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的激發雜文

1、閱讀的意義和困難。

想象力的激發雜文

女兒小時候特別喜歡我們給她讀故事。經常要反覆的讀。現在她上國小一年級了,開始認識一些字,也學會了漢語拼音。我和妻子以爲她會自己喜歡上閱讀,能一個人靜靜的看書。可誰知她似乎更愛跟小朋友一起玩,並不喜歡一個人看書。

這可讓我和妻子犯了難。怎麼讓她喜歡上閱讀呢?

閱讀也是人生中一件重大的事。一個人心靈的成長和閱讀有着莫大的關係。父母不可能時刻陪着孩子,人生中的許多道理,人生更廣闊的天地,需要他自己通過閱讀來了解和明白。有一天她會知道,閱讀將會成爲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個喜愛和懂得閱讀的人,他的心靈一定不會是貧乏的,而是充盈且豐滿的。

2、我和妻子關於孩子教育的分工。

我和妻子關於女兒的教育方面曾有一個約定,就是:數學,英語美術音樂這些方面的學習輔導主要由妻子負責;而語文,閱讀,寫作,歷史,這些方面由我來負責。這主要是根據我和妻子的特長來定的。另外,孩子的人格方面,包括做人,品格,習慣,會由和我和妻子共同負責。但涉及孩子情緒和心理方面問題的處理以及心靈方面的成長,則主要交由我來進行,這主要是因爲我是心理諮詢師的緣故。其實妻子也是名牌大學的心理學博士,但她也承認,她雖擅長心理學理論,但實踐應用方面還是不如我,所以孩子心理方面的事情還是讓賢給我來處理。當然,我們也會經常就某個共同的問題進行交流協商。

這種分工,可以避免培育孩子的壓力落到一個人身上,也可以減少一個人知識和視野侷限所帶來的偏差。當然也可以讓父母可以同時親近孩子,而不會讓她過於粘上其中某一個人。由於父母本身就有一些不同的特質,這樣就可以讓孩子的特質也比較均衡,而不會太過於男性化,或太過於女性化。

但我過去確實犯了一個錯誤,由於過於忙於工作和事業,導致陪女兒的時間確實比較少。所以現在是我要努力糾正這種錯誤的時候了,在以後的日子裏儘可能多陪女兒。

3、閱讀興趣問題的反思。

回到如何培養女兒閱讀的興趣這個話題。我仔細思索了一下,其實過去一段時間,女兒一直跟我讀詩,一開始也是興趣不大,但後來經過啓發引導後,興味盎然。當然,詩歌也是閱讀的一種。

女兒現在不喜歡一個人讀長一點的童話和散文,可能還是現在她對這些長篇的文字有些困難。但不能由此斷定,她現在就不愛閱讀。所以真正的問題並不是說孩子缺乏閱讀的興趣,而是我們如何去引導和培養的問題。所以我跟妻子說,這個問題不用擔心,交給我來處理就好了。

4、第一次閱讀:閱讀興趣的培養。

我們的閱讀從注音版的安徒生和格林童話開始。童話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的,女兒小時候就喜歡聽。所以我決定讓她從裏面自己挑選一篇她過去最喜歡聽的故事,從這些故事開始閱讀。

女兒挑了一篇《小紅帽》。這確實是她過去很喜歡聽,也聽過很多遍的故事。所以我陪女兒的'閱讀之旅就從這個故事開始了。讓我非常驚訝的是,女兒非常流利的把這篇故事完整的讀了下來,除了中間有幾個磕絆的地方,因爲她需要用拼音去讀,有些生僻一點的拼音,她可能還沒掌握好。但這個沒有什麼大的關係。其實即使她讀錯了,我也中間儘量少打斷她,讓她保持一個思路的連貫性和完整性。直到整篇文章讀完了,我才幫她指出那幾個錯誤的地方。

女兒對自己能完整的讀完一篇文章,也感到蠻開心。

我的整個指導是按照以下幾個過程進行:

(1)她把故事完整的閱讀一遍。

(2)把故事完整的複述一遍。

(3)生詞和造句練習。

(4)讓她談談對這個故事的理解。

第一個環節完成之後,我讓她進行故事的複述。實際上她也很清晰流利的完整的複述了出來,這可能是因爲她過去就比較熟悉這個故事的緣故。所以我們也就很順利的進行到第三個環節,一些生詞的識別和造句。當然,我並沒有事先跟她說要進行哪些環節,只是我自己心裏清楚就夠了。但這裏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她每完成一個環節,我就對她誇獎一番,這樣就鼓勵她順利進行下去。

我之所以安排造句這個環節,主要原因也是因爲她現在一年級的功課已經開始要求學習造句了。但從她的作業來看,她總是造不好句子。所以我想趁閱讀這件事,幫她好好訓練一下。造句是寫作的基礎,她如果不會造句,將來也就沒有辦法順利完成作文和寫作。

造句這個環節確實是第一次閱讀時遇到的最困難的一個環節。這個環節其實並不是必要的,所以在她幾次嘗試失敗後,我也在考慮要不要先放棄它,今後另作安排。但我還是決定再試一下,我改變了一種方式:由我來示範,然後她跟着模仿。

也就是首先我自己先用這個詞造一個句,然後啓發她照我的樣子也試一下。例如“美滋滋”這個詞。 我首先造了這樣一個句子:“今天媽媽給我買了一件新衣服,我穿上之後心裏美滋滋的。”然後我問她,還有其他什麼時候也可以美滋滋的?她回答說,過生日吃蛋糕的時候,老師表揚的時候。我於是就讓她嘗試造一下句子。她歪着腦袋想了想,說道,“我過生日的時候,吃完了蛋糕,心裏美滋滋的。”

“嗯,挺好的呀。還有呢?"我鼓勵道。

“今天老師表揚我了,我心裏美滋滋的。”

”嗯太棒了!就是這樣造句好嗎?”

女兒邁出了這一步。她感覺到很受鼓舞。我又找了一些生詞,讓她繼續造句。我儘量找一些優美的,不是太難的詞語。她現在不認識的詞實在太多了,所以要慢慢來。她進步很快。實際上她甚至喜歡上了這個遊戲。在後來的閱讀過程當中,這實際上是她很喜歡的一個環節,也是讓她感覺有興趣的一件事。這件事的效果倒是讓我出乎意外。後來我發現,當孩子超越了她過去的一個困難,她對這件事情的興趣和自信心都會大大增加。一個過去的障礙,現在就變成了吸引她的一個契機。

我之所以沒有輕易放棄造句這個環節,主要是想讓她學到一些新的詞語,加深她對這些詞語和用法的印象。這樣,隨着詞彙量的擴大,就更方便她今後進行新的閱讀。

關於最後一個環節,談談對故事的理解,我想起了過去老師教我的時候,歸納中心思想的做法。那讓我想起了標準答案這件事。我不想這樣去做。實際上,一個人對一個故事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我儘量用啓發式的方式來教導女兒,而不是把我知道的答案或道理直接告訴他。成人可能被某些固定的東西束縛住了,孩子恰恰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我沒有這樣問:你從這個故事學到了什麼?這就是在做閱讀理解題的方法,一年級的孩子還不適合用這個。我們這個時候讓孩子閱讀並不是讓孩子從故事中學到什麼,而是啓發她進行思考。所以我會提出一個更具體的場景中的問題,從而更好的引導她。如果她還是無法回答,那我就繼續進行提示,而不是給出答案。

我想了一下,問女兒,小紅帽爲什麼會上狼的當?女兒想了想回答不出來。我繼續提示道,她出門的時候是不是羊媽媽沒有給小紅帽說過可能遇到狼並且狼有危險的事情?所以這實際上是媽媽的一個疏忽,對不對?女兒點了點頭。我繼續啓發她,但完全說是媽媽的問題也不對,小紅帽自己是不是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女兒想了想,回答道,是的,小紅帽自己向森林走得太遠了,光顧自己玩了,她都忘了去奶奶家這件事了。女兒的回答說明她已經開始自己思考問題了。

這正是我需要的效果。我們第一次的閱讀進展的還不錯,女兒也挺滿意。我們開了一個好頭。

5、深入閱讀:想象力的激發。

前面幾次閱讀,這種安排還是蠻成功的。每完成一個環節,我都會鼓勵和誇讚她,她就越來越有動力。但後來也發現這個安排也有個問題,就是讓她感到越來越有壓力。例如第二個環節複述,她就覺得比較難,尤其對那些以前沒聽過的故事,她也不熟悉,越來越不願意進行。後來我就適時進行了調整。

這就說明,我們在指導孩子閱讀過程當中,如果發現了一些困難,可能就需要適當的調整方法和策略。我們起初的目標不能定得太高,不能讓她感到在完成一個任務和感到有壓力。開始最重要的目標仍是讓她喜愛上閱讀。

事實證明,我的調整是正確的。我把第二個環節複述砍掉了,然後補充了另外一個有趣環節:就是試着改寫這個故事。這是一個大膽的新的嘗試。實際上就是這個方法大大激發的女兒的想象力。例如,在讀《狼和七隻小羊》這個故事時,我跟女兒說,這個故事的結尾其實和《小紅帽》的結尾很相似,最後都是小羊上當受騙了但最終又戰勝了狼的故事。我們是不是可以改寫一下,讓小羊不上當受騙呢?這個故事當中,狼之所以騙過了小羊,是因爲小羊的提問讓狼事先知道了,如果小羊問一些狼還不知道的事情,是不是就可以不上當呢?看女兒有點迷惑,我繼續啓發道,比如她可以問狼,我們今天早上吃的是什麼呀?那狼肯定就不知道了。那你說說看,小羊還可以再問什麼問題?女兒受了啓發,歪着腦袋想了想,回答道,嗯,可以問我們的名字叫什麼?我們今天穿的什麼樣的衣服?她一下子說了五六個問題。那然後呢?我提示道。狼都回答不出來,就只有灰溜溜的走了。女兒回答道。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其實就改寫了這個故事。女兒似乎很喜歡這種方式。所以後面我們就經常玩這個重編故事的想象力遊戲。

實際上,女兒會想出各種不同的結尾。有一次我給了她一個題目,就是:如果小豬長出了翅膀,你覺得會發生什麼?女兒一下子想出了十幾種不同的情況。甚至在第二天早上吃飯的時候,還在不停的說,她又想到了新的情節。這讓我和妻子都感到很驚訝,因爲我們自己實在想不到那些情況。

而在這之前,妻子總跟我說,她一直很擔心女兒的想象力問題。然而事實的情況是,並非女兒的想象力有問題,而是我們沒有好好的去啓發和激發她的想像力的緣故。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良好的想象力,只要我們啓發得當,結果一定會讓人感到很驚訝。

經過一段時間的陪伴,女兒的閱讀越來越順暢了。整個寒假期間,她給自己制定了閱讀完三本書的計劃:《小屁孩日記》,《愛麗絲夢遊仙境》,《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第一冊。後來居然都順利完成了。她自己很開心,我們也由衷的感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