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數學下學期工作計劃4篇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後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了。相信大家又在爲寫計劃犯愁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下學期工作計劃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數學下學期工作計劃4篇

數學下學期工作計劃 篇1

一、 指導思想

在教學中努力推進九年義務教育,落實新課改,體現新理念,培養創新精神。以學習新課程標準爲動力,把握135互動教學模式和五環節教學模式,通過數學課的教學,使學生切實學好從事現代化建設和進一步學習現代化科學技術所必需的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努力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是國中學習過程中的關鍵時期,學生基礎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將來是否能升學。 1班、 2班比較,1班優生稍多一些,學生非常活躍,有少數學生不上進,思維不緊跟老師。2班學生單純,有部分同學基礎較差,問題較嚴重。要在本期獲得理想成績,老師和學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補缺,充分發揮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作用,注重方法,培養能力。

三、工作任務、目標:

在知識與技能上,通過對統計知識的學習,能利用統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能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初步理解函數的定義,掌握理解一次函數和一次函數的性質與圖像及其應用,培養數形結合的思想方。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學生在數學的認識與理解上要再上一個臺階。在情感與態度上,通過本期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於實踐,又反作用於實踐,認識現實生活中圖形間的數量關係,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在民主、和諧、合作、探究、有序、分享發現快樂,感受學習的快樂。在過程與方法上,通過學生積極參與對知識的探究,經歷發現知識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繫,讓學生經歷在發現知識道路上的坎坎坷坷,從而達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識的目的。在經歷這些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運算能力,使所有學生在數學上都有不同的發展,儘可能接近其發展的最大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班級教學目標:優秀率:20%;合格率:65%;平均分:48分以上。

四、教材分析 :

本學期教學內容共計五章,知識的前後聯繫,教材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分析如下:

《數學》八年級下冊包括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平面直角座標系,函數,一次函數,四邊形等五章內容,學習內容涉及到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全部四個領域。其中對於“綜合與實踐”領域的內容,本冊書在最後安排了兩個課題學習,並在第二十一章和第二十二章的最後安排了兩個數學活動,通過這些課題學習和數學活動落實“綜合與實踐”的要求。

第18章“數據的收集與整理”這一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掌握統計數據的記錄方法,並能根據統計圖表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使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初步瞭解統計的基本思想方法,認識統計的作用和意義,逐步形成統計觀念,進而養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說話的態度。

第19章“平面直角座標系”的教學內容是平面直角座標系的有關概念和點與座標的對應關係,以及用座標表示地理位置和用座標表示平移等內容。要求學生理解並掌握點和座標的對應關係,提高數學思維能力,通過合作交流和小組探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的應用價值。

第20章“函數”是在上一章直角座標系的基礎上安排的,爲學習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及今後的知識奠定基礎,在本章教材的編排順序中起着開頭的作用.函數是從學生生活周圍熟悉的物體人手,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想象、計算、交流等。

第21章是“一次函數”,其主要內容包括:常量與變量的意義,函數的概念,函數的三種表示法,一次函數的概念、圖象、性質和應用舉例,一次函數與二元一次方程等內容的關係,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數模型來選擇最優方案爲素材的課題學習。

第22章“四邊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性質和判定,還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幾種特殊的平行四邊形以及特殊的梯形——等腰梯形。

重、難點分析:一次函數是國中代數的重點知識內容,也是國中會考的主要知識內容;平行四邊形是國中幾何的重點知識內容也是命題與證明的重點。

五、提高學科教育質量的主要措施:

1、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鑽研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擴充教材內容,認真上課,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製作測試試卷,也讓學生學會認真學習。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構建,營造民主、和諧、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發現快樂的高效的學習課堂,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享受學習。

3、引導學生積極歸納解題規律,引導學生一題多解,多解歸一,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根本途徑之一,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處於一種思如泉涌的狀態。

4、運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教學,積極更新自己腦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將帶來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陶行知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有助於學生穩步提高學習成績,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彌補智力上的不足。

6、進行個別輔導,優生提升能力,紮實打牢基礎知識,對差生,一些關鍵知識,輔導差生過關,爲差生以後的發展鋪平道路。

7、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這些習慣包括

①認真做作業的習慣包括作業前清理好桌面,作業後認真檢查;

預習的習慣;

③認真看批改後的作業並及時更正的習慣;

④認真做好課前準備的習慣;

⑤在書上作精要筆記的習慣;

⑥妥善保管書籍資料和學習用品的習慣;

⑦認真閱讀數學教材的習慣。

數學下學期工作計劃 篇2

【工作目標】

認真實施各項常規管理,工作落實到實處,並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地整合與完善,進一步提升教師教育理念,全面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並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有更大改觀,學習成績有所提高。

【工作設想】

一、認真實施常規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常規管理一向是開展好工作的根本。在課程改革實施的今天,要將課改取得進一步的發展與深化,高效管理更是工作重點。故本學期要切切實實地實施好各項常規管理,使管理真正見實效。

1、發揮集體備課優勢,形成協作氛圍。

期初,再次學習備課操作規範,明確備課要求。本學期,變傳統的獨立備課的方式爲集體備課的方式。每位老師在依據課程標準及教學研究內容的基礎上要有自己的思考與創意,備課中要能體現新課程理念,從學生的需要出發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這樣的備課方式,節省了各位老師的備課時間,但並不是減少了思考時間,反而思考的時間增加了。故平時上課前仍發揚以前的優良傳統,多交流與溝通、多鑽研。上課前請主備教師說說設計意圖,使每一位教師領會其他老師的備課意圖,多作思考,取他人之精華,也要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及班級學生的情況,在教學過程中作合理地調整或改進。並及時加以批註與評點,教學後寫好教後記。同時各位教師在自己的備課筆記上也要備好練習課與複習課。備課時要對考試的類型多作些思考與設計。本學期要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真正形成一種協作互利的氛圍,促使組內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同時各老師每週五將備課筆記上交教研組長,以便教研組長了解各位老師的備課常規的落實情況,使教研組整體提高。

2、重視形成性測試,提高教學質量。

學期初,進一步學習單元形成性測試操作規範。每位教研組內老師還是應該把好上課關,堅持課堂出效益,同時注重培優補差,力爭在原有基礎上有明顯提高。形成性單元測試的批卷保持以前良好的習慣規範,嚴肅、認真。每位教師在考試後應及時作出反思,綜合分析試卷情況 ,尋找教學中的不足,以求教學進一步提高。同時教研組長對全年級試卷作全面分析,並寫好測試總結,將共性的失誤與組內教師作討論,探討形成失誤的原因,共找出路。

3、注重過程性評價,作好真實記錄。

鑑於上學期真實記錄的失誤,本學期各老師要更加重視真實記錄的記載。期初,各教師要認真學習真實記錄的撰寫規範。真實記錄重在平時的觀察與積累,可結合對後進生的轉化及補差工作作好各方面的協調教育。每位數學老師,本學期至少對班級1/3的`學生進行充分的關注,並作好連續性記載,每個星期每位教師至少要對1~2名學生作全面關注及連續性記載。每週五將真實記錄上交教研組長,以便教研組長了解各老師真實記錄的撰寫情況。

同時還將發揮表揚卡的作用,設定“look,我進步了”,“努力卡”及單元測試後的祝賀卡。各老師要全面關注學生,尤其是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及時對學生一段時間某一方面的表現作出評價,將表揚卡起到真正的作用。

4、開展數學活動,引入新的評價形式。

爲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做到激勵與選拔相結合。本學期將實行數學綜合能力的評星制度,在期中由教導處統一命題進行測試,對學生的綜合能力作出相應的評價,用不同的星級來表示。同時本年級組還將開展“數學小論文”競賽。通過競賽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並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平時,各數學老師要組織好學生學習數學報中小論文的寫法,組織學生進行小論文的撰寫,初定於5~6月份競賽。

5、嚴格作業規範,各數學老師佈置作業適當、適量。練習冊中的內容可以根據需要有選擇地做部分。教師批改要及時、細緻,並有指導性,可適時寫些適當的評價性語言,以促學生進步。學生的作業態度要端正,作業字跡要工整,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二、注重思考與實踐,提高課程實施水平。

1、切實開展教研活動,充分利用新課堂評價標準。

教研課和教研活動一向是教學研究的主陣地。我們要以新的課堂評價標準爲指導,進一步提高教研課的質量。本學期共有五位老師承擔校級教研課,各老師要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結合組內各老師的智慧,上好教研課。同時組內教研活動也要切實開展,多作理論材料的學習和交流,使各位老師理論研究水平和課堂實施水平同步提高。

2、加強理論學習,作好課題研究。

本學期學校在理論學習與文章撰寫方面未作統一硬性規定,但是各老師應根據自己的關注熱點與興趣確定研究小專題。本學期教研組仍將對教材實施的過程作進一步地研究,如何根據學生的需要用好教材,同時結合對新課程的認識,能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髮展的需要注重課堂中學生髮現與探索能力的培養,真正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教研組內的老師可以依據此兩方面確定研究的小課題,並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結合備課和設計的意圖自覺地反思與總結,提高理性認識。

數學下學期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圍繞上級部門的工作計劃,本學期我校數學科的工作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爲重點,將教學理念更新與教學實踐研究相結合,進一步提升我校數學教師的專業水平,提高我校的數學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努力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教學模式,促進課堂教學從“有效”向“高效”轉變,奮力提高我校的數學教學質量。

2.科研目標:以“國小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反思習慣的研究”爲核心課題,深入研究並切實解決目前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力爭取得儘可能多的中段研究成果。

3.校本培訓目標:以國小數學“備課組”、“學科中心組”、“青年教師培訓班”爲平臺,探索行之有效的研訓一體模式,大力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紮實做好教學常規工作。

(1)、加強備課組的建設,紮實做好備課環節工作,重落實,勤檢查。科組每月月底對教學常規工作定期檢查一次,必要時隨機抽查。

(2)加強課堂教學監控、實施全員推門聽課制度,促進教師的課堂教學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加強作業佈置和批改的檢查,繼續實施“減負提質”工程。要求作業佈置要注意適量性、要突出目的性、要體現層次性;作業批改強調及時性和要重視診斷性。

(4)做好單元過關測試和月考工作,要重視學習質量的反饋,開好每次考試後的分析會,歸納出各個知識點的缺漏情況,制定有效的補救措施。

(5)落實好“培優輔差”工作,做好“中下生”的轉化和跟蹤。

2、通過開展學科競賽活動,有效提高學生的基本計算能力和學習興趣。

(1)實施天天3--5分鐘口算或者是基本計算訓練,通過加強基本計算枝能的訓練,達到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和良好的審題、仔細計算、規範書寫、檢查、打草稿的計算習慣。

(2)本學期13週三至六年級計算比賽;14週一、二年級口算比賽。

3、突出有效課堂的新教改。以“備課組”、“學科組”、“校本培訓”爲平臺,探索行之有效的研訓一體模式,大力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1)堅持每週五的科組業務學習,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解決教學中的突出,改進課堂教學。

(2)加強校本教研工作的開展,落實每位教師至少上一節教研課的制度,大力開展示範課、彙報課、研究課的教研活動(具體安排見科組教研活動安排表)。

(3)採取請進來帶出去的形式,積極開展參加教學交流,開闊教師視野。

(4)數學科組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以新課程理念爲指導,以學生的發展爲宗旨,體現過程性,關注學生獲得知識、形成能力的過程與方法;突出創新性,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爲出發點;凸顯探究性,着力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應用知識的能力。基本操作程序:

(1)前提準備。

(2)探究新知。

(3)拓展運用。

(4)總結評價。

對每位教師要通過上一堂彙報課來考評。

4、落實市課題研究,做好“國小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反思習慣的研究”的中段研究成果的彙報。

四、主要工作安排

月份

工 作 安 排

備註

二月份

1.召開科組工作會議。

2、訂好科組及學科教學計劃。

3、以級組爲單位上交電子備課。

4、確定各年級研究課、彙報課時間和內容。

5、按計劃開展教研活動。

三月份

1、 對落實每天3---5分鐘計算訓練的檢查。

2、備課組內進行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教學模式交流。

3、教學常規檢查。

4、做好單元測試及月考工作。

5、開展校內教研活動。

6、召開市課題研究交流會。

7、召開月考分析會。

四月份

1、 繼續對落實每天3---5分鐘計算訓練的檢查。

2、召開備課組學段教學交流會。

3、教學常規檢查。

4、做好單元測試及中段考工作。

5、開展校內教研活動。

6、召開中段考分析會。

7、後進生幫扶情況檢查。

五月份

1、教學常規檢查。

2、舉行1—2年級口算賽、3---6年級口算和計算比賽。

3、學生輔導情況檢查。

4、做好單元測試及月考工作。

5、開展校內教研活動。

6、召開月考分析會。

六月份

1、教學常規檢查。

2、召開市課題研究交流會。

3、做好單元測試及月考工作。

4、開展校內教研活動。

5、召開月考分析會。

6、檢查教學進度。

七月份

1、訂好複習計劃。

2、集中教研活動,檢查分析、反思、總結備課情況。

3、做好期末複習工作。

4、備課組召開考題分析會。

5、期末自查,做好期末各項工作。

數學下學期工作計劃 篇4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比例、圓柱和圓錐、簡單的統計(二)以及國小六年來所學數學內容的總複習。其中還安排了“球”和“扇形統計圖”作爲選學內容。本冊教材的這些內容是在前幾冊的基礎上按照完成國小數學的全部教學任務安排的,着重使學生認識一些常見的立體圖形,掌握它們的體積等計算方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進一步形成統計的觀念,掌握用複式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整理結果的方法,提高依據統計數據的分析、預測、判斷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認識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然後把國小數學的主要內容加以系統的整理和複習,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使學生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新的教學內容與系統的整理和複習,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培養思維品質,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冊教材中的比例、圓柱和圓錐、簡單的統計(二)都是國小數學的重要內容。首先,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徵,掌握圓柱和圓錐的一些計算,既可以爲進一步學習其他形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及其計算打好基礎,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也可以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強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意識和能力。最後學習好比例的知識,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用數學方法處理數學問題的能力,而且也使學生獲得初步的函數觀念,爲進一步學習相關知識作初步的準備。因此,讓學生認識這些內容的概念,學會應用這些概念、方法和計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是教學的重點。

本冊教材編寫特點:

1、重視研究圖形的特徵,鼓勵學生猜想和估計,加強操作,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第十冊已經教學過長方體和正方體,它們都是由幾個平面圖形圍成的幾何體。本冊教學兩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和圓錐。這兩種立體圖形都是含有曲面的幾何體。教材教學時,同以前各冊一樣,重視加強學生的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學每一種形體時,都引導學生先觀察形體的特徵,然後進行一些實驗。教材鼓勵學生聯繫已有知識對新學習的內容先猜一猜或估一估,在猜測或估計的基礎上進行實驗和推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此外,本冊教材在聯繫實際方面也有所加強。一方面在教學形體概念加強聯繫周圍的實物,另一方面適當增加了實踐活動和先測量物體再計算表面積或體積的練習題。

2、加強看懂和分析簡單統計圖的訓練,注意要求適當。

本冊教材繼續加強看懂和分析簡單統計圖的訓練,爲此,例題中在統計圖後面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看圖回答。有的練習題還專門安排看統計圖回答問題。考慮到製作簡單的統計圖對國小生來說並不是很容易的,教材中一方面注意說明製作統計圖的一般方法和步驟,另一方面在安排練習時基本上都安排半獨立完成的。以免對製作統計圖的要求過高。

3、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強知識間的聯繫。

正比例關係和反比例關係,實際上是一種函數關係。修訂後的教材中,比例知識趨於簡化,教學的重點是正、反比例的概念,用比例知識解應用題只保留一些較簡單的。本冊教材爲了突出比例的概念的應用,作了以下幾點改進:⑴把比例尺安排到比例的概念教學之後教學,加強比例尺與比例概念的聯繫,這樣既有助於學生加深理解比例的概念,又便於學生運用比例的知識和解比例的方法來解決有關比例尺的計算問題。⑵教學正比例概念之後接着教學反比例概念並增加兩個概念的聯繫和對比。⑶在比例知識解應用題的最後增加了用不同知識解的練習題。通過這樣的教學,可以加強整數、分數運算和比例之間的聯繫,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加強數學知識的整理,使所學的數學知識系統化。

本冊教材的最後一個單元是總複習,把國小階段所學的主要內容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複習,使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得到鞏固和加深,計算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更好地達到國小數學教學的目標。本冊教材對這一單元的編寫作了以下幾點改進:⑴把國小的數學內容分爲整數和小數、簡易方程、分數和百分數、量的計量、幾何初步知識、比和比例、簡單的統計七部分,依次分別複習。⑵在複習每一部分知識時,注意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繫。⑶選用適當的方式幫助學生回憶並整理所學的數學基礎知識。⑷在練習中既注意基本的訓練,又注意適當加強靈活和綜合運用知識的練習,以利於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題能力。

5、繼續加強能力的培養。

本冊教材繼續加強能力的培養,做法與前幾冊基本相同,另外還結合本冊特點加強靈活運用知識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的培養。

⑴培養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

⑵培養抽象、概括能力。

⑶培養判斷、推理能力。

⑷培養遷移類推能力。

⑸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