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房地產未來展望

一、房價現狀

南寧房地產未來展望

現代中國人買房,大多被現代城市和工作需要所捆-綁,造成在選擇上的被動,也容易讓賣地的和造房的利用。而被地段、地鐵、學校、面積捆-綁的原因是很多人並沒有找到合適的買房的時機,不但讓自己的生活陷入被動,上升通道被自己關上,而且間接助長了房價的高企。對於現代城市工作的大部分人來說,買房應該是一個“退出"機制,是一個”脫離“機制,但如果大家一定要把買房定位於”同時服務於我在這個現代化城市的工作打拼“的話,那麼現代化城市的房價高企就很難被終止。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中國房價爲什麼高?除了流通中的貨幣量迅猛增加的因素外,還有就是中國人把房子當成了投資品,那麼在一個牛市中自然價格節節攀升。這兩個因素就像乾柴,而政府的託市政策則是汽油。加上中國人與生俱來好賭和好錢的特性(中國人的價值觀總是把賺錢放在很重要的位置),這火就越燒越旺了。

二、未來房價展望

個人認爲房價取決於兩方面因素:一是供求關係;二是貨幣政策。供給小於需求,價格上行;供給大於需求,價格下降。房地產市場發展的半程已過,但總需求的下降未必就一定會帶來房價的下降。總需求下降,供應量依然增加或保持不變,則房價會下降;若供應量也同步縮減,那麼房價還是會保持平穩的。我認爲而隨着房地產行業利潤率的下降,大量企業會逐漸退出這個行業,房地產行業的供應量也會逐步降下來的,未來貨幣政策大放水的可能性也不高,09年市場那種瘋狂很難再出現,房價保持平穩的可能性最高。

決定房地產價格的不是開發商,不是購房者,而是政府——地方政府。

只用減少土地供應、擡高土地價格,就能一定程度上操控當地房價,如果中央政府再配合一下,來個調控、限貸,房價上漲當然蹭蹭蹭。

地方債是一個大包袱,就目前的政治體制,是絕對不允許搞什麼地方政府破產的。所以捂這個窟窿,要麼把地方債轉移成中央政府債務,但是伴隨的必須有部分收入項目劃歸中央,地方不願意,營改增已經在起變化了,更不要說賣地收入了;要麼放手讓地方不拘形式限期解決,這更不現實。

政府,如果真正想降房價,就得退到2003年狀態:

沒有限購,沒有限貸,沒有房產稅,沒有利率歧視,沒有信貸限制,沒有期房限轉,沒有營業稅,沒有所 得稅,沒有土地增 值稅,沒有任何交易稅費,徹底廢止經濟適用房,徹底廢止保障房,沒有非普通住房,沒有7090,沒有規劃限制,允許開發商自由發債,允許信託計劃,允許房 地產企業上市融資,允許境內外資本投資房地產,清算造謠媒體,允許一個人買76套房,允許REITS上市,允許倒按揭,允許加按揭,允許轉按揭,取消抵押 貸款用途限制,房貸利率打5折,優質客戶房貸利率打3折。 但是從政治上講,我對“利國利民”的可能性,是極度悲觀的。

“動力”永遠存在。但政府採取“殺死信使”的方式,不聽不聞不看。限購限貸,頭埋在沙裏,謊稱天下太平。

2017的今年,深圳、上海的事實,和2017年、2011年相似。水面下暗潮涌動,“因爲宏觀調控,所以房價飛漲”,因爲政府違反憲法推行二限房產稅,供應端一減再減。而另一頭,濫發紙幣絲毫沒有收斂,社會總紙幣購買力屢創新高。

超發的貨幣,去哪裏最安全?一線大城市核心區域的房子裏存着去啊

過去房地產價格的暴漲離不開兩個國家政策,一是由分稅制導致的地方政府土地財政(就是中央和地方的稅收收入分配,中央把很多稅收收上去,導致地方政府缺錢花,只能通過賣地賺錢維持開支和建設,所以地價越來越貴),二是的貨幣政策,衆所周知過去10幾年中國ZF濫發了多少貨幣,所以人民幣對內貶值相當嚴重,同時大量的貨幣進入了房地產行業,也是推動房地產價格爆漲的一個重要原因。

現在再看這兩個政策。首先,土地財政政策是行不通了。一是地也賣的差不多了,二是再繼續通過賣地來維持開支的話,導致房地產泡沫帶來的經濟隱患和社會動盪是中國ZF堅決避免的。所以就順勢有了不動產登記制度,登記完了之後就可以收房產稅了,這就可以成爲地方ZF的長遠收入了。。

再看貨幣政策。這幾年國家在開會的時候一直在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就說明了貨幣增速不可能再和以前一樣高了。但是我們可以分析一下什麼叫做穩健。穩健就是不能讓房地產還有股市什麼的再亂搞了,不能讓你再漲太多,同時也不能你跌太多。一跌帶來的政治經濟風險也是ZF堅決避免的。

考慮到中國一線二線三四線城市的環境不一樣,地方政策也不一樣,因此在房地產行業平穩發展或者緩慢衰退的大背景下,這些不同地區的房地產價格也不會不一樣。 總結一下,2017年乃至未來10年房地產價格的走勢。一線城市房地產價格是必然增長的,只是年增長的幅度應該不會超10%,二線城市大部分房地產價格也會增長一點3%左右,個別二線城市房地產庫存大,經濟萎靡的話就會下跌一點,但也不會很多。三線四線城市少數價格會上漲一點,大部分會緩慢下跌,但是下跌幅度不會太多

《南寧房地產未來展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