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新學期語文教學計劃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穫,現在就讓我們制定一份計劃,好好地規劃一下吧。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計劃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國小新學期語文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新學期語文教學計劃

國小新學期語文教學計劃1

一、課程意義

語文是傳承文化的交際工具,是發展兒童心靈的科學。讓語文教育適應未來的發展需要是語文教育改革的目的。因此,無論是從語文的工具性還是人文性角度講,都必須重視語文課外閱讀。《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從小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國小階段課外閱讀總量六年制不少於150萬字。對課外閱讀提出量的要求,這在我國課程教學標準中還是第一次,充分顯示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及地位。開展閱讀校本課程教學,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培養學生對母語的親近、熱愛之情,使他們在兒童時代就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併爲終身打下基礎。

二、課程目標

(一)總體遠景目標

1、落實課標中關於閱讀量的指標,確保分年級遞進完成閱讀量。其中包括古詩文句的誦讀與積累。

2、推進個人藏書園與班級圖書角的建設,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儘可能挖掘閱讀教育資源,改善學生的閱讀環境。

3、激發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和強烈的讀書願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培養閱讀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4、推進《誦讀經典親近國學》校本課程的實施,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母語的精髓,體驗古典語言的魅力,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獲得文化的基本薰陶和修養。

(二)分段具體目標

低段:

1、重在激發閱讀興趣,初步培養學生愛書、愛讀書、愛講故事的習慣,叩開課外閱讀的門戶。

2、完成《誦讀經典親近國學》校本教材的相關內容學習,能在文化經典中識字,瞭解論語的內涵,感受中國的文化。

中段:

1、培養學生養成讀書看報的良好習慣,在課外閱讀及生活中獲得語言材料,初步領會材料的大概意思,試着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2、完成《誦讀經典親近國學》校本教材的相關內容學習,積累背誦有關語句,在故事閱讀中理解內涵。

高段:

1、要求學生學會瀏覽,擴大閱讀面,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學習。

2、完成《誦讀經典親近國學》校本教材的相關內容學習,積累背誦有關語句,藉助釋義、文化拓展等理解內涵,做有文化根的孩子。

三、教學時間及分配

統一讀書時間:開設一節閱讀課程。

在校自讀時間:早自習和午休時間。

在家讀書時間:放假以及平時在家的時間。

學校每學期共開設閱讀教學17課時,校本教材教學佔10課時,課外閱讀指導佔7課時,自定內容佔1課時。教學內容的時間選擇由各備課組長規劃,教師可根據自己的想法適當調整;備課由備課組長統籌。

四、教學要求

1、分層推薦閱讀書目,提供高品質源頭活水。

應該從孩子的需求出發,分層推薦閱讀書目,綜合開發課外閱讀的源頭活水,讓精緻的文化“點心”進入孩子們的精神世界。備課組經過集體研討,確定本學期的閱讀推薦書目。課外閱讀的書目選擇要體現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拓展性。具體從以下三方面考慮:一是可選面廣,以兒童文學作品、名著、人物傳記等爲核心,兼選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等方面的其他優秀讀物;二是注意有一定比例的經典之作,在選擇讀物的過程中,教研組將適時推薦經典書目。有了可供選擇的讀物參考目錄,學生就有了讀書的方向。

2、推進藏書的建設,創建繽紛的閱讀樂園。

爲了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營造濃郁的閱讀氛圍,我們要建設不同層面的圖書資源領地:

學校圖書室將進一步擴增學生喜歡看的,值得看的圖書;

班級圖書角進一步豐富,讓班級圖書角成爲學生嚮往的地方;

家庭圖書角的建立,讓家庭圖書角也能像家裏的網絡、電視一樣吸引孩子。

3、精心開設閱讀課,開展多彩的讀書活動。

品質來源於課堂。教師如燈塔,指引學生走向閱讀的港灣。因此,我們要形成認識,閱讀課不是放任學生手捧一本書閱讀,而是需要教師的精心指導,學會去觸摸書本文字的芬芳。

(1)《國學》教學課。根據國學課程設置教學目標,充分彰顯教材各板塊設置內容的意圖,結合各類活動,實現國學課程目標。

(2)讀物推薦課。閱讀是一項體現個性和人格的活動,而讀物的選擇是個性的表現。只有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讀物,他們才能深入理解讀物內容,受到讀物的感染,從而親近和熱愛母語。但是國小生年齡小,閱歷淺,選擇讀物時往往帶有盲目性、隨意性,這樣就不能提高閱讀的質量。因此,上好讀物推薦課,對誘發孩子的閱讀慾望,讓孩子親近母語資源至關重要。課外閱讀課上,要通過講解主要內容,或朗誦精彩片段,或通過講故事等各種形式向學生推薦讀物。

(3)閱讀欣賞課。主要是引導學生欣賞閱讀材料,通過配樂朗誦、任務表演等各種方式,促使孩子在理解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鑑賞,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積累語言材料。每月舉行一次,每次都有一個主題。比如“人與自然”、“名人足跡”、“經典童話”等等。

(4)讀書交流課。閱讀的交流就是學生閱讀情況的反饋,將學生的閱讀活動通過一系列“講”、“寫”、“演”等實踐活動展現出來。它們是有效閱讀的保證,是深化閱讀活動、促使閱讀出成效的重要途徑,既可以避免課外閱讀的“浪費”,又引導着閱讀的方向。交流的形式可以是讀與聽說相結合、讀與議講相結合、讀與誦相結合、讀與編相結合、讀與演相結合、讀與想象相結合等。

五、考覈評價

1、檢查巡視評價。

不定時間考覈班級的圖書角裝備和管理,考覈學生閱讀課學習的狀態與成效,早讀午習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等。

2、各班級17課時的閱讀課指導教案,教案可簡略,但能體現指導的意義。

3、定期組織以閱讀爲主題的成果評比與展示,對展示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團隊作風、紀律、效果進行評價。

4、開展與《誦讀經典親近國學》校本教材相關的活動,推動國學課程的進一步實施。

國小新學期語文教學計劃2

六年級是國小的最後一學年,其特殊地位要求六年級教材加強整合性,教材致力於綜合性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綜合運用學過的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比較廣泛的文化積累,基本上實現能夠自學語文,切實推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目標的實現,

一、全冊教材分析:六年級上冊教材由八個主體單元構成,每個單元由主體課文、拓展閱讀、綜合活動和單元小結四個部分組成。

“主體單元”內容集中、借題組合在一起,爲學生學習語文創設一個情境,便於教師和學生借題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

每單元大致有五篇課文,前三篇要求精讀,後兩篇是拓展性閱讀。

習作主要從三個途徑創造習作練筆的情境,使學生願意寫,有的寫①日記隨筆情感化很很強,不得提出內容或形式方面的具體要求;②與閱讀緊密配合,續寫、仿寫、改寫、想象作文。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③調查報告、小品、廣告等習作選擇空間更大,可以敘事、抒懷,也可以議論、說明、紀實。

綜合性學習,主要是爲提高學生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動手能力,運用語文基礎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小結分“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兩欄,以自我評價爲主,以文字陳述爲主。

二、全冊教學重點、難點:全冊教學的重點是精讀課文的教學。

精讀課文是教材的主體,是進行語文基本功的教學憑藉,應該注意從以下幾點突破:

1、加強詞語的訓練,要引導學生自覺地運用字典,聯繫上下文的方法準確地理解詞語,

2、重視初讀的指導和訓練,在精讀課文的教學中,要安排比較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初讀課文,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初讀。

3、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自學。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的難點是習作的教學:

本冊共有八次習作訓練,有記實作文,有所寫和讀後感,還有一定不提示任何要求的自由練習習作。

指導習作,突破難點,要注意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的觀察、思維和練筆的積極性,要鼓勵學生說其話、實話、心裏話,表達真情實感。

三、課時安排

6、機動、複習、檢測約20課時。

四、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的設想

(一)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啓發式、討論式教學。

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三)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四)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五)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國小新學期語文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精神爲指導,紮紮實實進行校本教研;緊緊抓住優化課堂教學這一中心,提高國小語文教學質量,提高全體語文教師專業化素質;努力開創語文教研教學的新局面。

二、基本思路

學習有效教學的理念與策略,開展有效課堂教學研究;繼續進行校本課題的研究,以學科競賽活動促進朗讀實驗的落實;重視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紮實開展各種類型的讀書活動;關注學困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三、主要教學

(一)加強理論學習,注重實踐探索

1、全體語文教師繼續通過各種途徑與方法學習課程改革理念,真正走進新課程的實踐與探索。本學期重點學習有效教學的理念與策略,開展有效課堂教學研究。

2、結合本校實際,立足於校本教研,摸索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教學模式。

3、加強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技能的學習,嘗試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及其他學科的整合,研究整合的有效策略。

4、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研究“教學內容的有效整合”。

(二)培養骨幹教師,提升整體素質

1、通過外出學習、觀摩課例及參加縣、市語文教研活動等方式,加強語文骨幹教師的培養教學,注重在教學實踐中培養教師。

2、建議學校邀請有關專家來校指導語文教研教學。

3、以“校本培訓課例”爲契機,執教老師努力鑽研教學理論和課堂教學策略,錘鍊內功,發展自我。

4、全體語文教師按要求上好校內公開課

5、以課題帶教研,繼續加強校本教研課題的研究教學,提高老師的教研能力。

6、結合校本培訓的內容,交流、研討教學反思、教學成果。

7、鼓勵教師把日常的教學經驗、教學感悟加以梳理,積極撰寫學科論文,在學期末參加縣、市論文評比。

(三)抓好常規管理,提高教研實效。

1、加強教研、備課、聽課、評課、作業、輔導的檢查管理。

2、全體語文教師於周

二下午第二、三節課進行學習、交流、備課及評課等活動。

3、繼續抓好課堂常規教學,向課堂要質量。教師要認真備好課,提高備課質量。

4、完善集體備課制度。

5、積極開展聽課、評課活動。每位教師每週聽課不少於1節,同時做好聽課記錄並填寫好聽課評價表。

6、抓好學生作業的佈置與批改。要求作業佈置量適當,質要高,難易搭配。

7、課堂上關注學困生,努力培養學困生學習興趣,紮實提高學困生學業成績。

8、全體語文教師繼續積極參加縣、市實地觀摩及網絡交流活動。

(四)開展學科活動,促進學生髮展

1、各年級積極開展推進學生課外閱讀的相關活動。在做好家長支持、配合教學的同時,引導學生讀好《新課標》要求的必讀書籍。低年級注意從興趣着手,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中年級設法擴大閱讀的數量。高年級引導學生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多讀精品。

2、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語文寫作活動,積極向報刊雜誌投稿。

3、各年級切實利用教材內容,充分發掘教材裏的環保教育滲透點,在課堂教學中,及時有效地進行環境教育,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語文教研組分周教學安排表

(略)

國小新學期語文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以全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教學理念爲指導,通過開展豐富多采的語文實踐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努力建立“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以讀書訓練爲主線,以學生自主實踐活動爲載體”的教學模式。

二、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有58個孩子,在經過了兩年的語文學習後,大部分學生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養成基本的學習習慣,對學習語文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到學習活動中來。雖然多數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但本班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的能力還有待加強,這是本學期應着重努力的方向。面對較大的閱讀量,學生差距還較大。因此本學期,應該更多地關注如何用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體驗閱讀所獲得的樂趣。同時,還要鼓勵學生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加強書寫上的指導,尤其是換用鋼筆寫字。

三、教材分析

本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24篇,略讀課文8篇。此外,教材後面還附有8篇選讀課文。每個單元包括導語、課例和語文園地三大部分。課例由三篇精讀課文和一篇略讀課文組成。其中,精讀課文後有要求認識和要求學會的字,還有課後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一段連接語,既將前後的課文連接起來,又提示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和方法。在部分課文的練習題後,還安排有“資料袋”。第一單元和第五單元各安排一次綜合性學習,分別是“我們的課餘生活”“生活中的傳統文化”。

教材繼續以專題組織單元,設計了八個專題。它們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細心觀察、燦爛的中華文化、壯麗的祖國山河、科學的思想方法、獻出我們的愛。每個專題內涵豐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涵教育價值。要求認識200個字,會寫300個字。要求認識的字排在橫條裏,要求會寫的字排在方格里,這些字一般安排在精讀課文後。此外,教材在語文園地一、四、五、七還歸類安排了一些要求認識的字。

每個語文園地由五個欄目組成。其中有四個固定的欄目:“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第五個欄目是機動欄目,爲“寬帶網”“趣味語文”“展示臺”或“成語故事”,這四項內容分別在八個語文園地中交叉安排兩次。

四、教材的特點

(一)圍繞專題組織單元,進一步加強教材的整合性。

前四冊教材“以專題組織教材內容,加強整合”的編寫思想,在教學實踐中已經得到老師們的充分肯定。本冊教材在繼承中又有創新,從導語到課例、到語文園地,各項語文活動都緊密圍繞本單元專題而展開,教材的整合性進一步加強,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強化導語的導學功能。

從本冊開始,每組單元前設計了專門的版面安排導語內容。導語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單元學習的內容,點明專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些導語還佈置學習過程中的一些任務,爲課文和語文園地的學習做好準備。每組導語都配有表現專題內容的背景圖,用直觀的方式更形象地揭示專題。

2、加強了單元內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的聯繫與整合。

在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之間,用一段流暢的文字,很自然地由精讀課文過渡到略讀課文,並提示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和方法,使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形成一個整體,更好地發揮訓練閱讀、遷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

3、聯繫單元專題,加強單元教學內容的整合。

(二)結合專題安排“綜合性學習”,落實課程標準倡導的課程理念和提出的課程目標。

“綜合性學習”作爲和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並重的一個內容,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價值追求,即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如課標所指出的那樣,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在於“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綜合性學習以其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特點,更能在發展學生主動探索、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意識和能力上發揮重要作用。

(三)改進課文和課後練習的編排,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1、改進課文的導學系統。

靈活地在課文之前、課文之中或課文之後,以學習夥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問題,引導學生讀書、思考,逐漸悟到讀書時應在什麼地方想,想什麼,怎樣想,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改進課後練習的設計。

課後練習,都是以學習夥伴的口吻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談感受、展示學習成果,或用舉例的方式,鼓勵大家討論、交流。與低年級教材“我會讀”“我會寫”的設計思想一脈相承,結合中年級學生心理髮展特點,本冊教材在課後練習的設計上,改變了過去以佈置、要求的語氣提出思考練習內容的敘述方式,採用了以激勵的口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第一人稱敘述方式。其中,有的是以“我能……”“我要……”的方式引領學生展示學習的成果。有的是以“我們來討論討論……”“我們來交流交流……”這樣一些富有激情的話語引導大家合作學習。有的用富有活力和個性的兒童化語言,激勵學生認真朗讀課文。

3、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累語言。

本冊教材採用了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學習和積累語言,且較好地體現了讓學生自主選擇、主動積累的思想。一是在課後練習中加強了詞、句、段的積累。二是教材之後列出詞語表,體現對積累詞語的重視。三是加強了朗讀、背誦訓練,而且增加了自由度。

4、緊密聯繫學生的閱讀或生活實際,安排適量的“小練筆”。

隨着學生會認、會寫的字的增多,學生寫話的願望日益增強。順應學生心理髮展的這一特點,本冊在二、四、六、八單元分別安排了的四次小練筆,以加強讀寫之間的聯繫,增加學生練筆的機會。“小練筆”以學生自主練習爲主,教師可以鼓勵他們注意運用課文中的一些表達方法和寫作方法,但不要拔高要求,不要把它當作語文園地中的“習作”來對待。

(四)改進“語文園地”的形式,豐富“語文園地”的內容。

爲了更好地體現整合,加強“口語交際”和“習作”,本冊教材把“口語交際”和“習作”這兩個板塊提前。並增設“趣味語文”“成語故事”兩個欄目,語文園地中的內容依次爲:“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第五個板塊,由以前的“展示臺”“寬帶網”變爲“展示臺”“成語故事”“趣味語文”“寬帶網”這四項交叉安排,使語文園地的內容更豐富、更有趣。

國小新學期語文教學計劃5

新學期我任教三年級語文,爲了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將本學期教學工作做以下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原有的語文基礎參差不齊,兩極分化嚴重學生書寫亂,學習習慣差。因此新學期中我要一面加強“雙基”訓練,一面着重進行閱讀和寫作方法的指導;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究興趣;讓學生觀察周圍事物,親身體驗,有所感受,有所發現;使學生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教學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瞭解祖國壯麗的山河、富饒的物產,培養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厚博大,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學習革命領袖、科學家的優秀品質;受到關愛他人、助人爲樂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啓迪學生的思想,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善於思考的能力。

2、認識200個字,會寫300個字。累計認識20個字,會寫1300個字。

3、會使用字典,學習使用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開始練習用鋼筆書寫正楷字、用毛筆描紅。

4、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繼續學習默讀,學習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6、學習聯繫上下文,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詞句的意思;初步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初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8、開始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9、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背誦優秀詩文10篇(段)。練習複述課文。

10、初步培養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萬字。

11、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地寫出見聞、感受和想象。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12、講述故事努力做到具體生動,用語言打動他人;講述見聞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結合語文學習,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上述目標有的是在低年級的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如,低年級要求“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而本冊的要求是“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低年級提出“結合上下文,瞭解詞句的意思”,本冊在此基礎上提出“初步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詞句的意思。”

作爲中年級的起始階段,有些目標是從本冊開始起步的。如,閱讀方面,提出“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初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開始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習作方面,從本冊“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地寫出見聞、感受和想象”。口語交際方面,“講述故事努力做到具體生動,用語言打動他人;講述見聞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學中,要注意不同目標的起始、達到程度以及要求上的差異。

三、教學措施

1、識字、寫字教學

識字、寫字是貫穿整個國小階段的重要任務。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將已經掌握的識字方法遷移到新的識字、寫字的學習中,尊重不同學生不同的學習方式和方法,准許學生在一定的時間以內在識字數量、識字能力上有差異。本冊要求學生認200個字、寫300個字。要求認識的識字量,這是下限。應該鼓勵學生通過其他渠道自主識字,增加識字量。鼓勵同學之間交流識字的方法、經驗和感受,一起玩識字、組詞的遊戲或共同製作生字、詞語卡片,促進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分享識字的樂趣。

隨着學生識字、寫字量的增加,識字的鞏固是識字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經常要做的一項工作。最主要的方法是所學的字讓學生多接觸、多見面,特別是在閱讀中多見面。根據中年級特點,還可以在小練筆和習作中,在具體的運用中來鞏固,也就是在讀寫的過程中鞏固和運用所學的字。另外,也可以採取一些歸類複習的方法,在適當的時候讓學生做一些歸類整理,教材在這方面的安排意在引導,老師可以從這些安排中受到啓示。

要繼續加強寫字的指導。在指導寫字的時候,一定要板書示範,指導不容易寫好的筆畫、結構以及容易寫錯的筆順,要求學生把字寫端正,寫美觀。爲避免學生的疲勞,每次寫的字不要太多,適當分散寫。在寫字教學中,要注意把握,不是字寫得越多越好,而是要講求寫字的質量。

另外,從三年級上冊開始,單獨編寫鋼筆字教材和毛筆字教材,使用寫字教材要注意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執筆和運筆方法。因學生初學鋼筆字、毛筆字,運筆技能常常掌握不好,教師應及時糾正學生在書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精讀課文的教學。

精讀課文是教材的主體,是進行語文訓練的主要憑藉。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 1 )加強詞、句訓練。

詞、句訓練要貫穿在國小階段各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主要的任務有兩個方面:理解和積累。要引導學生自覺運用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等方法準確理解詞語,運用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背誦、摘抄等形式,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積累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新鮮語言材料,同時培養對好詞佳句的敏感,養成積累詞句的習慣。課後練習中對詞句的學習和積累,採用了較靈活的有一定彈性的安排,體現了讓學生自己選擇練習內容,自己選擇練習方法的思想,教師要注意這一編排特點,落實詞句訓練的基本要求,紮實進行訓練。詞句的積累關鍵在於教師的引導,引導得好,會使學生的語言積累更符合學生的不同情況,而且養成主動積累的習慣,對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對今後的學習是終生受益的。引導的最好辦法是表揚和激勵,也可以適當進行檢查。

( 2 )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和訓練。

朗讀有助於真切地感受課文,有助於因聲明義,領略課文的精妙之處,有助於增強語感,以聲傳情。它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要把讀書的時間還給學生,充分信任學生能讀懂課文,讓學生在自主的閱讀實踐中學會讀書。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體驗,去思考,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地讀。讀的形式要多樣,讀的指導和訓練要有層次。要善於用指導朗讀和學生有感情朗讀的方法,培養語感,加強情感和美的薰陶。教學中應儘量避免單調枯燥的技術性指導,遇到長句子或學生不容易讀好的句子,教師要發揮示範作用。

( 3 )逐步培養學生默讀的能力。

繼續加強默讀的指導,要求學生不指讀,不動嘴脣,不發聲音。默讀比朗讀的速度快,也更利於思考。要培養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的習慣。讀後要有自己的感受,學習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默讀課文,一般要對學生提出默讀的要求,讀完後,要交流感受,質疑問難,組織討論。

(4)精讀課文的教學,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閱讀、感悟的過程。要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夥伴、學習方式的權利,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精心組織教學活動。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並在自學實踐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要營造自學思考和平等對話的良好氛圍,生與生、師與生融爲一體,做到接觸零距離,溝通無障礙。

(5)給每個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質疑問難。這是落實自主的、獨立的、創造性的閱讀的基本條件。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在豐富的'情感活動中,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發現並提出問題。這些體驗和感受,可以是對閱讀材料的某些部分特別喜愛、特別受感動或特別受啓發;可以是就自己認爲重要的部分(詞、句、段)或主要的問題發表見解;可以是對課文內容、寫法的評價或對課文的補充、修正……教師要善於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提出有價值的、富有啓發性的問題,指導學生閱讀思考;要善於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組織好討論交流,通過同學之間的合作,把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要善於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點撥和講解,努力做到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6)開展合作學習。可以圍繞體會詞、句的表達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達方法,以及多數同學共同感興趣的其他問題,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開合作學習。合作學習貴在通過交流、探究,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認識的交流,羣策羣力、集思廣益,把學習引向深人。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提高學習效果,避免合作學習流於形式。

(7)組織好全班交流。要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想法。對同一篇課文或同一個人物,學生往往會產生不盡相同的感受。只要沒有方向性的錯誤,教師就應該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不宜用單一的評價尺度限制學生。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體現語文學習的個性化、多元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

國小新學期語文教學計劃6

轉眼間新的學期又開始了,爲合理安排工作,現將本學期擔任的語文教學工作計劃彙報如下: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繼續以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爲依據,認真學習課改理論,深入貫徹落實“和諧高效對話型課堂”教學研究,更新教學觀念;落實自主探究合作的課堂教學模式,打造真實課堂,提高課堂效益;打造和諧課堂,提升課堂品質。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爲學生的終身、全面發展而不斷努力。

二、班級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在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方面還存在不足,尤其是在閱讀和寫作方面水平較低,程度也參差不齊。七年級學生基礎尤其差,要在下一階段着力進行基本功與能力拔高訓練。在閱讀能力方面:在理解文章,分析內容,概括語言、表達方面都有待提高;在寫作方面,文章無亮點、主題不夠明確、語言不出彩、形式無新意等問題還依然存在,需要進一步加強讀寫指導與訓練。

三、教材分析

八年級語文下冊分爲三大塊:整合優化單元、專題、名著導讀。每單元含課文5——6篇,各單元課文編寫前都有一則介紹某種主題文章的學習方法的短文。八年級下冊教材有4個現代文單元,1個文言文單元。其中現代文單元基本按照主題分類。每篇課文後的“研討與練習”與單元后“綜合學習、寫作、口語交際”設計相關的題目,幫助學生理解單元主題,提高自主獨立學習的能力,並從中提煉寫作題材,進行相應的寫作訓練。

四、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國中語文教學要立足於學生的終身發展,爲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這是國中四年的最終目標,本學期要在上學期的基礎上繼續爲學生打好基礎。

在知識方面,要使學生了解課本中有關重要作家作品的文學常識,瞭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句類的有關知識,詩歌、散文與小說等文體知識,熟練掌握課文中生字、詞的音形義。

教學中進一步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閱讀聽話說話的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要使學生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瞭解各種體裁文章的基本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默讀的習慣,提高閱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具有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說話簡明連貫得體,能背誦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讀文言文課文,要了解內容,疏通文意,背誦基本篇目。

在人文素質方面,初步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運用語言文字來進行交流表達,把課本中感受學習到的有關人的語文素質的東西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五、教學措施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學期主要採用以下措施:

1、注重“先學後講,多方互動”。主要是注意學生學習的自主、互助、合作、探究。

2、依據學生的情況,逐步激勵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注重培養學生主動自覺的學習習慣和積極動腦的優良習慣,課堂上精講多練,把課堂教給學生,讓他們有時間和空間自主學習。

3、重視課堂教學質量,每堂課注重當堂的學習效果,突出重點難點。務必要求學生掌握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隨堂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4、有意識培養學生讀寫的基本能力。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的聯繫,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應用的機會。注重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相結合。

5、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並督促學生爲實現目標切實地進行刻苦學習。建立學生語文學習檔案,記錄學生的階段學習情況,以便有的放矢幫助學生。

六、教學重、難點

重點:精讀課文(包括文言文)是全書的重點,也是教材的主體,因此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突出重點項目的訓練。

2、繼續重視詞、句、段的訓練。

3、重視朗讀的指導和訓練。

4、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難點:積累、運用是語文基本功的綜合訓練,包括讀讀寫寫、閱讀、口語交際或實踐活動、習作共四項。尤其是現代文閱讀與寫作,要常抓不懈,逐步提高。

國小新學期語文教學計劃7

在徐徐的秋風中,我們又迎來了一個新的學期。本學期語文組將繼續圍繞學校教研處,推進課程改革爲核心,以多樣、高質量、有成效的校本研訓爲主線,以求真、務實、規範的教學常規爲基礎,以紮實、高效的課堂教學爲陣地,以課題研究爲契機,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成就教師自我爲目標,調動全組教師的教學積極性,秉承優良傳統,大膽創新,力爭語文教學走上一條高姿態、高品位的教學教研之路。

一、指導思想

六年級組這學期繼續在學校教導處和語文大組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學計劃爲核心,以落實教研室教學計劃爲重點,以學生爲本、以質量爲魂,以校本研訓爲主要方式,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深化思想道德教育。在這學期,加強語文教學研究,紮紮實實地做好語文知識的傳授、學生興趣的培養。通過理論學習、備課與說課、聽課與評課、作業批改與學生輔導等活動,把教研教學落到實處,提高語文學科教學效益與質量。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有針對性的學習,提高組內教師的教學水平。

2、進一步規範和落實教學常規管理,確保課堂35分鐘的有效性,在課堂中“精選、精講、精煉”給學生更多自主發展的空間。

3、紮實有效地開展寫字教學。

5、狠抓作文教學,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6、注重學生的課外積累與運用,開展讀書系列活動。

7、開展好語文經典誦讀活動。

8、開展有關教學經驗的交流(案例交流,教研組上課、評課,教學經驗交流等)。

三、教學措施

(一)、提升教育教學理念,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規範和落實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學效率

1、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思想。

組織學習專業理論文章《語文新課程標準》、《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等提高本年級組老師的課堂教學水平。

2、充分利用每兩週一次的集體教研活動時間組織教師熟悉教材、研究教法、認真學習新的課程標準。

3、每位教師在上課前要對教案進行修改,課後還要寫出教學反思。每位教師在教研組內上一節研討課,課後集體研討、反思。並寫出聽課心得、踏踏實實地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4、規範作業的設計與批改,要求教師認真對待,不僅次數要達標,對於作業的設計、批改情況、學生的書寫等方面也要力求達到要求。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進一步貫徹大語文觀念。通過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1、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積極發動學生嘗試不同題材的寫作,利用好幾個重大節日,結合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捕捉習作素材,培養習作興趣。如“教師節”“感恩節”“中秋節”等節日都是開展習作比賽的最佳契機。並且開展“徵文比賽”。並引導學生做相關小報,進行小報展示。

2、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1)重點課文誦讀比賽。關注教材文本,對課後要求背誦的內容必須做到全員一字不錯通過。經典美文重點段落做到大部分能通過背誦。一類精讀課文做到熟讀成誦,重點段落能結合提示完成按原文填空。

(2)主題延伸性閱讀通過綜合知識競賽的形式進行考查。結合各年級課標推薦書目,主要考查對必讀書目的瞭解,如文章的作者、主要內容、主人公等。

(3)利用好晨讀、興趣課等時間,加大古詩文誦讀力度。年級組內組織古詩文誦讀競賽。紮實搞好古詩文誦讀,落實班級考評。

國小新學期語文教學計劃8

教師是天底下最神聖的職業,通過多次聆聽名師的報告,我對學高爲師,德高爲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影響着每個孩子的將來,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我們每個教師的教學目標。通過和名師找差距、深入的剖析,我充分認識到自己在各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爲了能解決工作和學習中的不足,提高自身的水平,特制定個人發展計劃如下:現狀分析從事教育事業10多年,對待工作一直兢兢業業,領導安排的工作總是認真完成,但是總也沒有突出的成績,沒有上課優質課,對自己的教學經驗沒有及時進行總結反思,和身邊的很多老師有着差距,這都需要我不斷提高。發展方法

一、加強學習,提高師德修養

1、加強理論學習。雖然平時比較注重學習,熟悉業務知識,但都不夠深入,不夠紮實。今後要積極參加教育部門和學校組織的有關學習活動,把時間更多用在業務鑽研上,勤勞苦鑽,精益求益。要虛心求教,探索教學理論,改進教學方法

2、加強自身建設。向身邊的名師學習,學習他們的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的好經驗、好做法,以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3、理論聯繫實際。通過多次的學習,我明白要將理論運用到工作中,在自己加強學習的同時,把活動成果真正落到實處,才能收到實效。

二、經常反思,提高自身素質能靜下心來反思,對自己工作中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便於以後使用。

反思自己存在的問題,並能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本着“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原則,嚴格要求自己,嚴厲約束自己,時刻警示自己。在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缺點的基礎上,努力改變工作中遇事處理不果斷、不細緻等問題,工作中、生活中有不如意之處,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注重於家長的友好溝通,人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教育好孩子,離不開父母的教育。一個人所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有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教師要想教育好學生,就離不開與家庭聯繫,共同教育學生,只有主動與家庭聯繫,才能瞭解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和家長共同來教育好學生,在廉潔從教方面,我一直認真教師就要有無私奉獻精神,不私設課外輔導班,不收取補課費,不做從中獲取回扣等有損師德形象的事情。

三、熱愛學生,提高教學水平。

1、工作中,有時會因爲心情、生活等方面的壓力,會出現急躁、衝學生髮火等現象,使部分學生對老師產生畏懼心理。熱愛學生,是教師之本,愛學生不僅體現在愛優秀的學生,更體現在關愛“欠發展的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今後一定努力做到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和學生心心相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對班級上生活有困難的學生給於一定的幫助,對思想上有不正確想法的孩子及時給與恰當的引導。

2、堅持寫博客,堅持每兩週寫1篇以上,爭取在市級刊物發表一篇。

3、多聽名師的課,從中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及時撰寫經驗總結和教育教學論文。

4、認真備課上課,能從學生髮展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構建自主合作、探究高效的理想課堂;形成自己富有個性的教學風格。“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對學生的愛、對教育事業的愛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是不夠的,只有把它落實在行動中,他才能煥發出勃勃的生機,我要向名師學習,讓自己的能力盡快得到提升。

國小新學期語文教學計劃9

一.新課程標準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二、 教材特點

1.圍繞專題整合教材內容,每一組教材均以“導語”的形式點明專題,識字課、課文以及“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展示臺等內容都圍繞着本組的專題安排。

2突破傳統教材的呈現方式,增強親和力。編寫角度由服務於教師的教轉向服務於學生的學。教材的呈現方式,有利於學生髮現、探究。

3教材內容具有開放性和彈性。

本冊教材規定了識字量認識445個,但同時又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認字,鼓勵學有餘力的學生多認字,超過規定的識字量。在識字方面,每課要求認識的字體現基本要求,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多認。

三、教學內容分析

1.第一單元的主題是熱愛祖國大好河山,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這裏有波瀾壯闊的廬山瀑布,有“山行”帶給我們的快樂,有北方最大的湖“美麗的呼倫湖”,還有五嶽之一黃山的氣勢。

2.第二單元的文化主題是天真爛漫的兒童生活,包括《採蘑菇的小姑娘》《雨後》和《我想我能行》。課文反映了不同地區孩子們的快樂生活,貼近兒童生活,充滿兒童情趣。這些課文展示了是新時代兒童的情趣、品質和人格,他們熱愛勞動、充滿自信,團結友愛。

3. 第三單元的文化主題是熱愛自然,人與自然熔融和諧,關愛人類共有的家園。本單元通過這些內容的點點滴滴的滲透,要孩子們親近自然,熱愛自然。

4. 第四單元的四篇課文含有豐富的營養,可啓人心智、教人醒戒,告訴孩子們很多道理。

5. 第五單元的文化主題是親情、關愛。課文素材大部分來源於兒童真實、自然的生活經歷,從不同角度呈現了孩子們真實的生活場景,真實的心靈感受。

6.第六單元以文學的筆和會飛翔的思維,極富兒童情趣的演繹了自然科普知識,使知識如此鮮活,兒童讀這樣一組文章,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會發展他們熱愛自然,探求科學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知識真正成爲孩子成長的力量。

7.第七單元像學生們展示了樂觀向上的個性,積極進取的精神,和對祖國對興趣那份執著的熱愛。

8. 第八單元的文化主題爲“傳統文化”。學習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四、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漢語拼音,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

2、認識450個字,會寫350個字。要求認識的字能讀準字音,結合詞句瞭解意思。要求會寫的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確書寫,練習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在生活中自主識字,養成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3、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斷。

4、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語。

5、能閱讀淺顯的課外讀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6、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學習使用句號、問號和歎號。

7、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和願意與人交流的意識,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主要內容,能主動與別人交談,講述簡短的故事和見聞。說話時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8、對寫有興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瞭解日記的格式,學習寫日記。

國小新學期語文教學計劃10

一、教材分析

本組課文講述了: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我們通常是想的不一樣的,當然想法不一樣,做法難免會有差異,最後的結果更是不盡相同。本組課文講述了幾個生動有趣的故事,這些故事告訴我們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本組的4篇課文,其中三篇精讀,《矛和盾的集合》、《科里亞的木匣》、《陶罐和鐵罐》;一篇略讀《獅子和鹿》。

本組課文以啓發學生怎樣發現問題再去解決問題,在單元導讀中有所體現,在《矛和盾的集合》中通過對發明家勤于思考善於實踐品質的學習,懂得:"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是勝利者"的含義;而《科里亞的木匣》中能夠懂得一切事物都在變化的道理。《陶罐和鐵罐》中體會鐵罐的傲慢無理和陶罐的謙虛剋制,懂得: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略讀課文《獅子和鹿》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故事。

二、教學目標:

1、會認19個字,會寫41個字。正確讀寫兩篇精讀課文中30組詞語,積累好詞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

3、瞭解課文的所蘊含的哲理,用事實說明道理,正確看待人和物。

三、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所蘊含的哲理。

2、讓學生懂得周圍一切都在變化,養成學會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3、學會從事件的過程與結果的練習中領悟寓意。

四、課時安排:

《矛和盾的集合》2課時

《科里亞的木匣》2課時

《陶罐和鐵罐》2課時

《獅子和鹿》1課時

語文園地二口語交際1+習作2+其他1=4課時

五、教學建議:

1、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充分結合故事蘊含的哲理聯繫到自己的實踐經驗。

2、課文的語言生動有趣,適應於朗讀的訓練,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瞭解課文中的大意,體會故事所蘊含的道理,在理解、朗讀、背誦中,積累語言。

3、本組教材各部分都是有趣的故事展開的,教學中要使各部分相互關連,緊密配合。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故事蘊含的道理進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