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幼兒教師師德師風的演講稿3篇

演講稿特別注重結構清楚,層次簡明。在當下社會,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演講稿,那麼一般演講稿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教師師德師風的演講稿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幼兒教師師德師風的演講稿3篇

幼兒教師師德師風的演講稿 篇1

當我望着那被圍牆緊裹的幼兒園,當我走近那緊鎖着門的活動室,當我敲開活動室的門終於看到那些坐在座位上的孩子們時,我的心情一步步地變得沉重起來。狹小的戶外活動場地,除了幾件大型玩具及幾盆花草外便無他物;活動室嚴格說來像教室,幾十張桌椅已佔去絕大部分空間,室內區角活動基本上沒有開展。這裏的大部分班上、下午加起來要上三節課,幼兒大部分時間坐在活動室內,除了做操外,其他戶外活動開展得很少。看着眼前這些被“保護”起來的孩子,我不禁想起那些從小就坐在玩具堆中很少出門的孩子,那些成天坐在電視機前,看着電視劇、娛樂節目。唱着卡拉oK的孩子,還有那些在攝像機鏡頭前模仿成人的動作載歌載舞的孩子,他們的生活是真實的生活嗎?如果說不是,難道我們眼前的幼兒生活不是既成的事實?如果說是,那麼這種生活現實是幼兒生活的真諦嗎?那種真正屬於幼兒自己的生活啊,你在何方?

一我苦苦地追尋她,我終於在兒童的生活世界裏發現了她。

那是一個與成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在那裏,幼兒不是按固定的眼光或所謂科學、客觀的標準去看待事物的,不是按習慣性的常規或“理論框架”來分析事物合不合理、對與不對,而是按自身的感受與需要直言不諱地表達事物可不可愛,以及自己喜不喜歡。他們看待事物時首先不是考慮遵循規則,而是憑藉臆想或即興、奇異的想法,因而他們眼中的事物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富於變化的,就像“1+1”;一定等於“2”,而潛藏着無限可能性一樣。在那裏,兒童的細膩與敏感將告訴你許多令成人驚歎的發現。

在那一種生活世界中,幼兒以全部的情感和能量來探究自己和世界,就像西西佛斯一樣永不知足、不知累。然而要獲得關於自己和世界的形象,僅依靠單一感官的作用是遠遠不夠的,於是幼兒就用整體性的感知和反應。他們在感知某一事物的時候,不只是眼睛或耳朵在工作,而是整個身心都參與進來。幼兒聽音樂或故事,他的身體有時情不自禁地擺動着,有時手舞足蹈,說明他不只是耳朵在聽,整個身體也在聽,這難道不是幼兒內部能量衝動及情感流露的表現嗎?

如果說幼兒對於外界的思維也有邏輯的話,那也不是規則的邏輯,而是詩性的邏輯,即感性直覺的邏輯,音樂性的邏輯,想像的邏輯,內心自由的邏輯,酒神的邏輯,審美和藝術的邏輯,它是兒童感性豐富性的具體體現。這種詩性邏輯是創造性發展的源泉。難怪人們常說,如果一個人想成爲卓越的藝術家,他首先必須具備一雙兒童的眼睛。

在兒童的生活世界中,世界將以何面目出現呢?

先聽聽一個先哲是怎樣說的吧。杜威說:“兒童的世界是一個具有他們個人興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個事實與規律的世界。兒童世界的主要特徵不是什麼與外界事物相符合這個意義上的真理,而是感情與同情……”在成人眼中,這個世界就是一個事實與規律的世界,其中充滿各種規則與秩序,而兒童眼中只有“人”。當媽媽告訴孩子春天來了,孩子問:“春天是坐車來的,還是走路來的?”

兒童把動物當作人,甚至把其他一切物品也當成人。在兒童的世界裏,一切東西都是活的,都有眼睛和嘴巴,都會思想、會說話。兒童的世界是一個擬人化的世界。幼兒一本正經地給小布熊餵飯,把小布熊當成了同自己一樣的人;樹脂冒出來,幼兒說樹在哭,樹同人一樣是活的;窗戶是房子的眼睛,房子也是活的。兒童可以與它們展開對話。兒兒童的這種擬人化的心理,是博大的關懷、同情與奇特的想像力的源泉,體現出了人性美好的一面,而這一切在成人那裏是不可能的。成人認爲房子只不過是由建築材料堆積而成的死的東西,而樹也只不過是一種植物罷了。世界在兒童眼裏是“泛靈的”、情感性的,而在成人眼裏是機械的、理性的。兒童世界的這種情感及想像的豐富性令成人望塵莫及。杜威的話雖在兒童的生活世界裏得到了證實,卻在成人世界那裏受到了有意無意的冷遇,因爲成人往往自詡爲社會文化的優秀代表,生活的脊樑,成人總先人爲主地認爲兒童的情感性的世界是那麼幼稚、無能、卑劣因而不屑一顧。

兒童的生活世界既沒有地域概念,他的玩具可以丟得到處都是,也沒有成人世界中的秩序概念,他往往把房間弄得亂七八糟;同時,兒童還沒有鐘點的概念,當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感興趣的活動的時候,往往忘記了時間,有時還不厭其煩地反覆進行某一活動,全然不顧還有別的事要做。與此相比,成人的生活則是程式化的,鐘點式的。成人作爲有豐富社會經驗的人,其生活往往有日程計劃與安排,並按時間單元格來進行,從而顯得有條不紊,富有秩序感,同時也充滿各種壓力和緊張感。成人的生活世界是理性與規範的世界,程式化與秩序化的世界,而兒童的生活世界則是自由與輕鬆,充滿想像與情趣的世界。

兒童的生活世界其實就是童真、童趣與童話般的世界。兒童的生活是無憂無慮的,輕鬆自在的,天真爛漫的,詩情畫意的,多姿多彩的,這種生活令我欣喜與激動,令我向往與陶醉。這種生活使兒童倍受鼓舞,她給予兒童堅定不移的信心,百折不撓的勇氣和開拓創新的力量。

二我想到我們的責任。我們有理由讓兒童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我們必須這樣做,因爲兒童應該有屬於他自己的生活。然而,這一切似乎還只是一個夢。

香港幼兒教育專家、中國老教授協會學前教育研究所顧問陳淑安說:“無意的影響、無形的滲入使不少幼兒變成小成人。囫圇吞棗地模仿成人的言行,愈來愈遠地離開了人生中最可寶貴、最可珍惜而又最短暫的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現在的成人社會太早地框着我們的孩子,可愛的童心,可貴的童真,都被淡薄遺忘了。”我們不能不負責任地反思:“在今日商業文化社會,充斥着功利主義的社會,我們太自私了,太短見了。”

這決不是危言聳聽。成人對兒童社會化的迫切希望客觀上使兒童逐漸遠離其自己的生活世界,不僅從兒童生活的空間與時間上,還從教學內容、思維方式上使幼兒距離自己的生活世界越走越遠。

幼兒教師師德師風的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評委老師,各位朋友:

大家好!

兒時的選擇,我從事了幼教事業。不經意間,十多年的時光在平凡和平靜中悄然逝去,沒有留下什麼驕人的成績,沒有作出什麼驚人的壯舉,但直到今天,我依然還堅守在這裏。我不敢說十分熱愛這份工作,我更不敢說爲之付出了多少,但正是在這平凡和樸實中,我用教師的職業道德詮釋着一個普通幼兒教師存在的價值!

說到教師的職業道德,人們馬上會想到這樣一些次詞兒:爲人師表、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但我覺的新時期的幼兒教師還應具備活潑開朗性格和積極向上的情感、以及融入集體的團隊精神

一切師德要求都是基於教師人格,因爲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徵中表現出來。我性格開朗、樂觀向上。每天都帶着一份好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帶着微笑迎接孩子。看到家長放心的把孩子交給我,孩子在我的帶領下玩的很開心,我覺的這就是我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幼兒園的工作繁瑣、壓力大,且我們民辦教師工資待遇低,但我都坦然的面對,不以個人的得失斤斤計較,不把個人情緒帶到工作中。可以說每天我都是以平和的心態、飽滿的情緒,真誠的對待每一位孩子。排除追逐名利拈輕怕重心理,用平平常常的心態、高高興興的心情來幹實實在在的事情。教師對學生的愛,簡稱爲師愛,是師德的核心。幼兒園的孩子像剛出土的嫩苗,需要“園丁”的呵護和培養。我也有一個6歲的女兒,作爲母親,我傾注了全部的愛心,關懷着她的成長,這種情懷是無私的、投入的,每當女兒在生活中、學習上取得了一些進步,我都會非常高興,這種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可以消除一天的勞累。每個孩子都是母親的寶貝,多年的幼兒工作中我也如同對自己的女兒那樣對一切孩子,這就使我深深體會到,情繫幼兒,像母親一般熱忱地愛每個孩子,這樣你就會感到有意義,幼兒身體健康,快樂,學習進步,你就會喜悅,就能感覺到工作的快樂。

幼兒園的工作需要多方人員的配合才能得以良好運作,這就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團隊精神”。團隊精神,字只有四個,簡單的說來就是溝通、信任、團結、協作、配合、互相幫助。幼兒園是一個大家庭,個人只有融入到這個大家庭才能得到提高,體會到工作的愉快,幼兒園也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就拿上學期來說吧,幼兒園派我去學習了dv的拍攝和後期製作,由於我在這方面一竅不通,雖說經過兩天的培訓,可是我面對全英文模式的界面無從下手。回來後,我想幼兒園既然派我去培訓了,那我也要弄出點名堂來,於是我天天晚上在家查資料,上論壇請教高手。

我們電教組的老師也給我鼓勁,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四月份,市電教館有一個課堂實錄的評比活動,且時間很緊張,要在兩天之內完成四節課的拍攝和製作。我毅然接受了這個艱鉅的任務,加上我是新手上路,需要邊琢磨邊製作,可以說那兩天我幾乎沒睡。最後四節課都得了一等獎。看着我的工作得到了肯定,我們電教組老師開心的樣子,我也覺的我的付出得到了回報。五月份大班幼兒要製作畢業光盤,我們電教組老師一起商量、策劃。“五一”放假七天,我在家整整琢磨了七天,終於製作好了星星班的電子光盤。確實我爲dv拍攝、製作放棄了休息時間,常常琢磨到深夜。但我得到了許多:自己知識的增長,小朋友的歡笑,同事的贊同,幼兒園的回報。正是我對這個團隊的熱愛,我纔會認真的學習,忘我的工作,無私的奉獻。正是在這樣一個團隊裏,我體會到合作的愉快,領略到工作的樂趣。

因此,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我願我的愛奉獻在我這片摯愛的土地上,我願我的愛能感化每一個我教過的孩子。在我的人生中,不需要轟轟烈烈,只要將作爲教師的美德繼續下去,讓自己在不斷自我剖析、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中實現我的人生價值!

幼兒教師師德師風的演講稿 篇3

平時愛惹我生氣,不知他們竟也知道關心我!下課了,孩子們硬要把剝好的橘子塞進我的嘴裏,說:“老師吃了它吧!吃了你的嗓子就會好了!”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三十多顆幼小的心靈對我的撫慰,感受到了他們對我的理解和支持,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我心甘情願了!

去年十二月,我要教四個班的英語、要忙於迎接期末考試、要爲教師文藝匯演緊張地排練、要爲聖誕節英語晚會準備幼兒園和一年級的英語節目。孩子們都還小,他們懂的英語實在是太少太少,我沒法將臺詞寫下來讓他們自己去背,只能嘴對嘴的一字一詞地教。緊張的排練和不定時的加班幾乎壓垮了我,我真想甩手不幹了。有一天幾遍排練下來後孩子們已經練得氣喘吁吁了,我說:“你們累了,就早點休息吧!”可是沒有一個孩子離開我,他們圍在我身邊仰着小臉懇切地說:“老師,咱們再練一會兒吧!我們不累!真的,我們不怕累!”看着孩子們汗津津的小臉,我突然感到自己是那麼的軟弱。我說,你們不怕,老師也不怕,咱們一起練。排練結束後,我和孩子們一起笑着鬧着,心裏感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輕鬆,我知道是孩子們幫助了我,鼓舞了我。當我在臺下看着他們成功的表演時,淚水再也忍不住地流了下來,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愛的奉獻是無盡的。

記得剛接任四(4)班班主任時,我發現班裏有一位女孩,平時沉默寡言,經常望着窗外發呆,於是我馬上展開調查。從同學中我得知她的父母在不久前離異了,多麼可憐的孩子啊!我思索着,究竟該怎樣幫助她?有一天課外活動時,我發現她又獨自趴在窗口發呆,於是我走了過去,輕輕地拍着她的肩膀問道:“你有什麼心事說給老師聽聽,老師會幫你的。”他轉過身來,臉上掛着晶瑩的淚珠,猛地撲到我的懷裏,哇的哭了起來:“爸爸媽媽不要我了,他們真的不要我了……”我本已不太平靜的內心此刻更是洶涌澎湃,猶如刀絞一般疼痛,激動地對她說:“哭吧,把心裏所有的委屈都哭出來吧!別怕,有老師在!”她哭得更傷心了,把頭深深地埋進我的懷裏,我緊緊抱住她,撫摸着她的頭,兩人沉默了許久。從那以後,我便有意識地經常和她一起活動,讓她感受家庭所不能給予的母愛和親情,慢慢地我發現笑容重回到了她那可愛的臉頰,我知道她把校園當作了她的家,老師和同學已成了她最親近的人。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作爲教師的偉大與神聖,因爲這些稚氣未脫的孩子需要我的引路,這些年幼弱小的孩子需要我給予勇氣和力量。

在我所教的班級中有一位小朋友,他很聰明,但也很調皮。在他的眼裏,同學不喜歡他,老師不喜歡他,爸爸、媽媽也不喜歡他,因此他想方設法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對於這樣的小朋友,一味地說教並起不了什麼作用。當他朗讀課文比較流利時,我說:“你今天讀得簡直比金夢佳還好,不僅發音準確,而且還有感情,給你加一顆朗讀星。”當他吃飯時,我都會去看看他吃得怎麼樣。午睡時,看他睡不着想起來找同學講話時,我會默默地注視他,直到他入睡才離開。有一次,我差點錯怪了他。那是在做完早操後,他突然從隊伍中跑了出去,我以爲他又去摘花了。同學們忙爲他解釋:“不,老師,他剛纔把花壇邊的一盆花給扶起來了。”我馬上向他道了歉,並表揚了他。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深深地吸引了我。終於,在一節語文課下課後,他跑到我身邊說:“老師,我跟你說句悄悄話,你知道我最喜歡哪位老師嗎?”我說:“是我嗎?”他微笑着點了點頭。

還有一位小朋友,剛入學時他的年齡比其他同學小,學習成績趕不上人家。因此,他漸漸地對學習失去了信心,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作業也不能及時上交。有一次,大家正在吃飯。突然,我聞到周圍有一股異味,忙問:“是不是有小朋友拉尿了?”只見他怯生生地說:“老師,是我拉大便了。”我剛想責備他,可一看到他的眼神,嘴邊的話又收了回去。等我幫他擦好身子,換上乾淨的衣服時,他轉過身,對我說:“老師,我以後要好好學習,作業再也不拖拉了。”還有什麼能比學生的點滴進步更可貴呢?我的心靈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震撼。

晨曦初露,月光披着冰冷的青暉,操場上匆匆走過的是誰的身影?那是我們的校長。因爲放心不下“新世紀”九百多位孩子,從家裏匆匆趕來了。6年了,記不清有多少個清晨,您伴着第一縷陽光疾步在校園;記不清有多少個夜晚,您又總是牽掛在孩子的夢鄉。跋涉了兩千多個白天和黑夜,您總是執着而堅韌地努力着。正是您的這種精神,吸引着一批批莘莘學子,招來了一位位鋪路人。有退休後放棄在家享受安逸生活來爲我們年輕教師領路的老教師,語文教研組“紮實,活潑”的教學特色,數學教研組“實踐,創新”的探索追求,就是最好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