的春節習俗。

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指正月七年級立春日這一天,可春節慶祝準備活動從臘月初八就開始了。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臘八粥,是在臘八節那天用各種豆子和米熬製的粥,軟軟的甜甜的,很好喝,現在想起還回味悠長!臘月廿三,俗稱農曆小年,傳說這天是“竈王爺”上天之日,要吃燒餅喝豆腐湯。臘月廿四,掃房子,打掃房屋,既有驅除病魔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舊迎新的願望。臘月廿五,磨豆腐,古時候人們以爲竈王爺上天后,玉帝要下界查看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人們要吃豆腐渣表示日子清苦。臘月廿六,燉年肉,人們會上街置辦年貨,殺豬割肉。臘月廿七,宰雞殺羊,趕大集。臘月廿八,貼畫畫,這天人們要把準備好的年畫貼上,樹上車上都要貼,表示來年紅紅火火。臘月廿九,蒸饅頭,表示來年日子過得蒸蒸日上,有個好彩頭。年三十,捏鼻,這天家家戶戶要包餃子,吃豐盛的晚餐,俗話叫做“年夜飯”。這一天是全年的最後一個晚上,要守歲熬除夕,還要放鞭炮鎮邪,現在我們爲了空氣清新,不再放鞭炮,好懷念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啊!不過,從今天開始就可以掙壓歲錢嘍!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一個充滿歡樂、充滿希望的春節。它總是那麼令我陶醉、令我激動。我愛我家鄉的傳統節日。

春節的習俗2

除夕,人們蟒袍補褂四出拜訪親友,謂之“辭歲”。家人叩拜尊長,也叫:“辭歲”。新婚的夫婦必須要到岳父家辭歲,否則爲不恭。

除夕自戶庭以至大門,凡是行走之外要撒上芝麻秸,這叫“踩歲”。

除夕,夜子初交,門外寶炬爭輝,爆竹競響。肩輿簇簇,車馬轔轔。百官到朝,祝賀元旦。此時爆竹聲如擊浪轟雷,傳遍朝野,徹夜不停。更夾雜着撥浪鼓聲,賣瓜子解悶聲,賣江米白酒冰盞聲,賣桂花頭油搖喚嬌娘聲,賣合菜細粉聲,與爆竹之聲,相爲上下,真是好聽。“土民之家,新衣冠,肅佩帶,祀神祀祖;焚鍺帛畢,昧爽家團拜,獻椒盤,斟柏酒,闔蒸糕,呷粉羹。出門迎喜,參藥窗,謁影窗,具柬賀節。”如果路上遇到親友,則施禮,繼而祝曰:“新禧納福”。“至於酬酢之具,則鏤花會果爲茶,十錦火鍋共饌,湯點則鵝油方補,豬肉饅首,江米糕,黃黍;酒餚則醃雞臘肉,糟鷺鳳魚,野雞爪,鹿兔脯;果品則鬆榛蓮慶,桃杏瓜仁,慄棗枝圓,楂糕耿餅,青枝葡萄,白子崗榴,秋波梨,蘋波果,獅柑鳳桔,橙片楊梅。雜以海錯山珍,家淆市點。縱非親厚,亦必奉節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爛醉!”俗說得好“新正拜節,走千家不如坐一家。而四馬喧譁,歡樂終日,真可以說是極一時之勝”。

春節的習俗3

盼望着,盼望着,春節終於在我們的期待中,風風火火地趕來了。說起春節,放鞭炮、掛燈籠、貼對聯、團圓飯等這些習俗當然一個也不能少。

放鞭炮是人們談起春節最先想到的習俗,每年除夕夜,我都會扒在窗臺上看煙花。窗外五彩繽紛的煙花,如鋼水四濺,似麥浪滾滾,時而金雨陣陣,時而銀花朵朵,有的恰似鴻雁飛舞,有點宛如孔雀開屏。每當這時,我的眼睛就會應接不暇,這邊的禮花還沒放完,那邊的沖天炮已竄出炮筒;這邊的一樹梨花還沒噴完,那邊長鞭的引線已經點燃……

春節的習俗還多着呢,看!那邊門廊上紅彤彤的是什麼?這是春節的又一大習俗——掛燈籠。過年時家家都會掛上紅燈籠,大大的福字喜慶團圓,在漆黑的夜裏,增添星星般的美麗。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大年三十是每家每戶貼對聯的日子,這對聯的講究可多了,要符合字數相等,斷句一致,詞性相對,位置相同等要求。“風搖竹影有聲話,雨打梅花無字詩”,“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鬆”,對聯在平仄之間體現藝術的魅力。

源遠流長的春節習俗,需要我們去傳遞;絢麗多彩的中華文化,需要我們去傳承。

春節的習俗4

春節的習俗太多了。例如,煙花就是其中之一。

每個家庭都喜歡在除夕夜燃放煙花。煙花像火箭一樣照亮了天空,爆炸形成了五顏六色的各種形狀,有五顏六色的花、大樹、飛奔的馬、牛、銀蛇……像一片煙花的海洋,非常壯觀。

傳說燃放煙花是因爲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每當人們看到它時,吃起來都很可怕。後來,衆神知道年一見到人就吃,所以他們從天上下來,把年鎖在山裏。每年除夕夜,衆神都會下來釋放一年。除夕之夜,人們從家裏拿出肉喂年。人們發現燃放煙花爆竹可以趕走“年”,並愛上了這一舉動。從此,除夕燃放煙花爆竹的習俗慢慢形成。

春節的習俗5

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物復甦,草木萬象更新,大地又要換上了新衣裳,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春節的那些傳統習俗。

(一)迎春日

每年春節的年俗活動都豐富多彩,從農曆臘月二十三起到年三十,民間通常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二)備年貨

接着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過年的各種物資,也就是通常講的“年貨”。年貨包括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等等,此外還要準備一些禮品送給親朋好友。

(三)放鞭炮

春節的另一種說法便是“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爲人們帶來壞運氣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走,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能過去呢,需要用鞭炮轟,於是漸漸有了燃放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一種方式。過年期間遊人滿街,熱鬧非凡,一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纔算真正結束。

(四)貼年畫

貼窗花和貼“福”字。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被稱爲“窗花”。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有人索性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五)拜年

新年的七年級,人們都早早地起來,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春節拜年時,晚輩要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年。現在長輩給晚輩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年年歲歲,歲歲年年,春節始終是我們最快樂的節日,是華夏兒女共同的節日,無論在哪,只要是中國人,我們都有同樣的習俗,同樣的鄉音,同樣的方式來慶祝傳統佳節—春節。

春節的習俗6

春節離我們越來越近了,今年爸爸打算帶我回爺爺奶奶家過年。臘月二十三是老家的小年,我聽爺爺奶奶說起了春節的習俗,原來春節也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過年,它是有故事的。

從前,有一隻年獸。它喜歡到處吃人,因爲怕熱,只能在海底睡覺。這一睡就是一年。每到年底,它就跑出來吃人了。有一位丁奶奶打算對付“年”,這時,一位乞丐走過來,說:“給我點吃的吧!”丁奶奶給了他吃的。乞丐便告訴她趕走年的辦法。這一做,果然趕走了年。於是,人們叫這個爲“過年”。這就是我們放炮、穿紅衣、貼對聯的由來。

說到包餃子,我便垂涎欲滴,口水流了三千尺。晚上,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奶奶一起包餃子。儘管我包的餃子很醜,但我還是很開心,因爲吃着自己勞動的成果,心裏那個美滋滋的感覺就別提了。

老家的親友家裏都有貼福字,而且全是倒着貼,原來這樣表示福“到”了。但是你如果想把福字貼在大門上的話,那可不能倒着貼了,因爲這樣代表着把福氣全部都倒出去了。

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拉進了人們的距離,他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通過爺爺奶奶的介紹,我瞭解了很多春節的習俗,希望這樣有意思的傳統能一代代地傳承下去!

春節的習俗7

當別人說到春節這個詞時,你會想到什麼呢?是紅紅火火的燈籠?是喜慶如意的鞭炮?還是心心念唸的新衣。

要了解春節,就得知道它從何而來。那些民間流傳的腔年獸,除夕等。現在都只能用來“騙騙小孩!”而真正的春節,原來是用來祭祖的,而後慢慢演化,當節日在賀。

而說春節習俗,也算得上中國的傳統文化吧!譬如這門神一說,出現在唐朝,當時太宗皇帝每次都會做噩夢,而兩位武侯大將自願爲皇帝守門,而皇帝也不做噩夢了。

老百姓知道後,就將兩位將軍的畫像掛在門前,用來辟邪,似乎經過百姓手中,很多東西都被神話了。

雖然我不會畫什麼年畫,也不會畫門神,但我會貼春聯。在以前,春聯也不叫春聯,也不是用紙做的',那是用木頭做的,叫“桃符”,這一詞就在王安石詩中出現過:家家戶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在明朝,纔出現紙質的,近兩年來,因爲特殊情況,不能拜年,因此我的“訂單”也少了,不過家中還是留了幾幅,教室裏便留着一幅。以前,媽媽還說出去賣字,不過到現在,也沒賣過一次。依稀記得在書法老師的社區中辦過一次活動,給居民送出去。

春節中還有一些傳統的習俗,例如:放鞭炮。那些記憶,只存於以前的老家中,那時候,門口的雪都可以堆一個比我高的雪人哩。那時過春節,放的都是大鞭炮,一點就要跑開好幾步,一開始我還被嚇得雙手捂耳。還有一種一長串的,

那時經常放,就放在地上一長排,但不知那時我一看到這種鞭炮,心中便有一陣驚慌。轉眼到現在,放鞭炮被禁止了,不過還是有許多特別的“鞭炮”,就如有一種“天梯型”,用一個特別大的氣球帶着一串“繩梯”飛上天,從下往上,看到繩梯一段段發光,好生有趣。

還有一種習俗,對我來說就真成了神話,我從未親眼看見過舞獅或舞龍,我們的老師就講了一個關於舞獅的事。那時,老師說他們的經濟條件不是很好,哥哥拜爺爺爲師,爺爺還帶着一位小哥哥,他們就分別表演雙截棒、板凳功和舞。因爲當時沒有人賣藝,也沒人看這些才藝,所以,他們想到了一個辦法,每年春節都要圍着一個個村環遊。而這樣沒日沒夜的事,要從七年級一直做到初六,村民們也是十分和善,給了他們一個紅包當作祝福,他們也就這樣一天又一天地生活着。

春節還是有許多習俗,可是卻漸漸少了,既然這樣,我便不會讓其消失,我要有一個完整的春節,這便是我的春節。

春節的習俗8

俗話說“中華文化,博大精神”!確實如此。我們可以從中國傳統節日中看到這種精神!

“春節”是每年慶祝的節日,也是每個人最喜歡的節日。因爲每年春節期間,大家都會聚在一起大吃一頓。這只是一部分,晚上還有更好的春節晚會。

春節有很多習俗,我簡單介紹一下。

第一:貼春聯。這是春節期間必須做的事情。春聯由上聯、下聯、橫批三部分組成。上下對聯字數相同,橫批四個字。如果你的大腦足夠豐富,你可以自己創造!

第二種:粘貼祝福。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詞。一般“福”字貼的都是一模一樣的,很多家庭倒的都是。據說這裏隱藏的意思是“伏已降(伏已至)”,這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吃餃子。這是全家人都喜歡的。不能只包餃子。你必須在餃子裏放一些特殊的東西,比如硬幣、花生、棗等等。每種食物都有不同的含義,這也讓一家人分享吃餃子的快樂!

“春節”有很多習俗,我在這裏介紹一下。希望大家都能成功,得到自己想要的!

春節的習俗9

說到永康的春節習俗,真的很多!我給你詳細解釋一下。

除塵: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家家戶戶都要將房間、傢俱、廚房各個角落的灰塵清除乾淨,以免留下魔鬼的爪印,對來年不利。

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桃符號等等。每到春節,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選一副鮮紅的春聯貼在門上,給節日增添節日的氣氛。

倒貼“福”字:貼春聯時,每個人都要把“福”字貼在門上、牆上、門楣上。“福”字指的是吉祥如意,維繫着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爲了充分體現這種嚮往和願望,人們乾脆把“祝福”二字倒貼,表示“幸福到了”、“祝福到了”。

謝年:除夕之夜,永康城鄉燃放鞭炮,謝年家家戶戶按照傳統習俗擺好方桌,點燃紅蠟燭,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祭祖:在這裏,正月七年級,不先拜年,先去祭祖。我們每次祭拜祖墳,都會在它面前放鞭炮,爲了讓祖先保佑我們。

新年快樂:祭奠祖先後,就拜年了。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穿得整整齊齊,出去走親訪友,互致新年問候,祝願他們在新的一年裏取得巨大的成功。

嗯,看了我們這裏的春節習俗,我們知道各地的習俗差異太大了。

春節的習俗10

春節是全家人團聚的日子,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我們全家團聚時,通常會用包餃子、包糉子、做湯圓來慶祝。今年我們還體驗了做花樣麪食,並且在傳統膠東花饅頭基礎上做了改良創新,既好吃又好看。

臨近除夕了,由於疫情的原因,原本在酒店定的大家族年夜飯被迫取消。雖然有點遺憾,但比起不能回家的人們,我與至親的家人依然能聚在一起,也很知足了。那天下午,全家人都開始忙碌起來。爲了備足年貨,姥爺去了好幾趟超市。爲了大家的衛生安全,爸爸爬上爬下把家裏擦了個遍。媽媽在陽臺上晾衣服,洗衣服,也忙得熱火朝天。奶奶在廚房裏洗菜。

只有豐富的菜餚,沒有主食怎麼能行呢?我家做麪食能手要數姥姥了,於是我邀請她一起完成這個小任務。

我三步並作兩步跑進廚房,迅速地把姥姥榨好的菠菜汁和胡蘿汁分別摻在一小塊白麪團裏,穿好圍裙,擼起袖子,一遍一遍地揉,終於得到了綠色和黃色麪糰。姥姥見狀對我說:“顏色太少了,做不出更多的花樣哦!"在她的提示下,我又找來冰箱裏的巧克力塊,放到微波爐裏融成了漿。我拿出一塊麪團,做了一個洞,把巧克力醬倒進去。經過一段時間的揉搓,棕色的麪糰也誕生了。

接着,我們把紅豆煮爛了去皮,放一些糖攪拌均勻,豆沙餡就做好了。製作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龍蝦”了!我先用擀麪杖擀出一張長長的橢圓形麪皮,把豆沙餡放上去,折上麪皮,又用小勺壓出紋路,最後把洗好的黑豆放上去當作眼睛,美味營養的“大龍蝦”就做好了。

其它的花樣也很精彩,有玫瑰、雙頭魚、夾心餅乾等。我越做越起勁,似乎還沒有盡興,就把花樣麪點都做完了。我和姥姥小心翼翼地把三盤饅頭放到蒸屜裏,又眼巴巴地等着我的作品出鍋。看!一隻熱騰騰的大龍蝦出現在我面前,我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嗯,自己的勞動成果格外美味。

這次宅家的春節體驗很特別。我不僅學到了很多生活小知識,更體驗到闔家團圓的幸福。我喜歡傳統節日,喜歡過春節,更喜歡美好的生活。

春節的習俗11

比如說人們很吃晚飯的時候,會放鞭炮,這也是有含義的,在那個時候要驅趕叫——“年”的怪獸。說到這裏,還有一個神話故事呢:“年,原不是節日,而是一種動物。傳說在遠古時候,這種動物非常的兇猛。它們聚集在一起,一出動,多則上千只,少則幾百只。每到嚴冬,就出來覓食,走到哪裏,哪裏的人和各種動物就要遭殃。據說,一羣年一次可吃掉上百隻虎豹熊羆和幾十個人。一到冬天,羣民都得集中力量和年作鬥爭,一直到春暖花開,氣溫上升,年才消失得無影無蹤。爲了免受年的危害,每當冬季來時,人們都要提前把出外打獵的親人叫回來,團聚在一起,而且都羣居大洞穴中,每個洞穴中多達百人,在與年的鬥爭過程中,人們還逐步積累了一些經驗,發現年雖兇惡性殘暴,但它最怕火和巨大的響聲,一聽到巨大的響聲和見到火光就拼命逃跑。所以人們一旦發現年羣來犯,就迅速點燃早已準備好的火把,手持武器還用力吶喊助威,直到把年羣全部都趕走。經過了幾千年的演變後,成爲了我們現在放鞭炮的習俗。”而在半夜十二點的時候也會放鞭炮,所代表的意思也不同。因爲十二點是財神到來的時候,爲了歡迎財神,大家就也會放鞭炮啦!

說到過年,小孩子最喜歡的當然就是——壓歲錢啦!這也是有來歷的:“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着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前看着燈坐着不睡覺,叫做‘守祟’。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爲心肝寶貝。到了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和孩子玩。孩子玩累就睡着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着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閤眼。半夜裏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發出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後大家學着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因爲‘祟’與‘歲’諧音,慢慢地,就演變成了我們現在的壓歲錢。

家裏的門畫貼法也是很講究的。如果家中貼的是關於福的門畫,大家都會把它倒過來貼,這是爲什麼呢?因爲大家都希望幸福“到”自己家來,而“倒”和“到”諧音,因此,大家就都把寫着福的門畫倒過來貼啦!

過年七年級到初五做的事也不一樣:七年級這天,不能把雞、鴨、鵝、狗放出來,至少得圈一天,不挑水,不掃地,忌動針線,忌打碎東西,萬一打碎東西,要手持碎片,不回頭,不說話,一直走到井邊,將碎片扔入井中,口唸“歲歲平安”就沒有事啦,煮餃子碎了,要說“掙”了;吃大蒜時,要稱“義和菜”;八年級時,日落之時要送年,送年時要擺供品,焚香燒紙,鳴放鞭炮;九年級下午“送百神”,又稱“圓年”。平常人家把除夕請出的先神神位祭拜後送回原處。商家供的財神牌位要祭拜到初五。

春節的習俗的來源是不是很有趣呢?

春節的習俗12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到:“正月裏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遊串。”這歷史上關於歲首春節的生動定照。

到年三十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放鞭炮,來慶祝新的一年。世間都流傳着一種關於年三十的時候爲什麼放鞭炮的傳說。傳說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那天,它就躍出海面到處作亂,有一年,一個老人身穿紅衣,手拿鞭炮把年獸給趕跑了,於是後人們每年當過年就穿紅衣,貼春聯,放鞭炮,這就是人們爲什麼放鞭炮,穿紅衣的作用了。

想必我們每個孩子每年都會收到壓歲錢吧。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準備好的紅包分給晚輩,據長輩說壓歲錢可以去除一些不開心的事情以一種美好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年。其實壓歲錢分爲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成線編作龍形,置於牀腳;另一種是最常見的,是由長輩把壓歲錢塞到紅包裏給孩子。壓歲錢一般在晚輩拜年結束後長輩當衆給,也有的人在除夕那天晚上等孩子睡去,長輩偷偷地壓在孩子的枕頭底下,這樣做是爲了讓孩子在這天晚上做一個好夢。

民間認爲給孩子壓歲錢,是在“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讓它化兇爲吉。壓歲錢牽繫着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一些節日所需要的東西。

日落月升,斗轉星移,回收往昔,歷史唯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繫念和玄想,而這“歲時禮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節習俗成了我國最大的傳統民俗節日。春節在古時候都受到人們普遍重視,因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節習俗。農曆的正月七年級爲春節,俗稱過年。春節緣起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的活動,古代的春節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後才把正月七年級正式定名爲春節。

春節的習俗13

七年級

早上吃青菜煮年糕,寓意“青青吉吉”生活“年年高”

大年七年級的早餐,老南昌非常有講究。60多歲的市民朱先生告訴記者,以前大多數人家大年七年級早上吃青菜煮年糕、青菜水泡飯以及麪點,“一定要吃青菜、白豆乾之類的菜,寓意‘青青吉吉’,生活‘年年高’”。有的老人七年級不沾葷,表示一年的“素靜”。據介紹,春節吃年糕是南昌人的風俗之一。人們用優質大米和糯米搭配磨漿瀝乾水後,做成長條形狀蒸熟,這是過年必備的食物,寓意“年年高”。

大年八年級一早,全家吃蝦米、粉絲、蔬菜,連同吃剩下的菜一起和煮,叫做“金鉤銀絲掛元宵”。朱先生說,“金鉤銀絲掛元宵”名字很好聽,但其實它的主要“內容”就是年夜飯剩下的菜,雖然如此,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一家老小也吃得津津有味。

從大年八年級開始,人們開始走親戚拜年,家家備有新年果盤,盤中裝有糖果、花生、瓜子、水果等,有的裝有橘子、荔幹、桂圓,諧取“吉利”之意。款待上門賀年的來客,要敬上有紅棗和青果的元寶茶。去親戚家拜年,一般都攜帶糕點禮品,表示“送財”,受拜的親戚,要燒湯煮麪,每人一碗,每碗中配有三個秤砣蛋,還要擺臘盤、斟酒、盛飯招待客人。客人回家時,主人回贈糖果糕點,俗稱“換財”,意思就是大家都發財。“糕點是用厚毛紙外加一層白紙包裹,上面貼一片紅紙。這個禮包通常是不會打開的,就在親朋好友之間轉來轉去。以前我有一個調皮的鄰居,偷偷將禮包裏面的糕點吃掉,換上石頭和沙子,他們家大人也沒發現。”朱先生笑着說。

春節的習俗14

我們家鄉每年春節都很熱鬧。你可以看到街上的行人正在購物,各種各樣的年貨和玩具讓我很興奮。事實上,我們的除夕習俗在全國各地都一樣。大家要一起吃飯,吃的開心。七年級八年級,晚輩去拜年,我們呢?可以說是大豐收,紅包裏裝滿了自己的口袋和全家的幸福。元宵節的時候,大家都要回家放鞭炮,很熱鬧。大家都玩得很開心。街道上掛滿了新燈籠,街上所有的人都面帶微笑。可見春節是多麼熱鬧。我的家鄉是如此的熱鬧、喜慶、快樂。客家過年習俗

“百節爲先”。像全省大多數地方一樣,客家人把中國新年視爲一年中最盛大、最快樂的節日。人們很早就開始準備過年了,在9月和10月份準備乾紅薯片和年糕片,過年的時候用來炒菜炒菜。“冬至”到了,開始蒸酒。近30歲,家家戶戶都要蒸糖餅,做米果,殺豬,做豆腐,殺雞等。歡喜迎接新年。

向竈神獻祭

12月23日祭竈。12月23號吃完飯,把爐子刷乾淨,把老廚子脫下來燒了。30日上午,掛上新形象。當你得到一個免費的,你應該把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燒香,點蠟燭,在火爐前放紙炮。

輸入年份界限

農曆12月25日,進入“大年七年級”的時候,要加緊過年的準備,出門的人都要趕回家過年。進入年齡限制後,要教育孩子不要互相罵,不要說不吉利的話。進入新的一年前後,我們要選擇一個好的日子來打掃灰塵,打掃房子。收拾廚房桌椅,洗鋪蓋蚊帳,打掃新年。

多年

大人小孩要洗澡,穿新衣服,收拾新年。每個大廳都應該有桌子、甜品、雞、魚、肉、水果等。祭拜祖先。除夕之夜,我們吃一頓豐盛的團圓飯。桌子上多放幾根筷子,表示邀請我們的祖先回來過年。飯前要爲祖先篩酒,把酒灑在地上,然後開始吃飯。晚餐時,老人和孩子吃雞腿,以示對老人和年輕人的尊重。

除夕熬夜或通宵

吃完團圓飯後,竈具要在第一個月的第一天早上或者一整天洗乾淨做素食。晚上要守舊歲,告別舊年,迎接新的一年。每個房間都要徹夜燈火通明,這叫“點舊火”。在一些地方,牛棚和豬圈也應該照明。有些地方,父母應該給孩子和老人壓歲錢。

打開大門

正月七年級,按照《通書》規定的吉時開門,鞭炮聲此起彼伏。

拜年;致以新年問候

正月七年級上午,人吃素。晚飯後,人們用吉祥的話互相致敬。正月八年級,探親拜年,尤其是新婚女婿(岳家會用書貼邀)。去的時候要帶母雞,米果,糖果,香燭,鞭炮等。去的時候要在岳家祖宗面前燒香,點蠟燭,放鞭炮。中午家裏請客,女婿喝醉了,沒醉也沒熱情。

吃老飯

吃年夜飯,第三天早上吃年夜飯(有的29號晚上蒸,有的正月八年級晚上蒸)。筷子插在飯裏,家裏幾個人插幾雙,然後插一根帶葉子的樹枝,上面放一些橘子、柚子等水果。在吃年夜飯之前,要把飯放在“同一天”的神座上,拜神拜祖。新年晚餐有很多菜要準備,包括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家家戶戶都要爲新年準備菜餚和飲料。爲了慶祝元宵節,春節的娛樂活動達到了高潮。從過年開始到正月十五,各地都有很多娛樂活動,以有龍燈和舞獅爲主,也有從正月七年級開始活動的。在龍燈和獅子隊到來之前,他們會提前發帖,來了會發紅包和零食。除了在各家各戶表演外,龍燈和獅隊還在村裏的各種寺廟和祠堂祭奠神靈和祖先。春節後的第一個集市上,各行各業的龍燈、船燈、獅子燈都會在集上表演,這就是所謂的“開市”。

春節的習俗15

春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在中國每個地方的春節習俗都不一樣,這次說一說我感受到的兩個地方的過年習俗。

今天是己亥年臘月三十日,我們稱之爲年三十。這一天外面張燈結綵,家家戶戶都貼上了大紅福字,一片喜氣洋洋的景象,家裏桌子上都擺上了各種糖果、堅果、水果和小零食,廚房裏也是雞、鴨、魚、肉各種各樣的菜堆滿了廚房的竈臺。吃好中飯大家就開始準備晚上的年夜飯了,各種好吃的菜燒了一大桌,下午三點多奶奶就說要拜祖宗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神聖的環節,對已故的親人表示懷念和尊敬,擺上菜和酒、還有糕點和水果,再點上蠟燭祭拜一下,這個環節就完成了。我們吃好年夜飯就可以收紅包了,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爲一個年過下來我就成小財主了。這是我的家鄉——杭州的過年習俗。

比起杭州,我更喜歡去我外婆的家鄉——安徽過春節。除了貼春聯、掛燈籠這些一樣的,吃年夜飯都不一樣,他們那裏年夜飯最好下午三點以前吃,有些人甚至一點鐘就開吃了,我已經分不清是中飯還是晚飯了。吃好飯全家人圍在一起包餃子,外婆的手好像會變魔術一樣,她一眨眼的功夫,就把手裏的麪糰變成了餃子皮,把皮拿在手裏翻了一下就又變成了一個餃子,我太崇拜外婆了,她像一個魔術師。外婆還會在餃子裏包一個五角硬幣,她說這個餃子是幸運餃子,誰吃到可以幸運一年,當然我很想吃到幸運餃子,我思考了一下覺得胃口大的人有很大的機率吃到,看到我吃飯用的小碗,我默默的放棄了。還有一種運氣不好的,吃再多都沒用,就說我舅舅吧!他爲了吃到幸運餃子,足足吃了兩三碗,我覺得他肚子都快撐破了,結果還是沒吃到,哈哈哈……他運氣實在太差了。我爸爸就是運氣爆棚的那一個,他去過了三個春節,三次的幸運餃子都被他吃到了,所以說運氣這件事實在不好比。這個餃子環節,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還有趣味。

現在我們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大家都過上了小康生活,我感受到了現在幸福的生活,願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我要好好學習以後報效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