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的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傳承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傳承的作文

傳承的作文1

凡是傳承下來的傳統,便有它存在的理由——題記

古以家天下,天下爲家。千年前我們是世界上的“禮儀之邦”,邦即國,國爲家。數千年,我們傳承着自己的家風。

風起《詩經》,真正的家風始自孔孟。古代我們以禮治國,儒道天下,故有四書五經傳著於世。《論語》中主張人應有孝、義、仁、忠。孝字爲首,這便是家風的核心意義。現在看來,又何嘗不是?十月懷胎,二十載照料,我們時刻都需要父母的陪伴,而我們,又怎能報還這份養育之恩?人之常理,人性之現。

《弟子規》開篇寫道:“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仁禮之道,是對朋友誠,對陌生人仁。不少家長都說過:“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坦誠,不虛假,不做作“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於是,我們和陌生人成爲朋友,生活變得更加和諧。晉商當時爲何能富甲天下,就是因爲廣泛交友,講誠信,守道義,作爲山西人的我們,更該踐行這古老而淳樸的誠信仁義家風。

《朱子家訓》中寫道:勿忘先輩創業之艱辛,勿奢侈淫佚,勿將基業揮霍一空。勤儉,作爲我們傳統的美德,父母從我們兒時開始教導我們不剩飯,不浪費,戒奢以儉,方累萬貫家財。

爲人清白,不收非仁不義之財。我們先做人,後做事,古人兩袖清風,但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我們也不應該被金錢矇蔽雙眼。取之有道,生財有方,這纔是我們想要的。

家風,其實就是我們的傳統,將中華民族文明精神融鑄於其中,是傳統文化的直接表現,而我們,也就是靠着這樣一種方式來將文化、文明傳承下來,在一代又一代的實踐中,改善,摒棄,從而使我們的民族,社會,國家不喪失原本的內涵並且穩步發展,繼續流傳着千年炎黃華夏文明。

家風與傳統踏過歷史長河,走過時空的煙塵,帶着古老的意志,來到現在。 —— 後記

傳承的作文2

中國是一個文化大國,它擁有幾千年的歷史。同時也繼承着先輩的習俗和傳統文化。中國也有很多傳統儀式,有的人認爲內容十分複雜,有的人認爲應該丟掉繁文縟節,但有的人也認爲應該傳承下去。

首先,我自己的觀點。我認爲該傳承,因爲這是老一輩給我們的財富。我們丟了財富還怎麼生存?

其次,我說的繼承並不是完全照舊。前人沒有生活在我們這個年代,他們的思想守舊,而我們的思想解放。因此我們可以在先人的思想上加上我們的想法,但無論如何也不能強求他人接受自己改編後的想法。比如,現在的結婚儀式,有些人保守選擇了古代的拜堂儀式,而有些人開放選擇了西方的宣誓儀式。這些都是因人而異的,我個人認爲我們可以將中西婚禮結合起來,這樣即有保守的觀念在裏面,又有開放的原素,這樣不更吸引人的眼球嗎?還有現在每個學校星期一都會舉行的儀式——升旗儀式。

它就傳承了古代的上早朝,雖說它並不是每天都升,但它的形式和上早朝一樣。都是說近期國家發生的大事或學校發生的大事。現在我們有感恩節、教師節、父親節、母親節……等等一系列的節日。而我們在這些節日中卻沒有做過什麼。我認爲我們應該重視這些節日,重視這些節日儀式。很多人認爲無所謂,導致了本該屬於我們國家的端午節成了日本的。注重節日並不是指在節日當天去吃個飯,唱個歌什麼的,而是指注重此類節日的儀式。

中國是一個文化大國,它所具有的潛力遠遠不止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些。它還等着我們的後輩去發掘,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們可能不能爲它做出多大的貢獻,但是我們該做的就應該完成,不要每天沉迷於其他國家的文化、思想等。一種儀式,它不僅僅代表的是一種節日,它還代表一個國家對這個節日的重視程度。如果本國人自己都不重視,讓別人如何重視。所以說這並不是一件小事,我們應該重視起來。做一位弘揚傳統文化,儀式文化的宣傳者,爲自己的祖國盡一份力量,爲儀式傳承盡一份力量。

傳承的作文3

行走過這個劇院大門口,門中隱隱傳來高亢的歌聲,院門口還貼着一張巨大的海報,正是關於戲的廣告。走了許久,見此劇院,一時興起,信步入此地。

如今社會,難得見這一方淨土,毫無喧譁,只有樂聲聲聲入耳。座位上每個人的神情,都充滿了肅穆。我心中微微悸動,戲曲作爲中華流芳百世的瑰寶,當世人確實少了應有的尊敬,也只有那些老輩人的心中還存有一份熱愛與敬重。

近夜晚,院內燈光昏暗,臺上卻炫爛着光線,與席下的暗形成鮮明的對比。我彷彿也看見了歷史中的人們。他們的夜晚何來燈光,是何等不便。我不禁浮出些許笑意,許多人說現代的創新科技扼殺了傳統藝術文化在人們眼中的地位。我看不然,科技反而給了傳統藝術更大的發展空間與方便,看這白熾燈,這音響,這些創新科技之物已經滲透進傳統文化的每一個地方。

實際上,傳統文化藝術在中華民族心中的傳承從未動搖過,傳統文化是一族之本,是一個民族的根。可社會需要創新,人類要進步就離不開創新。

這矛盾嗎?我思索着。

走出劇院,彷彿經過洗禮,我精氣神一下子好了許多。在一處公園內,看見一羣老人在用電腦視頻學習太極,一些孩子看着手機大聲朗讀,生氣勃勃,傳承與創新,這不是一個死結,既然兩個都需存在,那我們要做的只是去融合它們。如今社會何處不顯現着傳統與創新融合的場景,就像電腦的硬件和軟件,硬件是電腦的`根本,不能丟失,軟件是創新也不能丟,兩者都不可獨立起來,那麼它的組合,就構成了電腦強大的系統。

這時我的心中豁然開朗,傳承與創新無需分開,他們可以合成一體,組成新的瑰寶,爲社會綻放它更閃亮的光澤。

傳承的作文4

在我牀頭的書架上,整整齊齊的擺放着一些國學書籍,他們是《三字經》、《百家姓》、《笠翁對韻》、《論語》、《三十六計》、《孫子兵法》、《唐詩》、《宋詞》、《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等等,這都是我非常喜歡的睡前讀物,它們是我成長路上的閃閃明燈,是我學習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它們就像和藹可親的啓蒙老師,教導我分辨對錯,修正我的不良行爲習慣,伴隨我一路茁壯成長。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弟子規》中的這段話對我的啓發很大,以前我總是喜歡對爸爸媽媽發脾氣,也不太聽話,可自從我理解了這段話的內容,才深深明白自己的錯誤,父母給予我們生命,養育我們成長,我們對父母應懷有感恩之心,尊敬父母,是我們首先應該做到的。

《百家姓》讓我瞭解到原來我們國家有這麼多姓氏,我興致勃勃的把家裏人的姓氏都找了出來。媽媽告訴我,很多字在當做姓氏的時候,會發不同的音,姓氏是一個家族的符號,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我真高興又學到了這麼多新知識。

《笠翁對韻》裏的句子讀起來朗朗上口,非常好記,但我不太明白文章內容,媽媽耐心的一個字一個字給我解釋,告訴我說:中國五千年悠久文化,最有特色的,就是這些高度凝鍊的文字,幾句話,甚至幾個字,就是一篇文章,這就是古文的魅力呀!我認真的點點頭,從此對古文更加熱愛。

媽媽曾說,每一本書,都有一個靈魂,而我說,每一個字都是有靈魂的。古人流傳下來的文字浸潤着他們的智慧和才華,是饋贈我們子孫後代最寶貴的財富,我們應該常讀常想,傳承祖先的文化,用文化的力量去鞭策自己不斷成長!

傳承的作文5

在我家保險櫃最角落的地方,藏着一個硃紅色精美的小盒子,盒子上面有鎏金鑲邊,看着就很高貴。你肯定很好奇,這裏面裝有什麼金銀珠寶?可恰恰相反,這裏面珍藏的是一串其貌不揚、再普通不過的佛珠手鍊。

然而就是這串放在一堆佛珠中間,就很難再找到的普通手鍊,它是我家的“傳家寶”。

這個傳家寶,由8顆精心磨圓的紅木珠子串成,每顆珠子通體亮澤,質地光滑,呈淺豬肝色。雖然它對別人家來說很普通,但它對於我們全家來說意義非凡。因爲它是外太公留給我們的寶貝。

說起這個傳家寶的由來,得從奶奶小時候講起。奶奶只讀了二年級,就被外太公叫去幫忙賣豆腐。外太公做豆腐的手藝精湛,做出的豆腐遠近聞名,很多人大老遠走路過來找他買。他起早貪黑,依靠這門手藝,辛苦養活了當時一大家子十口人。長大後的舅公,爲了紀念外太公,就把那塊做豆腐的木板拿去加工了幾串佛珠鏈子,每家分得一串。奶奶就把這串珍貴的手鍊用小盒子珍藏着。

爸爸小時候有一年把它拿出來玩,之後就弄丟了。奶奶聽說了之後,瘋狂地到處找,眼淚也止不住地一顆顆掉下來,當天晚上不吃不喝,翻箱倒櫃,直到把它找出來。從此奶奶就把它鎖進了保險櫃。並且把它留給我的爸爸,希望一代一代傳下去。

這就是我家的傳家寶,對於別人來說極其平凡,對我家來說卻是比奇珍異寶還珍貴的寶物。每當看到它,我就想起那個辛勞持家、勤儉善良的外太公。我們不僅要把寶物傳下去,更應該把外太公的勤儉節約一代代保持下來!

傳承的作文6

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僕僕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國傳統禮儀,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麼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因此,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着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係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爲規範的準則。

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爲求的正確答案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她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後了。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範,是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身體將父母的被子溫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以侍奉父母安寢。黃香溫席是在中國傳統孝之禮儀,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

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有了較之過去更爲雄厚的經濟基礎來孝敬老人,心已經沒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爲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餘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並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幹爲流傳開來。

傳承的作文7

一個民族流傳百年的文化,常常印刻在一代家族的靈魂之中,伴隨着民族的延續一代代傳承下去。它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着千秋萬代的人們前行的道路。

我的父親常和我談起他的父親,也就是我的祖父。他是個辛勤的農民。雖然說做了一輩子農民,但他卻有一種傳統的優良品質——與人爲善。

父親指了指後山上的一片梯田,告訴我那裏曾經全是祖父用勤勞的雙手開闢出來的,後來它被送給了幾個窮苦的鄰居。

我常常驚歎於我父親給員工的待遇,一對比,便發現其他同類企業給他們員工的待遇要低不少。父親告訴我,要爲別人考慮,人家也要生計。

我難以理解這對父子的這些行爲,就像那時我難以理解我是怎麼來的一樣。而後我又發現了我的幾個叔叔伯伯也有這樣的特點。

爲什麼我沒有把它傳承下去呢?我想。

那一天放學和同學坐公交車。車都很擠,我們好不容易等到了一輛“有地方能站”的車,車站裏的人的都蜂擁而上。那個同學撞開了其他試圖搶位置的人搶先上去了,並高叫着:“你快點!”我剛苦笑了一聲,看着旁邊的老人顫巍巍地用柺杖推開了我,白領急匆匆地用公文包頂開了我,工人則好像永遠保持工作的那份拼勁,用滿是泥水的手推開了我,卻沒有向前一步。等到周圍的人全被塞進了車裏,我才緩慢地擠了進去,被壓在車門前的狹小空間裏。

“你怎麼那麼慘啊!”下車後他用略帶嘲諷的語氣說,“位置那麼靠前,結果最後一個上車。”“站車門前省得和他們擠,多輕鬆,可換做別人興許就受不了這個位置,還不如我站在那兒。”我下意識地說。

那一瞬間,我發現我做了類似於我祖父和父輩的人們所做的事。與人爲善好像也就是這樣,犧牲自己本可以擁有的利益來成全他人。看來這個家風還沒有斷絕,它還會繼續傳承下去,並在今後繼續指引着我的一言一行。

不管願不願意承認,前人時刻謹記的家風家訓仍然存在於我們的心中。不知不覺中,它就被傳承了千秋萬代,生生不息,就成爲了心中一盞常亮着的明燈。

傳承的作文8

“少年強則國強”。中國夢,我的夢想就是我的動力。夢想,是每個人前進的目標,夢想是人生道路上的照明燈,夢想是……

端硯的發源地:肇慶端州。肇慶是個很小的城市。而精美的端硯就誕生於此,一天,我去了端硯的收藏館—閱江樓。輕輕跨過門檻,走一步,兩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有序的陳列在兩邊的端硯。隔着玻璃的工藝品靜靜地躺在硯座裏。旁邊還有黃絲布和紅絲布相互輝映,襯托出了端硯古韻的美。

在展館慢慢的走了一圈,裏面的工藝品真是實應接不暇,多種多樣。彷彿在發出墨香。有的端硯小巧玲瓏,工藝精美。有的寬厚朴素,顯現出穩重……仔細看,能清晰地看到端硯上的線條。流暢的線條組成了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畫面。畫面中,人物的細節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衣服的皺褶,生動的表情……都表現得栩栩如生。用手輕摸,指尖感受到線條。有的深,有的淺。端硯的一點一滴,都是端硯大師的心血之作。

端硯是肇慶特有的藝術瑰寶。要把這燦爛的藝術傳承下去,一定要得經過我們一代代的努力。一塊上好的端硯,通過選材、開料、設計、雕刻、打磨、拋光等,先從硯石裏選出好的,再一一分級,接着由大師構思造型,再雕刻。就這樣一個精美的端硯就隨之誕生。

我想我自己不是要像塊硯石嗎?未經雕琢時只不過是塊普通的石頭,只要通過努力,歷盡艱辛,相信我會將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既能傳承祖輩的優秀傳統,又可以發揮自己獨特之處。

所以,我要建立自己的夢想,爲國爲家爭光。現在我就要爲自己做好計劃,努力學習,不斷用知識充實自己,改正缺點,不怕艱辛。我相信自己會像一塊精美的端硯,一顆璀璨的明珠在閃耀。

傳承的作文9

或許你聽說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季,喬在回家的路上幫助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想報答他,他卻說: “如果你想報答我,那就去幫助其他人吧。”老太太來到一家破舊的餐館,她想起了喬的話,爲餐館的女主人留下了這樣一句話“在我困難的時候,有人幫助了我,現在,我來幫幫你!”字條旁留下了一筆錢,女主人感動的熱淚盈眶,而她,就是喬的妻子。

看似平淡而有些不可思議的故事,卻折射出深刻的道理:美德就好像一朵芳香撲鼻的玫瑰,當你把它授予別人,在手中留下芳香的同時,別人也會將同樣芬芳的花朵回贈予你。

反觀現在的社會,能有多少人把美的牢記心中呢?隨着時代的變遷,我們的內心變得越來越麻木、自私。在公交車上,總有拄着柺杖的老人拉着扶手,搖搖晃晃地站着。而旁邊的人卻視而不見,人性的漠然與無情在這時反映出來。人與人的關係日漸疏離,我們習慣了建立在金錢利益之上的“情誼”“幫助”,而忽視了真正的關懷。“替父從軍”、“孔融讓梨”“管鮑之交”以不再復有。沒有美德的金錢只能爲你買到榮華富貴;沒有美德的榮譽只能滿足你一時的虛榮。美德不僅僅是字典上的“可以給一個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東西?”,它包括愛,包括溫暖,包括世界上一切美好的東西。它可以是驚天動地的壯舉,也可以是一個不經意的善舉。它看不見,也摸不着,但它藏在每個人的心裏。 喬的美德使他幫助了那位老人,老人又將美德傳遞,幫助了喬的妻子。當你將愛施予他人,你也會得到相同的愛。美德是一個人素養的體現,讓我們攜起手來,讓美德之花永遠綻放,讓美德的果實在世界傳遞!

傳承的作文10

在我國的革命歷程中,有這樣的一個民族戰士,他只用了短暫的二十多年的時間,卻譜寫了一段偉大的歷史之歌——他就是雷鋒。

雷鋒,這個原先不起眼的名字,卻有着一段驚天動地的感人故事,他曾經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爲人民服務之中去”這一句話,來告誡自己要默默無聞地服務人民。他的精神被後人尊稱爲“雷鋒精神”,“雷鋒精神”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象徵。許多人都學習他那偉大的精神,他們不愧爲我們現實社會中的“活雷鋒”。

在我們的身邊,也有着許許多多的人和雷鋒一樣。就說前一段時間播出的新聞吧。這個新聞和一羣年輕女護士有關。當天,這幾位姑娘從公車上下來,就看見一羣人在圍觀什麼,她們就立馬奔上前去,當他們撥開人羣,正中間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雖然大家都看到這位老人躺在地上掙扎,也都知道老人需要幫助,但卻就是沒有一個人敢上前幫忙,他們都遠遠地站在一旁,冷漠地看着地上那急需幫助的老人,生怕被老人訛上。我想,此時此刻,老人的心肯定被人世間的冷漠所吹涼了吧。不過,這幾位年輕姑娘看見後,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衝上前,對老人進行救治。就在這時,旁邊的路人也叫入了救助的隊伍,有的掏出手機撥打120;有的上前幫助護士搶救;有的則呼籲周圍的人過來幫忙。不一會120救護車便趕來了,把老人擡上車。就在大家想看看那幾個熱心人時,那幾位護士卻走了。之後,當新聞電視臺採訪她們時,她們對大家說:“幫助別人是應該的,這些都是舉手之勞。並不算什麼。”但是,儘管是這些舉手之勞,在當今這冷漠的社會中,做的人也是少見的,大多數人都選擇默默地旁觀,那些有意識幫助別人的人,也已經屈指可數了。

雷鋒精神,這一個個鏗鏘有力的字眼,激勵着我們後人在思想和道德的道路上前進,我們絕不能讓雷鋒精神消失在中華歷史的長河中。我們要讓雷鋒精神,世代傳承。讓我們的泱泱中華,走上富國強民之路;讓我們的百姓,過上理想中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