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的節日習俗有什麼

德昂族也和其他少數民族一樣有着自己的傳統節日,那麼,德昂族的節日習俗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爲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德昂族的節日習俗有什麼
  德昂族的潑水節

潑水節是德昂族節日中最隆重的節日,在每年的陽曆4月14日至16日舉行,節期爲3天。潑水節的頭天清晨,男女老少都換上盛裝,特別是姑娘們打扮得鮮豔奪目,老人把已準備的食品和各色紙剪小幡旗、香炷、蠟條等貢品攜往莊房貢於佛堂神龕。然後,信徒把準備好的水龍木槽支架於小佛房內,小佛房四周擺着十餘尊小佛像,並將轉水花筒插於龍頭穴孔中。晌午,佛爺誦經畢,便開始舉行潑水儀式。衆民以潑水用的小竹筒盛來清泉水,依次倒入龍槽,水即順龍槽流入轉水花筒推動旋噴水器,反覆旋轉灑水洗四周小佛身。浴佛畢,衆民們在象腳鼓、鋩鑼聲中盡情互相潑水,表示吉祥如意。

  德昂族的入雨安居節(關門節)

“入雨安居”節(佛教詞語),每年陰曆6月15日舉行,爲期2天。全寨信徒都要攜帶貢品前往佛寺賧佛,參拜佛像,聽佛爺唸經,乞求佛祖保佑寨中人平安生活、五穀豐登。16日傍晚,佛爺便將寺院大門關閉三個月。在關門節三個月內,寺院所在僧侶都要遵守佛規,即不能串寨,不喝酒等。信徒也不能殺牲、談情說愛和結婚等。

  德昂族的祭鬼樹

祭鬼樹節是雲南省保山一帶德昂族民間的宗教節日,每年潑水節(農曆四月)後第三天舉行。這一地區大一些的德昂族村寨,都有四個寨門,謂之 “鬼門”,“鬼門”邊有一棵大樹叫“鬼樹”;祭“鬼樹”是在夜間五更時分,由二十到三十個成年男子擡着一塊畫有龍、虎等兇猛野獸的木牌,邊敲傻邊高聲念 經,送到“鬼樹”邊,再供些米飯和小菜,然後悄悄溜回家。去時敲鑼唸經意在讓鬼聽到後退出鬼門,返時靜悄無聲是怕鬼知道後跟隨回家。

  德昂族的祭天

祭 天節是南省西雙版納等地德昂族宗教節日。每年農曆七月擇日舉行,祭天時,各家攜一隻雞,一壺酒到自家地裏,殺雞時,雞頭須朝上,讓雞血向天噴灑,然後,將 雞向空中拋去,並灑酒一盅,表示將雞酒奉獻給天。相傳在洪荒遠佔,世上僅有天王和地母。他們感到很孤單。有年七月,狂風颳來一百片樹葉,天王自言自語地 說:“這一百片樹葉,要都能變成人就好了。”果然,一百片樹葉變成了一百個人,其中男女各半,這一百人就是後來德昂族的祖先,所以,德昂

族人每年七月要舉行祭天儀式。

  德昂族的祭幡杆

祭幡杆節雲南省思茅、瀾滄一帶部分德昂族宗教節日。每年傣歷三月十五日舉行。當地每個德昂族 村寨中心都栽種着一棵高大的“神樹”,四周再栽幾棵小“神樹”,並以竹籬圍住,謂之“幡杆,。屆時,全村老幼停止生產勞動和禁出遠門,均集中到幡杆前舉行 盛大的祭祀神樹活動。祭前每家都要製作一矛狀木杆,以護衛幡杆。放矛杆時,須請人誦經,然後由各家家長跨人籬內,將頭年靠在幡扞周圍的矛杆取出,換上新矛 杆,並用白線數根將所有長矛纏繞於幡杆上然後祈禱全村平安無事。祭祀時,將各家送的糯米粑粑集中供祭。祭祀結束,由一位懂得佛經而又德高望重的“安長”把 糯米粑粑分給參加儀式的人。在祭幡杆的當天下午,所有寨門要道,要派兩人看守,防止外村人畜進人,即使是親朋來訪,也不得闖入,否則認爲會給全村人帶來不 幸,違犯者交村老酌情處罰。

  德昂族的仁登阿卜

仁登阿卜,德昂語即祭龍,雲南省德昂族宗教祭祀節日,每年農曆三月,由 佛爺選定具體日期舉行。屆時,全寨男女老幼都前注清水池邊,殺豬,宰雞進行祭祀。佛爺在一張白紙上畫好一條龍,然後,點燃香燭,唸誦經文,並把畫有龍的紙 放到水面,人們隨之叩拜。叩拜完,大夥便聚在一起共同飲酒。這天,允許酒後吵駕、毆打。即使被打得鼻青臉腫,動彈不得,誰也不去勸架,直到雙方打得有氣無 力爲止。有些人就地睡到天黑方歸。第二天,人們再次相聚,頭天打架者奏相互道歉。和好如初。

  德昂族的洗手腳日

洗手腳日是德昂族民間的傳 統節日,每年清明節後第七天舉行。屆肘,晚輩要爲長輩舉行洗手洗腳禮。先由晚輩端一盆溫水到長者面前,然後向長輩合掌叩頭,並述說自己一年來哪些地方對長 者不夠尊重或違背了長者的教誨,懇請長者原諒。長輩也檢討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率不夠,希望今後團結和睦,共同治理好家庭。隨後,晚輩爲長輩洗手洗腳。若父母 已故,兄嫂、姐姐亦爲長輩,並說明父母不在,兄嫂、姐姐猶如父母,應接受弟妹的洗手洗腳禮。出嫁和入贅者也要偕同配偶回家爲長輩舉行洗手洗腳禮,並要向長 者敬獻一小包茶葉和幾塊糯米粑粑。傳說有一個不孝之子,於清明節後第七天,在山上幹活時被烏鴉反哺的情景所感動,決心要好好服侍媽媽,以報養育之恩。這時 失明的媽媽摸索着來爲他送飯,不慎跌倒,他想跑過去攙扶,媽媽卻誤以爲兒子來打她,一頭碰死在大樹上。兒子悲痛欲絕,砍倒那棵大樹,用樹幹雕刻成媽媽的像 供在家裏。每到清明節後第七天,他都要淋洗木像,由此形成節日。

  德昂族的龍陽節

在德昂族的諸多節日中,最具有代表性和紀念意義的要數“龍陽節”。“最早的節是‘龍陽祭拜盛會’,準確的說法應該是‘父母節’。”雲南省民族學會德昂族研究會副會長兼祕書長趙志剛介紹,“龍陽節”是德昂族人祭祀“聖父聖母”的傳統節日,充分體現了德昂族扶老愛幼的光榮傳統,也表現着德昂族山地農耕文化的'氣息。“隨着社會的進步,如今的‘龍陽節’是一個綜合性的節日。”趙志剛說,在“龍陽節”上,有祭祀父母、天神、佛神的,也有紀念文化、歷史的,以及祈禱未來、幸福、平安的等等。德昂族的傳統節日,德昂族的風俗習慣

  德昂族的供家堂

供家堂,雲南省西雙版納等地德昂族宗教節日。一般是每年祭兩次,時間不定。當年若修屋蓋房則要大祭一次。祭祀時,用七碗米,七碗飯,每碗上放三枚銅錢。另外準備七堆草煙,七堆茶葉,七小塊鐵,一套衣服,一碗水,十四面紙旗,十四朵鮮花,插在用芭蕉葉卷的筒上。然後請村裏管理祭祀的“達幹”唸誦經文,以祈家堂神保佑人畜兩旺,五穀豐登。念畢,“達幹”端水在房內、房外潑撒。供家堂結束後主家要設宴款待“達幹”,並取部分供品敬奉。

  德昂族的做擺

“做擺”是德昂族人賧佛活動之一。“做擺”日期是根據村寨是否具有財物條件來決定舉行的。日期不定,數年舉行一次,每次3—5天。由 村寨頭人、家族長共同推選出“做擺”的承頭人。承頭人選出之後,便着手籌積資金,併到寺院拜賧佛,敬獻貢品等。“做擺”之意是祈一村寨和家中人平安生活、 消祛災難。由佛爺念《長拉尼亞》經,以求大家有吃有穿,年年富有。

  德昂族的供登滿

供登滿,德昂語即祭地,供登滿是雲南省西雙版納等地德昂族宗教節日。每年播種包穀結束時舉行。屆時全寨湊錢買豬、雞各一隻,每戶準備一籮碎 石。祭祀時,在地邊栽一根木樁,把碎石倒於樁旁,然後殺牲設祭,求地鬼保佑莊稼免受災害,顆粒飽滿。這一天,全寨人不許動土,也不能舂米,以免觸怒地鬼。

  德昂族的採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