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端午節日記集錦8篇

一天終於結束了,這一天裏,有沒有哪件事或某個人觸動到我們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日記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日記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日記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端午節日記集錦8篇

端午節日記 篇1

轉眼之間,又到了一個難忘的節日——端午節。

聽媽媽說:有端午節是因爲一位名叫屈原的大詩人因爲不願意看到國家滅亡而投江自殺,老百姓爲了江中的魚、蝦不去咬他的屍體,把一些吃的投入江中,這樣,魚蝦吃飽了,就不再去咬屈原的屍體了。因爲這樣,人們爲了紀念這位大詩人,就把他自盡那天定爲端午節,還要吃糉子來加深對他的的敬佩和思念之情。

在端午節這天,我與媽媽一起回了一趟姥姥家,雖然時間很短,但是卻很難忘。早晨起來,姥姥拿出了一堆糉葉和一些糯米,把糯米泡在了水裏,表弟大叫道:“哇塞!一定是要包糉子了!”媽媽摸了摸他的頭,說:“對,就是要包糉子!”表弟一聽,開心的又蹦又跳。只見媽媽把一團糉米放到葉子裏嫺熟的包了起來,我見狀,也學着媽媽的樣子包了起來,可是我是第一次包,不怎麼會,包了好幾次都沒包好,眼看着媽媽包的越來越多,可我這邊卻還是空空如也,心裏不免有些急了,表弟也在旁邊給我加油打氣。十分鐘,二十分鐘……我終於包好了幾個,雖然不怎麼美觀,但口感還可以,表弟拿着糉子,吃得不亦樂乎,臉上沾滿了米粒。

端午節日記 篇2

今天是端午節,一般家庭過端午節都在家團團圓圓,可是我們卻不一樣,因爲我爸爸發燒好幾天了,所以我就陪爸爸在醫院裏過端午。

但是在醫院裏我可以當護士阿姨的“小助手”,也就是爸爸的“換藥水員”。可是醫院到處是病人,我怕被傳染,所以只能戴着口罩進進出出。

爸爸的藥水可多了,一共有三包,所以等爸爸掛完已經4點多了。這時我就想像當護士要不停的給病人換藥水,還有打針,她們真辛苦。儘管護士這麼辛苦,但也很了不起,我長大也想當護士。

端午節日記 篇3

清晨,一陣濃郁的糯米夾雜着糉葉的香味兒把我從夢中喚醒,啊,今天是端午節!

我再也在牀上待不住了,一骨碌爬起來,就往飯廳跑去。眼前的景象令我興奮不已,桌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糉子,有鮮肉糉、火腿糉、花生糉、蜜棗糉、白糉……數都數不過來,真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饞得我直咽口水。

我趕忙坐下來,顧不得擔心冒着熱氣的糉子燙到手,匆匆地剝開一個糉子碧綠的“外衣”,香味兒撲鼻而來,只見一個黃燦燦的飯糰就像一個吃飽了的小貓肚子一樣滾圓,把糉子掰成兩半,露出了裏面鮮美誘人的肉餡,我再也受不了種*,大喊一聲“吃糉子嘍!”立刻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吃完鮮肉糉,我感覺還沒解到饞,又剝開了一個我最愛吃的白糉,輕輕沾上一點糖,然後大口咬進嘴裏,哇!那甜蜜的感覺直浸肺腑,真是絕世精品呀!

真難忘這個糉子飄香的端午節,真希望天天都是端午節啊!

端午節日記 篇4

記得去年端午節,爸爸講了關於端午節的好多故事,端午節這天如果爬到山去趟露水。用花草上的露水珠洗眼睛,露水珠能把眼睛洗得又明又亮。知道了這個傳說的祕密,我便要着去爬山,學者傳說中的方法,也認認真真的捧起貓眼睛一樣明亮的露珠洗了自己的眼睛,過後好像真亮了許多。

到山上,爸爸還說,過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楚國的大夫,還是個忠臣,但他受到奸臣的陷害,不能再保衛自己的國家。爲了表明自己的忠心,爲了喚起楚國百姓的愛國之心,屈原就跳進大江裏以死來抗爭。楚國的老百姓害怕江裏的大魚吃屈原,就包了好多大大的糉子,想讓大魚一吃把大魚的嘴粘住,這樣它就吃不成屈原了。以後,人們就把農曆五月五這一天定爲端午節,以吃糉子的形式來紀念屈原。明年端午節,我們一家幾口人坐在一起吃糉子,也是爲了紀念屈原,因爲屈原是個好人,是個忠臣,是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只要過端午節時候,我都會想起屈原這個人,牢牢記住屈原這個人,想起這個故事,像他那樣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端午節日記 篇5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端午節。這一天,全國各地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

聽媽媽說,端午節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呢。據說,是爲了紀念古代楚國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自盡的,當地的居民都趕來營救,但是去撈了半天也沒撈到,大家就把糉子投下去餵魚,漸漸地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

我們這裏也有習俗就是吃糉子、掛艾草、貼葫蘆。今年的端午節,我和媽媽在大門上貼上了做工精美的葫蘆,掛上了艾草,聽說這樣是可以驅邪的。

今天的美食就是吃糉子了。奶奶要包糉子了,我連忙走過去觀看,還迫不及待地要幫忙。以前,我看到的糉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做的,另一種是竹筒的。糉子餡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的、豆沙的、水果的、肉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裏又香又甜,非常好吃。

奶奶今天準備的是紅棗和豆沙餡的,都是我愛吃的。奶奶先把竹葉捲成一個圓錐形,然後把泡好的紅棗或者豆沙餡放進去,再放點米,接着就把竹葉包起來,然後用線把糉子捆好,這樣連續包了很多個。我也學着包,鼓搗了半天才包了一個,雖然樣子很難看,但是心想,一會兒就會吃到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別提多高興啦!

糉子終於包好了,奶奶拿來鍋,加了半鍋水,就把糉子放到鍋裏煮起來。糉子煮了半個小時,停火後又悶了半個小時,香噴噴的、熱騰騰的糉子終於出鍋了。媽媽還精心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飯菜。吃飯了,全家人圍坐在餐桌上,吃着這香甜可口的糉子,每個人臉上都綻放着快樂的笑容。

今年的端午節,我覺得非常高興,不僅懂得了端午節的來歷,還學會了包糉子,吃到了香甜可口的糉子。

端午節日記 篇6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學校放假,媽媽很早就起牀了,等我起來一看媽媽在包糉子,我好奇地問:“媽媽今天爲什麼要包糉子?”媽媽告訴我,因爲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

人們爲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每年的端午節都要吃糉子,我明白呢,媽媽很快就包完了,要我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我兩個兩個地數,一下就數完了,共有46個,媽媽說:五斤糯米包了46個糉子,你估計一下,一個糉子要5角錢,46個要多少錢呢,我想到了數學老師叫我們購物,兩個糉子要一元錢,20個糉子就是10元錢,那40個就是20元,還有6個就要3元。我把結果告訴媽媽,一共要23元,媽媽笑着說:你算對了,我只花了13元錢,你說我們自己做比買糉子要便宜多少錢?23—13=10元。

媽媽誇獎我的數學學得真好!

端午節日記 篇7

每年的端午,都很溫暖。

一大早,剛進辦公室,就接到了老師的電話,老師自己包的糉子,非要來給我送。70多歲的人了,這麼遠的路,天氣又不好,哪敢呢,還是我自己去拿吧。

想起了去年,我調換部門之後的那個端午節,接到了原先團隊同事的電話,說是樓下有位大爺打了一早晨的電話找我,現在就在樓下等着,非要見我,問什麼事,大爺也不說。同事有些擔心,說要不要陪你一起下去。能有什麼事呢,也沒多想,就自己一個人下了樓。站在大廳等我的,是位大爺,姓張,一位熱心的報料員。因爲換了手機號碼,大爺找不到我,就只能打辦公室電話了。大爺拎着滿滿的一大袋糉子和煮蛋。大爺說,這是昨天你阿姨包的,用大鍋煮了一夜,還熱着呢。一大早,你阿姨就催着我來送。大爺說,好長時間沒有你的消息了,我和你阿姨都挺掛念你的……接過糉子,除了感謝,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好,那幾年,其實一直是大爺和阿姨在幫我,給我提供新聞線索,真正應該掛念他們的,是我……

端午節日記 篇8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歷史上有一位偉大的民族詩人,叫屈原。他空有滿腔抱負,無處發揮,最後跳江而死。後人爲懷念他,在五月初五那一天把糉子投入江中,由此人們習慣在那一天包糉子吃糉子。

端午節那天,大街小巷都飄着濃濃的糉子香,走過那兒的人都會口水直流。

我們家也不例外,我先把糉葉拿在手上圍成一個圓,把糯米和肉放進去,再把糉子包起來,用線把它繫好,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把我包起來的糉子和媽媽的包起來的糉子放在一起,一看,還不如媽媽的好,我想媽媽能包那麼好,我就不能包得更好嗎?

糉子包好了,媽媽把糉子放進鍋裏煮,過了幾分種,我聞到了糉子的香味,媽媽說:“已經熟了。”終於能夠吃了,媽媽把糉子放在盤子裏。我拿了一個糉子,把外殼剝了,開始津津有味地吃起來。

過端午節真好,不僅讓我學會了包糉子,又能吃到美味的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