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端午節日記三篇

一天的時間即將結束了,這一天裏,大家身邊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見聞吧,需要進行好好的總結並且記錄在日記裏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日記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日記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端午節日記三篇

端午節日記 篇1

“麼·····真好吃!實在太好吃了,媽媽的手藝又有長進了!再來一個!”聽到這話,你一定知道我在吃東西吧,吃什麼呢?當然是吃老媽做的餃子咯!

老媽做的糉子別提多香了,種類也繁多,有:紅豆沙棕.肉糉.紅棗棕·····我最喜歡吃的當然是最好吃,最有味道的:肉糉!你那味道可真叫個香。

輕輕一咬,絲滑的肉汁在你的嘴裏來來去去,回味無窮,一點也不膩,再咬一口,只見那黏米裹着的半塊鹹肉,還有半塊呢?當然是在你的嘴裏,悄悄的,慢慢的融化.對了,我猜你肯定不知道我那天吃到多少爲止吧!我吃飽爲止。減肥計劃又泡湯了!

你們還知道有關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嗎?有賽龍舟.吃糉子.佩香囊······習俗夠多吧!

端午節日記 篇2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很期待過端午節。誘人的糉子讓人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裏面包了豆沙或棗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紅的顏色,四角倔強的翹着,可愛極了。包糉子的葉子上沾滿了水,也沁入一點米的香味。一口在糉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餡兒。餡兒甜甜的,有了米,這種甜也不膩了;米中融入了棗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日記 篇3

大家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這可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

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所以每逢端午節,人們都要將房子打掃得乾乾淨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這個小常識大家要知道哦!

但今天端午節的衆多活動更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戰國時代,詩人屈原不但其愛國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等守舊派的反對,而且糊塗的懷王也因聽信讒言疏遠屈原。痛心疾首的屈原在寫下《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後的公元前278年,終因楚國的都城被秦兵攻破,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眼看國破之難,卻又無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憂心如焚,在極端失望和痛苦中,詩人來到了長江東邊的汨羅江,抱石自沉……聞訊趕到的楚國百姓紛紛划船到江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並拿來了糉子、雞蛋投入江中餵食魚魚蛟蝦蟹,使它們不再啃咬屈原的屍體。

兩千多年過去了,但是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如今,每到端午節那天(農曆5月5日,屈原的忌日),人們仍要在江河裏划龍舟,把糉子繫上五彩絲線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