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村莊美好的未來

張灣區以創建文明新村爲抓手,通過實施“消危減土”、危房改造、拆遷安置等工程,着力解決羣衆的安居問題,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一年來,張灣區累計幫助1200餘戶羣衆實現了安居夢。

展望村莊美好的未來

三輪齊驅 助羣衆圓安居夢

張灣區大力實施 “消危減土”工程,凡符合享受“消危減土”政策補貼的農戶,每戶扶持1萬元用於建新房。該政策調動了農戶改善住房條件的積極性,紛紛籌資建造新房。

在 “消危減土”政策的推動下,西溝鄉西溝村先後有90餘戶村民建造新房。張灣區實施 “消危減土”近1000戶。

四個結合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在實施“消危減土”解決羣衆安居問題的同時,張灣區推進村鎮建設、產業發展、環境整治等工作,堅持做到“四個結合”,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消危減土”與村莊規劃、中心村建設相結合。引導羣衆適當集中遷建,加強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30萬元標準給予補助。

“消危減土”與扶貧搬遷、生態移民相結合。對居住邊遠、交通不便、環境惡劣的農戶,組織村民向路邊搬遷。太山村在村委會旁邊建設集中安置區,動員居住在高山上的村民下山居住,先後有28戶羣衆到安置區居住,生產生活環境得到改善。

“消危減土”與發展二三產業、促農民增收相結合。科學規劃集中居住區和產業發展區,形成互促共進、良性互動的良好局面。近年來,全區共新建獼猴桃、蔬菜、茶葉基地8000餘畝,爲羣衆增收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發展了一大批農家樂,帶動了鄉村旅遊業發展。

“消危減土”與引導農民養成健康文明生活習慣相結合。注重抓好十星級文明戶、六好農家等創建評比活動,引導農民改變陋習,培養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鞏固環境整治成果。

通過實施生態文明工程,張灣的鄉村人居環境得到改善,同時帶動了旅遊業發展。西溝、白馬山、桃子溝、花果山、方灘等地已經成爲十堰市民雙休親情遊、實踐體驗遊、探險勵志遊的首選地。(鄭莉)

展望村莊美好的未來 [篇2]

2011年世界電信日即將來到,今年主題定爲“信息通信技術讓農村生活更美好”,是對2017年“信息通信技術讓城市生活更美好”精神的延續。以信息技術造福人類是所有通信人的最終夢想,康普全體同仁將以切身的行動與熱忱,投入到行業的共同努力中。

信息時代的來臨,改變着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變着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其對社會發展產生着深刻影響,不僅大大提高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速度,對社會總體結構和生活方式也產生全方位的影響。我們的視野由此更加開闊,溝通更加便捷,人類進入知識經濟和信息化社會的步伐進一步加快。

信息通信技術讓農村生活更美好,旨在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術的優勢,使農村人口享有更美好的未來。最新數據顯示,在發展中國家極貧困的14億人口當中,有高達百分之七十的人居住在農村地區。他們也是最少受益於信息通信技術的羣體之一。根據“十二五”規劃綱要,我國將加快建設寬帶、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引導建設寬帶無線城市,推進城市光纖入戶,加快農村地區寬帶網絡建設,全面提高寬帶普及率和接入帶寬。

爲此,作爲全球領先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解決方案供應商康普公司,切實兌現了本土化策略的承諾,對中國市場的投入不斷加大,在中國實現生產,將更多的研發轉移到中國市場,根據本地的情況重新定製更成熟的.技術。

康普的產品廣泛地被國內各大運營商和oem所採用,將持續推動“信息通信技術讓農村生活更美好”的美好願景在中國市場紮根萌芽。展望未來,康普期望與業界更爲深入的合作,使得這一美好願景更快、更好地惠及中國和世界的人民,無論城市或農村。

展望村莊美好的未來 [篇3]

21世紀,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引領下,我國經濟將會不斷的向前發展,綜合國力將不斷增強,人民的生活水平將不斷改善。農村文化建設,將會實現東中西部地區協調有序、穩定和諧共同發展,實現城鄉互助、東西區域互幫特色的模式,充分的發揮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對於未來農村文化建設,我們將從“軟文化”、“硬文化”、“中間特色文化”三個大方向來展望。

首先,未來農村文化建設將會取得很大的進步,軟文化將成爲人民羣衆的精神食糧。隨着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當人民生活水平達到一定高度,人民對精神的要求,將會提高。而所謂的軟文化,此時就會自動跳出來,滿足他們的需求。對於軟文化所涉及的領域,我們可以分爲:社區文化活動、社區娛樂活動、休閒娛樂活動、文化下鄉下戶活動、以及文化傳媒,文化傳播等方面。在未來文化建設過程中,軟文化將成爲重要角色,影響着精神文明建設。

其次,硬文化將爲人民提供一流的後勤保障措施,滿足羣衆文化活動需求。在以後文化建設歷程中,文化將會爲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補充,尤其是農村文化建設,未來的社會,發展的重心將會從城市向農村轉變,農村地區將成爲未來最大的市場。這也更加要求我們,加大力度,完善農村的各項基礎設施,爲未來農村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對於農村的硬文化主要涉及以下幾個部門:“文化基礎設施(圖書屋、健身設施等)、教育培訓場所、自由活動場所及其未來新型文化設施建設”[7]。

第三,對於中間特色文化建設,關鍵是要搞清主體角色轉變。中間文化建設的實施者是我們人民羣衆及其黨和政府有關部門,搞好彼此之間的關係,是處理與解決農村文化建設在未來遇到的問題的關鍵。對於特色文化建設,主要就是發展本地域自身特色,該保留的我們一定要傳承下去,該放手的要立刻放手,這也是發展農村文化有效的方式。

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在人民羣衆的共同努力下,我國農村文化建設將會在未來的新世紀取得一個美好的未來。在未來的農村文化建設過程中,只要我們擺明立場,認清形勢,吸收借鑑積極的經驗,我們一定會找到發展農村文化的最有效的路線,推動農村文化建設朝着健康、有序、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