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編輯部第二學期工作計劃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該爲自己下階段的工作做一個工作計劃了,說到寫工作計劃相信很多人都是毫無頭緒、內心崩潰的狀態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書院編輯部第二學期工作計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書院編輯部第二學期工作計劃

書院編輯部第二學期工作計劃1

一、工作方向:

1、及時將我院的動態信息傳送到同學當中,使學生對能夠全面及時的瞭解我院學習生活情況。

2、將同學的意見與建議反饋到老師手裏,以便老師及時的針對同學中間出現的問題採取及時有效的措施,出現的亮點給予鼓勵,以便使其能夠良好的發展。

3、關注、關心其他學院建設,爲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建設優質的校園氛圍做出貢獻。

二、部門建設:

(一)、召開例會,每週一次(特殊情況靈活變動)。

會議規定:

如果因事請假或者晚到,要事先說明。我們將建立嚴格的部門考覈制度,對例會制度量化考覈:對於一個學期未事先說明而遲到四次以上者,勸其自動退出部門;未請假而缺席者,三次以上即勸其自動退出部門;一個學期不能請假超過四次。

會議目標:

一個部門要發展,必須要團結,爲了達到部門內部成員“和而不同”的目的,我們要加強內部人員的認識和合作。所以,內部的溝通交流應擺在首要位置:

1、每次會議結束後進行部門成員總結,可以談近期工作上的發現和收穫,也可以聊最學習情況,更可以是對於部門內部建設的提議。大家可以暢所欲言、熱情討論。

2、鼓勵成員多交流報紙的編輯、排版工作,營造好的部門文化氣氛。

3、通知部員學生會近期的活動安排,組織學生會的工作。

(二)、我們的部門提高幹事素質,根據我部的職能,現在暫定以下培訓:

1、寫作培訓,主要是策劃、會議記錄、工作總結等培訓。

2、新聞寫作培訓,主要是通訊、採訪、評論的寫作。

3、攝影培訓,如何拍攝具有新聞意義的瞬間或者鏡頭。

(三)、記者團建設,努力將記者團建設成爲我們學院學生和老師的眼睛,每人配發記者證,做到證不離身,有有訪必採,不知拘泥於學校,學院,學生。

隨時注意加強編輯隊伍和作者隊伍建設。

(四)、建設部門文化。一個優秀的部門必然有着優秀的部門文化,而這樣的文化在我們部門內部尚未形成,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會尋找新的方案和出路,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模式和特色活動。

三、部門活動

1、聯合其他部門合作組織學生活動。時間、主題因時而異。

2、舉辦徵文比賽。主題應富有時代氣息,易於,樂於爲學生所接受。

3、採訪工作,將採訪內容在系刊刊登。主要針對系領導、老師、學生會幹部等,指導大學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四、報紙板塊的設計

1、增添教師風采板塊。

2、報道學院近期教育工作動態。

3、增加摘登國內外有關教育教學的新聞消息。

4、爲學生課外閱讀服務,摘登近期報紙雜誌上適合學生閱讀的精美小說、故事、散文、詩歌、面向廣大學生,使他們增加閱讀量,提高寫作能力,培養文學愛好的興趣。

5、選登學生優秀作文,爲廣大學生提供發表優秀作文的園地,鼓勵、調動學生寫作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文學興趣,鍛鍊學生的寫作和工作能力。

6、在文章內容積極健康的原則上,版面形式由幹事自主創新。

五、創新設計

1、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優勢,在校園網上創辦特色數據庫,擬建三刊電子化期刊共數據庫,方便作者查詢有關的信息資源。

2、設立學報優秀作者獎、優秀稿件獎、優秀編輯獎。

六、結束語

編輯部是聯繫書院與學生的紐帶和強梁。在這個使命的前提下,我們部門的工作相對比較瑣碎,但是我們會合理安排,爭取不落下一個活動的報道。

編輯部的人員有激情和夢想,現在是我們上演絢麗青春的時候,我們一定會努力,不管會面對怎樣的困難。而繼承優良傳統,尋求新的發展高度勢在必行!我們在行動!

書院編輯部第二學期工作計劃2

翻開各類教育報刊雜誌,我們不難發現到處都在談“新課程”,並極力提倡在教學中採用“新課標”,課改的浪潮再次波濤洶涌。許多教師在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同時,有意無意中全盤否定了傳統教學。我認爲只有對以往應試教育進行理智的分析,對將來教育發展進行正確的預測,才能更好地正視、把握新課標。

  一、對以往傳統教學的看法

長期以來,許多教師把數學教學重點放在了數學知識的認知和解題技能的訓練上。在某些人看來,衡量一堂課的成功與否的標準,主要看這節課學生學會了多少數學知識點,掌握了多少解題方法。正因爲如此,在傳統教學下,中國中學生 “學習方法的絕對被動”與“知識面的相對廣博”幾乎是同樣出名。時有聽聞獲得“奧林匹克”大獎的中國學生卻被一個很小的實踐操作所難倒。

而與此同時,應試教育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也積累了許多有助於教育發展和學生素質提高的東西,如機會均等、公平競爭的思想,學科教學技術與藝術,學習的某些方法等等。我國中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特別是運算和推理)有着明顯的優勢,這亦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要想培養出有強大競爭力的21世紀高素質數學人才,關鍵在繼承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廢棄應試教育中“填鴨”式的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地研究性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和途徑,學會學習”。

  二、對數學新課程的正視

“新課程標準”的試行推廣,再一次把問題擺放在我們教師面前。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更好地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爲他們的探索性學習插上想象的翅膀,培養他們自己撲捉“靈感”的方法?我們教師應正視新課程,抓住此有利契機,及時轉變觀念,大膽放開腳步。

我們該如何正視新課程呢?我個人認爲,應在理智分析的應試教育和準確預測教育趨勢基礎上,正確認識以下幾方面:

1. 新課程學習方式(繼承+創新)

有些老師一提到“新課程”,就認爲必須“否定傳統教學”,其實這樣理解是極片面的`。新課程、新理念並非否認過去,而是對過去的繼承、創新和豐富,要求我們根據學生、教材、環境和教師自己等因素,從實際出發進行有機的“整合”。

對數學課進行“整合”,就要做一名辛苦的“編劇”。千萬不能讓學生機械地進行“舊知練習-→聽取新知-→嘗試練習-→知識梳理-→鞏固練習-→複習訓練-→測試評估”,陷入無窮無盡的一系列訓練中。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設計出適合他們的不同角色,使之能更投入地進行“演出”。久而久之,你會發現他們不僅僅掌握了所學知識,還會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表述,更重要的是他們也能用各種方法發現、獲取新知識。

每一節課都能讓學生感到新鮮,每一分鐘都能讓學生在快樂,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飛翔於數學知識的高空。讓學生從心底愛上數學課,使“新課程”釋放的不僅僅是學生的手,還有學生的心情。

2. 新課程教學方式(合作+引導)

以“教師爲中心”、 “學生爲中心”、“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方式,正在被“你說、我說、大家說(教師說、學生說)”的課堂氣氛所代替。新課程的本質定位爲“交往”,要求我們在課堂上必須和學生成爲好朋友,徹徹底底地放下教師的架子,學會多以商量的口吻和態度與學生平等地對話、溝通、合作,和學生共同探討、研究,成功地完成學習任務。以“共建”的方式來“以教促學”“以學長教”、“互教互學”。

課改以後,有些教師反映課堂紀律變差了,又不得不板起臉孔整頓亂哄哄的場面。我個人認爲,只要教師善於引導、調控,讓學生“亂”得有“形”,“形”亂而“神”不亂,又何嘗不可。從某種意義上講,“活”與“亂”是等價的。教師如能正確地處理好“收亂”與“放活”,使學生在一定的自由探究的“放”與教師不露痕跡的“收”結合起來,必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的教學方式,讓我們正真成爲學生的知己,他們不再“憎恨”數學課,不再“討厭”數學教師。在和諧、民主、平等的氛圍中,教師的用武之地也隨之拓寬了。在充滿生命活力與和諧氣氛的教學環境中,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結出創造之果。

3. 新課程評價方式(關注+促進)

評價≠鑑別,評價≠篩選,新課程要求下的評價方式是面向未來的、發展的、動態的,它把評價體系作爲一個統一的整體加以運用。其中特別重視“診斷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注重學生個體過去和現在的比較,承認人與人之間的發展存在差異。從差異中發掘適合個人發展的教學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望,促進學生快速全面地發展。

各種各樣的階段評估測試,對於教師來說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可對學生來說也許是“痛苦”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妨大膽採用開放式的教學評價,平時積累評價法、合作表現評價法與傳統的階段測試評價法相結合。把學生平時在學習中的態度和熱情,作爲評價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引進自適應考試(注),取代應試教育下傳統的書面考試。使新課程下的評價關注每一位學生,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