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醫德醫風自我評價2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使用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是一種重要的評價形式,它屬於人的自我概念的重要內容之一。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份恰當的自我評價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護士醫德醫風自我評價,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護士醫德醫風自我評價2篇

護士醫德醫風自我評價1

20xx年,本人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除紮實完成本職工作以外,特別注重自身醫德醫風的培養,認真學習《醫務人員醫德規範及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與周圍同事一道奮力踐行“爲人民健康服務、辦人民滿意醫院”這一根本宗旨,爲醫院發展與社會和諧積極作爲。

在日常工作中,我始終保持高度的敬業精神,始終以病人爲中心,全心爲病人解除痛苦,關心患者、尊重同事,營造出文明、和諧的就醫環境,形成平等、相互理解的醫患關係。對患者極端負責,對工作精益求精。淡泊名利,關愛病人,甘於奉獻。

本人在20xx年度中嚴格遵守醫德規範,努力提高自身職業道德素質,改善醫療服務質量,全心全意爲人民健康服務。在工作中,以病人爲中心,時刻爲病人着想,千方百計爲病人解除病痛,同時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權利,對待病人能做到一視同仁,爲病人保守醫密,不泄露病人的隱私和祕密。與同事互學互尊,團結協作。廉潔奉公,遵紀守法,不以醫謀私。在業務方面嚴謹求實,奮發進取,鑽研醫術,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技術水平。

護士醫德醫風自我評價2

誠信是一個重要的社會道德範疇。我國古代思想家對誠信道德的闡述和強調不絕於史,在傳統理論中,誠實守信被看做“立身之本”、“舉政之本”、“進德修業之本”。當今社會,誠信更進一步發展成爲我們中華民族的深層道德意識,並體現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全國人大會委員、南京大學校長蔣樹聲代表呼籲:“國家應以誠信爲突破口,在依法治國的基礎上強化公民道德建設,逐步建立起誠信社會、道德社會。”他還說:“公民道德建設千頭萬緒,誠信應該成爲整個公民道德建設的突破口。一個人只有誠信做人,誠信地對待工作、家人和社會公衆,纔可能建立和完善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才能得到繼承,道德社會才能真正建立。”醫療機構是衛生系統的主要窗口,也是社會的重要窗口。醫德、醫風的好壞是社會風氣好壞的反映,也是全民族整體道德素質的重要表現。因爲醫療行爲關係到人的健康與生命,所以,醫德、醫風一直受到社會各界、輿論的經常關注和很高的要求,常常形成一時的熱點。由醫德、醫風惡劣造成的事故儘管不多,但是影響大,格外遭人痛恨和譴責。因此,醫德、醫風建設是社會道德建設的重點之一。隨着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和不斷完善,醫院建設和發展由依賴型向經營服務型轉軌。由於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目前市場經濟環境下醫德存在多面性的特點:

1、受利益驅動,醫德出現失衡。隨着人們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傳統醫德發生了變化,受利益驅動,部分醫務人員的是非觀、利弊觀、尊卑觀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本來,醫院的服務宗旨是減少疾病、救死扶傷,不能單純以營利爲目的,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醫院是以自主經營的`醫療衛生服務爲主體,既求社會效益,又要講求經濟效益,二者處理不當,就導致了有些單位和醫務人員見利忘義,醫德失衡現象的發生。具體爲亂檢查、亂收費、亂用藥、收紅包、從事第二職業搞“創收”等,由此擾亂醫療秩序,敗壞了醫德醫風。

2、價值背向,導致醫德失去規範。國家對醫院實行差額補貼的同時又使醫院物資市場化,價格的漲跌使市場供求關係發生變化,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衝突時,受市場經濟體系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個別醫務人員在遇到通過正當途徑而利益得不到實現時,就可能尋求非道德補償。更有甚者認爲,爲病人看病、做檢查、做手術、受病人吃請、收病人紅包和禮品是等價交換,合情合理。這反映了市場經濟所引發的市場價格和價值的距離,導致了醫德失去規範。

3、效益碰撞導致醫德失調。在國家補償不足的情況下,爲謀求發展,醫院在考慮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必須重視經濟效益,由此在重視醫療服務的同時也十分重視醫療服務效益。但是,醫療服務的價值無法用金錢來直接衡量。面對患者,醫院有擇優治病救人和救死扶傷的道義,同時又有維持醫院勞動力再生產的責任,在具體實施中難免使二者產生碰撞,導致醫德失調。由此可見,市場經濟不僅體現在以法律爲手段的制度約束性上,還體現在以信譽爲基礎的道德約束性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醫院既擔負着保障人民羣衆健康的任務,又要爲自身生存和發展參與市場競爭。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建立一套科學、合理、有效可行的管理體制,是醫院在激烈的醫療競爭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環節。

那麼,醫院該如何以“誠信”教育入手,抓好醫德醫風建設呢?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做文章。

1、以“誠”人爲本,做好醫務人員的思想教育。

一是抓好理想信念的教育。這是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也是醫德醫風建設的核心。要教育職工正確對待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的困難、利益調整及一些問題,堅定全心全意爲病人服務的決心,爲醫院的生存和發展貢獻力量。

二是對職工進行“三觀”教育。即對職工進行新型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教育,通過教育使職工正確看待物質利益,正確對待個人、集體與國家的關係,把個人利益融入集體利益之中;教育醫務人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把治好病人,減輕病人痛苦作爲實現人生價值的最高目標。

三是對職工進行全心全意爲病人服務的教育。教育職工樹立起病人是醫院的“客戶”,病人是醫院職工的衣食父母的理念,正確認識醫務工作者和病人的關係,教育職工經常進行換位思考,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以“信”爲本,切實履行對服務對象的承諾。

一是要把醫德醫風建設同各項制度結合起來。要制定和完善醫德醫風規範,使醫德醫風同職工的利益緊密掛鉤,嚴格考覈落實,建立競爭機制,優勝劣汰,全面提高醫護人員的服務水平,提高其醫德醫風水準,讓病人滿意。

二是要堅持落實好醫療服務和醫藥收費價格公開制度和住院病人“日清單制”,讓患者明明白白消費,把“醫不二價”、“童叟無欺”作爲行醫道德的根本要求。只有心擺正了,纔會對病人堅守誠信,才能兌現全心全意爲病人服務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