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健身的八大誤區

誤區之一

走出健身的八大誤區

專家指出,兩種鍛鍊其實各有偏重、柔韌性和協調性;器械訓練則主要訓練耐力、速度以及改善體形、增強活力。由於男性的柔韌性和女性力量的天然缺憾,男性跳操、練瑜伽,女性練器械,更利於自身的全面協調發展。

誤區之二

不少人認爲必須堅持常規健身時間,健身效果纔會好。實際上每天只抽出10到15分鐘來運動,堅持下來就有助於強化您的健身習慣。若您有更多的零散時間,比如拿出兩個或3個10到15分鐘來鍛鍊,更有助於減掉多餘的脂肪研究發現,一般而言,每天見縫插針進行健身比堅持常規30到45分鐘健身效果更好。

誤區之三

不少女性健身者認爲練健美操可美體,但實際訓練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對此,專家指出,美體時應合理利用器械做針對性鍛鍊,這樣纔可改變骨骼的相對角度,如使胸圍變大、肩變寬、臀變翹等。若不配合器械訓練,體形很難有明顯的改善。

誤區之四

專家指出,傍晚時分鍛鍊最有益。人的各種活動都受“生物鐘”的影響,一般而言,無論是身體的適應能力,還是體力的發揮,均以下午和接近傍晚時分最佳。而在清晨,運動時的血壓與心率都較傍晚時明顯升高,因此不是鍛鍊的最佳時間。

誤區之五

有不少男性爲了改善身體某一部位的肌肉力量與形態,往往一連幾天反覆鍛鍊該部位,希望能“立竿見影”。對此,專家指出,這種方法往往容易造成該部位的損傷。增強力量正確的`方法是讓肌肉訓練到感覺疲勞之後,給這些肌肉一些時間恢復和休息,在肌肉恢復活力後,再對它進行下一次的訓練。比如,明天就改練肱二頭肌,而不要再練胸大肌。

誤區之六

不少人認爲出汗越多減脂越多。專家指出,單純的出汗並不能有效減肥,適量地增加一些無氧器械訓練才能真正達到減肥目的。專家還建議,大量排汗之後,最好喝一些運動飲料,如果不及時補充適當的水分和營養,極易造成脫水。

誤區之七

嚴格的健身計劃是給專業運動員制定的。若一定要制定計劃,應預先考慮到一些可能會影響健身的因素,如假期和工作安排,然後準備一套備用方案。最重要的是,不能一遇到阻礙就放棄。您大可不必因錯過了一兩次健身課而感到愧疚,要學會接受事實,錯過就錯過了,只要明天更努力就可以了。

誤區之八

如果您的目標是短期、具體、現實、細化的,如“我今天要快走20分鐘”,而非“我要更努力地鍛鍊”,就更容易堅持下來。如果您輕鬆達到了目標,那麼應把目標訂得更高。另外,儘可能獎勵自己。獎勵機制可以很簡單,可以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做完100個仰臥起坐後,再去看喜愛的電視劇等等。

爲了避免健身後肌肉痠痛的症狀,建議大家按照下面這幾個方法做。

1.根據不同體質、不同健康狀況科學地安排鍛鍊負荷,不要一味逞強;

2.鍛鍊時,儘量避免長時間集中練習身體某一部位,以免局部肌肉負擔過重;

3.做好準備活動,注意對即將練習的局部肌肉動得更充分;

4.運動後要注意進行一般性放鬆練習,重視肌肉的伸展牽拉練習。

肌肉痠痛多是由於肌肉損傷所引致,正如其它運動創傷一樣,必須讓受損的肌肉得到足夠的時間康復。如果真的無可避免,在構成肌肉痠痛的訓練課後,就只好多給予一、兩天的時間休息了。

肯定不是,其實對於跳繩來說有很多的訓練方法,主要是針對不同的訓練目的而定的,今天我們就介紹一下怎樣通過跳繩的方式減去體內更多的脂肪。

1.時間:我們清楚瞭解有氧運動是減脂的最好方式,並且需要持續保持在中等偏上的運動強度20分鐘以上,體內的脂肪纔會燃燒,也就是所謂的“減脂”時間纔剛剛開始,因爲此前消耗的體內的糖分。有氧運動通過跑步這種形式表現出來其實效果是最理想的。拿跑步這種運動形式比較跳繩來舉例,跳繩10分鐘相當於慢跑30分鐘,也就是跳繩到10分鐘以後體內的脂肪纔可開始消耗,跳繩30分鐘會消耗熱量四百卡。這種強度其實比同樣時間的籃球、排球、乒乓球等球類運動的熱量消耗還要高出許多。所以每次30分鐘的跳繩運動可以達到減脂的目的,隨着身體機能水平的提高可以將時間最多控制在60分鐘左右。

2.強度:跳繩運動中也要注意觀測心率的變化。如果強度過大,變爲無氧運動,則便與我們的減脂目標背道而馳了,那樣的效果會更多的提高了腿部肌肉的力量與耐力。一般將我們的心率控制130-140次/分鐘之間,年齡大應減少些強度,比如40歲以上者應將心率控制在130次/分鐘一下,年輕者或者是心肺功能好的朋友可以將心率達到150次/分鐘左右。如果不能確定訓練強度是否到位或者過量,可以用我們的呼吸來評定,如何可以通過深呼吸的方式能控制住自己的呼吸說明強度適合,如何呼吸急促,無法控制,說明強度過大,那麼應該減慢跳繩的頻率。將強度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之內對脂肪的消耗是十分關鍵的。

3.方式:初學者就可以採用單搖,跳繩熟練的朋友也可以採用雙搖的方式,關鍵是看跳繩的水平和身體機能的水平而定。

4.頻率:每週3-4次。

堅持跳繩一個月,加上合理的飲食結構,體重會下降2KG左右。減脂貴在堅持,不妨通過跳繩這種形式,體會一下我們身體狀況的改變。