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盡孝的先進事蹟

名人盡孝的先進事蹟1

20世紀60年代初,陳毅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日理萬機,公務繁忙。

名人盡孝的先進事蹟

那年,陳毅62歲,他出國訪問歸來,得知老母病重,下了飛機就去看望。陳毅剛跨進家門,就看見老母讓身邊照顧她的保姆藏起了什麼東西,忙問:“娘,你把什麼東西藏在牀下了?”母親眼看瞞不過去,只好如實告訴兒子藏起來的是她剛尿溼的褲子。陳毅聽了,動情地說:“娘,您久病在身,我不能在您身邊侍候您老人家,心裏着實難受。這褲子我馬上拿去洗了,還藏着做啥子?”

好說歹說,保姆怎麼也不讓陳毅洗,覺得讓這麼大的官去洗屎尿褲子,多不好。母親也勸阻道:“你好不容易回家一趟,一進門就讓你洗髒褲子怎麼行?”

陳毅說:“我不是說着玩的,您就允了吧。我小的時候,不知您多少次給我洗尿布屎褲。現在,兒子有機會爲您老人家洗一洗髒褲,雖然不能報答您的養育之恩,也總算盡了一份孝心吧。”不容在推辭,陳毅便躬下身從牀拿出母親的尿褲和其他髒衣服,一起去洗得乾乾淨淨。

名人盡孝的先進事蹟2

父親退休後,不肯在家裏閒着,於是我幫他在我居住的小區裏找了份花匠的活兒。

父親是個極負責任的人,自上班那天起就沒有休息過,每天精心地侍弄那些花草。

初冬的一天,颳着很大的風,父親仍早早地就來了。我下樓上班時,父親已經在花壇裏修剪枯枝了。“爸,歇會兒吧。”我輕喊。父親轉過頭,我忽然發現他的皮襖後背上有一條約半尺長的口子,我當即皺了皺眉,說:“爸,您的衣服都破了,怎麼還穿呢?”父親臉上掠過一絲微笑,說:“這衣服是麂皮的,擋風,還是前些年你給我買的呢!”

“我不是給您買新的了嗎,”我有些不悅,這年頭誰還穿破衣服呀,別人會以爲我這個做女兒的不孝順。父親說:“穿着新衣服,幹活不方便。”

當天晚上,我出差去了上海,一走就是好幾天。回來的第二天早上,我在小區的院子裏沒有發現父親的身影,於是往家裏打了個電話。

電話是母親接的。母親說,你父親病了,因爲着涼引起了感冒。我說:“天這麼冷,他怎麼就不多穿點衣服呢?”母親沉默了好一會兒才說:“那天,你爸從你那兒回來,脫下那件舊皮襖就衝我發脾氣,說我不該讓他穿那件破衣服去上班,害他丟了女兒的臉。第二天,他硬是不肯再穿那件衣裳,我讓他穿新的皮衣他又捨不得,最後只穿了一件薄襖去,回來就病倒了。”

掛斷電話,我彷彿看到了父親穿着薄薄的衣衫在寒風裏瑟瑟發抖的樣子。而他這樣做,只是爲了配合我,維護我那可憐而又莫名其妙的自尊心!

回想過去的年年月月,父母似乎已經習慣了站在我的角度去處理事情,無論在學習還是工作上,他們都極力地配合着我。而我,也在父母慷慨的支持和寵愛下,漸漸地忽略了他們的想法,最後將物質的給予與孝順畫上等號,卻忘了爲人子女對長輩應有的、起碼的孝順——尊重。

名人盡孝的先進事蹟3

3年前,一邊是自己的大好前程,一邊是醫生宣佈只剩三個月生命的母親。天平的兩邊,名校畢業生、“80後”李丹面臨人生的一大抉擇:是照顧母親還是隻顧自己的前程?

武漢科技大學教工宿舍28棟97門9號。普通的三室一廳。

進門右手一間房,擺着兩張牀。一張是氣墊的,58歲的董豔清平躺在上面,臉龐很乾淨,頭部不時抖動,偶爾發出一兩聲呻吟;另一張是可摺疊的鋼絲小牀。

每年季節交替時,患有右側丘腦膠質瘤的董豔清的病情常出現反覆,她的兒子李丹就會在母親房裏陪着,時刻觀察母親的變化。

氣墊牀是李丹特別購買的,他從網上看到,這種牀可以防止病人生褥瘡,“壞了一個,這是第二個了”。

客廳的角落裏,摞着十個紙箱,大約2米高,從箱體的文字看,裏面裝的全是尿不溼,旁邊還掛着些洗淨的牀單。

李丹坐在母親房門口的小板凳上,手裏擇着菜,和記者聊天,“母親每天小便五次,紙尿片每天要花十元左右,所以每次都是一買一堆,能多用幾天,價格也優惠些。”臉上滿是憨厚的笑容,聽到呻吟聲後,李丹會擡起頭朝母親望去,房內,去年嫁進來的妻子張寧很熟練地搖起婆婆的`氣墊牀,給她喂水……

醫生預測母親生命只有3個月

在熟悉的人眼中,這原本是個非常幸福的家庭,李忠玉、董豔清是武漢科技大學的中層領導,兒子李丹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被武漢建築設計院錄用,正準備結婚、申請出國……

20xx年12月2日,剛從武科大化工學院副院長任上退居二線的董豔清,晚上洗澡突然跌倒;12月4日,她早上起牀時,再一次無緣無故地倒在地上。

父子倆陪董豔清到武科大附屬醫院檢查,醫生建議做腦部CT,在觀察室的李丹一見母親頭部片子出現一塊瘤狀物,頓時心生不妙。20xx年12月13日,他們又轉到華中大同濟醫院,經該院PET中心確診爲右側丘腦膠質瘤晚期。

李丹將母親送到協和醫院後,開始四處打聽治療辦法,醫生告訴他,從病人年齡、病情綜合考慮,要做三次開顱手術,纔可能將病竈切除乾淨。醫生也明確告訴他們,手術風險較大,有可能就倒在手術檯上。

李丹和父親反覆考慮,決定採用保守治療。

從確診到20xx年8月,董豔清先後在省腫瘤醫院和協和醫院進行放療和化療,每天下班,李丹就趕到醫院陪伴母親,還抽空和父親拿CT片四處請教專家,多位專傢俬下對他們說,按通常情況,如果不手術治療,病人生命只能維持三個月。

“我知道爸媽的同事中也有類似病例,大多是發病後,幾個月就走了。”李丹回憶說,當時,聽了醫生的話,大家心裏已經有這種準備了。

母親和前程李丹面臨抉擇

20xx年8月,結束化療,李丹將母親接回家,請了一個護工,“爸爸有高血壓,自己都需要人照顧。”李丹說,當時他想的是自己要好好工作掙錢,保證母親的救治費。

然而,第一個護工只在母親房裏待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就堅決離去了。“我能理解,病魔的折磨使母親整天呻吟,一般人的確受不了。”李丹又請了一個護工,這次堅持了一個月,也離去了……

名人盡孝的先進事蹟4

許世友未到10歲時父親便去世了,母親更加辛勤勞動。一天,許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親迎着寒風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陣心酸,流出了眼淚,心疼地跪在地上對母親說:“娘,俺曉得你最疼俺,俺這一輩子不管有沒有出息,必須盡心奉養您!”

許世友16歲那年,誤傷了一個地主的兒子,地主勾結官府到處追捕他。一年後,許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親面前,喊了一聲:“娘,俺走後,讓您老受苦了!”

許世友投身革命鬥爭之後,反動派對他恨之入骨,曾幾次抄他的家,許世友的母親被迫帶着兩個女兒逃到外鄉。一次在行軍路上,許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討的母親和妹妹,難過得淚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親的面前,泣不成聲:“娘,孩兒不孝,連累您老人家無處安身……”

1949年,許世友已是山東軍區司令員。不久,許世友便接來了年邁的母親。當飽經風霜的母親從吉普車裏走出來的時候,許世友叫了一聲:“娘!”隨後當着數十名官兵的面,淚如泉涌,跪在了地上。母親心疼地說:“孩子,快起來,一個大將軍怎樣能當着這麼多部下跪我一個老太婆!”許世友卻說:“我當再大的官,還是您的兒,您老就讓我多跪會兒吧,這樣我心裏好受些!”

勤勞慣了的許母,在城裏住了不到一個月,便住不下去了。1959年春天,許世友思母心切,請假後起程返家。他看到母親揹着柴草,立刻快步跑過去,接過母親背上的柴草,然後跪倒在母親面前,說:“娘,您這麼大年紀了還上山砍柴,兒心裏實在難過啊!”直到母親答應再也不去砍柴了,許世友才起身。

名人盡孝的先進事蹟5

在學校,佳麗同學對待學習認真刻苦,腳踏實地,每一次作業都按老師的要求認認真真的完成,遇到不懂的問題,虛心請教老師。通過她的堅持,成績得到了提高,成爲了班級的佼佼者。升入中學後,英語這門學科對於零起點的她來說學習壓力比較大,但是她堅持比別人早起,把上過的單詞和課文一遍又一遍的朗讀,直到自己滿意爲止。她對待同學也是一個熱心人,遇到同學生病或有困難,她都會熱情的幫助別人。同學生病了,她比誰都着急,午飯不吃,書包不收拾,都要堅持把同學送到家裏。在讀國小時,從家到學校有1個小時的山路要走,她總是天不亮就起牀,放學了還要回家幫助奶奶做家務,家務忙完,已是夜深人靜,這時纔是她溫習做功課的時間。就這樣堅持着,在進入中學後,她更加陽光健康的生活學習着,在遇到不懂做的作業要麼和同學們共同探討,要麼就是不厭其煩的去請教老師。懂事的她捨不得花錢坐車,每個星期五下午回家星期天回學校都要走4個小時的山路。提起陸佳麗同學,左鄰右舍,老師和同學無不稱讚,都說是一個懂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雖然經歷了許多的風風雨雨,但是小佳麗看上去還是那麼的陽光那麼的極積,當我們見到她時,她親切的稱呼我們“老師”,並邀請我們過段時間再來他家做客。當談到哥哥時佳麗說“我哥是爲了讓我好好讀書,減輕家庭負擔才選擇出去務工的,我很內疚也很無助,我只想好好學習將來找個好工作,給哥哥買一個大大的房子,一家人生活在一起。”談到奶奶時,明顯看見小佳麗的眼淚在眼眶裏打轉“想起奶奶,我就不會累,奶奶已經爲這個家庭操碎了心,落下了一身病,我將來一定要考衛校當醫生,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治好奶奶的病,讓奶奶多享受幾年好生活,讓像奶奶一樣的人都能健康生活”。

小佳麗用真實的行動、簡短而樸實的語言詮釋了一個彝家小女孩的人生觀,她是學校學生心目中的好同學;老師心裏的好學生,她是我們生活中的好少年,她是貴州屋脊下在劣境中綻放的索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