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文章12篇

春節的文章 篇1

人團團圓圓在一起吃團年飯的日子,於是我和爸爸媽媽決定自駕回家與家人團圓。

春節的文章12篇

爸爸僅用了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就到了武漢二伯家。進屋後,我發現大家都在就等着我們有家人的到來。於是進屋爸媽和爺爺奶奶他們寒暄幾句話,我們的“團年飯”就正式開始了。餐桌上擺滿了玲琅滿目的菜餚,有香腸、魚、鴨、餃子等等,都是我愛吃的。大傢伙圍着餐桌坐成圓形,有說有笑,熱熱鬧鬧的吃着團年飯。

團年飯結束後緊接着是每年必看的傳統節目——春節年歡晚會。家人都坐在電視機前目不轉睛的欣賞着節目。每一個節目都舉辦的很好。我最喜歡小品了,有一個小品名叫《人到禮到》,你看看這名字取得多好啊,能充分體現小品所展現的內容。我還特別喜歡一個名爲《夢蝶》的雜技,演員精湛的表演,使我十分佩服。最精彩的的當然是魔術了。有一個最令我吃驚的魔術:就是從手裏不斷地拿出麪包,最後面包越過春節

今日是大年三十,是一拉越長,很神奇吧!大家歡聚在一起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伴隨着馬年鐘聲的到來,春晚也結束了,我也該睡覺了,以更好的狀態迎接新的一年,

這真是一個愉快的春節。

春節的文章 篇2

對於二十一世紀是今天,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孩子從小備受父母長輩的寵愛,買衣服更是家常便飯。這是對於創業者來說很有市場的投資項目。那麼,春節做什麼生意賺錢?開家童裝店怎麼樣呢?

目前,中國童裝市場的消費需求已由過去的滿足基本生活的實用型開始轉向追求美觀的時尚型,部分經濟發達的城市,消費者對兒童服飾需求趨向潮流化、品牌化。所以在此時開一個開童裝店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但同時看清童裝這塊市場的人又何止一批人,是成千上萬的投資者,因此童裝品牌店如雨後春筍般的拔地而起,要想在童裝這個市場上切塊蛋糕吃,沒有一些本事還是吃不到的。

現代社會獨生子女家庭居多,出現“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和一個孩子”的新型家庭模式,6個大人圍着一個孩子轉,這個買完衣服那個又要跟着買。童裝擁有經濟實力最雄厚的消費者,成爲含金量極高的黃金產業。

春節做什麼生意賺錢?開家童裝店怎麼樣?伴隨着兒童消費羣體的日益壯大,童裝市場的消費量也將不斷擴大,童裝行業將迎來一個加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從我國服裝市場發展前景來看,童裝市場的增長潛力不容小視。

春節的文章 篇3

我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比如有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許多節日。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春節了。

春節也叫過年,它的來歷是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們居住的地方傷害人類,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由於“年”最怕紅顏色和鞭炮聲,因此每年年三十,每家每戶都在門上貼上紅紙,在院裏放鞭炮,防止“年”溜到人們居住的地方傷害人類。

春節到了,年三十晚上,我和老爸、媽媽、哥哥、姑姑一起在爺爺家吃團圓飯,飯後我們拿了許多煙花和鞭炮去放,有竄天鼠、魚雷、二踢腳、黑旋風等。我們看到美麗的焰火從煙花裏噴了出來,它們像一朵朵剛綻開的花朵,我和哥哥在一旁又蹦又跳開心極了,路邊的人看見了,都停下腳步,羨慕地看着我們。

新的一年又到了,我們又長大了一歲。我應該更懂事了,讓老爸、媽媽少操點心,自己努力學習,爭取一天比一天更棒!

春節的文章 篇4

這日是大年夜,我十分興奮,因爲在這一日,我終於戰勝了自己的恐懼,決定放一次煙花。

也許你想,放煙花有什麼難的?不是我膽子小,而是我對火有恐懼症,因爲曾經被火燒到了右手的小指頭,差點就成了只有9個手指的殘疾人到現在還留着疤痕,所以從此以後,我對自己發誓,我再也不玩火。但這日,我卻準備突破自己這十多年來對火得恐懼,放完我前面的這個巨型煙花。

剛看到這個煙花,我被嚇了一大跳,媽呀,這個煙花到我的大腿那邊,可能比我還重,我連小的也沒碰過,更何況這麼大的,怎麼可能呢,我想老爸求情,想換小一點的,但老爸說,只有這個了。但我想:放就放吧,我好歹也13歲了,害怕這個,還不笑死人,我今日站在這了,就一定要放掉它!我拿起打火機,一步一步接近這個大傢伙,按了一下打火機,“譁!”一個火苗燃了起來,一陣滾燙的風吹來,我嚇得一鬆手,把打火機扔在了地上,我做了一個深呼吸,拿起打火機,小心翼翼地向煙花走去,把打火機湊近燃火線,輕輕點了一下,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逃得不見了蹤影但火苗只是“啪”地燃了一下,又滅了。我再次走過去,有點起火,但還是不動,突然,一個紅色的點正迅速的往上竄,“噼裏啪啦”到了終點“揪”一聲,幾個橙色的火苗象火箭一樣飛上漆黑的天空,寂靜的天空頓時熱鬧起來,煙花聲,歡呼聲響徹一片。緊接着,在天空中畫成了一條線,五顏六色的花兒便在空中盛開了,把黑漆漆的天空裝飾得很是熱鬧,兩三秒後便似流星般落下,過了一會,我便走過去看看,突然,又有幾個煙花蹦了出來,我下的坐在了地上,真是驚心動魄呀!

雖然,這次放煙花讓人膽戰心驚,但我卻還是很高興。因爲,我終於克服了對火的恐懼,放出了我13年來的第一個煙花。

春節的文章 篇5

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包括古文,詩,詞,民族音樂,民族戲劇,國畫,書法,對聯,燈謎等。還有一些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

春節有很多民族習俗,家家戶戶貼對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還有穿新衣,吃餃子,大人還要給我年錢。在這些習俗中,我最喜歡的是裝年錢的小紅包了。拿着小紅包,我迫不及待朝外奔去。一出門,我聽見小朋友們的歡呼聲,原來他們在樓下的小廣場正進行煙花比賽呢!只聽“呯呯”幾聲,各種煙花在天空中綻放,有的像一條巨龍騰空而起,有的像一枚枚子彈直衝天空,還有的像一朵沒有開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我看到這美麗的煙花,心想:“我的煙花一定比他們的煙花好看好多倍”。於是,我趕緊去買菸花,拿着自已的煙花,小心翼翼的點燃之後向着天空發射,只聽“啪”的一聲,煙花朝天空中直飛而去,當我擡頭望着天空時卻呆若木雞了,原來這種煙花叫“花生米爆炸”,只見“啪”的一聲結束了,一點也不漂亮,真讓我大失所望。不過看着天空被些五彩繽紛的煙花裝扮的絢麗多彩,我們個個歡呼雀躍,開心極了。

春節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傳說中,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長着鋒利的牙,尖尖的角,兇猛無比。“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新年的晚上,怪獸會爬上岸,去襲擊山角下的一個小村莊,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村裏人知道會來怪獸,把門鎖的緊緊,可是不管怎樣,“年”會進來,偷吃村民的東西,傷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極了,但又無能爲這一年的除夕,人們正準備扶老攜幼去難。這時,一位仙翁走過來,他告訴村民“年”怕紅色和響聲,人們聽了連忙準備了紅對聯貼在門上。晚上,“年”又來了,它一見紅色,聽到鑼鼓聲陣陣,嚇得趕緊逃跑了。從此村裏太平了。以後每逢過新年家家戶戶都貼春聯、貼年畫、放鞭炮,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還越傳越廣,逐漸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20xx年的春節快到了,我盼望着到來!

春節的文章 篇6

梁實秋那時並不特別喜歡過年,因爲他有幾“怕”:怕除夕守歲熬夜,怕爲了得到壓歲錢而叩頭如搗蒜,怕放鞭炮,怕吃大鍋菜的年飯和事先做好的可吃十餘日的饅頭、醃菜,怕奉命挨家挨戶去磕頭拜年,這個差事他當過好幾次,從心坎兒覺得窩囊。長輩們熱心的事,是將大廳上供着的祖先影像,一一指點給孩子們看:“這是你的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雖然感覺祖先們都道貌岸然微露慈祥,但孩子們因年紀小尚不能領略慎終追遠的意義。

至於小孩喜愛的事情卻不能如意:雖然前庭後院掛滿了燈籠,燭光輝煌,地上鋪了芝麻秸兒,踩上去咯咯吱吱響,十分有趣,可是寒風凜冽,吹得小臉兒通紅,也就很不舒服。娛樂活動主要是打牌,但炕桌上打牌是大人的事,沒有孩子的份。好吃的零食,每人分一包雜拌兒,但那些桃脯、蜜棗沾上了一層灰塵,難以往嘴裏送。除夕夜吃煮餑餑,本來是很吉祥的事,但他困得低枝倒掛,沒有胃口,胡亂吃兩個,倒頭便睡,一覺到天光。總之,他對兒時過春節沒有什麼好印象。

樑家過年“維新”

梁實秋在文章中回憶了辛亥前後他們家在過年習俗上的革新。

梁實秋父親樑熙鹹以秀才身份入同文館學習,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官方培養的英語人才,學成以後長期供職北京司法界。爲人有教養,不守舊,在舊時代知識分子中是比較難得的開明人物。在家庭生活中,對舊的傳統倫理道德中的精華及新時代的文明採取兼收幷蓄的態度。

清末宣統年間,守舊的祖父母相繼去世,梁實秋的父親當家了,便領導了他們家庭生活方式上的“維新運動”,包括過年儀式在內的許多舊習被革除了。他不再奉派出去挨門磕頭拜年,從此不再是磕頭蟲兒。家裏過年不再做年菜,而向致美齋定做八道大菜及若干小菜,分裝四個圓籠,除夕日挑到家中,自己家裏也購備一些新鮮菜蔬以爲輔佐。一連若干天頓頓吃煮餑餑的怪事,也不再在他們家出現。

他父親說:“我願在哪一天過年就在哪一天過年,何必跟着大家起鬨?”孩子們也有了實現自己心願的機會,他們逛廠甸,不是爲了喝豆汁兒、吃煮豌豆,或是大糖葫蘆,而是爲了要到海王村和火神廟去淘舊書。

最難忘的是放風箏

過年時,梁實秋最難忘的娛樂之一是放風箏。風和日麗的時候,他獨自在院子裏挑起一根長竹竿,一手扶竿,一手拉線,看着風箏冉冉上升,御風而起,一霎時遇到罡風,穩穩地停在半天空,這時候雖然凍得涕泗橫流,但梁實秋心裏反倒樂滋滋的。可見梁實秋對自家過“維新年”是歡迎的。

樑家的過年“維新運動”,正反映了當時一部分人對傳統過年習俗的厭煩心理。人們對歲時節日中一些繁瑣的禮儀進行改革,使之趨於簡便和務實。對於傳統節日的一些弊端,人們進行了批評和改革。如過年要大操大辦、暴飲暴食、虛文應酬、無節制地娛樂(主要是打牌)等等,耗時、費財、花精力、損身心,年復一年,蹈常習故,人們漸生厭煩之心。許多人家進行了改革,或者不再四處去拜年,挨門磕頭了,或者在飲食上注意儉省、在娛樂上有所節制,利用節日買書讀書,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等等。

春節的文章 篇7

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古文、詩、詞、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等。傳統文化還包括傳統節日,比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除夕以及各種民俗等。

在這衆多節日裏我最喜歡春節,因爲在春節裏我可以穿新衣服、吃喜歡吃的東西。讓我來介紹一下它。

農曆正月七年級是春節,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又稱農曆年、舊曆年,俗稱"過年"。春節從小範圍來說是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從大範圍來說是指臘月初八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祭竈開始,到正月十五爲止,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爲高潮。當時間滑過農曆十二月三十晚上十二點的時候,農曆新年開始了。

在春節期間,我國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其中包括掃塵、拜年、吃餃子、貼春聯、長輩給壓歲錢等,處處呈現出一派喜氣洋洋的氛圍。在這些節日習俗中,我最喜歡是吃餃子、長輩給壓歲錢,因爲餃子裏面有肉有菜,用麪皮包着既漂亮又好吃。包出來像元寶一樣,又表示團圓和一年興旺發達。還有每年我都可以收到很多壓歲錢,不管多少都代表着長輩對我們新一年的期盼。

聽了我的介紹你們也喜歡上春節了吧!

春節的文章 篇8

年宵花市,舊時稱爲除夕花市,大約始於明代。屈大均的《廣東新語》中就提到明代廣州已出現花市。當時廣州河南三十三鄉的百姓,多半是以種花爲生的花農,他們從河南到河北來賣花,就從五仙門附近的碼頭過渡登岸,後人稱這地方爲“花陟頭”,這就是廣州最早的花市。今天的年宵花市就是昔日花市演變而來的。

爲了迎接年宵花市的到來,人們早在春節到來之前一個月就着手準備了,郊外到處可看到樹上掛着的串串鮮花。年宵花市到來前幾天,廣州花市已陸續搭架,許多人陸陸續續前往,買回一把鮮豔奪目的花插在瓶內,把家裏點綴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

到了花市那天,人山人海,匯合成一股巨大、溫馨的熱流。除夕之夜,花市進入了高潮。花市上有“競誇天下無雙色,獨佔人間第一春”的牡丹,有“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的各色名菊,還有譽滿南國的大麗、玫瑰、芍藥、米蘭……淡妝素裹的“沙漠美人”——肉質植物仙人掌、仙人球,落戶在廣州的“凌波仙子”水仙也在花市上笑臉迎人。“花壇盟主”的山區貴客“吊鐘花”,一枝就有百個,甚至幾百個花蕾,只要調節適當,到了七年級,一個個、一雙雙地吊在枝頭,給節日的家庭環境添上了熱烈、蓬勃的生機。花市裏還有桔果流金的各種果實,一盤盤、一層層,枝頭上掛滿的柑、橙、桔……更有那“水中鮮花”的各種各樣金魚,隨風搖曳的各色彩燈,都吸引着成千上萬的觀衆。

當你望着那一片花海,端詳着那香氣襲人,微微顫動和舒展着葉芽怒生的五彩繽紛的珍品,你會情不自禁地讚歎,人們選擇和佈置這麼一個場面來作爲迎春的高潮,真是匠心獨具!那千千萬萬朵笑臉迎人的鮮花,彷彿在用清脆細碎的聲音,在淺笑低語:“春來了!”“春來了!”

春節的文章 篇9

過年啦,過年啦,家家戶戶掛起大紅燈籠,大門上貼着喜慶的春聯,明亮的窗戶上貼着漂亮的窗花,一片喜氣洋洋,張燈結綵的祥和景象。我們家也不例外。

大年三十傍晚,我們一家人坐在圓圓的餐桌旁,津津有味地品嚐着外婆精心準備的年 夜 飯。年 夜 飯可豐富啦,有雞、有魚、有蝦、有螃蟹……有八寶菜。

吃完年夜飯,爸爸媽媽、外公外婆都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紅包,遞給了我,我接過紅包,向他們一一說了聲“謝謝!”此刻,我快樂的像一隻小猴子,一蹦三尺高。 吃過年 夜 飯,我聽到房子外面有人在放煙花,便迫不及待地衝了出去。

剛到門口就聽見一聲聲巨響“砰、砰,”一束束煙花在空中綻放,有的像一片流星滿天流竄,有的像一朵朵菊花在天空中綻放,有的像一條條巨龍在夜空中飛舞,五顏六色、形態各異,把節日的夜空裝扮的富麗堂皇。

八點的鐘聲敲響了,媽媽提醒我:“欣欣,春節晚會開始了。”我飛快地跑到電視機旁,打開電視機,然後坐在鬆軟的沙發上,和家人一起看春節晚會。春節晚會的節目豐富多彩,有唱歌、跳舞、小品等等。其中的小品逗得我們哈哈大笑。最吸引大人的還是搶紅包,媽媽每到一個時間段,都要拿起手機在上面不停的“咻咻咻。” 過年真好,真希望過年的那份熱鬧、那份開心、那份幸福永遠停留在我身邊!

春節的文章 篇10

“三十日夜的吃,正月七年級的穿。”不但大魚大肉的飯菜好,糉子年糕的點心多,還有橘子荸薺,甘蔗金蛋,又有橘子花生可以消閒;穿着紅紅綠綠的新衣服,小孩子過年,本來高高興興,是可以快樂的。但是我自幼,每到過年,總感覺到遺恨,就因爲是言論不自由。在做小孩子的時候,生着嘴巴,常是弄些吃吃固然要緊,隨便談談,也是很需要的。一到過年時節,說話就時刻受人干涉:平常說慣的話不能照樣再說,什麼殺,什麼死,這一類字樣不能提到,連聲音相像的也要避忌。還要說起好聽的話來,什麼長生果,什麼八寶菜;藕要叫做偶偶湊湊,熟的叫做有富。明明是一個人死了,在平常是說得很痛快的,死了,說死了就是;到了過年時節,像《彷徨》中的`《祝福》上所寫,要改口說作“老了”。這實在是虛僞,我不佩服;何況不慣。因此隨時存戒心,不敢隨便發言,故意做啞子。可是生着嘴巴總要活動,被人干涉不免懊惱。肚子飽了以後,有得吃不再感覺到怎樣;說話不能自由,這可要不得。所以,以前一到將要過年的時候,現在回想到幼時過年的情形,於高興覺得快活之中,也是覺得有點可恨的。

於言論不自由以外,幼時過年,我還有覺得可恨的,就是照例去拜乾孃的歲。我怕拜歲,元旦可以故意起身得遲,一起身就跑到街上去看花紙,撥糖。要我向人伏地跪拜固然不甘心,人家向我伏地跪拜也不願意接受;當時年紀雖然還小,可是成人的侄子侄媳婦得向我伏地跪拜,覺得受不了。拜乾孃的歲是我一個人的事,挑選日子,特地僱得船搖到十里路遠的城裏去,是躲避不了的。送去兩壇小京莊的老酒,一擔四盒,一對提盒,蓮子白糖,桂圓全雞。乾孃白麪團團的很和氣,總給我預備着花炮,糖菩薩。糖菩薩我所愛;但是拜一拜是不來的。到了乾孃的面前,我照例躲到帶我去的大姊的老奶母的布裙後面。叫聲乾孃更不願意,我總這樣想着,既然和我的父親沒有關係,何必叫她做娘呢。實在她並沒有到我家來過;無非因爲我的大哥夭亡,怕得我也養不大,所以結下這一份乾親,因爲乾孃是兒女成行的。迷信和虛僞的禮節,成了我幼時過年可恨的第二點。

辛亥光復,民國成立,改用陽曆過年,當時我在城裏的中等學校讀書;學校裏依照陽曆放假,家庭中仍照陰曆過年。爲着提倡陽曆的過年,學校裏於陰曆過年時嚴格維持上課。青年心理維新,對於社會習俗的守舊覺得可恨,記得有一年的陰曆元旦適值星期日;星期六的下午回家還有埠船,第二天沒有開行的埠船,我和一個同學一直步行到校。人在學校裏上課,家中的年貨吃不着,也覺得可恨。

晚婚的我,初在中等學校裏教書時,寒暑假仍然住學校裏。嘗見寺院中和尚貼着“唸佛過年”的字條,以爲“做小說過年”也是一法。可是一般親戚朋友,有家眷的,以爲無家過年太冷靜,爭來邀約過年,我竟被認作可憐人,弄得連做小說過年也不成,這就使我覺得過年的另一可恨了。

抗戰時避難閩西閩北;福建的永安雖然新建了省會,卻保守着過年的舊俗。這並非只是依然注重陰曆的過年;所謂舊俗是到了除夕這一天,街上冷清清,連豬腳爪都買不到一隻。有些人家,先生陽曆過年,太太陰曆過年。我家照例陽曆也不過年,陰曆也不過年。可是日常的菜蔬總得備一點;過陰曆年要好幾天買不到東西,要多預備一點;怕得不新鮮,照故鄉的習慣,打算到除夕去買。那裏知道太遲了;這一年接連好些日子,沒有葷菜進口。人家過年,我家過了難;豈不可恨?

後來轉到深山的鄉間;農村的風氣樸厚,左鄰右居要好;一到年底;有的送大蒜來,有的送糕糉來,有的送自做的豆腐來;房東送魚來;無慮沒得吃。可是到了元旦,自然是陰曆的,爲難的事就來到;許多女鄰居,三寸金蓮穿着繡花鞋,提着錫茶壺,拿着茶盆來敬一杯冰糖茶,算是要好,盛意難違,卻之不恭;當初我託故預先避開,結果要她們多走幾趟,或者老是坐着等候,只好勉強喝幾杯,我名之曰恨茶。爲着在深山的村莊過年,我已喝了不少的恨茶。

如今孩子已經有點大了,社會的習俗依然,也正如《彷徨》的《祝福》上所寫,“舊曆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不管戰事怎樣激烈,一到年邊,照例隨時可以聽到爆竹聲;因此孩子也要玩弄些花炮。過年的花炮火藥氣應該是香的,戰場上火藥氣可很臭。戰爭中的過年的花炮火藥氣不知是臭是香。不能說是不臭不香;即使認作亦臭亦香,也很要不到;總是一種可恨之氣呀!

春節的文章 篇11

我們先來了解一個職場心理學效應:布里丹毛驢效應

布里丹毛驢效應是心理學家布里丹提出的一種理論,那就是人們在決策過程中容易出現那種猶豫不定、遲疑不決的現象。

布里丹是巴黎大學教授,由於他證明了兩個相反而又完全平衡的推力下,要隨意行動是不可能的,而名聲大噪。流傳的一個故事是:布里丹養了一頭小毛驢,他每天向附近的農民買一堆草料來餵養,有一天,送草的農民好心地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邊。

可是想不到的是,毛驢站在兩堆數量、質量和與它的距離完全相等的乾草之間,反而沒有馬上採取行動去吃草料,而是爲難壞了。它雖然享有充分的選擇自由,但由於兩堆乾草價值相等,客觀上無法分辨優劣。於是,這頭可憐的毛驢就這樣站在原地,一會兒考慮數量,一會兒考慮質量,一會兒分析顏色,一會兒分析新鮮度,猶猶豫豫,來來回回,非常的痛苦。

布里丹效應和這個故事給了人們很大的啓發,因爲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也經常面臨着種種抉擇,如何選擇對人生的成敗得失關係極大,有一句話叫“少則得,多則惑”,人們在有很多選擇的時候,都希望得到最佳的抉擇,所以就會在抉擇之前反覆權衡利弊,再三仔細斟酌,甚至猶豫不決、舉棋不定。

真實的情況是,機會稍縱即逝,並沒有留下足夠的時間讓人們去反覆思考,最重要的是當機立斷,迅速決策。如果猶豫不決,就會兩手空空,一無所獲。

春節的文章 篇12

“噼噼啦啦”鞭炮響,“嘻嘻哈哈”過年好,新的一年又到了,各家忙的真熱鬧!

邊看着春節聯歡晚會,邊觀看着奶奶,媽媽包餃子。只見奶奶一手拿着擀麪杖,一手拿着一個麪糰,把麪糰往擀麪板上一放,隨着一陣“咯嗒咯嗒”的聲響,一個又圓又胖的小麪皮躺在了擀麪板上,媽媽接過麪皮,放在手上,再加上一小勺餡,用食指和拇指一捏,一個元寶似的小餃子就包好了。

我看了以後好羨慕包餃子的過程,便也想試一試,我拿起一個小麪糰,放在擀麪板上,拿起擀麪杖擀呀擀,可是就是擀不成又圓又胖的小麪皮,只擀出了一個又瘦又癟的小麪皮,我很着急,便又擀,好不容易纔擀成一個似不像的小圓皮,便又一手拿皮,一手忙着鏟餡,鏟了一大塊餡,往皮上一壓,又學着媽媽一樣用食指和拇指一壓,結果餡全都露了出來,變成了一個沒有骨頭的餃子。

媽媽看見了說:“你的餃子皮太薄了,餡又太多,所以就撐破了肚皮!”說着,媽媽又重新拿了兩個小麪糰,用擀麪杖擀,擀的時候用一隻手轉皮,遞給我一個,交給我:“看,先拿水餃粉壓一壓,用擀麪杖擀,擀的時候用一隻手轉皮,就能做到又圓又好看了!”我試着做,真的呀,我擀出的皮果真很圓很飽滿。接着,媽媽又告訴我放餡不要太多,只需要一小勺就夠了,我又試着做,媽媽還告訴我要用拇指和食指同時輕輕的捏,我照做,包出的餃子又大又好看!

爸爸把餃子放在鍋裏,不到五分鐘,餃子就新出爐了,我吃着自己包的餃子,心裏甜甜的,因爲餃子裏包含着我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