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快樂社交小組計劃書

一、理念

兒童快樂社交小組計劃書

當前,由於家庭結構的不完善,很多單親家庭的兒童都處於社交困境中。一方面父母的離異,使孩子產生了心理障礙,他們自我封閉、孤獨壓抑、不願意主動與人溝通、或者由於自我認知的偏差而感到所有的都在看不起自己更加重了他們的防禦心理;另一方面由於單親父母生活壓力更大,忽視了對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父母缺乏對孩子社交方面的教育及缺乏與孩子的溝通等又加重了孩子在社交方面的困擾。

基於上述考慮,決定通過開展一系列的小組活動及輔導服務,協助組員消除心理陰霾、改變自我認知,建立其個人的支援系統,並提升服務對象的自信心、自尊感,另服務對象在破除舊有的價值觀和行爲之餘,有能力建立自我的網絡以及在社會中有良好的適應。無論在學校的系統、家庭的系統、個人朋輩的系統上,都可以獲得接納和支持,繼而能回饋社會。

二、理論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把人的需求分爲五個等級: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高層次的需要以低層次需要的滿足爲前提,交往能滿足各種較高層次的需要,在小組內部,組員之間會通過交流和溝通對小組產生歸屬感,並獲得別人的尊重,通過提高組員的溝通能力,提升組員

的自我表達勇氣,我們能夠幫助組員獲得自我實現,同時找到更多的歸屬羣體,從而滿足愛和歸屬的需要。此外,根據這一理論,工作員在小組進程中要時刻強調組員間的相互尊重,如在訂立契約時,就把這一點列入契約中。

2、 社會學習理論

社會學習理論強調人的行爲、思想、情感反應方式和行爲受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影響,行爲和環境具有交互作用,它強調觀察與模仿、認知對學習的作用,並認爲行爲可以通過讚賞與懲罰得到強化。在小組中,組員交流過程也是一個相互影響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組員與工作者通過自己的語言與行爲,爲別人樹立一個觀察模仿的榜樣,同時,組員也通過對別人的觀察與模仿,是自己發生一些改變。作爲工作者,要注意利用好組員之間的'交流和分享,並要對組員及時作出迴應,起到強化或替代強化的作用,對組員進行引導。

3、 庫利的鏡中我理論

此理論認爲人們通過想象別人對我們的行爲和外貌的感覺來理解我們自己,因爲這裏的自我反映了別人的意見,所以叫做“鏡中自我”。小組是一個通過互動而存在和發展的有機體,小組中每個成員的表現和變化都會影響到小組,小組整體也會影響到小組中的個人。在小組工作進程中,小組工作者要對小組成員提供及時、真實的反饋,以幫助組員感知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與反映,建立正確的自我意識,或對自己的行爲有一個判斷與掌控,

這樣,組員可以建立自信,有個較積極的自我意識。

4、 小組動力理論

小組工作是藉助小組場工作的一種形式,小組一旦產生就會形成一個物理學所講的場,當組員進入小組就進入了一個有自身和不同力量和變量組成的心理場中,個人行爲會受到這些力量和變量組成的心理場的影響。民主型是小組工作的主要領導形態。小組工作時將有需要的對象組織起來,通過對小組的互動,藉助小組的智慧和力量,增進成員自我洞察和自我接納,從而恢復和增強其社會功能,表達其真實需求。

三、目標

(一)總目標:提升組員表達勇氣,拓寬交際面,提升組員的表達技巧 、溝通能力,發展和諧的人際關係。讓組員敞開胸懷,感受社會,走進社會,鍛鍊自己的表達能力

(二)具體目標

1. 幫助組員認識到溝通的重要性。

2. 通過組員的自我陳述、組員間的互相評價、小組遊戲等小組活動使組員認識到自己社交困難的原因所在。

3. 通過組員之間的互相幫助以及小組培訓等方式使組員掌握並運用社交技巧。

4. 小組成員建立自我支援系統,與學校、家庭、友朋等各方面建立良好的網絡關係,達致良好的生活適應。

四、時間安排

一共五節,每週一節,每節聚會時間1-1.5個小時。 聚會地點在社區的活動中心。

五、小組領導者

最初由小組社工擔任領袖,社工可以選出一名組員協助自己。

六、形式

每節小組活動都有特定的小組討論、互動及小組遊戲。組員可以一對一的形式互動,也可以自由組成小組進行討論。討論時間結束後,組員進行反饋,並由社工或者領導者進行總結。

七、活動安排

第一次活動

——相識

目的:讓組員及工作人員互相認識;讓組員之間有初步認識;深化組員對小

附:

“同心圓”遊戲規則:

讓小組成員分成兩組(一個組人多,一個組人相對少),然後在工作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