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曆新年是幾月幾日

2018年藏曆新年是2018年2月16日。

藏曆新年是幾月幾日

藏曆新年是藏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從藏曆元月一日開始,到十五日結束,持續十五天。每年,藏曆新年和春節的公曆時間和彼此的時間差都是不固定的,有時候相差兩三天、有時候相差一個月,但也有重疊的時候,像今年,也就是2018年,藏曆新年和農曆春節恰巧就是同一天:公曆2月16日。

藏曆新年是怎麼算出來的

根據天文歷算專家的說法,藏曆新年的確定,與藏曆紀年的使用有密切關係,而藏曆紀年的推算則與藏族天文歷算息息相關。傳說在公元前100多年,住在雍布拉康上的一位紡織老母,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觀察日月星辰的變化,總結出了日、月以及星期的變化規律,最終形成了《紡織老母月算》。

從那時起,青藏高原上產生了物候歷,後來人們還引進了時憲曆和時輪歷。隨着時間推移,又引進了五行的運算方法以及佔音術等,從而形成了系統的天文歷算。後世總結,藏曆是在西藏原始物候歷的基礎上,吸收了多種曆法精華,形成獨特而科學的歷算體系。

沙盤傳統運算方法爲主,軟件輔助對照計算結果

沙盤是藏曆推算最基礎的歷算工具。從外觀上看,這是一個長方形木製盤,頂部有暗格,盛放着細沙,使用時將木盤傾斜,細沙流到木盤內,演算者用鐵釺在上面書寫計算。

在外行人看來,專家們只是拿起特殊的筆在細沙上不斷記錄,又不斷擦去,讓人眼花繚亂。但其實他們是在通過加減乘除等數學運算方法,把各種天體運動的方位、時間、面積等數據,用數字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涉及到依據天文歷算學原理推算各地的農耕牧作時機、物候、節令、人體脈象變化週期,特別是中長短期天氣預報等,堪稱博大精深。

天文歷算專家們每年還要去野外通過天文觀測臺進一步確認時間,古老的天文觀測臺爲每年天文曆書中列出的日光觀測時間提供了準星。位於墨竹工卡縣唐家鄉境內的'達普天文觀測臺便是藏曆推算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點,主要作用是觀察通過沙盤推算出來的時間是否準確。

如今,專家們還開發出了一套天文歷算數據處理軟件,作爲輔助手段,確保歷算結果更加精確。而民間每個藏族家庭必備的則是一本《西藏天文氣象曆書》,這本工具書中,就明確了藏曆新年是哪一天。

藏曆新年的趣味年俗

年前大掃除

和漢族羣衆一樣,藏曆新年之前,藏族同胞要在家打掃衛生,更換門簾、香布等,藏家人一年當中最重要的大掃除,也就是藏曆新年前的這一次“圖恰”了,“圖恰”也譯作“圖契”,專指藏曆新年前寓意吉祥的大掃除。

根據藏曆,每年圖恰的時間並不指定某一天,只要是年前的吉日即可,每年藏曆12月底,家家戶戶都會擇一吉日開始一年一度的“圖恰”,將家中角落積了一年的灰漬和垃圾好好清掃,乾乾淨淨迎接“羅薩”(藏語音譯,“新年”的意思)的到來。

準備年貨

爲了歡度新年,拉薩人民置辦了大量的、種類繁多的年貨。隨着物質條件的改善,如今的年貨不但種類更加豐富,樣式更加精美,質量也有了很大提升。

卡塞

卡塞是一種油炸麪食,是藏族人家款待客人的點心,也是藏曆新年必備的年貨之一。每年,隨着藏曆新年的臨近,拉薩的卡塞生意就會日漸紅火起來。

吃古突

“古突”中的“古”,在藏語中意即“九”(表示二十九),“突”即“突巴”(麪疙瘩湯或糌粑粥)。民俗專家稱,藏曆臘月二十九吃“古突”最早起源於民間驅鬼辟邪的習俗,儀式比較隆重,並在這一習俗流傳過程中又逐漸增加了許多趣味的內容。

掛經幡

藏曆的十二月三十,也就是藏曆年的除夕夜,這一天,藏族民衆家家戶戶要掛經幡、換香布、擺切瑪,以求來年吉祥如意。

供“切瑪”

在藏曆新年的時候,藏族家家戶戶供“切瑪”。“切瑪”是藏族象徵吉祥的物品,供“切瑪”也是藏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的一種民族風俗習慣。“切瑪”裝在特製的“鉢”中。“鉢”是用木板製作的一種長方形的空盒子,中間用板隔開。在“鉢”板上刻有月亮和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